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向世界讲述中国律所故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向世界讲述中国律所故事

40年的律师行业发展史,是全体中国律师共同见证、书写和记录的。

文|武杰

责编|马蓉蓉

今年,是中国恢复律师制度40周年。中国律师事务所在这40年中不断探索与尝试,亲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变迁过程,奠定了中国法律服务机构的独有文化底色。记录这一切,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8月26日下午,《中国杰出律所访谈四十周年纪念版》编写交流会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报告厅举办,就《中国杰出律所访谈四十周年纪念版》丛书编写及出版一事进行交流、探讨。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公田,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晓雷,法律出版社编辑总监张雪纯,《民主与法制》总编辑刘桂明,百度公司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梁志祥,智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洪祖运以及百余名中国杰出律所主任作为特邀嘉宾参与此次会议。

在主持人刘桂明宣布活动开始后,张雪纯代表主办方致辞,洪祖运以及智合主编吴剑霞、林戈、毛姗姗、周正分别对丛书编写背景及情况进行介绍。

杨晓雷首先发表了题为“法商人才发展的价值、趋势与模式”的主题演讲。法者,治之端也;商之大者,为国为民;法商共融,知行致远。早在2017年,北大法学院启动了关于法商人才的培养项目,旨在凝聚智识资源与实务经验,打破理论与实务的壁垒,着力打造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高端法商人才成长平台,培养服务中国和人类未来的法商领袖。

智合副总裁何佳伟则从何为国际化、中国律所为何国际化、如何国际化以及目前国际化战略的反思与展望四个维度,分享中国律所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布局的模式与经验。

梁志祥深耕互联网领域多年,据他观察,过去15年,互联网带来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法律行业的颠覆式变化,律师事务所和法律人员也应该争取搭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高速列车,引领变化。展望未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带来行业变化的大幕才刚刚拉开,未来还会有更多、更深刻的跨行业变化。现有的律所管理模式、发展模式、营销模式还会不断迭代升级,法律人需要不断创新变革,更加深刻理解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下各行各业的变化,进而适应、拥抱、引领这种变化。

在以“激荡四十年——回眸中国律所的历史瞬间”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中伦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崔瑜、环球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劲容、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庞正忠、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沈国权、大成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马江涛、君合律师事务所主任肖微、海问律师事务所主任张继平、金杜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张永良追忆创所历程,分享行业故事。

上世纪80年代是现代中国律所的历史开端,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律所真正走向市场化的起点,服务中国企业的境内外上市让中国律所取得了高速发展。随后,依靠差异化布局和平台化优势,中国律师事务所继续高歌猛进。到了近5年,法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颠覆,开启了中国律所的信息化建设。

在以“击浪三千里——遥望中国律所的基业长青”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百宸律师事务所主任陈亦工、德和衡律师事务所主任蒋琪、天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顾嘉、植德律师事务所主任金有元、隆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丹、通商律师事务所主任吴刚、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利军、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云大慧、天元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刘艳畅谈时代为行业和律所带来的机遇。

李公田则从中国律师定位及律师执业机构设置的变迁,谈到中央对律师行业发展的高度重视。40年的律师行业发展史,是全体中国律师共同见证、书写和记录的。他希望大家在感受律师群体重要性日益增强的同时,也能看到当前面临的问题,并呼吁律所之间要相互借鉴与学习,取长补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向世界讲述中国律所故事

40年的律师行业发展史,是全体中国律师共同见证、书写和记录的。

文|武杰

责编|马蓉蓉

今年,是中国恢复律师制度40周年。中国律师事务所在这40年中不断探索与尝试,亲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变迁过程,奠定了中国法律服务机构的独有文化底色。记录这一切,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8月26日下午,《中国杰出律所访谈四十周年纪念版》编写交流会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报告厅举办,就《中国杰出律所访谈四十周年纪念版》丛书编写及出版一事进行交流、探讨。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公田,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晓雷,法律出版社编辑总监张雪纯,《民主与法制》总编辑刘桂明,百度公司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梁志祥,智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洪祖运以及百余名中国杰出律所主任作为特邀嘉宾参与此次会议。

在主持人刘桂明宣布活动开始后,张雪纯代表主办方致辞,洪祖运以及智合主编吴剑霞、林戈、毛姗姗、周正分别对丛书编写背景及情况进行介绍。

杨晓雷首先发表了题为“法商人才发展的价值、趋势与模式”的主题演讲。法者,治之端也;商之大者,为国为民;法商共融,知行致远。早在2017年,北大法学院启动了关于法商人才的培养项目,旨在凝聚智识资源与实务经验,打破理论与实务的壁垒,着力打造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高端法商人才成长平台,培养服务中国和人类未来的法商领袖。

智合副总裁何佳伟则从何为国际化、中国律所为何国际化、如何国际化以及目前国际化战略的反思与展望四个维度,分享中国律所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布局的模式与经验。

梁志祥深耕互联网领域多年,据他观察,过去15年,互联网带来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法律行业的颠覆式变化,律师事务所和法律人员也应该争取搭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高速列车,引领变化。展望未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带来行业变化的大幕才刚刚拉开,未来还会有更多、更深刻的跨行业变化。现有的律所管理模式、发展模式、营销模式还会不断迭代升级,法律人需要不断创新变革,更加深刻理解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下各行各业的变化,进而适应、拥抱、引领这种变化。

在以“激荡四十年——回眸中国律所的历史瞬间”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中伦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崔瑜、环球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劲容、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庞正忠、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沈国权、大成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马江涛、君合律师事务所主任肖微、海问律师事务所主任张继平、金杜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张永良追忆创所历程,分享行业故事。

上世纪80年代是现代中国律所的历史开端,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律所真正走向市场化的起点,服务中国企业的境内外上市让中国律所取得了高速发展。随后,依靠差异化布局和平台化优势,中国律师事务所继续高歌猛进。到了近5年,法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颠覆,开启了中国律所的信息化建设。

在以“击浪三千里——遥望中国律所的基业长青”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百宸律师事务所主任陈亦工、德和衡律师事务所主任蒋琪、天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顾嘉、植德律师事务所主任金有元、隆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丹、通商律师事务所主任吴刚、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利军、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云大慧、天元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刘艳畅谈时代为行业和律所带来的机遇。

李公田则从中国律师定位及律师执业机构设置的变迁,谈到中央对律师行业发展的高度重视。40年的律师行业发展史,是全体中国律师共同见证、书写和记录的。他希望大家在感受律师群体重要性日益增强的同时,也能看到当前面临的问题,并呼吁律所之间要相互借鉴与学习,取长补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