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流量毁不掉中国电影,但「他们」可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流量毁不掉中国电影,但「他们」可以

轰轰烈烈撕了一个中秋档,《诛仙Ⅰ》的豆瓣分型,在粉丝、水军、普通观众的共同努力下,从C型变E型最终定格为b型,令人大开眼界。

文 | 电影头条

“魔改”原著情节,拍出了《宝莱坞机器人之恋》和网页游戏的质感,主角服装像丐帮,台词靠配音……

《诛仙Ⅰ》被骂惨了,该。

有人说,《诛仙Ⅰ》被群嘲,是因为流量电影卷土重来,让大家回忆起了被《盗墓笔记》收割10亿票房的恐惧。

但事实上,《诛仙Ⅰ》根本算不上大爆。

是《诛仙Ⅰ》的评分撕逼大战,又一次让电影观众会想起了被不知名黑暗势力统治的那一天。

轰轰烈烈撕了一个中秋档,《诛仙Ⅰ》的豆瓣分型,在粉丝、水军、普通观众的共同努力下,从C型变E型最终定格为b型,令人大开眼界。

开分6.7后,一边挣扎一边崩盘到5.3的撕逼大战,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事还是得从票房说起。

就像其他所有普普通通的烂片一样,《诛仙Ⅰ》没有提前点映,没有媒体看片,就连影院经理都没有任何提前看片。

这种捂得死紧的行为,一般只指向一种猜想:实在太烂,怕经理们看完不给排片。

事实却是,《诛仙Ⅰ》首日赢下了远超同期其他电影的排片占比。

如何做到?

不是片方,而是靠粉丝真金白银堆出来的线下应援、线上宣推和大规模包场。

如果在《诛仙Ⅰ》上映前打开肖战或孟美岐的微博超话,那么,除了号召粉丝冲击《诛仙Ⅰ》预售票房的帖子,你几乎看不到其他的内容。

粉丝包场也有门道,与影院协商增加冷门时段的场次,目的是增加排片。

不买全部座位,而是只买20%-30%,发起观影活动,让粉丝以外的人进入影院观看,赢取路人好感度。

在@肖战全球粉丝后援会官方微博发布的一条包场信息中,全国一共有43个城市的肖战粉丝参与了后援会组织的包场活动,在北京、上海这样的重要城市参与粉丝数量都超过了两千名,所有参与后援会包场的每个粉丝最低出资金额在40-50元。

孟美岐同样如此,不仅组织包场,有能力的粉丝还会个人包场,散粉也会二刷三刷。

线下包场冲高预售票房,占领排片优势。

线上“控评”,吸引更多人买票入场,瞄准长尾效应。

业内早就有算法,计算过粉丝真正的购买力。

如果只以《诛仙Ⅰ》主演粉丝的真实购买力计算,《诛仙Ⅰ》票房连1亿都不可能上。

首日能卖出1.4亿的票房,考虑到书粉,至少也有一半是在粉丝的各种“控评”努力下,被卖了安利的路人的票房。

“控评”到底是什么黑暗势力?

就像这样——

至于路人吃了这些有毒安利后的感想……嗯不用多说了。

所有被粉丝“老号5分,新号4分”的好评掩盖住的悬念,上映首日终于揭开。

因为看到好评而进入影院的原著党觉得受到了欺骗,纷纷给《诛仙Ⅰ》打1星泄愤。

于是粉丝改变策略,以3星为主,试图保住及格分。

这才有了,豆瓣评分C变E变b的撕逼闹剧。

“控评”,何以成为粉丝最令人糟心的操作NO.1?

众所周知,在诸多电影评分平台中,豆瓣以相对公平的打分机制,占据了最高的权重。

电影舆论造势的渠道中,豆瓣的成本最高,也是业内普遍共识。

豆瓣曾对自己的电影评分体系信誓旦旦,称内部有专门针对水军的算法机制,最大程度保证公平性。

只是现在的粉丝和水军,也已经学会了用“养号”来对抗豆瓣的算法。

为了维护爱豆的口碑,让爱豆早日拥有“实绩”作品,粉丝内部都有这样的“养号”教程:

这在豆瓣老用户看来匪夷所思甚至有点想报警,在饭圈却已经悄悄成为潜规则。

至于粉丝的力量能有多大,看《陈情令》就知道了。

这个事实估计会让很多豆瓣老用户吓一跳。

——将近62万人打出8.1分的《陈情令》,已经成为豆瓣史上打分用户最多的国产剧集。

什么概念?

8.3分的《长安十二时辰》只有29万人评价,9.3分《琅琊榜》33.4万人,9.7分的“国产剧之神”《大明王朝1566》,只有8万人。

粉丝影响力,和过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在资本裹挟下,豆瓣已经是苟延残喘着,对国产影视口碑具有公信力的唯一平台。

粉丝一股脑涌进来“控评”,不管初衷是什么,毫无顾虑捣毁既往规则,不许其他观众差评反对,都实在令人不齿。

更别忘了,在粉丝的掩护下,资本的干涉,比以往更加没有边界。

《陈情令》62万评分中,哪些是水军,又有谁能说清?

尽管被扒多次《陈情令》疑似水军刷分,但在大量粉丝的掩护下,也就风平浪静地遮掩了过去。

而一旦默许粉丝控评,资本刷分,理性评分平台还能撑多久?

条姐不敢再想下去。

至于为什么说粉丝背后几乎可以肯定有资本操作,相信不必条姐多说。

只举一个例子——腾讯。

腾讯旗下阅文集团收购的新丽传媒,正是暑期爆剧《陈情令》的主要出品方。

从IP开发(阅文)到内容(新丽),再到《创造营101》、《创造2019》对新晋爱豆的包装,腾讯已经形成了一条覆盖全方位的内容产业链。

《陈情令》爆火后,主演肖战的电影《诛仙Ⅰ》接续热度,随后另一主演王一博主演的新剧《有翡》宣布开机,搭档的是一线小花赵丽颖。

开拍当天,王一博的高清路透照就流传出来。

内部放料、站姐路透、热搜、营销号跟进,一切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粉丝越维护爱豆,越是主动“艹热度”,主动“控评”,资本爸爸越是开心。

《诛仙Ⅰ》早就不是第一次,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

粉丝和普通观众的骂战,还会在未来数年不断重演。

难道是无解?

不是。

爱豆艺人本就源于日韩流行文化。

有些小孩的确天赋不错,但上来就当一番,任谁都扛不住。

效仿韩国艺人公司,同时出品专供粉丝自嗨的小成本网剧,又让真正具备演技天赋的艺人参与大制作电影,从配角开始刷存在感和好感度,才是具备良性发展可能的道路。

长远来看,资本、粉丝、观众三赢。

这些,说起来都是很简单的逻辑。

只是,就像“快递员不送货上门该不该投诉”的问题一样,永远都是站在台面上的流量和普通观众台前撕逼,资本隐形幕后,坐收渔利。

说到底,流量演员在这场名为“中国流量电影”的闹剧中,也不过是一群无法左右一切的社畜而已。

流量演员毁不掉中国电影。

永恒追逐利益的资本,和敌友不分,扫荡公共论坛,破坏评分秩序的饭圈文化却可以。

也许,只有从拒绝“献祭”“被消费”做起,抵制资本套路,才是《诛仙Ⅰ》这类畸形作品,能够三赢的唯一出路。

不管你是粉丝还是普通观众,你愿意转发,拒绝再为畸形的资本套路买单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流量毁不掉中国电影,但「他们」可以

轰轰烈烈撕了一个中秋档,《诛仙Ⅰ》的豆瓣分型,在粉丝、水军、普通观众的共同努力下,从C型变E型最终定格为b型,令人大开眼界。

文 | 电影头条

“魔改”原著情节,拍出了《宝莱坞机器人之恋》和网页游戏的质感,主角服装像丐帮,台词靠配音……

《诛仙Ⅰ》被骂惨了,该。

有人说,《诛仙Ⅰ》被群嘲,是因为流量电影卷土重来,让大家回忆起了被《盗墓笔记》收割10亿票房的恐惧。

但事实上,《诛仙Ⅰ》根本算不上大爆。

是《诛仙Ⅰ》的评分撕逼大战,又一次让电影观众会想起了被不知名黑暗势力统治的那一天。

轰轰烈烈撕了一个中秋档,《诛仙Ⅰ》的豆瓣分型,在粉丝、水军、普通观众的共同努力下,从C型变E型最终定格为b型,令人大开眼界。

开分6.7后,一边挣扎一边崩盘到5.3的撕逼大战,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事还是得从票房说起。

就像其他所有普普通通的烂片一样,《诛仙Ⅰ》没有提前点映,没有媒体看片,就连影院经理都没有任何提前看片。

这种捂得死紧的行为,一般只指向一种猜想:实在太烂,怕经理们看完不给排片。

事实却是,《诛仙Ⅰ》首日赢下了远超同期其他电影的排片占比。

如何做到?

不是片方,而是靠粉丝真金白银堆出来的线下应援、线上宣推和大规模包场。

如果在《诛仙Ⅰ》上映前打开肖战或孟美岐的微博超话,那么,除了号召粉丝冲击《诛仙Ⅰ》预售票房的帖子,你几乎看不到其他的内容。

粉丝包场也有门道,与影院协商增加冷门时段的场次,目的是增加排片。

不买全部座位,而是只买20%-30%,发起观影活动,让粉丝以外的人进入影院观看,赢取路人好感度。

在@肖战全球粉丝后援会官方微博发布的一条包场信息中,全国一共有43个城市的肖战粉丝参与了后援会组织的包场活动,在北京、上海这样的重要城市参与粉丝数量都超过了两千名,所有参与后援会包场的每个粉丝最低出资金额在40-50元。

孟美岐同样如此,不仅组织包场,有能力的粉丝还会个人包场,散粉也会二刷三刷。

线下包场冲高预售票房,占领排片优势。

线上“控评”,吸引更多人买票入场,瞄准长尾效应。

业内早就有算法,计算过粉丝真正的购买力。

如果只以《诛仙Ⅰ》主演粉丝的真实购买力计算,《诛仙Ⅰ》票房连1亿都不可能上。

首日能卖出1.4亿的票房,考虑到书粉,至少也有一半是在粉丝的各种“控评”努力下,被卖了安利的路人的票房。

“控评”到底是什么黑暗势力?

就像这样——

至于路人吃了这些有毒安利后的感想……嗯不用多说了。

所有被粉丝“老号5分,新号4分”的好评掩盖住的悬念,上映首日终于揭开。

因为看到好评而进入影院的原著党觉得受到了欺骗,纷纷给《诛仙Ⅰ》打1星泄愤。

于是粉丝改变策略,以3星为主,试图保住及格分。

这才有了,豆瓣评分C变E变b的撕逼闹剧。

“控评”,何以成为粉丝最令人糟心的操作NO.1?

众所周知,在诸多电影评分平台中,豆瓣以相对公平的打分机制,占据了最高的权重。

电影舆论造势的渠道中,豆瓣的成本最高,也是业内普遍共识。

豆瓣曾对自己的电影评分体系信誓旦旦,称内部有专门针对水军的算法机制,最大程度保证公平性。

只是现在的粉丝和水军,也已经学会了用“养号”来对抗豆瓣的算法。

为了维护爱豆的口碑,让爱豆早日拥有“实绩”作品,粉丝内部都有这样的“养号”教程:

这在豆瓣老用户看来匪夷所思甚至有点想报警,在饭圈却已经悄悄成为潜规则。

至于粉丝的力量能有多大,看《陈情令》就知道了。

这个事实估计会让很多豆瓣老用户吓一跳。

——将近62万人打出8.1分的《陈情令》,已经成为豆瓣史上打分用户最多的国产剧集。

什么概念?

8.3分的《长安十二时辰》只有29万人评价,9.3分《琅琊榜》33.4万人,9.7分的“国产剧之神”《大明王朝1566》,只有8万人。

粉丝影响力,和过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在资本裹挟下,豆瓣已经是苟延残喘着,对国产影视口碑具有公信力的唯一平台。

粉丝一股脑涌进来“控评”,不管初衷是什么,毫无顾虑捣毁既往规则,不许其他观众差评反对,都实在令人不齿。

更别忘了,在粉丝的掩护下,资本的干涉,比以往更加没有边界。

《陈情令》62万评分中,哪些是水军,又有谁能说清?

尽管被扒多次《陈情令》疑似水军刷分,但在大量粉丝的掩护下,也就风平浪静地遮掩了过去。

而一旦默许粉丝控评,资本刷分,理性评分平台还能撑多久?

条姐不敢再想下去。

至于为什么说粉丝背后几乎可以肯定有资本操作,相信不必条姐多说。

只举一个例子——腾讯。

腾讯旗下阅文集团收购的新丽传媒,正是暑期爆剧《陈情令》的主要出品方。

从IP开发(阅文)到内容(新丽),再到《创造营101》、《创造2019》对新晋爱豆的包装,腾讯已经形成了一条覆盖全方位的内容产业链。

《陈情令》爆火后,主演肖战的电影《诛仙Ⅰ》接续热度,随后另一主演王一博主演的新剧《有翡》宣布开机,搭档的是一线小花赵丽颖。

开拍当天,王一博的高清路透照就流传出来。

内部放料、站姐路透、热搜、营销号跟进,一切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粉丝越维护爱豆,越是主动“艹热度”,主动“控评”,资本爸爸越是开心。

《诛仙Ⅰ》早就不是第一次,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

粉丝和普通观众的骂战,还会在未来数年不断重演。

难道是无解?

不是。

爱豆艺人本就源于日韩流行文化。

有些小孩的确天赋不错,但上来就当一番,任谁都扛不住。

效仿韩国艺人公司,同时出品专供粉丝自嗨的小成本网剧,又让真正具备演技天赋的艺人参与大制作电影,从配角开始刷存在感和好感度,才是具备良性发展可能的道路。

长远来看,资本、粉丝、观众三赢。

这些,说起来都是很简单的逻辑。

只是,就像“快递员不送货上门该不该投诉”的问题一样,永远都是站在台面上的流量和普通观众台前撕逼,资本隐形幕后,坐收渔利。

说到底,流量演员在这场名为“中国流量电影”的闹剧中,也不过是一群无法左右一切的社畜而已。

流量演员毁不掉中国电影。

永恒追逐利益的资本,和敌友不分,扫荡公共论坛,破坏评分秩序的饭圈文化却可以。

也许,只有从拒绝“献祭”“被消费”做起,抵制资本套路,才是《诛仙Ⅰ》这类畸形作品,能够三赢的唯一出路。

不管你是粉丝还是普通观众,你愿意转发,拒绝再为畸形的资本套路买单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