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泰安: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泰安: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推动济泰协同发展。

泰安是泰山“挑山工”的发源地。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在泰安党员干部群众中蔚然成风,这为实现“位次前移、走在前列”目标定位、推动泰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强保证。

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推动济泰协同发展。

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提振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2018年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事关新时代山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殷切希望山东广大干部群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泰安市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部署要求,精心谋篇布局,持续精准发力。

以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狠抓落实,解决了多个群众期盼已久的大事难事,实施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了一批牵动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任务,制定了多项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规划,全市上下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不断增强狠抓落实的坚韧度。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了新的提升,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在2018年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双招双引”考核中,泰安市获得了二等奖、全省第7位的历史最好成绩;文明城市创建和卫生城市复审,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就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奋发作为,靠的就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抓好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在泰安的落实落地。

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精细化管理上水平

泰安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泰安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战略部署,健全完善规划监督管理制度,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加快开展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并做到相关专项规划的协同衔接,分级分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同时,做好天平湖周边、东部新城、天颐湖周边、徂汶景区等城市重点发展地段的片区规划及城市设计。贯彻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等规划理念,将东部新城打造成平缓、绿色、舒适的生态新区。

更加重视对泰山的保护,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抓好东平湖及周边区域规划和整治,聘请高端专业团队,对东平湖及周边区域的保护开发进行全方位、高站位规划,立足生态特点,科学布局移民社区、产业发展。

抓好城市管理,环山路以北只拆不建,市区楼房严格控制高度,有效控制好泰城“山体线”“水岸线”“天际线”。扎实开展大棚房和违法建设治理,抓好泰山奇石市场整治、户外广告牌匾提升等工作。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着力打通出口、打通连接线、打通城市动脉,解决好断头路、卡脖子路。群众期盼近20年的擂鼓石大街贯通工程,计划年底通车;环山路东延拓宽改造工程进展顺利;铺开济泰高速、青兰高速泰安段等8条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总里程达332.4公里。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年度测评取得全国第12名、全省第2名的好成绩,其中群众满意度得分9.38分,创历史最好水平。

以全省第3名的成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按照“加快泰安发展关键是抓好产业,产业发展关键要抓好大企业”的工作思路,加强存量改造,集中优势资源力量,实施工业领军50强企业和科技创新型50强企业“双50强”培育工程,以此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塑造泰安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去年全市新增过百亿元企业2家,14家企业上榜全省瞪羚企业。突出抓好十大产业集群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纺织服装、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旅游4个产业列入全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名单。

聚力“双招双引”,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抓招商。今年以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其中,仅新材料方面就有华能光纤预制棒及光纤、芳纶、碳纤维等项目落户泰安,将成为山东新材料高地。截至今年6月份,签约省外亿元以上项目47个,总投资325.77亿元;全市233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23.9亿元;18个项目入选全省第二批优选项目;8个项目入选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激励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双50强”企业培植意见、民营经济“20条”、人才“金十条”等一批政策措施,一大批实体项目加快建设、投产运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继续取消下放一批市级行政权力,凡县市区有需求且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实施层级的市级权力事项,全部下放县市区实施,在全省成立首家市级行政审批服务局。

落实放管服“1+5+7”改革配套政策体系,把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由“62证合一”升级到“75证合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贴心代办、延时服务,坚持双休日开门为群众办业务,对大项目、好项目实行全程代办服务,增强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满意度。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脱贫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实施“六大专项行动”,集中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完善全面从严治党“1+5”工作机制,实行全面从严治党和经济社会发展双千分考核。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政治生态持续向善向好。

创新提升城市吸引力,擦亮泰安文旅名片

在刚刚结束的第33届泰山国际登山节系列赛事活动中,泰安市突出高端招商,进一步提升经贸合作国际化水准,签约了51个大项目、好项目,总投资达1248.41亿元。

9月19日,第八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全省共有10个优质文化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其中,泰安市现场签约2个项目。

9月20日,2019“一带一路”国家电子竞技大赛在泰安开幕。

同一天开幕的还有第七届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

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创新和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拓展更多客源地,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加大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力度,把泰安文化旅游这一名片擦得更亮。

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涛说,近年来,泰安充分利用便捷的区位交通、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优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不断完善旅游要素和功能,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丰富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打造出了一个“宜居宜游、生态自然文化丰富多彩”的旅游目的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泰安将进一步挖掘泰山文化,认真研究解决制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泰安文化旅游产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来源:齐鲁壹点

原标题:以挑山工的坚韧和执着谋发展,泰安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泰安: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推动济泰协同发展。

泰安是泰山“挑山工”的发源地。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在泰安党员干部群众中蔚然成风,这为实现“位次前移、走在前列”目标定位、推动泰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强保证。

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推动济泰协同发展。

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提振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2018年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事关新时代山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殷切希望山东广大干部群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泰安市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部署要求,精心谋篇布局,持续精准发力。

以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狠抓落实,解决了多个群众期盼已久的大事难事,实施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了一批牵动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任务,制定了多项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规划,全市上下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不断增强狠抓落实的坚韧度。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了新的提升,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在2018年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双招双引”考核中,泰安市获得了二等奖、全省第7位的历史最好成绩;文明城市创建和卫生城市复审,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就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奋发作为,靠的就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抓好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在泰安的落实落地。

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精细化管理上水平

泰安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泰安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战略部署,健全完善规划监督管理制度,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加快开展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并做到相关专项规划的协同衔接,分级分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同时,做好天平湖周边、东部新城、天颐湖周边、徂汶景区等城市重点发展地段的片区规划及城市设计。贯彻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等规划理念,将东部新城打造成平缓、绿色、舒适的生态新区。

更加重视对泰山的保护,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抓好东平湖及周边区域规划和整治,聘请高端专业团队,对东平湖及周边区域的保护开发进行全方位、高站位规划,立足生态特点,科学布局移民社区、产业发展。

抓好城市管理,环山路以北只拆不建,市区楼房严格控制高度,有效控制好泰城“山体线”“水岸线”“天际线”。扎实开展大棚房和违法建设治理,抓好泰山奇石市场整治、户外广告牌匾提升等工作。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着力打通出口、打通连接线、打通城市动脉,解决好断头路、卡脖子路。群众期盼近20年的擂鼓石大街贯通工程,计划年底通车;环山路东延拓宽改造工程进展顺利;铺开济泰高速、青兰高速泰安段等8条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总里程达332.4公里。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年度测评取得全国第12名、全省第2名的好成绩,其中群众满意度得分9.38分,创历史最好水平。

以全省第3名的成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按照“加快泰安发展关键是抓好产业,产业发展关键要抓好大企业”的工作思路,加强存量改造,集中优势资源力量,实施工业领军50强企业和科技创新型50强企业“双50强”培育工程,以此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塑造泰安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去年全市新增过百亿元企业2家,14家企业上榜全省瞪羚企业。突出抓好十大产业集群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纺织服装、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旅游4个产业列入全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名单。

聚力“双招双引”,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抓招商。今年以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其中,仅新材料方面就有华能光纤预制棒及光纤、芳纶、碳纤维等项目落户泰安,将成为山东新材料高地。截至今年6月份,签约省外亿元以上项目47个,总投资325.77亿元;全市233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23.9亿元;18个项目入选全省第二批优选项目;8个项目入选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激励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双50强”企业培植意见、民营经济“20条”、人才“金十条”等一批政策措施,一大批实体项目加快建设、投产运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继续取消下放一批市级行政权力,凡县市区有需求且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实施层级的市级权力事项,全部下放县市区实施,在全省成立首家市级行政审批服务局。

落实放管服“1+5+7”改革配套政策体系,把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由“62证合一”升级到“75证合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贴心代办、延时服务,坚持双休日开门为群众办业务,对大项目、好项目实行全程代办服务,增强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满意度。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脱贫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实施“六大专项行动”,集中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完善全面从严治党“1+5”工作机制,实行全面从严治党和经济社会发展双千分考核。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政治生态持续向善向好。

创新提升城市吸引力,擦亮泰安文旅名片

在刚刚结束的第33届泰山国际登山节系列赛事活动中,泰安市突出高端招商,进一步提升经贸合作国际化水准,签约了51个大项目、好项目,总投资达1248.41亿元。

9月19日,第八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全省共有10个优质文化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其中,泰安市现场签约2个项目。

9月20日,2019“一带一路”国家电子竞技大赛在泰安开幕。

同一天开幕的还有第七届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

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创新和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拓展更多客源地,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加大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力度,把泰安文化旅游这一名片擦得更亮。

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涛说,近年来,泰安充分利用便捷的区位交通、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优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不断完善旅游要素和功能,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丰富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打造出了一个“宜居宜游、生态自然文化丰富多彩”的旅游目的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泰安将进一步挖掘泰山文化,认真研究解决制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泰安文化旅游产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来源:齐鲁壹点

原标题:以挑山工的坚韧和执着谋发展,泰安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