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大沽铁钟百年归乡路见证国家崛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大沽铁钟百年归乡路见证国家崛起

大沽铁钟——现今天津滨海新区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就在其中之列。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近日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在众多珍贵的回归文物中,海外漂泊100多年的大沽铁钟——现今天津滨海新区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就在其中之列。

大沽铁钟口径585毫米,钟体高度650毫米,重量105公斤。钟口呈波浪圆形,钟顶正中有“天眼”洞孔,并留有4个铸芯洞孔。整口钟保存基本完好,印刻在表面的钟铭体现了在积贫积弱的年代,人们对国家太平、人民安乐的祈愿。

百年前民族蒙难,古钟受辱漂海外,百年后国家昌盛,古钟完璧归故里。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馆长马文艳告诉记者,大沽铁钟是为纪念抗击英法联军壮烈殉国的直隶提督乐善,于1884年铸造,曾被悬挂在石头缝炮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大沽口,铁钟被英国士兵掠走并运回英国,其后被作为战利品存放于朴次茅斯市维多利亚公园内,并被列入英国文化遗产目录。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海外漂泊已久的铁钟被一名中国留学生发现,并与国内专家取得联系,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沽口炮台并得到确认。天津市政府和海外华人华侨通过多种渠道,为古钟的回归奔走呼吁。在朴次茅斯市政府和各界友好人士的支持下,成功推动英国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和朴次茅斯市议会同意无偿返还古钟。2005年7月,铁钟回到了大沽口,这一阔别了100多年的故里。

“大沽铁钟是通过政府协商而由国外政府主动归还文物的典范,在海外流失文物归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马文艳说。

如今,大沽铁钟再次踏上新征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它与众多海外追索返还的文物一道,讲述着中华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见证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大沽铁钟百年归乡路见证国家崛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大沽铁钟百年归乡路见证国家崛起

大沽铁钟——现今天津滨海新区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就在其中之列。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近日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在众多珍贵的回归文物中,海外漂泊100多年的大沽铁钟——现今天津滨海新区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就在其中之列。

大沽铁钟口径585毫米,钟体高度650毫米,重量105公斤。钟口呈波浪圆形,钟顶正中有“天眼”洞孔,并留有4个铸芯洞孔。整口钟保存基本完好,印刻在表面的钟铭体现了在积贫积弱的年代,人们对国家太平、人民安乐的祈愿。

百年前民族蒙难,古钟受辱漂海外,百年后国家昌盛,古钟完璧归故里。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馆长马文艳告诉记者,大沽铁钟是为纪念抗击英法联军壮烈殉国的直隶提督乐善,于1884年铸造,曾被悬挂在石头缝炮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大沽口,铁钟被英国士兵掠走并运回英国,其后被作为战利品存放于朴次茅斯市维多利亚公园内,并被列入英国文化遗产目录。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海外漂泊已久的铁钟被一名中国留学生发现,并与国内专家取得联系,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沽口炮台并得到确认。天津市政府和海外华人华侨通过多种渠道,为古钟的回归奔走呼吁。在朴次茅斯市政府和各界友好人士的支持下,成功推动英国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和朴次茅斯市议会同意无偿返还古钟。2005年7月,铁钟回到了大沽口,这一阔别了100多年的故里。

“大沽铁钟是通过政府协商而由国外政府主动归还文物的典范,在海外流失文物归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马文艳说。

如今,大沽铁钟再次踏上新征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它与众多海外追索返还的文物一道,讲述着中华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见证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大沽铁钟百年归乡路见证国家崛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