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市人大审议国资报告,地方非金融国企资产总额8.27万亿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市人大审议国资报告,地方非金融国企资产总额8.27万亿元

9月24日,在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2018年度上海市国有企业(非金融)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报告指出上海市国有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地方非金融国企资产总额8.27万亿元,40家国企入榜《财富》中国500强。

图片来源:unsplash

9月23日至26日,上海市召开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2018年度上海市国有企业(非金融)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

报告汇报了2018年度本市国资国企基本情况。

2018年底,上海地方国有企业(不含金融)12941户,资产总额8.27万亿元,负债总额4.97万亿,均同比增长7.4%。市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集团及下属子企业共7610户,资产总额5.85万亿元,负债总额3.51万亿元。

2018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不含金融)实现营业收入2.95万亿元,同比增长8.7%;利润总额2113.74亿元,同比下降3.3%。

其中,市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62万亿元,利润总额1708.72亿元。市国资委监管企业(不含金融)2018年度在岗职工840764人,平均工资(税前)13.34万元,较2017年度增长5.2%。

2018年底,上海地方国有企业(不含金融)在境外独立核算企业户数合计586户,占比4.5%,境外国有企业资产总额6560.02亿元,占比4.6%。

2018年,监管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66个,投资额214.08亿元。

上汽集团、绿地集团进入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且排名均有提升;《财富》中国500强入围门槛为营业收入138.64亿元人民币,上海地区共有40家企业入榜,其中,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入榜19家(不含5家金融企业)。

报告汇报了本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2018年,本市国有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国企改革带动性明显增强,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党建作用充分发挥。

一是落实国家本市战略,发挥国资国企主力军作用。高效落实“三大任务”,成立上海交易团国资分团,全力服务保障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积极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完善充分激发企业内在创新动力和持续发展活力的体制机制,提升上海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全力打响“四大品牌”。

二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国有经济实现稳中有进。构建提质增效制度体系,出台企业合规管理工作指引,实施企业资产负债率管控工作方案,落实私募基金监管要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或潜在风险。

三是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突破。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推进改革,形成7个方面26条举措的综合改革方案。深化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国资监管机构、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联动改革,形成改革试点示范体系,健全市场化激励分配机制,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2018年底,59家市属非金融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1.22万亿,国有股市值6425.02亿元。

四是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产业布局,85%以上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四大领域。优化企业布局,实施申能集团与上缆所联合重组,42家企业集团管理层级控制在四级以内,占企业总数93.3%。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国有企业深入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2018年,市国资委系统企业R&D经费支出达到433.35亿元,占全市企业R&D总支出的53.47%。

五是管好国资服务国企,监管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坚持以管资本为主深化职能转变,不断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提高服务企业水平,修订16项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构建国资监管“一网通办”平台。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健全“直接监管+委托监管+指导监管”国资监管模式。

六是履行责任维护稳定,营造改革发展良好氛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联动发展。积极服务城市发展大局,配合全市重大工程建设。大力营造和谐良好氛围,突出矛盾化解缓解,总结推广118个企业改革发展以及党建首创性成果。

七是加强党建党风建设,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党组织积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开和党风廉政建设,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实践运用“四种形态”,严格履行执纪监督、问责职责。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市人大审议国资报告,地方非金融国企资产总额8.27万亿元

9月24日,在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2018年度上海市国有企业(非金融)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报告指出上海市国有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地方非金融国企资产总额8.27万亿元,40家国企入榜《财富》中国500强。

图片来源:unsplash

9月23日至26日,上海市召开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2018年度上海市国有企业(非金融)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

报告汇报了2018年度本市国资国企基本情况。

2018年底,上海地方国有企业(不含金融)12941户,资产总额8.27万亿元,负债总额4.97万亿,均同比增长7.4%。市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集团及下属子企业共7610户,资产总额5.85万亿元,负债总额3.51万亿元。

2018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不含金融)实现营业收入2.95万亿元,同比增长8.7%;利润总额2113.74亿元,同比下降3.3%。

其中,市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62万亿元,利润总额1708.72亿元。市国资委监管企业(不含金融)2018年度在岗职工840764人,平均工资(税前)13.34万元,较2017年度增长5.2%。

2018年底,上海地方国有企业(不含金融)在境外独立核算企业户数合计586户,占比4.5%,境外国有企业资产总额6560.02亿元,占比4.6%。

2018年,监管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66个,投资额214.08亿元。

上汽集团、绿地集团进入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且排名均有提升;《财富》中国500强入围门槛为营业收入138.64亿元人民币,上海地区共有40家企业入榜,其中,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入榜19家(不含5家金融企业)。

报告汇报了本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2018年,本市国有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国企改革带动性明显增强,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党建作用充分发挥。

一是落实国家本市战略,发挥国资国企主力军作用。高效落实“三大任务”,成立上海交易团国资分团,全力服务保障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积极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完善充分激发企业内在创新动力和持续发展活力的体制机制,提升上海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全力打响“四大品牌”。

二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国有经济实现稳中有进。构建提质增效制度体系,出台企业合规管理工作指引,实施企业资产负债率管控工作方案,落实私募基金监管要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或潜在风险。

三是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突破。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推进改革,形成7个方面26条举措的综合改革方案。深化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国资监管机构、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联动改革,形成改革试点示范体系,健全市场化激励分配机制,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2018年底,59家市属非金融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1.22万亿,国有股市值6425.02亿元。

四是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产业布局,85%以上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四大领域。优化企业布局,实施申能集团与上缆所联合重组,42家企业集团管理层级控制在四级以内,占企业总数93.3%。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国有企业深入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2018年,市国资委系统企业R&D经费支出达到433.35亿元,占全市企业R&D总支出的53.47%。

五是管好国资服务国企,监管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坚持以管资本为主深化职能转变,不断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提高服务企业水平,修订16项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构建国资监管“一网通办”平台。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健全“直接监管+委托监管+指导监管”国资监管模式。

六是履行责任维护稳定,营造改革发展良好氛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联动发展。积极服务城市发展大局,配合全市重大工程建设。大力营造和谐良好氛围,突出矛盾化解缓解,总结推广118个企业改革发展以及党建首创性成果。

七是加强党建党风建设,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党组织积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开和党风廉政建设,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实践运用“四种形态”,严格履行执纪监督、问责职责。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