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银协:22万亿银行理财转型效果突出,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提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银协:22万亿银行理财转型效果突出,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提速

银行理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业务运作不规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尚未真正实现“卖者有责”基础上的“买者自负”等问题。

记者 | 郝昕瑶

2018年开始,《资管新规》、《理财办法》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行业监管政策陆续出台,开启了以银行理财为主的大资管行业转型元年。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和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2018)》显示,银行理财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在业务转型、产品创新、业务治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实现了规模平稳增长、转型效果突出。

该报告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六年发布的理财业务行业发展报告。《报告》包括总体发展、产品开发、业务治理、同业合作、履行社会责任、相关监管政策、问题与改进七个部分,系统梳理总结了2018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转型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以及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对未来理财业务的改进轨迹和提升方向进行了探索。

总体来看,银行理财业务积极顺应监管趋势,加快推进业务转型,行业规模整体保持稳定。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40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产品,理财产品4.8万只,存续余额22.04万亿元,与2017年底基本持平。全年非保本产品募集资金118.10万亿元,其中,84.83%为开放式产品,占比上升7.07个百分点。

从风险等级来看,新发行理财产品以中低风险为主,同时,受监管政策影响,同业理财余额、占比“双降”,个人类理财产品余额仍然呈现出规模占比高的特征。

从资金运用情况来看,银行理财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等方式直接或间接进入实体经济,其中,非保本理财资金配置债券资产比例高达53.35%,理财支持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战略性重点项目的力度不断增强。

业务转型和产品创新方面,资管新规和理财办法的落地,明确了新规下银行理财的转型方向,要求2020年后理财产品全面打破刚兑,向净值型模式转化。

在此背景下,2018年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提速,全年共发行净值型产品5609只,并在下半年政策陆续落地后,发行增速显著;银行参与积极性提升,共有160家机构发行净值型产品,显著高于2017年;2018年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分别发行净值型产品1580只、1457只、1617只、565只和386只,国有行和股份行依然是净值型产品的绝对发行主力;同时,封闭式产品期限显著拉长,6-12个月和1年期以上产品的占比有所上升,2018年,新发行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161天,同比增加约20天。

《报告》认为,面对着业务净值化转型中存在的各项挑战,商业银行之间真正比拼将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金融的充分融合,并应用在精准营销、全渠道客户体验、全面风险管理、精细化资源配置和垂直化管理等方面的各种应用能力的比拼。金融科技将逐渐成为资管行业新的生产要素,将给银行理财业务带来深刻变革。

业务治理方面,2018年银行理财通过深入研究自身发展特点、经验目标、客户类型和业务优势,充分借鉴海外银行资管业务体系的先进经验,逐步向银行理财子公司经营模式转型。同时,银行理财在现有基础上,严格落实监管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推动银行理财业务更加规范健康发展。

同业方面,从市场情况来看,资管行业总体运行平稳,其中银行理财(非保本理财)规模22.04万亿元,信托公司规模22.7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13万亿元,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管规模13.4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资管规模6.0万亿元(含养老金),基金子公司资管规模5.3万亿元,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249亿元。

在金融去杠杆、防止资金空转的政策背景下,理财办法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在此影响下,同业理财产品规模与占比延续“双降”趋势。

截至2018年底,全市场金融同业类产品(包括保本产品与非保本产品)存续余额1.22万亿元,同比下降2.04万亿元,降幅为62.57%,较2017年初减少5.43万亿元,降幅达81.68%;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3.80%,同比下降7.21个百分点,较2017年初下降19.08个百分点。

2018年银行理财业务通过搭建有效的投融资连接渠道,成为银行业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全年非保本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10566亿元。其中,个人类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8403亿元,占全部非保本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的78.08%;从机构类型来看,国有大型银行累计兑付客户收益3628亿元,占比34.34%;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累计兑付客户收益4309亿元,占比40.78%。

银行理财业务在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满足投资者资金配置需求、推动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业务运作不规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尚未真正实现“卖者有责”基础上的“买者自负”等问题。

2018年,监管部门通过出台资管新规、理财办法、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具体政策,细化银行理财监管要求,强化监管政策的约束力和管控力,消除市场不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推动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转型与稳健发展。

《报告》指出,银行理财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创新发展的战略和经营转型方向。同时,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伴随出现了理财发展同质化、投资者教育有待加强、专业化团队建设不足、长期限资产处置难度较大等挑战。各商业银行应从产品创新、投资者教育、投研建设、建立全面和独立的市场化风控体系方面着手,推动银行理财转型工作顺利进行。

随着资管业务新时代的到来,如何有效实现监管新规下的经营模式转型,将成为2019年及未来包括银行理财在内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的重点,资管市场也将出现监管统一化、客户机构化、营销网络化、产品净值化、投资多元化、分工专业化、业务国际化、金融科技化和机构公司化等九个方面的重要变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银协:22万亿银行理财转型效果突出,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提速

银行理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业务运作不规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尚未真正实现“卖者有责”基础上的“买者自负”等问题。

记者 | 郝昕瑶

2018年开始,《资管新规》、《理财办法》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行业监管政策陆续出台,开启了以银行理财为主的大资管行业转型元年。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和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2018)》显示,银行理财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在业务转型、产品创新、业务治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实现了规模平稳增长、转型效果突出。

该报告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六年发布的理财业务行业发展报告。《报告》包括总体发展、产品开发、业务治理、同业合作、履行社会责任、相关监管政策、问题与改进七个部分,系统梳理总结了2018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转型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以及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对未来理财业务的改进轨迹和提升方向进行了探索。

总体来看,银行理财业务积极顺应监管趋势,加快推进业务转型,行业规模整体保持稳定。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40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产品,理财产品4.8万只,存续余额22.04万亿元,与2017年底基本持平。全年非保本产品募集资金118.10万亿元,其中,84.83%为开放式产品,占比上升7.07个百分点。

从风险等级来看,新发行理财产品以中低风险为主,同时,受监管政策影响,同业理财余额、占比“双降”,个人类理财产品余额仍然呈现出规模占比高的特征。

从资金运用情况来看,银行理财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等方式直接或间接进入实体经济,其中,非保本理财资金配置债券资产比例高达53.35%,理财支持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战略性重点项目的力度不断增强。

业务转型和产品创新方面,资管新规和理财办法的落地,明确了新规下银行理财的转型方向,要求2020年后理财产品全面打破刚兑,向净值型模式转化。

在此背景下,2018年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提速,全年共发行净值型产品5609只,并在下半年政策陆续落地后,发行增速显著;银行参与积极性提升,共有160家机构发行净值型产品,显著高于2017年;2018年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分别发行净值型产品1580只、1457只、1617只、565只和386只,国有行和股份行依然是净值型产品的绝对发行主力;同时,封闭式产品期限显著拉长,6-12个月和1年期以上产品的占比有所上升,2018年,新发行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161天,同比增加约20天。

《报告》认为,面对着业务净值化转型中存在的各项挑战,商业银行之间真正比拼将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金融的充分融合,并应用在精准营销、全渠道客户体验、全面风险管理、精细化资源配置和垂直化管理等方面的各种应用能力的比拼。金融科技将逐渐成为资管行业新的生产要素,将给银行理财业务带来深刻变革。

业务治理方面,2018年银行理财通过深入研究自身发展特点、经验目标、客户类型和业务优势,充分借鉴海外银行资管业务体系的先进经验,逐步向银行理财子公司经营模式转型。同时,银行理财在现有基础上,严格落实监管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推动银行理财业务更加规范健康发展。

同业方面,从市场情况来看,资管行业总体运行平稳,其中银行理财(非保本理财)规模22.04万亿元,信托公司规模22.7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13万亿元,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管规模13.4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资管规模6.0万亿元(含养老金),基金子公司资管规模5.3万亿元,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249亿元。

在金融去杠杆、防止资金空转的政策背景下,理财办法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在此影响下,同业理财产品规模与占比延续“双降”趋势。

截至2018年底,全市场金融同业类产品(包括保本产品与非保本产品)存续余额1.22万亿元,同比下降2.04万亿元,降幅为62.57%,较2017年初减少5.43万亿元,降幅达81.68%;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3.80%,同比下降7.21个百分点,较2017年初下降19.08个百分点。

2018年银行理财业务通过搭建有效的投融资连接渠道,成为银行业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全年非保本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10566亿元。其中,个人类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8403亿元,占全部非保本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的78.08%;从机构类型来看,国有大型银行累计兑付客户收益3628亿元,占比34.34%;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累计兑付客户收益4309亿元,占比40.78%。

银行理财业务在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满足投资者资金配置需求、推动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业务运作不规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尚未真正实现“卖者有责”基础上的“买者自负”等问题。

2018年,监管部门通过出台资管新规、理财办法、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具体政策,细化银行理财监管要求,强化监管政策的约束力和管控力,消除市场不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推动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转型与稳健发展。

《报告》指出,银行理财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创新发展的战略和经营转型方向。同时,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伴随出现了理财发展同质化、投资者教育有待加强、专业化团队建设不足、长期限资产处置难度较大等挑战。各商业银行应从产品创新、投资者教育、投研建设、建立全面和独立的市场化风控体系方面着手,推动银行理财转型工作顺利进行。

随着资管业务新时代的到来,如何有效实现监管新规下的经营模式转型,将成为2019年及未来包括银行理财在内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的重点,资管市场也将出现监管统一化、客户机构化、营销网络化、产品净值化、投资多元化、分工专业化、业务国际化、金融科技化和机构公司化等九个方面的重要变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