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两月内三次购入新业务,三盛教育“圈地”步伐加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两月内三次购入新业务,三盛教育“圈地”步伐加速

三盛教育欲借新业务突破盈利困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司雯雯

频繁收购教育公司的三盛教育(300282.SZ)正快速扩张业务版图,但能否借新业务拉动盈利也受到质疑。9月20日,三盛教育因溢价十倍收购国际教育品牌中育贝拉受到创业板问询,要求其说明盈利模式和业绩承诺的可实现性。

三盛教育的收购步伐迈得有点快。此次,该企业耗资1.23亿元收购中育贝拉51%股权,而这笔收购已是它近两个月内第三次购入新业务。

8月,三盛教育宣布与主营青少年机器人教育培训的恒大教育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拟出资2.73亿元购买其35%的股权。另外,以民办高中和中学学科培训为主业的恒一教育也获得三盛教育1800万元的投资。此外,它还投入1.2亿元设立子公司,专用于教育投资。

不断踏足国际教育与素质教育等新领域,三盛教育期望借此突破盈利困局。

主营红外及光学触摸屏的三盛教育,在2017年剥离全部精密制造业务,转攻智慧教育服务及智能教育装备业务。但转换赛道后,利润下滑压力依旧明显。2019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为3.31亿元,同比增长11.04%,净利润却较同期下跌13.76%。

其中,作为主力业务的智慧教育服务营业收入虽有所上涨,但成本增幅较营收增幅高出近15%,毛利率也再度下滑,较去年同期减少7.88%。

三盛教育在2019年半年度财报中表示,智慧教育服务收入依赖于各地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其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短期内投入较大,但未来收入体量则相对较小。

与此同时,新业务未完成盈利期待。收购公告显示,中育贝拉2018年以来尚未实现盈利,其2018年度净亏损为303万元,2019年1至4月净亏损为384万元。该公司曾承诺在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年度净利润不低于2400万元,但过往业绩与目标数字仍相差甚远。

同样的,主营高中教育的恒一教育也处于亏损中,2019年上半年其净亏损为441.8万元,营业总收入为41.49万元,距离其承诺的下一年度净利润相差超过1千万元。

此外,如何与新业务兼容则是摆在三盛教育面前的另一重难题。在2019年半年度财报中,三盛教育表示,由于与新并购项目在业务领域及客户群体等方面的差异,能否与新业务融合存在着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其长期发展。

在创业板问询函中,三盛教育也被要求说明中育贝拉的国际高中及留学咨询服务是否与其具备协同效应。

想要通过投资收购来完成业务转型的三盛教育并非个例,不少传统工业制造商跨界也遭遇转型之痛。其中,原主营胶印油墨业务的科斯伍德因业绩增长受限,耗资15.62亿元收购中小学教育品牌龙门教育,但新业务的业绩变动也使科斯伍德面临营收压力。2018年,龙门教育的优势业务中小学学科培训亏损达1834万元。

在“外延为突破”的发展策略下,三盛教育短期内或还将积极收购。但在快速拓宽市场之后,如何实现新业务的协同盈利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三盛教育

  • 距年报披露不足一个月,*ST三盛再次“换审”,收今年第八份关注函
  • 教育板块午后持续走弱,*ST三盛跌超14%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两月内三次购入新业务,三盛教育“圈地”步伐加速

三盛教育欲借新业务突破盈利困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司雯雯

频繁收购教育公司的三盛教育(300282.SZ)正快速扩张业务版图,但能否借新业务拉动盈利也受到质疑。9月20日,三盛教育因溢价十倍收购国际教育品牌中育贝拉受到创业板问询,要求其说明盈利模式和业绩承诺的可实现性。

三盛教育的收购步伐迈得有点快。此次,该企业耗资1.23亿元收购中育贝拉51%股权,而这笔收购已是它近两个月内第三次购入新业务。

8月,三盛教育宣布与主营青少年机器人教育培训的恒大教育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拟出资2.73亿元购买其35%的股权。另外,以民办高中和中学学科培训为主业的恒一教育也获得三盛教育1800万元的投资。此外,它还投入1.2亿元设立子公司,专用于教育投资。

不断踏足国际教育与素质教育等新领域,三盛教育期望借此突破盈利困局。

主营红外及光学触摸屏的三盛教育,在2017年剥离全部精密制造业务,转攻智慧教育服务及智能教育装备业务。但转换赛道后,利润下滑压力依旧明显。2019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为3.31亿元,同比增长11.04%,净利润却较同期下跌13.76%。

其中,作为主力业务的智慧教育服务营业收入虽有所上涨,但成本增幅较营收增幅高出近15%,毛利率也再度下滑,较去年同期减少7.88%。

三盛教育在2019年半年度财报中表示,智慧教育服务收入依赖于各地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其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短期内投入较大,但未来收入体量则相对较小。

与此同时,新业务未完成盈利期待。收购公告显示,中育贝拉2018年以来尚未实现盈利,其2018年度净亏损为303万元,2019年1至4月净亏损为384万元。该公司曾承诺在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年度净利润不低于2400万元,但过往业绩与目标数字仍相差甚远。

同样的,主营高中教育的恒一教育也处于亏损中,2019年上半年其净亏损为441.8万元,营业总收入为41.49万元,距离其承诺的下一年度净利润相差超过1千万元。

此外,如何与新业务兼容则是摆在三盛教育面前的另一重难题。在2019年半年度财报中,三盛教育表示,由于与新并购项目在业务领域及客户群体等方面的差异,能否与新业务融合存在着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其长期发展。

在创业板问询函中,三盛教育也被要求说明中育贝拉的国际高中及留学咨询服务是否与其具备协同效应。

想要通过投资收购来完成业务转型的三盛教育并非个例,不少传统工业制造商跨界也遭遇转型之痛。其中,原主营胶印油墨业务的科斯伍德因业绩增长受限,耗资15.62亿元收购中小学教育品牌龙门教育,但新业务的业绩变动也使科斯伍德面临营收压力。2018年,龙门教育的优势业务中小学学科培训亏损达1834万元。

在“外延为突破”的发展策略下,三盛教育短期内或还将积极收购。但在快速拓宽市场之后,如何实现新业务的协同盈利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