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天要下雨可怎么办?现场700吨氰化钠成定时炸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天要下雨可怎么办?现场700吨氰化钠成定时炸弹

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明火已经逐渐减小,按照国务院调查组的要求是今天中午必须扑灭明火。不过,随着天气的变化,外界开始担心仓库储存的700吨氰化钠是否会遇水而产生巨大危害,官方目前只是回应“一般的雨量,不会对这个造成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

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明火已经逐渐减小,按照国务院调查组的要求是今天中午必须扑灭明火。不过,随着天气的变化,外界开始担心仓库储存的700吨氰化钠是否会遇水而产生巨大危害,官方目前只是回应“一般的雨量,不会对这个造成影响。”

随着事故救援进展,在明火被逐渐扑灭的同时,现场遗留的众多危险化学品的稳定和安全性仍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在今天上午天津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环境科学院正高级工程师王连卿在回应记者“今天预报有雨,700吨氰化钠遇水剧毒”的问题时表示,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并采取措施。

王连卿还表示,氰化物确实是水溶性的物质,但事故现场已经进行了封堵,目前来说,所有可溶性的化学物质都被存留在了现场,现在政也在考虑其他方式进行封堵,一般的雨量,不会对这个造成影响。

中国气象局昨天消息显示,接下来的13日夜间、14日、15日,天津仍以西南微风为主,空气污染主要往渤海上空扩散,对天津城区、北京等地空气影响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14日天津地区可能会有降雨,相关部门应注意降雨导致相关危化物遇水反应,以及相关污染物的遇水处理。

《京华时报》记者发自事故现场的消息称,现场发现多处白色晶体,记者用矿泉水浇到该物上立即燃起火苗,并伴随火星四溅,与拍摄的爆炸场景相同。迸溅的火花落在皮肤上形成小颗粒并有灼痛感。爆炸发生后,现场附近有多处类似白色晶体。遇到下雨天,粘有该物质的路面和建筑物可能会被引燃。

而《科技日报》的报道称,根据当地环保部门2014年的验收文件获悉,事发仓库被设计用于存放电石、硅钙合金、氰化钠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其中氰化钠属于“极度危害”的剧毒物质。在所储藏的各类商品中,氰化钠赫然其中,引发关注。

资料显示,氰化钠可通过皮肤接触、吸入和食入及眼睛接触影响人体,症状包括“刺激感、虚弱、头痛、呕吐、溃疡、腐蚀、灼伤、麻木”,吸入人体200—300ppm即可迅速致人死亡。

另据《新京报》此前的报道,据厂家前来反映,出事货场目前还存放至少700多吨氰化钠,这些剧毒化学物分别装在木箱和铁桶中。50公斤一桶存放在集装箱里。目前消防救援正全力处置氰化钠,已准备15%的双氧水,准备将它们拉走,但据现场检测,下水沟里已检出氰化钠,说明已经泄露。

不过《科技日报》引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车延科的解释说,氰化钠的确属于剧毒物质,但其本身为固态,扩散的可能性不大,但其易与酸作用,反应产生相应的含有剧毒的氰化物,危害极大。但民众也不要因此而恐慌,氰化钠即使遇到酸性物质产生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扩散,这些气体仍可与次氯化钠、氯化铁等试剂发生反应,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氰化钠反应扩散至空气的可能性不大,相关情况也应在救援队伍的控制之中。

为了消除降雨对氰化钠的影响,财新记者今天报道称,天津已经在进行消雨努力。一位气象部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中国气象局应急办已经要求商减灾司协调,在天津爆炸点周围地区,进行消雨工作。据悉,这几天该司在北京进行消雨试验,同时重点针对天津爆炸点消雨需求一并进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天要下雨可怎么办?现场700吨氰化钠成定时炸弹

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明火已经逐渐减小,按照国务院调查组的要求是今天中午必须扑灭明火。不过,随着天气的变化,外界开始担心仓库储存的700吨氰化钠是否会遇水而产生巨大危害,官方目前只是回应“一般的雨量,不会对这个造成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

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明火已经逐渐减小,按照国务院调查组的要求是今天中午必须扑灭明火。不过,随着天气的变化,外界开始担心仓库储存的700吨氰化钠是否会遇水而产生巨大危害,官方目前只是回应“一般的雨量,不会对这个造成影响。”

随着事故救援进展,在明火被逐渐扑灭的同时,现场遗留的众多危险化学品的稳定和安全性仍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在今天上午天津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环境科学院正高级工程师王连卿在回应记者“今天预报有雨,700吨氰化钠遇水剧毒”的问题时表示,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并采取措施。

王连卿还表示,氰化物确实是水溶性的物质,但事故现场已经进行了封堵,目前来说,所有可溶性的化学物质都被存留在了现场,现在政也在考虑其他方式进行封堵,一般的雨量,不会对这个造成影响。

中国气象局昨天消息显示,接下来的13日夜间、14日、15日,天津仍以西南微风为主,空气污染主要往渤海上空扩散,对天津城区、北京等地空气影响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14日天津地区可能会有降雨,相关部门应注意降雨导致相关危化物遇水反应,以及相关污染物的遇水处理。

《京华时报》记者发自事故现场的消息称,现场发现多处白色晶体,记者用矿泉水浇到该物上立即燃起火苗,并伴随火星四溅,与拍摄的爆炸场景相同。迸溅的火花落在皮肤上形成小颗粒并有灼痛感。爆炸发生后,现场附近有多处类似白色晶体。遇到下雨天,粘有该物质的路面和建筑物可能会被引燃。

而《科技日报》的报道称,根据当地环保部门2014年的验收文件获悉,事发仓库被设计用于存放电石、硅钙合金、氰化钠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其中氰化钠属于“极度危害”的剧毒物质。在所储藏的各类商品中,氰化钠赫然其中,引发关注。

资料显示,氰化钠可通过皮肤接触、吸入和食入及眼睛接触影响人体,症状包括“刺激感、虚弱、头痛、呕吐、溃疡、腐蚀、灼伤、麻木”,吸入人体200—300ppm即可迅速致人死亡。

另据《新京报》此前的报道,据厂家前来反映,出事货场目前还存放至少700多吨氰化钠,这些剧毒化学物分别装在木箱和铁桶中。50公斤一桶存放在集装箱里。目前消防救援正全力处置氰化钠,已准备15%的双氧水,准备将它们拉走,但据现场检测,下水沟里已检出氰化钠,说明已经泄露。

不过《科技日报》引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车延科的解释说,氰化钠的确属于剧毒物质,但其本身为固态,扩散的可能性不大,但其易与酸作用,反应产生相应的含有剧毒的氰化物,危害极大。但民众也不要因此而恐慌,氰化钠即使遇到酸性物质产生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扩散,这些气体仍可与次氯化钠、氯化铁等试剂发生反应,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氰化钠反应扩散至空气的可能性不大,相关情况也应在救援队伍的控制之中。

为了消除降雨对氰化钠的影响,财新记者今天报道称,天津已经在进行消雨努力。一位气象部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中国气象局应急办已经要求商减灾司协调,在天津爆炸点周围地区,进行消雨工作。据悉,这几天该司在北京进行消雨试验,同时重点针对天津爆炸点消雨需求一并进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