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漫原创IP,为何总是不太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漫原创IP,为何总是不太行?

或许国漫大电影目前最缺的不是粉丝,而是一群真正懂剧本,懂电影语言的人才。

文|dsfysweixin suki

经过近两周公映,《罗小黑战记》最终稳定在豆瓣8.2分,票房2.85亿。

当我们用「哪吒」现身说法,「罗小黑」为什么成不了爆款时,很多人提出反对:

这两部作品不能放在一起比。

此言有理。

虽然都是动画形式的电影,但两者分属于不同类型。

「哪吒」是3D热血战斗番,「罗小黑」则是二维治愈公路片。

无论是画风、内容和情感,两者的观影体验截然不同。

不过它们最根本的区别还在于,有没有原作基础?或者说有没有粉丝基础?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者不同的受众定位。

「哪吒」是专为院线而生的商业大片,而「罗小黑」则是拥有原作的剧场版动画。

我们可以将市面上的国产动画电影代表作,更精确地分一下类——

经典新编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魔童降世》是一个序列的;

剧本原创的《大护法》、《大鱼海棠》、《大世界》是一个序列的;

《罗小黑》则与积累了一定粉丝的国漫原创IP——《魁拔》、《十万个冷笑话》、《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画江湖之风雨咒》、《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同属一个序列。

第一个序列在受众面上最有优势,更易成为商业爆款;

第二个序列则对剧本最为挑剔,更易出现作者化表达;

而第三个序列,无论是商业票房,还是艺术水准,都很难达到上游状态。

论国民热度,光芒只属于大圣和哪吒;

而权威奖项的赏识,只有《大护法》和《大世界》才够资格。

剧场版动画呢?当粉丝掏心掏肺打call时,路人反应却很淡漠。

原创IP的国产动画电影,为何表现总是不太行?

宿命,其实早已写在了IP一词上。

01

IP电影,出生便自带粉丝和话题构成的影响力,以及以人物和世界观为核心的现成创作基础。

对于影视作品而言,IP象征着一种创作捷径。

远至四五年前,流量+IP曾是炮制爆款的万能公式,影视圈一度囤积IP到了疯魔状态;

▲2016年影版《盗墓笔记》,豆瓣4.7分,票房10亿

近至这个中秋档,哪怕演技和质量堪忧,拥有强大IP影响力的《诛仙》大电影仍然登顶票房冠军。

IP正在逐渐降温,但是效力仍在。

但捷径背后也有束缚。

相比单纯的院线动画,原创IP的剧场版动画则多了一道由粉丝构筑的圈层问题。

它们在巩固既定圈层的同时,还要寻求破圈的可能。

这使得,主创们在创作阶段便会面临第一道难关:

对原作内容如何取舍?走大众向还是走粉丝向?优先考虑路人感受还是原著粉感受?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国漫的剧场版动画在平衡两者上都不尽如人意。

2018年上映的《风雨咒》,旗帜鲜明地倒向了大众定位。

虽然打出了“《画江湖》首部动画电影”的宣传口号,但其实,《风雨咒》跟「画江湖」系列没有半毛钱关系。

它的世界观基础来自于若森旗下的开山之作「侠岚」系列。

「侠岚」系列主打积极热血的少年英雄路线,而「画江湖」系列开创了国漫市场上最为大胆的18禁成人向。

前者风格更适合院线,但是后者知名度更大。

于是,《风雨咒》取各自所长,以「画江湖」的名号,讲了一个关于“侠岚”的故事。

虽然两个IP同属一家公司,但还是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电影进入正文,我们又会发现:

《风雨咒》完全放弃了《侠岚》的故事主线,辗迟等一众主角只是作为串场人物出现。

天降神兵般的他们,仿佛从异次元空间穿越而来。

对故事情节不起任何作用,更像是为了安抚粉丝而设置的情怀彩蛋。

而大电影用新的人物讲了一个新的大众化类型故事——

市井少年朗明为救母亲顿悟风雨咒成长为一代大侠,并在冒险路上与“反派”妖女擦出爱的火花。

主打英雄成长、亲情和爱情元素,辅以幽默笑料和大场面特效,一个合格的商业流水线作品便大致成型。

《风雨咒》抛弃原作,诉诸平庸故事的稳妥改编,显然是一种既想占IP便宜又对自家IP没有足够信心的表现。

虽然最终票房破亿,但相比最初的高期待,并不算令人满意的成绩。

2014年上映的《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相对粉丝向一些。

天明、少羽、盖聂、卫庄等核心主角都在片中一一亮相。

但剧情也脱离了前四季的故事主线,反而装点了一些最为俗套的叙事元素——

依托黄帝大战蚩尤的古老传说外壳,将故事背景搬到神秘的楼兰边疆。

主角一行人不出意外地被意外卷入了终极战争武器“兵魔神”的争抢中。

于是原作中百家争鸣、思想交锋的战国局势,江湖庙堂势力交织的宏大叙事。

降级成了一个带着神话色彩、异族风情的夺宝故事和怪兽电影。

▲神兽什么的真的太土了

在向来以历史文化内涵和故事深度自矜的粉丝眼里,大电影暴露了「秦时」对自己“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中华文化,弘扬百世”的宗旨的背叛。

熟悉的人物没有了熟悉的感觉,也丧失了熟悉的共鸣和感动。

气质既不古典,也不流行,粉丝、路人两边都不讨好。

3D武侠巨制、粉丝弹幕专场,噱头搞了一大堆,最终票房勉强达到5000多万。

「秦时」的大电影试水,铩羽而归。

也有不理市场眼光、我行我素的,「魁拔」三部曲就是这样一个悲情又任性的传说。

系列第一部《魁拔之十万火急》上映于2011年。

彼时国内电影市场总票房只有100亿出头,国产电影还没有票房突破5亿的作品。

动画电影领域被儿童片占据,「魁拔」成了市场上第一个试水成人向动画电影的勇士。

在没有漫画、番剧、小说或者游戏等原作的基础上,「魁拔」上来就直捣院线。

这决定了,每部「魁拔」电影都要花费大量的笔墨来铺陈展示庞大的世界观。

其实在目前的国漫原创IP中,「魁拔」的世界观是最有原创性而且十分完善成熟的——

在一个被称为元泱境界的世界里,存在着天界和地界两个平行世界。

天界生物被称作“天神”,文明高效;地界生物被称作“妖怪”,混战不休。

妖怪要通过不停的战斗,来赢取纹耀,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元泱境界每隔333年, 就会有一个叫做“魁拔”的异常生命诞生,强大到足以威胁天神的生命。

在恐怖传说的世代流传下,魁拔成为了被天地两界共同讨伐的对象。

更为难得的是,在二次元的热血背后,「魁拔」有着深沉严肃的创作价值观。

被世人视为乱世魔王的魁拔,实际上是打破元泱境界种族等级制度的天选之人;

而一心要打败魁拔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妖侠的蛮吉,却不知道自己就是第六代魁拔。

它意在超越简单的是非善恶,呈现不同人群的理想和立场。

它既有宏观的社会政治理念,也有细腻的个体探索。

在悲壮的命运基调下,还有非常动人的亲情、爱情、兄弟情等情感刻画。

▲远浪舰长

无论是世界观的成熟还是价值观的深度,「魁拔」都是有潜力成为一个经典国漫IP的。

但是它也体现出原创IP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

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让观众接受电影的世界观。

《秦时明月》和《画江湖》这类武侠题材尚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代入并无太大障碍;而主打想象力的奇幻题材动画,在世界观的呈现上具有更大难度。

既要讲得浅显易懂可代入,还要高效到不打扰正常的叙事节奏。

「魁拔」三部曲用了最常规也最笨拙的方法,线性叙事地展现了蛮吉接近魁拔的闯关过程——

第一部刚登上征伐魁拔的战船,第二部、第三部分别闯过魁拔旧部的两道防线。

其余都是风土人情、人物出场、主角日常等世界观细节的填充。

这使得整个故事没有起承转合,缺乏高潮和紧张感,系列电影拍出了连载电视剧的既视感。

对毫无准备的路人观众来说,无疑是很挑战耐心的存在。

最终,制作成本为3500万元的《魁拔之十万火急》,票房只有不到500万元。

第二部和第三部都维持在两千多万的票房水平,血本无归。

《罗小黑战记》则选择了简化原有世界观,强调人、妖冲突和师徒情感。

这在消除观看壁垒上无疑是有好处的,但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它的内涵和深度。

2亿以上的票房,在同一序列中已属最佳成绩。

但这成绩背后,除了尚可的品质之外,也有《哪吒:魔童降世》带来的余温效应,以及同档期作品的乏善可陈。

原创IP的国产动画电影仍然受制于固有圈层的藩篱,也就是说,无法成功破圈。

《十万个冷笑话》也许是唯一的特例。

因为它的无厘头喜剧路线,对全球经典IP人物的挪用,都大大降低了观众对片中鬼扯世界观的理解成本。

无论电影中的设定多么天马行空,都是对现有概念的变形和篡改而已。

喜剧吐槽的优势在于,影片可以任性穿梭于二维和三维之间,任何艺术表现形式都可以为己所用。

出其不意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打破固有经验的笑果。

这些都让它的破圈难度降至最低。

所以,《十万个冷笑话》是首部不走低龄路线还能获得过亿票房的动漫电影,也是剧场版动画的第一个黑马。

02

对于国内的普通观众来讲,豆瓣评分6.2的《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力压《复联4》,夺取本土票房冠军,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中国,它也依然取得了2.16亿的不俗成绩。

与国产的剧场动画相比,日漫这些大IP压根没有“破圈”的愁苦。

因为人家的动漫观众基数,足以让他们忽略粉丝和大众的区别,以自己的节奏讲故事。

▲《名侦探柯南》历年剧场版票房,图源毒眸

而对国漫的剧场版动画来说,无论是忠于自我,还是讨好大众,似乎效果都不甚理想。

为了维持IP的品牌美誉度,忠于自我的确是应取之道。

我们对一个动漫IP的热爱,一般都是长时期追更漫画或者番剧积累而来的感情。

当漫画或番剧的体量被塞进浓缩的一两个小时内,观感上必然是会大打折扣的。

所以剧场版动画,在质量上有着既定上限和先天不足。

这也决定了动漫IP电影的宿命并非爆款,而是在IP影响力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稳固和吸引粉丝群体。

再像《哆啦A梦》那样,借助合理的档期和营销,便能够创造可观而稳定的票房收益。

但对国漫来说,情况截然不同。

因为国漫原创IP,并没有足够的影响力。

它们的粉丝基础,还不足以让其像《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等经典日漫IP那样安安心心地耕耘既有圈层,就可以养活自己。

想要收回制作成本,最终还是要尽可能抓住粉丝以外的受众群体。

更严格来讲的话,所谓的国漫原创IP,只是一个伪概念。

国内影视圈一度言必提及IP,但其中大部分不过是滥竽充数的贴标签行为。

一个有粉丝号召力的IP,至少都要经过十年以上的培养阶段。

需要不间断的质量平稳的作品输出,与粉丝建立持久而忠诚的关系。

国内市场上有如过江之鲫的所谓IP,绝大部分都是贴牌圈钱、扶持偶像的工具。

与粉丝之间并未形成持久的互动关系。

而那些真正的IP常青树,比如蜘蛛侠创作于1962年,柯南开始连载于1994年,而国内算得上经典的动画形象,如葫芦娃、黑猫警长,都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80年代的造物。

▲经典IP只要形象一出,就能唤醒你的情感记忆

以这个标准看,现下的原创国漫只有《秦时明月》勉强可以算得上一个有效IP。

十二年IP孵化,作品累积播放几十亿,拥有漫画、动画、电视剧、大电影、游戏等全产业链布局。

▲北京文博会组委会和新华社瞭望智库联合发布的《面向高质量的发展:2017-2018年度IP评价报告》里,《秦时明月》在动漫IP中排名第一,图源知乎

但即使是《秦时明月》,影响力也仅限于TV版番剧。

其他方向的IP布局,诸如真人电视剧、游戏和大电影,市场反馈都是负面的。

这也显示出业内的一个普遍困境,目前国漫的IP开发能力十分有限。

莫说全产业链布局,仅仅是维持番剧的稳定更新,都是一个良心奇迹。

那些有着优秀创意的番剧、短片,最后难产、拖更、断更,对国漫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秦时明月》、《画江湖》等大IP越来越擅长注水,《罗小黑战记》等小IP一年更不了几分钟,还有《幻镜诺德琳》一集停更,《岁城璃心》的长片计划胎死腹中......

对此,国漫粉丝已经从心痛逐渐感到习以为常。

国漫缺乏成熟的市场运行机制,剧场版动画也因此缺乏长期养成的观众群体和观看习惯。

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支撑IP走下去,许多创作者在果子还青着的时候就选择提前收割,也是现实所逼。

成了,IP也许就有走得更远的机会,败了,IP或许因此夭折于世。

但有时候,成功并不属于IP及其粉丝,只是创作者个人的突围逆袭。

在不成熟的国漫IP市场上,大众定位仍然是剧场版动画最好的选择。

这意味着,动画电影首先得遵循电影的叙事逻辑,才有可能赢得更多观众。

无论是《魁拔》,还是《秦时明月》,抑或是《风雨咒》,乃至《罗小黑战记》,它们的遗憾并非背叛原作精神或太过坚持自我,并非是用了3D技术或是二维作画;

它们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讲好一个故事。

▲《罗小黑战记》豆瓣短评

每当有人对某国漫的剧场版不感兴趣时,都会自我怀疑:

是不是因为我没有补原作才导致我爱不起来?是不是我不是粉丝才没get到梗?

Totally not!

即使你提前做了功课,该爱不起来还是爱不起来。

因为它们首先,根本就不是一个成功的电影。

动漫当然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想象力的视觉奇观、特殊的世界观构建、更加跳脱夸张的人物表现力。

但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助力因素。

流畅的叙事节奏、新鲜的人物塑造、真实的情感关系、值得深究的故事主题,才是所有电影的制胜法宝,亦是动画电影的终极追求。

或许现阶段的国漫大电影,最缺的并非粉丝,而是一群真正懂剧本,懂电影语言的人才。

- END -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漫原创IP,为何总是不太行?

或许国漫大电影目前最缺的不是粉丝,而是一群真正懂剧本,懂电影语言的人才。

文|dsfysweixin suki

经过近两周公映,《罗小黑战记》最终稳定在豆瓣8.2分,票房2.85亿。

当我们用「哪吒」现身说法,「罗小黑」为什么成不了爆款时,很多人提出反对:

这两部作品不能放在一起比。

此言有理。

虽然都是动画形式的电影,但两者分属于不同类型。

「哪吒」是3D热血战斗番,「罗小黑」则是二维治愈公路片。

无论是画风、内容和情感,两者的观影体验截然不同。

不过它们最根本的区别还在于,有没有原作基础?或者说有没有粉丝基础?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者不同的受众定位。

「哪吒」是专为院线而生的商业大片,而「罗小黑」则是拥有原作的剧场版动画。

我们可以将市面上的国产动画电影代表作,更精确地分一下类——

经典新编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魔童降世》是一个序列的;

剧本原创的《大护法》、《大鱼海棠》、《大世界》是一个序列的;

《罗小黑》则与积累了一定粉丝的国漫原创IP——《魁拔》、《十万个冷笑话》、《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画江湖之风雨咒》、《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同属一个序列。

第一个序列在受众面上最有优势,更易成为商业爆款;

第二个序列则对剧本最为挑剔,更易出现作者化表达;

而第三个序列,无论是商业票房,还是艺术水准,都很难达到上游状态。

论国民热度,光芒只属于大圣和哪吒;

而权威奖项的赏识,只有《大护法》和《大世界》才够资格。

剧场版动画呢?当粉丝掏心掏肺打call时,路人反应却很淡漠。

原创IP的国产动画电影,为何表现总是不太行?

宿命,其实早已写在了IP一词上。

01

IP电影,出生便自带粉丝和话题构成的影响力,以及以人物和世界观为核心的现成创作基础。

对于影视作品而言,IP象征着一种创作捷径。

远至四五年前,流量+IP曾是炮制爆款的万能公式,影视圈一度囤积IP到了疯魔状态;

▲2016年影版《盗墓笔记》,豆瓣4.7分,票房10亿

近至这个中秋档,哪怕演技和质量堪忧,拥有强大IP影响力的《诛仙》大电影仍然登顶票房冠军。

IP正在逐渐降温,但是效力仍在。

但捷径背后也有束缚。

相比单纯的院线动画,原创IP的剧场版动画则多了一道由粉丝构筑的圈层问题。

它们在巩固既定圈层的同时,还要寻求破圈的可能。

这使得,主创们在创作阶段便会面临第一道难关:

对原作内容如何取舍?走大众向还是走粉丝向?优先考虑路人感受还是原著粉感受?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国漫的剧场版动画在平衡两者上都不尽如人意。

2018年上映的《风雨咒》,旗帜鲜明地倒向了大众定位。

虽然打出了“《画江湖》首部动画电影”的宣传口号,但其实,《风雨咒》跟「画江湖」系列没有半毛钱关系。

它的世界观基础来自于若森旗下的开山之作「侠岚」系列。

「侠岚」系列主打积极热血的少年英雄路线,而「画江湖」系列开创了国漫市场上最为大胆的18禁成人向。

前者风格更适合院线,但是后者知名度更大。

于是,《风雨咒》取各自所长,以「画江湖」的名号,讲了一个关于“侠岚”的故事。

虽然两个IP同属一家公司,但还是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电影进入正文,我们又会发现:

《风雨咒》完全放弃了《侠岚》的故事主线,辗迟等一众主角只是作为串场人物出现。

天降神兵般的他们,仿佛从异次元空间穿越而来。

对故事情节不起任何作用,更像是为了安抚粉丝而设置的情怀彩蛋。

而大电影用新的人物讲了一个新的大众化类型故事——

市井少年朗明为救母亲顿悟风雨咒成长为一代大侠,并在冒险路上与“反派”妖女擦出爱的火花。

主打英雄成长、亲情和爱情元素,辅以幽默笑料和大场面特效,一个合格的商业流水线作品便大致成型。

《风雨咒》抛弃原作,诉诸平庸故事的稳妥改编,显然是一种既想占IP便宜又对自家IP没有足够信心的表现。

虽然最终票房破亿,但相比最初的高期待,并不算令人满意的成绩。

2014年上映的《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相对粉丝向一些。

天明、少羽、盖聂、卫庄等核心主角都在片中一一亮相。

但剧情也脱离了前四季的故事主线,反而装点了一些最为俗套的叙事元素——

依托黄帝大战蚩尤的古老传说外壳,将故事背景搬到神秘的楼兰边疆。

主角一行人不出意外地被意外卷入了终极战争武器“兵魔神”的争抢中。

于是原作中百家争鸣、思想交锋的战国局势,江湖庙堂势力交织的宏大叙事。

降级成了一个带着神话色彩、异族风情的夺宝故事和怪兽电影。

▲神兽什么的真的太土了

在向来以历史文化内涵和故事深度自矜的粉丝眼里,大电影暴露了「秦时」对自己“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中华文化,弘扬百世”的宗旨的背叛。

熟悉的人物没有了熟悉的感觉,也丧失了熟悉的共鸣和感动。

气质既不古典,也不流行,粉丝、路人两边都不讨好。

3D武侠巨制、粉丝弹幕专场,噱头搞了一大堆,最终票房勉强达到5000多万。

「秦时」的大电影试水,铩羽而归。

也有不理市场眼光、我行我素的,「魁拔」三部曲就是这样一个悲情又任性的传说。

系列第一部《魁拔之十万火急》上映于2011年。

彼时国内电影市场总票房只有100亿出头,国产电影还没有票房突破5亿的作品。

动画电影领域被儿童片占据,「魁拔」成了市场上第一个试水成人向动画电影的勇士。

在没有漫画、番剧、小说或者游戏等原作的基础上,「魁拔」上来就直捣院线。

这决定了,每部「魁拔」电影都要花费大量的笔墨来铺陈展示庞大的世界观。

其实在目前的国漫原创IP中,「魁拔」的世界观是最有原创性而且十分完善成熟的——

在一个被称为元泱境界的世界里,存在着天界和地界两个平行世界。

天界生物被称作“天神”,文明高效;地界生物被称作“妖怪”,混战不休。

妖怪要通过不停的战斗,来赢取纹耀,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元泱境界每隔333年, 就会有一个叫做“魁拔”的异常生命诞生,强大到足以威胁天神的生命。

在恐怖传说的世代流传下,魁拔成为了被天地两界共同讨伐的对象。

更为难得的是,在二次元的热血背后,「魁拔」有着深沉严肃的创作价值观。

被世人视为乱世魔王的魁拔,实际上是打破元泱境界种族等级制度的天选之人;

而一心要打败魁拔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妖侠的蛮吉,却不知道自己就是第六代魁拔。

它意在超越简单的是非善恶,呈现不同人群的理想和立场。

它既有宏观的社会政治理念,也有细腻的个体探索。

在悲壮的命运基调下,还有非常动人的亲情、爱情、兄弟情等情感刻画。

▲远浪舰长

无论是世界观的成熟还是价值观的深度,「魁拔」都是有潜力成为一个经典国漫IP的。

但是它也体现出原创IP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

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让观众接受电影的世界观。

《秦时明月》和《画江湖》这类武侠题材尚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代入并无太大障碍;而主打想象力的奇幻题材动画,在世界观的呈现上具有更大难度。

既要讲得浅显易懂可代入,还要高效到不打扰正常的叙事节奏。

「魁拔」三部曲用了最常规也最笨拙的方法,线性叙事地展现了蛮吉接近魁拔的闯关过程——

第一部刚登上征伐魁拔的战船,第二部、第三部分别闯过魁拔旧部的两道防线。

其余都是风土人情、人物出场、主角日常等世界观细节的填充。

这使得整个故事没有起承转合,缺乏高潮和紧张感,系列电影拍出了连载电视剧的既视感。

对毫无准备的路人观众来说,无疑是很挑战耐心的存在。

最终,制作成本为3500万元的《魁拔之十万火急》,票房只有不到500万元。

第二部和第三部都维持在两千多万的票房水平,血本无归。

《罗小黑战记》则选择了简化原有世界观,强调人、妖冲突和师徒情感。

这在消除观看壁垒上无疑是有好处的,但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它的内涵和深度。

2亿以上的票房,在同一序列中已属最佳成绩。

但这成绩背后,除了尚可的品质之外,也有《哪吒:魔童降世》带来的余温效应,以及同档期作品的乏善可陈。

原创IP的国产动画电影仍然受制于固有圈层的藩篱,也就是说,无法成功破圈。

《十万个冷笑话》也许是唯一的特例。

因为它的无厘头喜剧路线,对全球经典IP人物的挪用,都大大降低了观众对片中鬼扯世界观的理解成本。

无论电影中的设定多么天马行空,都是对现有概念的变形和篡改而已。

喜剧吐槽的优势在于,影片可以任性穿梭于二维和三维之间,任何艺术表现形式都可以为己所用。

出其不意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打破固有经验的笑果。

这些都让它的破圈难度降至最低。

所以,《十万个冷笑话》是首部不走低龄路线还能获得过亿票房的动漫电影,也是剧场版动画的第一个黑马。

02

对于国内的普通观众来讲,豆瓣评分6.2的《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力压《复联4》,夺取本土票房冠军,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中国,它也依然取得了2.16亿的不俗成绩。

与国产的剧场动画相比,日漫这些大IP压根没有“破圈”的愁苦。

因为人家的动漫观众基数,足以让他们忽略粉丝和大众的区别,以自己的节奏讲故事。

▲《名侦探柯南》历年剧场版票房,图源毒眸

而对国漫的剧场版动画来说,无论是忠于自我,还是讨好大众,似乎效果都不甚理想。

为了维持IP的品牌美誉度,忠于自我的确是应取之道。

我们对一个动漫IP的热爱,一般都是长时期追更漫画或者番剧积累而来的感情。

当漫画或番剧的体量被塞进浓缩的一两个小时内,观感上必然是会大打折扣的。

所以剧场版动画,在质量上有着既定上限和先天不足。

这也决定了动漫IP电影的宿命并非爆款,而是在IP影响力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稳固和吸引粉丝群体。

再像《哆啦A梦》那样,借助合理的档期和营销,便能够创造可观而稳定的票房收益。

但对国漫来说,情况截然不同。

因为国漫原创IP,并没有足够的影响力。

它们的粉丝基础,还不足以让其像《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等经典日漫IP那样安安心心地耕耘既有圈层,就可以养活自己。

想要收回制作成本,最终还是要尽可能抓住粉丝以外的受众群体。

更严格来讲的话,所谓的国漫原创IP,只是一个伪概念。

国内影视圈一度言必提及IP,但其中大部分不过是滥竽充数的贴标签行为。

一个有粉丝号召力的IP,至少都要经过十年以上的培养阶段。

需要不间断的质量平稳的作品输出,与粉丝建立持久而忠诚的关系。

国内市场上有如过江之鲫的所谓IP,绝大部分都是贴牌圈钱、扶持偶像的工具。

与粉丝之间并未形成持久的互动关系。

而那些真正的IP常青树,比如蜘蛛侠创作于1962年,柯南开始连载于1994年,而国内算得上经典的动画形象,如葫芦娃、黑猫警长,都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80年代的造物。

▲经典IP只要形象一出,就能唤醒你的情感记忆

以这个标准看,现下的原创国漫只有《秦时明月》勉强可以算得上一个有效IP。

十二年IP孵化,作品累积播放几十亿,拥有漫画、动画、电视剧、大电影、游戏等全产业链布局。

▲北京文博会组委会和新华社瞭望智库联合发布的《面向高质量的发展:2017-2018年度IP评价报告》里,《秦时明月》在动漫IP中排名第一,图源知乎

但即使是《秦时明月》,影响力也仅限于TV版番剧。

其他方向的IP布局,诸如真人电视剧、游戏和大电影,市场反馈都是负面的。

这也显示出业内的一个普遍困境,目前国漫的IP开发能力十分有限。

莫说全产业链布局,仅仅是维持番剧的稳定更新,都是一个良心奇迹。

那些有着优秀创意的番剧、短片,最后难产、拖更、断更,对国漫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秦时明月》、《画江湖》等大IP越来越擅长注水,《罗小黑战记》等小IP一年更不了几分钟,还有《幻镜诺德琳》一集停更,《岁城璃心》的长片计划胎死腹中......

对此,国漫粉丝已经从心痛逐渐感到习以为常。

国漫缺乏成熟的市场运行机制,剧场版动画也因此缺乏长期养成的观众群体和观看习惯。

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支撑IP走下去,许多创作者在果子还青着的时候就选择提前收割,也是现实所逼。

成了,IP也许就有走得更远的机会,败了,IP或许因此夭折于世。

但有时候,成功并不属于IP及其粉丝,只是创作者个人的突围逆袭。

在不成熟的国漫IP市场上,大众定位仍然是剧场版动画最好的选择。

这意味着,动画电影首先得遵循电影的叙事逻辑,才有可能赢得更多观众。

无论是《魁拔》,还是《秦时明月》,抑或是《风雨咒》,乃至《罗小黑战记》,它们的遗憾并非背叛原作精神或太过坚持自我,并非是用了3D技术或是二维作画;

它们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讲好一个故事。

▲《罗小黑战记》豆瓣短评

每当有人对某国漫的剧场版不感兴趣时,都会自我怀疑:

是不是因为我没有补原作才导致我爱不起来?是不是我不是粉丝才没get到梗?

Totally not!

即使你提前做了功课,该爱不起来还是爱不起来。

因为它们首先,根本就不是一个成功的电影。

动漫当然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想象力的视觉奇观、特殊的世界观构建、更加跳脱夸张的人物表现力。

但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助力因素。

流畅的叙事节奏、新鲜的人物塑造、真实的情感关系、值得深究的故事主题,才是所有电影的制胜法宝,亦是动画电影的终极追求。

或许现阶段的国漫大电影,最缺的并非粉丝,而是一群真正懂剧本,懂电影语言的人才。

- END -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