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云剑”出鞘,剑指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云剑”出鞘,剑指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

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各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团伙28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589人,冻结扣押涉案资金6.23亿元。 

文 | 法治周末记者 朱雨晨

责编 | 马蓉蓉

安徽阜阳公安机关打掉一个虚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项扶贫民生福利基金会”,以“低会费、高回报”为诱饵,发展会员参加精准扶贫项目的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6人,追回赃款、冻结涉案资金919万元,查封房产6套;

山东烟台公安机关打掉一个针对老年人群体,编造“精准扶贫”“花旗银行”等虚假项目实施诈骗的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3名,冻结账户资金1200余万元;

河南鹤壁公安机关打掉一个冒充中央军委干部、部委领导等身份,编造“中华民族第九路军”,以此为名实施诈骗的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9人,冻结涉案资金2400万元

……

这些看似名目各异的诈骗,实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以“民族资产解冻”为诱饵。今年1月18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专项行动。近期,公安部在部署开展“打诈骗、抓逃犯、保大庆”为主题的“云剑”行动中,再次将打击整治此类诈骗犯罪活动作为重点。

8月8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半年专项整治行动的结果: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各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团伙28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589人,冻结扣押涉案资金6.23亿元。 

诈骗“项目”紧随国家政策 

“国民党在海外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宝藏,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民族资产需要一种‘功能章’进行解冻。只要你找到这种章,就能获得民族资产解冻放款小组的嘉奖,最高1.5亿美元,最低也有5000万美元……”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往往以荒诞离奇的故事作为开头。这类骗局虽然统称为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但形式却是多样的。

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郑翔表示,这类诈骗打的幌子招牌变化比较快,国家出台什么政策,它就紧跟着国家政策打幌子,上有扶贫政策,它就说有民族资产解冻资金作为扶贫资金;上有慈善政策,它就说有民族资产解冻资金作为慈善资金。

在最近四川广元警方打掉的一起此类诈骗案件中,3名广西籍犯罪嫌疑人就冒充国家部委领导人,伪造国家部委公文,打着“精准扶贫”的幌子,宣称有一笔国家发放的民族资产解冻资金,需出资2000万元的注册金和400万元的保证金成立资金会,在这笔资产解冻后,每名会员按职务高低获得高额回报,以此诱骗湖北人高某平成立非法基金会,然后再从高某平那里把会员的钱骗走。

在诈骗团伙的行话中,像高某平这样的人被称为“猪头”,“猪头”就是诈骗的组织者和代理人,“猪头”手下的会员被称为“猪仔”,实施诈骗行为被称为“割猪”,将“猪头”的信息卖给其他诈骗团伙再次诈骗被称为“卖猪”。

公安机关根据目前侦破的案件梳理出来的此类诈骗“旗号”包括:“历史资产”“精准扶贫”“慈善帮扶”“军民融合”“北斗共享联盟”“中国梦”等。已公布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虚假项目和组织多达43个,全国民族资产解冻委员会、中华民族扶贫基金会、中华民族爱心基金会、中国梦想启航基金会等赫然在列。 

欺骗性强 诱惑力大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具有几大特征:假冒党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领导,伪造各类图片,PS领导照片,甚至伪造公文证件印章;诈骗手法多,参与门槛低,所谓的预期收益巨大,极具诱惑性;诈骗的对象比较特定,以中老年群体为主;社会危害大,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郑翔表示,此类诈骗欺骗性强、诱惑力大、传播速度和敛财速度都很快,如前文所述,它紧跟着国家政策,打着各种旗号诈骗,同时承诺给的预期回报率极高。“你投资几十块钱、几百块钱,一旦解冻可以给你上万块甚至几十万块,迎合了一些人一夜暴富的心理。”郑翔说。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所谓“民族资产解冻”,其实原先确有其事。

1979年5月,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解决资产要求的协议》,根据此协议,中国内地居民和单位被美国政府冻结的资产,将由美国政府于1979年10月1日全部解冻。中国银行还发布公告,要求凡持有被美国政府冻结资产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应限期向中国银行办理登记。

然而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被别有用心的人听到后,却编造出了另一个“唯美”的“民资大业”故事来,宣称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朝代为复辟而保存了巨大财富待解冻。后来,这个皇家资产又被演绎成了国民党撤离内地时的巨额战备资产,数以兆亿计。

这个故事编好之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各类骗子就都在用这个故事做幌子,编造各类虚假项目,假冒中央领导、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谎称国家现委托一些民间组织或企业对这些海外“民族资产”进行解冻,通过诱骗受害人缴纳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或者投资入股等实施诈骗。 

国家进行“零容忍”打击 

互联网时代,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也换代升级,依托互联网,利用微信、QQ方便快捷的特点,组建各种微信群、QQ群发展下线,采取非接触式的手段做宣传推广,通过微信、支付宝、网银等方式收单、转移赃款,涉及的地域越来越广,参与的人员越来越多,一起案件动辄涉及十余个省市区,受害人数以万计。

郑翔介绍,目前侦破的案件中,往往都涉及上万人被骗,有的甚至是十几万人、上百万人,而诈骗的时间仅仅是短短的半年到一年,就迅速聚敛了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资产。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是一种集返利、传销、诈骗为一体的新型、混合型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损害政府公信力,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社会安定。

针对民族资产解冻类犯罪特点,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进行严厉打击。对特别重大、复杂的大案要案由公安部直接组织侦办,共挂牌督办了85起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保持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的“零容忍”,打击、整治、防范多管齐下,坚决遏制其发展蔓延态势。同时将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意见的出台,解决以往在打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犯罪分子无法处理或处罚偏轻的问题。

“当前,我们国家是没有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类项目的。”郑翔提醒,凡是打着类似民族资产解冻旗号进行敛财的,不管钱多钱少,都是诈骗。

那些自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干部,通过电话、微信、电子邮件、QQ等方式进行所谓的“委托”“授权”“任命”的,以及声称缴纳数十元、上百元会费就能获利数万元、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各类基金会、项目、APP均为诈骗,民众一定要提高警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云剑”出鞘,剑指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

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各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团伙28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589人,冻结扣押涉案资金6.23亿元。 

文 | 法治周末记者 朱雨晨

责编 | 马蓉蓉

安徽阜阳公安机关打掉一个虚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项扶贫民生福利基金会”,以“低会费、高回报”为诱饵,发展会员参加精准扶贫项目的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6人,追回赃款、冻结涉案资金919万元,查封房产6套;

山东烟台公安机关打掉一个针对老年人群体,编造“精准扶贫”“花旗银行”等虚假项目实施诈骗的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3名,冻结账户资金1200余万元;

河南鹤壁公安机关打掉一个冒充中央军委干部、部委领导等身份,编造“中华民族第九路军”,以此为名实施诈骗的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9人,冻结涉案资金2400万元

……

这些看似名目各异的诈骗,实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以“民族资产解冻”为诱饵。今年1月18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专项行动。近期,公安部在部署开展“打诈骗、抓逃犯、保大庆”为主题的“云剑”行动中,再次将打击整治此类诈骗犯罪活动作为重点。

8月8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半年专项整治行动的结果: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各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团伙28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589人,冻结扣押涉案资金6.23亿元。 

诈骗“项目”紧随国家政策 

“国民党在海外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宝藏,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民族资产需要一种‘功能章’进行解冻。只要你找到这种章,就能获得民族资产解冻放款小组的嘉奖,最高1.5亿美元,最低也有5000万美元……”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往往以荒诞离奇的故事作为开头。这类骗局虽然统称为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但形式却是多样的。

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郑翔表示,这类诈骗打的幌子招牌变化比较快,国家出台什么政策,它就紧跟着国家政策打幌子,上有扶贫政策,它就说有民族资产解冻资金作为扶贫资金;上有慈善政策,它就说有民族资产解冻资金作为慈善资金。

在最近四川广元警方打掉的一起此类诈骗案件中,3名广西籍犯罪嫌疑人就冒充国家部委领导人,伪造国家部委公文,打着“精准扶贫”的幌子,宣称有一笔国家发放的民族资产解冻资金,需出资2000万元的注册金和400万元的保证金成立资金会,在这笔资产解冻后,每名会员按职务高低获得高额回报,以此诱骗湖北人高某平成立非法基金会,然后再从高某平那里把会员的钱骗走。

在诈骗团伙的行话中,像高某平这样的人被称为“猪头”,“猪头”就是诈骗的组织者和代理人,“猪头”手下的会员被称为“猪仔”,实施诈骗行为被称为“割猪”,将“猪头”的信息卖给其他诈骗团伙再次诈骗被称为“卖猪”。

公安机关根据目前侦破的案件梳理出来的此类诈骗“旗号”包括:“历史资产”“精准扶贫”“慈善帮扶”“军民融合”“北斗共享联盟”“中国梦”等。已公布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虚假项目和组织多达43个,全国民族资产解冻委员会、中华民族扶贫基金会、中华民族爱心基金会、中国梦想启航基金会等赫然在列。 

欺骗性强 诱惑力大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具有几大特征:假冒党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领导,伪造各类图片,PS领导照片,甚至伪造公文证件印章;诈骗手法多,参与门槛低,所谓的预期收益巨大,极具诱惑性;诈骗的对象比较特定,以中老年群体为主;社会危害大,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郑翔表示,此类诈骗欺骗性强、诱惑力大、传播速度和敛财速度都很快,如前文所述,它紧跟着国家政策,打着各种旗号诈骗,同时承诺给的预期回报率极高。“你投资几十块钱、几百块钱,一旦解冻可以给你上万块甚至几十万块,迎合了一些人一夜暴富的心理。”郑翔说。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所谓“民族资产解冻”,其实原先确有其事。

1979年5月,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解决资产要求的协议》,根据此协议,中国内地居民和单位被美国政府冻结的资产,将由美国政府于1979年10月1日全部解冻。中国银行还发布公告,要求凡持有被美国政府冻结资产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应限期向中国银行办理登记。

然而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被别有用心的人听到后,却编造出了另一个“唯美”的“民资大业”故事来,宣称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朝代为复辟而保存了巨大财富待解冻。后来,这个皇家资产又被演绎成了国民党撤离内地时的巨额战备资产,数以兆亿计。

这个故事编好之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各类骗子就都在用这个故事做幌子,编造各类虚假项目,假冒中央领导、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谎称国家现委托一些民间组织或企业对这些海外“民族资产”进行解冻,通过诱骗受害人缴纳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或者投资入股等实施诈骗。 

国家进行“零容忍”打击 

互联网时代,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也换代升级,依托互联网,利用微信、QQ方便快捷的特点,组建各种微信群、QQ群发展下线,采取非接触式的手段做宣传推广,通过微信、支付宝、网银等方式收单、转移赃款,涉及的地域越来越广,参与的人员越来越多,一起案件动辄涉及十余个省市区,受害人数以万计。

郑翔介绍,目前侦破的案件中,往往都涉及上万人被骗,有的甚至是十几万人、上百万人,而诈骗的时间仅仅是短短的半年到一年,就迅速聚敛了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资产。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是一种集返利、传销、诈骗为一体的新型、混合型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损害政府公信力,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社会安定。

针对民族资产解冻类犯罪特点,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进行严厉打击。对特别重大、复杂的大案要案由公安部直接组织侦办,共挂牌督办了85起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保持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的“零容忍”,打击、整治、防范多管齐下,坚决遏制其发展蔓延态势。同时将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意见的出台,解决以往在打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犯罪分子无法处理或处罚偏轻的问题。

“当前,我们国家是没有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类项目的。”郑翔提醒,凡是打着类似民族资产解冻旗号进行敛财的,不管钱多钱少,都是诈骗。

那些自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干部,通过电话、微信、电子邮件、QQ等方式进行所谓的“委托”“授权”“任命”的,以及声称缴纳数十元、上百元会费就能获利数万元、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各类基金会、项目、APP均为诈骗,民众一定要提高警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