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差评
8 月 25 日,以 3400 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 2.4 亿)的总奖金创下电竞比赛奖金纪录的 Ti9 结束了,DOTA 玩家们的狂欢也就此告一段落,对于许多上了年纪的中国玩家来说,更重要的则是收起中国队最终止步第三的苦涩,回到工作中去。
现场观战的观众之中,有许多人都已经步入社会多年,有了稳定的工作。
可他们为了来现场看比赛,该请假的请假,该调休的调休,从全国各地来到上海观战,这其中的花费包括票原价三四倍的门票钱、长途的交通费、酒店住宿等费用,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像是小发的发小 P 哥,他为了看决赛,和朋友花 14000 元买了两张决赛日的门票,从金华跑去上海看了比赛,总花费大概一万六,这还是因为浙江离上海比较近,路费花得比较少。
这样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我和 DOTA 的故事
为什么这么多人对 DOTA 如此狂热?
也许现在在中国 DOTA 确实是个 DEAD GAME ,玩家数量远远比不上 LOL ,但放在十年前,DOTA 在学生群体中的热度几乎可以和现在的王者荣耀媲美。
在中国,要知道一个游戏火不火,有一个非常容易的方法就是去网吧,看看哪个游戏在网吧里玩的人最多。
毫不夸张地说,十年前的网吧,百分之八十的男生面前显示器画面上,都是 war3 的 DOTA 。
那时候很多的学生的课余生活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吃饭,睡觉,打 DOTA ”。
有的人为了打 DOTA 在网吧通宵,有的人为了学习一个英雄的打法能做上一整页笔记。
正是这样的热情,让工作后没法再像以前一样打 DOTA 的他们,让平时点个外卖都要思索半天的他们,毫不犹豫地来到了上海。
2010年,我 18 岁,高中刚刚毕业,10 月份我去了德国,在北威州的一个小镇子 Linnich 读预科。
宿舍是当地警察局之前用的宿舍,有几十个中国人以及一些别的国家的学生一起在这住,远离了那个待了 18 年的县城后,我觉得我终于可以放肆玩游戏了。
于是凭着一点点 War3 基础,我在朋友 YC 、天哥的指导下开始打 War3 上的 DOTA ,当时的版本是 6.70,是那年平安夜更新的。
那时候 DOTA 风靡全国,中国队伍中的LGD 和 Ehome战队统治了中国 DOTA ,而中国 DOTA 当时则堪称世界无敌,比赛夺冠的不是 LGD( 老干爹 )就是 Ehome( 后母 ),因此那一年也被称为“ 爹妈大战 ”。
Burning、2009、820、YYF、X!! 这些 ID ,也成为了 Sky 、Fly100%、infi、TH000、Ted 这些魔兽选手之后代表中国电竞的新标志。
这些职业选手即便顶着“ 世界冠军 ”这么个名头,生活却依旧很艰辛。
当时已经被称为中国三大 Carry( 核心位选手 )之一的 Burning 与队友 LongDD ,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几千,住宿是在大学宿舍里,训练只能去附近的网吧,打到半夜两点回来后宿舍大门关了,得翻墙才能进去。
有一次在国外比赛,中国的 CD 战队拿下了冠军,结果赞助商卷钱跑路,奖金一分钱没拿到不说,队员们身无分文,在国外居然只能睡街头桥洞下。
其中就包括后来在 Ti4 拿下冠军的 Newbee 战队成员 Sansheng 。
那时候的我听着天哥眉飞色舞地给我讲述这些 DOTA 选手们过去在比赛中的经典战绩和故事的时候,我心中并没有多大的感触,毕竟这会儿我在 DOTA 里连电脑都打不过。
只不过回国后我发现我的朋友们聚一起去网吧,大家都在玩 DOTA 。
最高奖金的电竞比赛
2011 年对于整个 DOTA 圈来说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王思聪出手,收购新科冠军 CCM 战队,从 LGD 战队挖走 4 人,组成了 iG.Y 和 iG.Z 战队。
同时 V 社宣布将举办 DOTA2 第一届国际邀请赛,总奖金高达 160 万美元,冠军奖金更是高达 100 万美元。
这两件事情一个代表着中国电竞商业化的起步,另一个则代表着官方改善职业选手生活的开始。
在此之前的比赛,冠军奖金最多也就几万美元,而 V 社在国内也没什么名气,结果就是Ehome 这样的国内受邀队伍都不信有那么高的奖金,只是随便练了一下引擎界面都是全新的 DOTA2 ,最后 Ehome 输给了 Na'Vi 战队,屈居第二。
即便只是第二名,EHOME 拿到的 25 万美元奖金也是整个 2010 年拿到的所有冠军奖金加起来的四倍,要知道 2010 年的 EHOME 可是拿了 10 个比赛冠军的。
Ti1 是在科隆的科隆游戏展期间举办的,当时天哥他们还坐两个小时火车去现场看了比赛,那会儿我回国了,所以没跟着他们一块儿去,天哥兴奋地给我发来了他在现场和 Ehome 队员的合影。
那个时候的我回国去了武汉,和我发小以及他的室友一起在网吧开黑打 DOTA ,网吧里 80% 的人的桌面上都是 War3 界面的 DOTA 。
我们打完后还一起去吃了个饭,饭桌上讨论的依旧是 DOTA。
Ti1 之后,国内外战队对于 DOTA2 的重视程度直线上升,因为数额巨大的奖金,也因为 DOTA 未来的发展趋势。
iG 整合了俱乐部旗下两支战队,因为两个队伍在那年基本都没拿下什么成绩,对于投入了巨资的王思聪来说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整合后的队伍五名队员在各自的位置上都是顶尖水平,在 Ti2 上成功地击败了上届冠军 Na'Vi 战队,拿下了冠军,前七名有五支中国队,这样的成绩足以证明,不管是 War3 时代的 DOTA ,还是 DOTA2 ,中国都是最强的。
就好比是中国乒乓球无敌于世,中国 DOTA 也是一样,一直都是中国 DOTA VS 全世界,谈起 DOTA ,中国观众都有一种自豪感。
Ti2 是在美国举办的,那时候我们正好放假在国内,由于时差,决赛日的时候国内观众必须在 4 点钟起床看比赛。
我熬夜到 4 点,可是撑不到比赛结束,我就睡着了,好在朦胧间,我看到了 iG 夺冠的画面,看到了那鲜红的国旗招展在比赛舞台之上。
清醒之后,我马上打电话给天哥,果然他也醒着,“最后一把阵容选出来我就知道 iG 要赢 ”他对我说。
但 2013 年的 Ti3 ,中国战队似乎在一夜间失去了自己的统治力。
整个 Ti3 完全就是曾经的冠军 Na'Vi 战队和新生的王者 Alliance 战队的表演,中国战队最好成绩是同福战队拿到的第四名,连全新人员配置,小组赛不败的 LGD 战队也无法帮助中国战队成绩更进一步。
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当中国最后希望同福战队已经被东南亚战队 Orange 带盾推上高地( 一般队伍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投降认输)时,还在苦苦坚持,这时候连解说都忍不住哽咽了。
Ti3 可以说是奠定了 Ti 在电子竞技项目中奖金最高这一无可撼动的地位。
V 社第一次在奖金上引入了“ 众筹 ”机制,玩家在游戏中购买 Ti3 的观战手册的 25%收入会进入 Ti 奖金。这导致 Ti3 的总奖金达到了惊人的 287 万美元。
而这笔奖金,冠军 A 队拿走了 50%,也就是将近一千万人民币。这在电子竞技尚未成为风口的 2013 年,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天文数字。
由于 Ti3 的成绩不佳,国内的俱乐部进行了一场巨大的洗牌,Newbee、VG 战队在此后成立,这两个新战队在 Ti4 上以推进体系纵横无敌,并且最终将 Ti4 的决赛变成了“ 中国内战 ”,这一次中国战队又战胜了全世界,甚至连亚军都没有给别人留着。
决赛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天哥他们一起去了一个乡村酒吧,喝掉了一个扎啤杯那么大的威士忌兑红牛。
第二天我在天哥家里的沙发上醒来,天哥当时已经坐在电脑前看比赛了,最后我们一起看完了决赛,都觉得这实在太解气了。
中国战队的沉浮
可之后的 2015 年到 2019 年,五年时间,五届 Ti ,中国战队只拿到了一个冠军,平均成绩也大不如前。
许多观众发现,许多原本如群星般璀璨闪耀的 ID ,没有再出现在参赛队伍的队员名单之中,电子竞技本来就是很吃反应与操作的游戏,随着年纪增长,那些老将们也纷纷退役了。
唯一的惊喜是 2016 年夏天,一支来自重庆,被称作“ 网吧队 ”的中国战队 Wings 横空出世,这个队伍里没有任何一个“ 明星选手 ”的草根队伍,居然在打进了 Ti 正赛。
当时的 Wings 战队虽然被看作是一匹黑马,可是谁也没觉得他们有夺冠的实力。
可最后 Wings 力克欧美战队,拿下了 Ti6 的冠军,“ 护国神翼 ”的欢呼响彻了西雅图钥匙球馆。
当 Wings 最终捧起象征冠军的那块盾牌时,外国解说情不自禁地高呼“IT WAS A CINDERELLA STORY”( 灰姑娘的故事 )。
看着这几个以多变的套路让对手无法针对、耐心地拉扯打赢团战的年轻人在舞台上庆祝,有的人突然想到:在两年前,他们的两个核心选手还在给 Burning 所在的 DK 战队打替补。
还有人发现,要不是 Wings ,中国队在这次比赛最好的成绩恐怕只能止步第 5 了,比 Ti3 时还要差。
还有人开玩笑似的说中国队夺冠有个“ 偶数年魔咒”,只要是偶数年,中国队就能夺冠。
可是谁也没料到,这之后的三年,中国队再也没拿过冠军。
Ti7 中国战队 Newbee 被从败者组一穿六杀上来的欧洲战队 Team Liquid 打了个干脆利落的 3 比 0 ,在 Ti 决赛的历史上也只有这么一次横扫。
Ti8 决赛,众望所归的 LGD 战队在胜者组决赛遇到了 Ti8 前刚刚因为被挖人而重组的 OG 战队,被打入败者组,随后战胜 EG ,来到总决赛的舞台再次面对 OG 战队,却没有把握赛点优势,最终以 3 比 2 的比分输给了 OG 。
当时最后一盘打完,我也熬夜到了早上 10 点多,本来应该很困的我却完全睡不着。
我忘了那天我是什么时候睡的了,我只记得我又看了一遍当年 Wings 战队夺冠的纪录片。
今年它又成了中国观众的“速效救心丸”,我的截图时间是 2019 年 8 月 30 日,观看人数 254 。
今年,Ti 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终于不用倒时差看比赛的我,在决赛日 10 点就起床了(周末我都是睡到下午的),可被称为“ 全村最后的希望 ”的 LGD 战队却止步第三。
最后 OG 战队以 3 比 1 的比分打败了 Team Liquid ,成为 Ti 历史上第一支拿到两次冠军的队伍。
中国玩家的期待
在这失去冠军的几年时间里,中国 DOTA 观众的情绪也变得越来越消极。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会去战队微博下给战队加油打气,可是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观众们也慢慢失望了,越来越少的人会提起曾经那句响亮的“ CN DOTA BEST DOTA ”了。
虽然在 LGD 止步第三时,我确实很难过,可我却发现这情绪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强烈,那一瞬间我明白了许多东西:对于职业选手来说,他们应该追逐的就是那个唯一的冠军,而对于观众来说,我们只要享受精彩的比赛就足够了。
《 全职高手 》里主角叶修曾经说过一句话:
“坦白说,我们为之奋斗的东西,其实是很私人的理想,没有谁是为了取悦任何人才会这么做的。在取悦着你们的,只是联盟而已,我想你不要太会错意。你们的支持、鼓励,我们当然很感激,也会很感动,但是还是要很无情地说一句:为了你们在打比赛,这话有点假,至少对于我来说,完全不是。”
观众们高呼着“ CN DOTA,BEST DOTA ”是因为曾经的中国 DOTA 确实站在世界之巅,有着三冠五亚的成绩。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看过山巅壮阔风景的我们,又怎么能舍得轻易下山?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观众群体对于自家队伍是最严苛的,Burning 曾经发微博感慨过“ 没有成绩,连呼吸都是错的 ”,而对观众们来说,只要不是冠军,就不算有成绩。
Burning 是 DOTA 的敌法师冠名者,在 War3 的 DOTA 中,选择敌法师这个英雄时英雄名字有一定几率变成金色的 Burning ,是游戏开发者 Icefrog 对于一位玩家的最高评价,也是玩家的至高荣誉,整个游戏中一共只有九个这样的英雄,其中有四个是中国知名选手。
诚然,没有观众粉丝的热情,就不可能有人来办比赛,Ti 更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奖金,可是我们也要看到,那些让我们这些中国 DOTAER 们引以为傲的成绩,也是职业选手们带回来的。
三年没有在 Ti 拿到冠军的中国战队们固然会让玩家粉丝们失望,可是谩骂与指责是无法帮助职业选手们取得好成绩的。
如今欧美俱乐部对于职业电竞赛事的发展已经走在了我们之前,像是两次夺冠的 OG 战队甚至还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帮助调整队员心态、有数据分析师帮助战队分析阵容优劣。
OG 战队的心理咨询师 Mia Stellberg 曾经为奥运选手做过心理咨询
相信在这之后,国内战队也会越来越重视电子竞技的正规化与职业化,让中国战队更上一层楼。
这之后究竟是什么时候,我也说不准,也许是 Ti10 ,也许是 Ti11 ,但是没关系,真正热爱 DOTA 的玩家们等得起。
到时候,欠我们的那些冠军,我们会一个一个拿回来。
参考资料、图片来源:
Liquipedia——DOTA2
中国DOTA往事:辉煌历史下无可取代的老牌战队地位
Bilibili——【追梦人】Wings Ti6 夺冠全纪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