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对话施美景 | 作为四川重量级IP,大熊猫比迪士尼更有价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对话施美景 | 作为四川重量级IP,大熊猫比迪士尼更有价值

无论是在世警会上火爆的熊猫公仔,还是在第三届西博会进出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上的熊猫形象“小博哥”,熊猫IP都在向世界传递着四川文化。

西博会衍生品“小博哥”。图片来源:界面四川 李奕萱/摄

文 | 界面四川 刘韦岐

早在2017年“了不起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大数据就显示,成都文创关注度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创第三城”。近日,中西部首支百亿级文创基金在成都投资运作,成都正以国际化视野发展相关产业推动整个文创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创名城。

无论是在世警会上火爆的熊猫公仔,还是在第三届西博会进出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上的熊猫形象“小博哥”,熊猫IP都在向世界传递着四川文化。9月21日,界面四川对话“小博哥”之父巴布熊猫创始人施美景,共同探索如何通过城市文化IP的打造助推文创产业的发展。

巴布熊猫的创始人、都江堰火车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施美景。图片来源:界面四川刘韦岐/摄

界面四川:请介绍一下本次展会带来的熊猫形象“小博哥”的设计理念。

施美景:这次“小博哥”的这个熊猫形象在创意设计的核心之一是打上了领结,表现出“小西博”展会专业面向国际的的形象,“小博哥”代表展会形象用专业的服务、专业的技术来服务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为“小博哥”穿上展会主色调蓝色的服装,并带上黄色领结也让这个形象更易吸引眼球,在形象背面也对展会LOGO进行了展示。

“小博哥”以后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比如“小博哥”带你游成都、“小博哥”介绍成都文化、四川文化,重要的是去传播中国的文化。我是一个香港人,其实很多时候外国游客来到成都,可能并不清楚怎么在这座城市里面去吃、喝、玩、乐、购、娱,我们希望“小博哥”能作为一个提供这方面服务的专业角色。

目前我们也在陆续开发“小博哥”系列衍生产品,包括特产、文具、礼品、以及衣服鞋帽等,把“小博哥”打造成为一个能够带走的城市名片。也是为明年的西博会做出更充分的准备,希望让更多的嘉宾能够带走一份他们喜欢的礼物。

界面四川:是否会借鉴国际上一些成功案例来挖掘出更多的成都文化IP元素?

施美景:成都有很多的元素可以挖掘,只是以往更多的是在生物熊猫这个领域,在打造城市文创IP的深度纵向领域方面做得还比较少。从整个产业来讲很多的城市元素或者故事都是可以进行IP打造的,比如三星堆、九寨沟等等,目前我们也在打造三国元素,希望能通过熊猫的形象来带出城市的文化。

之所以用“熊猫+”理论去经营,是因为IP没有国界。其实各个国家的电影、电视剧有不同的文化元素,比如美国有迪士尼,日本有Hello Kitty、哆啦A梦等。中国也有《哪吒》、《大圣归来》、《宝莲灯》这类优秀的作品,《哪吒》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颠覆传统文化,更多地从情感上、用世界观去讲述一个故事,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传统。

国外的电影会提前很长一段时间去开发衍生产品,在电影没上映之前就已经能够做到很好的传播,并且在电影上映之后创造出更大的市场价值。从《大鱼海棠》到《大圣归来》再到《哪吒》,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动漫在不断的进步,但现阶段更多地是在传播纯传统元素,没有太多地去考虑IP设定,还缺乏从市场商业角度去做衍生市场化,在国际上较难广泛收获接受度。

界面四川:在您看来,四川文创产业现状如何?

施美景:目前整个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较为松散,产业本身细分市场应该是分得非常明细的,但国际上讲的电影产业、动漫产业等衍生产品产业在中国是断层的。从成都这个城市来看,还有很多元素可以打造,但都还处于没有细分的状态,整个行业还需要通过资源整合来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以打造出城市IP,达到文创产业链的共赢。

从城市IP的角度来讲,一个IP就足够代表一个城市,对于成都来讲,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世界文创名城,虽然熊猫这个IP还没有完成市场化,但已经能够代表城市文化。不同于国际上迪士尼、Hello Kitty这些IP代表的是区域文化,熊猫是一个国际化的IP,我们能够通过熊猫向国际传递成都文化、四川文化、中国文化。

近几年,中国的整个文化创意环境特别好,我们正处于非常好的机遇、空间等市场环境中。文创行业需要抓住机遇去更多地挖掘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元素,用世界语言去讲述中国故事,让IP流动起来,促进整个市场的国际化。

所以我们通过不断地参与到活动、展会中去展示熊猫IP,希望能让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并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用熊猫IP带动产业,展示产品、讲好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产品、了解这个城市、了解中国文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对话施美景 | 作为四川重量级IP,大熊猫比迪士尼更有价值

无论是在世警会上火爆的熊猫公仔,还是在第三届西博会进出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上的熊猫形象“小博哥”,熊猫IP都在向世界传递着四川文化。

西博会衍生品“小博哥”。图片来源:界面四川 李奕萱/摄

文 | 界面四川 刘韦岐

早在2017年“了不起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大数据就显示,成都文创关注度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创第三城”。近日,中西部首支百亿级文创基金在成都投资运作,成都正以国际化视野发展相关产业推动整个文创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创名城。

无论是在世警会上火爆的熊猫公仔,还是在第三届西博会进出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上的熊猫形象“小博哥”,熊猫IP都在向世界传递着四川文化。9月21日,界面四川对话“小博哥”之父巴布熊猫创始人施美景,共同探索如何通过城市文化IP的打造助推文创产业的发展。

巴布熊猫的创始人、都江堰火车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施美景。图片来源:界面四川刘韦岐/摄

界面四川:请介绍一下本次展会带来的熊猫形象“小博哥”的设计理念。

施美景:这次“小博哥”的这个熊猫形象在创意设计的核心之一是打上了领结,表现出“小西博”展会专业面向国际的的形象,“小博哥”代表展会形象用专业的服务、专业的技术来服务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为“小博哥”穿上展会主色调蓝色的服装,并带上黄色领结也让这个形象更易吸引眼球,在形象背面也对展会LOGO进行了展示。

“小博哥”以后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比如“小博哥”带你游成都、“小博哥”介绍成都文化、四川文化,重要的是去传播中国的文化。我是一个香港人,其实很多时候外国游客来到成都,可能并不清楚怎么在这座城市里面去吃、喝、玩、乐、购、娱,我们希望“小博哥”能作为一个提供这方面服务的专业角色。

目前我们也在陆续开发“小博哥”系列衍生产品,包括特产、文具、礼品、以及衣服鞋帽等,把“小博哥”打造成为一个能够带走的城市名片。也是为明年的西博会做出更充分的准备,希望让更多的嘉宾能够带走一份他们喜欢的礼物。

界面四川:是否会借鉴国际上一些成功案例来挖掘出更多的成都文化IP元素?

施美景:成都有很多的元素可以挖掘,只是以往更多的是在生物熊猫这个领域,在打造城市文创IP的深度纵向领域方面做得还比较少。从整个产业来讲很多的城市元素或者故事都是可以进行IP打造的,比如三星堆、九寨沟等等,目前我们也在打造三国元素,希望能通过熊猫的形象来带出城市的文化。

之所以用“熊猫+”理论去经营,是因为IP没有国界。其实各个国家的电影、电视剧有不同的文化元素,比如美国有迪士尼,日本有Hello Kitty、哆啦A梦等。中国也有《哪吒》、《大圣归来》、《宝莲灯》这类优秀的作品,《哪吒》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颠覆传统文化,更多地从情感上、用世界观去讲述一个故事,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传统。

国外的电影会提前很长一段时间去开发衍生产品,在电影没上映之前就已经能够做到很好的传播,并且在电影上映之后创造出更大的市场价值。从《大鱼海棠》到《大圣归来》再到《哪吒》,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动漫在不断的进步,但现阶段更多地是在传播纯传统元素,没有太多地去考虑IP设定,还缺乏从市场商业角度去做衍生市场化,在国际上较难广泛收获接受度。

界面四川:在您看来,四川文创产业现状如何?

施美景:目前整个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较为松散,产业本身细分市场应该是分得非常明细的,但国际上讲的电影产业、动漫产业等衍生产品产业在中国是断层的。从成都这个城市来看,还有很多元素可以打造,但都还处于没有细分的状态,整个行业还需要通过资源整合来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以打造出城市IP,达到文创产业链的共赢。

从城市IP的角度来讲,一个IP就足够代表一个城市,对于成都来讲,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世界文创名城,虽然熊猫这个IP还没有完成市场化,但已经能够代表城市文化。不同于国际上迪士尼、Hello Kitty这些IP代表的是区域文化,熊猫是一个国际化的IP,我们能够通过熊猫向国际传递成都文化、四川文化、中国文化。

近几年,中国的整个文化创意环境特别好,我们正处于非常好的机遇、空间等市场环境中。文创行业需要抓住机遇去更多地挖掘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元素,用世界语言去讲述中国故事,让IP流动起来,促进整个市场的国际化。

所以我们通过不断地参与到活动、展会中去展示熊猫IP,希望能让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并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用熊猫IP带动产业,展示产品、讲好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产品、了解这个城市、了解中国文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