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欧洲ITER工程用上中国超导线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欧洲ITER工程用上中国超导线圈

这款线圈目前是国际上研制成功的重量最大、难度最高的超导磁体,重达400吨,是ITER装置成功运行的最重要的线圈之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腾讯新闻

9月20日,位于合肥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极向场6号线圈成功交付,该设备将通过海运的方式运往法国ITER现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正式开工建设。

这款线圈设备是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位于实验堆超导磁体的底部,是必须首个安装到位的超重要大型线圈大部件。这款线圈目前是国际上研制成功的重量最大、难度最高的超导磁体,储能量是我国EAST装置最大极向场磁体的60倍,它能够使等离子体维持稳态“燃烧”,是ITER装置成功运行的最重要的线圈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该线圈的重量一般人想不到,高达400吨,由9个绕制成双饼结构的线圈本体以及一系列支撑附件组成。这个重量相当于两架波音747飞机的重量,组成该线圈的超导线长13.5公里,绕制完成的线圈主体外径约11.2米,外形像中国古代的和氏璧。

为了完成这样一个项目,我们的科研团队攻克了诸多核心工艺难题,特别是超导线圈材料的绝缘体耐低温、抗辐射、耐高压和高力学性能需求,制造难度非常高,团队经过两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样一个有着超高难度的项目。

整个研制过程历经6年时间,所有关键制造工艺及部件全部一次性通过ITER国际组认证,双饼制造合格率达到100%,超导性能显著优于ITER技术要求,我们发展和完善了超导磁体制造的标准和相关的规范,实现了全国产化,而且掌握了十余项专项标准,为我国未来聚变堆标准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立以来,这是首个批准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今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宣布开工建设,标志着中欧核聚变能源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ITER计划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多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之一,通过建造反应堆级核聚变装置,验证和平利用核聚变发电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可行性,为未来的核聚变商用做出验证,如今已经有30多个国家加入共同研发合作。

来源:腾讯新闻

原标题:中国造PF6线圈高标准竣工,欧洲ITER工程用上中国超导线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欧洲ITER工程用上中国超导线圈

这款线圈目前是国际上研制成功的重量最大、难度最高的超导磁体,重达400吨,是ITER装置成功运行的最重要的线圈之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腾讯新闻

9月20日,位于合肥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极向场6号线圈成功交付,该设备将通过海运的方式运往法国ITER现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正式开工建设。

这款线圈设备是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位于实验堆超导磁体的底部,是必须首个安装到位的超重要大型线圈大部件。这款线圈目前是国际上研制成功的重量最大、难度最高的超导磁体,储能量是我国EAST装置最大极向场磁体的60倍,它能够使等离子体维持稳态“燃烧”,是ITER装置成功运行的最重要的线圈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该线圈的重量一般人想不到,高达400吨,由9个绕制成双饼结构的线圈本体以及一系列支撑附件组成。这个重量相当于两架波音747飞机的重量,组成该线圈的超导线长13.5公里,绕制完成的线圈主体外径约11.2米,外形像中国古代的和氏璧。

为了完成这样一个项目,我们的科研团队攻克了诸多核心工艺难题,特别是超导线圈材料的绝缘体耐低温、抗辐射、耐高压和高力学性能需求,制造难度非常高,团队经过两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样一个有着超高难度的项目。

整个研制过程历经6年时间,所有关键制造工艺及部件全部一次性通过ITER国际组认证,双饼制造合格率达到100%,超导性能显著优于ITER技术要求,我们发展和完善了超导磁体制造的标准和相关的规范,实现了全国产化,而且掌握了十余项专项标准,为我国未来聚变堆标准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立以来,这是首个批准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今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宣布开工建设,标志着中欧核聚变能源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ITER计划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多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之一,通过建造反应堆级核聚变装置,验证和平利用核聚变发电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可行性,为未来的核聚变商用做出验证,如今已经有30多个国家加入共同研发合作。

来源:腾讯新闻

原标题:中国造PF6线圈高标准竣工,欧洲ITER工程用上中国超导线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