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家热议中国经济发展经验:卫生和教育是基础,创新关键在开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家热议中国经济发展经验:卫生和教育是基础,创新关键在开放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提出四点体会:首先,过去70年中,中国在公共卫生和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次,激励机制对各经济主体的运行和相互合作非常重要;第三,各国都应回溯历史,梳理过往的理论与实践,吸取经验和教训;最后,自由贸易的重要性和互惠性。

2019年9月22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举办“新中国70年经济学总结国际研讨会”。

记者 聂琳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9月22日举办“新中国70年经济学总结国际研讨会”,会上发布的《新中国70年经济学总结报告》从经济学角度对建国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总结,主张从实践中提炼经验教训,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可能遇到的挑战。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创始院长、新开发银行(金砖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稻葵指出,回顾70年历程,前30年与后40年既有一脉相承的主线,也有经济发展思路和体制、机制方面的巨大差异,因而需要分别加以梳理。

他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30年,国家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后一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从经济理论的角度获得的两条宝贵经验是:公共卫生、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是快速发展的基础;自主创新完全可行,但关键在于开放学习、引进和利用人才。

但这一时期也为中国带来了三方面值得反思和铭记的教训:一是市场作用被行政力量全面替代,经济发展效率极其低下;二是经济发展离不开给予政府决策者恰当的行为激励;三是决策权与决策过程的过度集中导致重大失误。

之后40年,“一个始于政府高度管控的非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也为人类创造了历史上最大规模,也极为特殊的经济增长,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李稻葵说。

他认为,这其中有五点经济学方面的考量值得总结。一是经济增长需要创立和发展新企业,需激励地方政府营造好的营商环境;二是快速的土地转换是增长关键,需激励地方政府将农地转换为工业或商服用地;三是金融长期保持稳定,使居民储蓄转化为实体经济投资;四是开放的最根本作用是学习,而非简单发挥比较优势或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五是谨慎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对抗微观主体非理性行为带来的经济波动。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四点体会。首先,过去70年中,中国在公共卫生和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次,激励机制对各经济主体的运行和相互合作非常重要;第三,各国都应回溯历史,梳理过往的理论与实践,吸取经验和教训;最后,自由贸易的重要性和互惠性。萨金特特别强调,美国政府现阶段加征关税的贸易政策正在损害美国利益。

《新中国70年经济学总结报告》预计,5年内,中国不仅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有可能进入国际标准高收入国家行列;15年内,中等收入人群从4亿倍增至8亿;30年内,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全球重要科研中心,建成最具特色的、具有全球标杆意义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

报告指出,在实现这一远大前景的过程中,如何保证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持久动力,如何使中国特色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定型,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发挥领导力,是必须应对的挑战。

针对2010年后中国GDP增长率和TFP增长率有所下降的问题,印度人民党前主席、印度内阁前商务及法律部部长、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苏布拉曼尼安·斯瓦米表示,中国过往的发展模式更多依靠资本和劳动增长,受到边际收益递减的制约。在当前提升的劳动力成本和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为保长期稳定发展,中国需要在加强创新、调整外贸政策、降低私营企业贷款难度等方面做出努力。

在谈到中国近年来增长放缓的问题时,俄罗斯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文明对话研究所研究主任弗拉基米尔·波波夫指出,这是政策发展的结果,体现在中国的汇率升值、外汇储备被消化、投资占比停滞不前。他认为,如果中国更多地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经济增长率还会有上升的空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家热议中国经济发展经验:卫生和教育是基础,创新关键在开放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提出四点体会:首先,过去70年中,中国在公共卫生和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次,激励机制对各经济主体的运行和相互合作非常重要;第三,各国都应回溯历史,梳理过往的理论与实践,吸取经验和教训;最后,自由贸易的重要性和互惠性。

2019年9月22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举办“新中国70年经济学总结国际研讨会”。

记者 聂琳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9月22日举办“新中国70年经济学总结国际研讨会”,会上发布的《新中国70年经济学总结报告》从经济学角度对建国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总结,主张从实践中提炼经验教训,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可能遇到的挑战。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创始院长、新开发银行(金砖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稻葵指出,回顾70年历程,前30年与后40年既有一脉相承的主线,也有经济发展思路和体制、机制方面的巨大差异,因而需要分别加以梳理。

他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30年,国家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后一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从经济理论的角度获得的两条宝贵经验是:公共卫生、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是快速发展的基础;自主创新完全可行,但关键在于开放学习、引进和利用人才。

但这一时期也为中国带来了三方面值得反思和铭记的教训:一是市场作用被行政力量全面替代,经济发展效率极其低下;二是经济发展离不开给予政府决策者恰当的行为激励;三是决策权与决策过程的过度集中导致重大失误。

之后40年,“一个始于政府高度管控的非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也为人类创造了历史上最大规模,也极为特殊的经济增长,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李稻葵说。

他认为,这其中有五点经济学方面的考量值得总结。一是经济增长需要创立和发展新企业,需激励地方政府营造好的营商环境;二是快速的土地转换是增长关键,需激励地方政府将农地转换为工业或商服用地;三是金融长期保持稳定,使居民储蓄转化为实体经济投资;四是开放的最根本作用是学习,而非简单发挥比较优势或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五是谨慎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对抗微观主体非理性行为带来的经济波动。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四点体会。首先,过去70年中,中国在公共卫生和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次,激励机制对各经济主体的运行和相互合作非常重要;第三,各国都应回溯历史,梳理过往的理论与实践,吸取经验和教训;最后,自由贸易的重要性和互惠性。萨金特特别强调,美国政府现阶段加征关税的贸易政策正在损害美国利益。

《新中国70年经济学总结报告》预计,5年内,中国不仅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有可能进入国际标准高收入国家行列;15年内,中等收入人群从4亿倍增至8亿;30年内,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全球重要科研中心,建成最具特色的、具有全球标杆意义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

报告指出,在实现这一远大前景的过程中,如何保证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持久动力,如何使中国特色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定型,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发挥领导力,是必须应对的挑战。

针对2010年后中国GDP增长率和TFP增长率有所下降的问题,印度人民党前主席、印度内阁前商务及法律部部长、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苏布拉曼尼安·斯瓦米表示,中国过往的发展模式更多依靠资本和劳动增长,受到边际收益递减的制约。在当前提升的劳动力成本和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为保长期稳定发展,中国需要在加强创新、调整外贸政策、降低私营企业贷款难度等方面做出努力。

在谈到中国近年来增长放缓的问题时,俄罗斯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文明对话研究所研究主任弗拉基米尔·波波夫指出,这是政策发展的结果,体现在中国的汇率升值、外汇储备被消化、投资占比停滞不前。他认为,如果中国更多地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经济增长率还会有上升的空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