正在阅读:

人民币中间价为何一天贬值逾千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民币中间价为何一天贬值逾千点?

8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前一日大幅下跌1136个基点。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定价机制已经改变。

图片来源:CFP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298,较前一交易日大幅下跌1136个基点,比前一日中间价贬值近2%,这一举措使得一贯坚挺的人民币汇率终于走下神坛,创2013年4月25日以来新低。

人民币大幅贬值的消息源自今日(8月11日)早间央行公布的一则声明。声明全文称:“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这则声明是央行对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报价的指引,增强它们报价的市场化,即做市商的报价可以更贴近外汇市场价格变动。

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余永定认为,人民币升值时代已经结束。他表示,中国央行将人民币中间价下调1.9%,标志着人民币升值时代的结束。人民币汇率如今进入了稳定乃至贬值的时期。

央行对声明的解释为:一是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报价后,做市商参考上日收盘汇率报价,过去中间价与市场汇率的点差得到一次性校正。二是近日公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金融数据使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出现分化,做市商更多关注市场供求的变化,今日中间价报价在上日收盘汇率6.2097元的基础上出现约200个基点的贬值。

实际上,这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新的报价机制是这样运作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

虽然此前人民币中间价也是根据做市商询价决定的,但货币当局根据市场情况对中间价进行调整,与前一日的收盘汇率差距较大。

“过去中间价和盘中交易价是没有关系的,这使得过去的汇率‘折返跑’,也就是说,每一天的汇率中间价公布,一到开盘人民币就贬值,然后第二天中间价又拉回来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说。

这次最大的变革就是“中间价参考上一日的收盘价”。央行今日公告明确,未来汇率中间价将参考前一日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从而更加市场化。

央行指出,之所以选择当前的时机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报价,是因为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美国经济处在复苏过程中,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年内加息,导致美元继续走强,欧元和日元趋弱,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大宗商品生产国货币贬值,国际资本流动波动加大,这一复杂局面形成了新的挑战。鉴于中国货物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全球多种货币表现较强,与市场预期出现一定偏离。

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徐高认为,央行此举的用意是逐步将人民币与强美元脱钩,从而避免人民币过快升值打击出口。海关总署8月8日公布的7月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7月出口、进口总值同比双双下降,7月中国出口同比从上月的2.8%大幅下跌至-8.3%。出口增速下滑主要拖累来自美元走强带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尤其是对欧、日出口受汇率拖累明显。

另一方面,7月非农就业报告公布后,最新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美联储9月加息概率已从报告公布前的46%升至56%。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发酵,新兴市场国家的飘摇,亦令央行死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见其苦。因此,此时央行主动引导人民币汇率走贬,是应出口骤降压力与美联储加息冲击的次优策略。

今年以来全球多数新兴经济体遭遇明显的货币贬值,数据显示,在南美及非洲主要国家货币中,哥伦比亚比索兑美元今年5月中旬至今累计急贬超12%;智利比索兑美元汇率日前已跌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同属金砖国家的巴西及南非,其本国货币雷亚尔及兰特,则分别于北京时间7月30日和8月3日,依次刷新最近12年和14年来新低。在亚洲范围内,近期马来西亚林吉特、韩元、泰铢、印尼卢比等多国货币对美元汇率,也在近几个交易日纷纷再度出现急速走贬,部分亚洲货币创出数年以来新低。

央行今日在解读7月信贷数据时表示:“当前,我国已高度融入全球经济,近期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对美元普遍有所贬值,而人民币保持坚挺,这给我国出口带来了一定压力。”

对于中国而言,出口传统的比较优势不再,新的优势没有崛起,央行暂时只能重新寻找价格优势,这对中国经济转型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光大证券徐高还认为,人民币贬值可能会导致外汇占款发放减少,从而加大国内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他说,“央行加大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决定程度,意味着央行对人民币汇率行政管控能力的下降。未来为了抑制人民币汇率的过快贬值,央行只能在外汇市场中买入人民币。这意味着外汇占款将在目前较低的水平上进一步减少。相应的,央行在国内金融市场需要投放更多基础货币来加以对冲。降准的概率因而加大。”

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市场上观点分歧较大。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预计,此次央行对人民币进行主动调整的政策信号意义比较大,预期人民币将有5%左右的贬值空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进入贬值通道。国开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也认为,未来中间价机制的作用或将弱化,但难以消失。他也认为央行依然会坚持有管理的汇率政策,不然汇率或将出现大幅波动,这是许多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一致问题。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完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民币中间价为何一天贬值逾千点?

8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前一日大幅下跌1136个基点。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定价机制已经改变。

图片来源:CFP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298,较前一交易日大幅下跌1136个基点,比前一日中间价贬值近2%,这一举措使得一贯坚挺的人民币汇率终于走下神坛,创2013年4月25日以来新低。

人民币大幅贬值的消息源自今日(8月11日)早间央行公布的一则声明。声明全文称:“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这则声明是央行对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报价的指引,增强它们报价的市场化,即做市商的报价可以更贴近外汇市场价格变动。

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余永定认为,人民币升值时代已经结束。他表示,中国央行将人民币中间价下调1.9%,标志着人民币升值时代的结束。人民币汇率如今进入了稳定乃至贬值的时期。

央行对声明的解释为:一是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报价后,做市商参考上日收盘汇率报价,过去中间价与市场汇率的点差得到一次性校正。二是近日公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金融数据使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出现分化,做市商更多关注市场供求的变化,今日中间价报价在上日收盘汇率6.2097元的基础上出现约200个基点的贬值。

实际上,这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新的报价机制是这样运作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

虽然此前人民币中间价也是根据做市商询价决定的,但货币当局根据市场情况对中间价进行调整,与前一日的收盘汇率差距较大。

“过去中间价和盘中交易价是没有关系的,这使得过去的汇率‘折返跑’,也就是说,每一天的汇率中间价公布,一到开盘人民币就贬值,然后第二天中间价又拉回来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说。

这次最大的变革就是“中间价参考上一日的收盘价”。央行今日公告明确,未来汇率中间价将参考前一日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从而更加市场化。

央行指出,之所以选择当前的时机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报价,是因为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美国经济处在复苏过程中,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年内加息,导致美元继续走强,欧元和日元趋弱,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大宗商品生产国货币贬值,国际资本流动波动加大,这一复杂局面形成了新的挑战。鉴于中国货物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全球多种货币表现较强,与市场预期出现一定偏离。

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徐高认为,央行此举的用意是逐步将人民币与强美元脱钩,从而避免人民币过快升值打击出口。海关总署8月8日公布的7月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7月出口、进口总值同比双双下降,7月中国出口同比从上月的2.8%大幅下跌至-8.3%。出口增速下滑主要拖累来自美元走强带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尤其是对欧、日出口受汇率拖累明显。

另一方面,7月非农就业报告公布后,最新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美联储9月加息概率已从报告公布前的46%升至56%。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发酵,新兴市场国家的飘摇,亦令央行死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见其苦。因此,此时央行主动引导人民币汇率走贬,是应出口骤降压力与美联储加息冲击的次优策略。

今年以来全球多数新兴经济体遭遇明显的货币贬值,数据显示,在南美及非洲主要国家货币中,哥伦比亚比索兑美元今年5月中旬至今累计急贬超12%;智利比索兑美元汇率日前已跌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同属金砖国家的巴西及南非,其本国货币雷亚尔及兰特,则分别于北京时间7月30日和8月3日,依次刷新最近12年和14年来新低。在亚洲范围内,近期马来西亚林吉特、韩元、泰铢、印尼卢比等多国货币对美元汇率,也在近几个交易日纷纷再度出现急速走贬,部分亚洲货币创出数年以来新低。

央行今日在解读7月信贷数据时表示:“当前,我国已高度融入全球经济,近期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对美元普遍有所贬值,而人民币保持坚挺,这给我国出口带来了一定压力。”

对于中国而言,出口传统的比较优势不再,新的优势没有崛起,央行暂时只能重新寻找价格优势,这对中国经济转型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光大证券徐高还认为,人民币贬值可能会导致外汇占款发放减少,从而加大国内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他说,“央行加大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决定程度,意味着央行对人民币汇率行政管控能力的下降。未来为了抑制人民币汇率的过快贬值,央行只能在外汇市场中买入人民币。这意味着外汇占款将在目前较低的水平上进一步减少。相应的,央行在国内金融市场需要投放更多基础货币来加以对冲。降准的概率因而加大。”

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市场上观点分歧较大。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预计,此次央行对人民币进行主动调整的政策信号意义比较大,预期人民币将有5%左右的贬值空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进入贬值通道。国开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也认为,未来中间价机制的作用或将弱化,但难以消失。他也认为央行依然会坚持有管理的汇率政策,不然汇率或将出现大幅波动,这是许多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一致问题。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完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