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薄利多销的背后是有产能严重过剩在作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薄利多销的背后是有产能严重过剩在作祟?

这些年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只要是产能过剩的产业和市场,打价格战是司空见惯。

文 | 家电魂 秦仪

薄利多销是市场的一句常用语,但是很多人对于薄利多销的真正含义并不了解,往往是借助薄利多销来无节操的低价,以为这样就可以换的市场。

其实,薄利多销并不是不计成本的低价,而是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价格策略。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说,“薄利多销,害死了多少中国企业”,乍一看似乎有些道理。确实,在市场上卖低价,让很多企业在做无用之功,产量越大,消得越多,亏损的也就越厉害。低价似乎真的成为罪魁祸首,让业界千夫所指!

不过仔细琢磨,又不全是那么回事。想想看,企业为什么要卖低价?放着钱不挣是傻子呀?

深思追究,薄利多销的背后是产品太多。任何东西一多,自身就贬值不再值钱。古人云,物以稀为贵。反之,物以多为贱。

之所以会出现物多?那就是产能的过剩惹的祸。当一个市场上产能大于需求,为了释放产能,制造商就会以降价来抢夺市场。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市场规律。

像当今的家电产业中的彩电最为典型,国内的产能已经是数倍于市场需求。为了谋求一席之地,不得不以价格为武器,进行市场份额的殊死拼杀。技术含量并不低的电视,价格却比物理性能的白电还要便宜。

实际上,这些年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只要是产能过剩的产业和市场,打价格战是司空见惯。国内市场如此,全球市场也都是这个道理。

因为,在出现机械化生产后,规模效应是一个必然的市场规律。谁不想通过价格优势来获得市场呢?毕竟,价格对消费者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就是发达国家亦是如此,否则像欧洲国家圣诞节前的打折促销节怎么会有呢?

比如,每年的重要节假日都是美国的打折季,是抢购便宜货的好时机,这时候一些“高身价”的大牌都会推出折扣优惠活动,出售的商品降价幅度达50%至80%。

不过,发达国家的打折促销是有节制的。过了促销季,价格自然又回到原来的水平。而国内一些企业却是把低价常态化,结果自然不用说,就是“亏损”二字。

特别是智能化、自动化带来的规模化效应,使得产能已经可以成倍增长,远远大于需求的增长。供过于求的市场,怎么能不打价格战呢?

不过,既就是低价抢到了市场又如何,长期不盈利,对于投资者来说,总不能让你拿着投资去抢一个不挣钱的市场,意义又何在呢?

在产能过剩下的行业,很多企业或者职业经理人总认为,我低价先把市场抢到手,等竞争对手死掉或者退出后,我在重整山河再来盈利。

孰不知,市场一旦被低价冲击形成洼地后,要回复那是千难万难之事。一方面消费者享受低价后,看到涨价就不接受;另一方面死掉的竞争对手当有利可图时依旧可以咸鱼翻身。想把价涨回来,没那么容易!

在家电领域不乏这样的职业经理人,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总是拿“薄利多销”作为借口,在市场上用低价格作为锐利武器,横征竖讨,肆意杀伐,扩大战果。不过这样的市场策略,最终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得不偿失。

说实话,薄利多销这个策略没有错。而错的是机械的理解薄利多销的内涵,对薄利到底“薄”到多少有误解。总以为薄利,就是不计成本,对价格任意而为。把薄利做到了无利,甚至是低于成本,那就是大错特错。

相反,现在一些企业利用物以稀为贵的精髓,在有意识地控制产品供给,形成市场供给的短缺,从而吊起用户需求的胃口。这种被冠名为“饥饿营销”的方式在市场广受关注,值得业界去深刻思考一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薄利多销的背后是有产能严重过剩在作祟?

这些年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只要是产能过剩的产业和市场,打价格战是司空见惯。

文 | 家电魂 秦仪

薄利多销是市场的一句常用语,但是很多人对于薄利多销的真正含义并不了解,往往是借助薄利多销来无节操的低价,以为这样就可以换的市场。

其实,薄利多销并不是不计成本的低价,而是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价格策略。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说,“薄利多销,害死了多少中国企业”,乍一看似乎有些道理。确实,在市场上卖低价,让很多企业在做无用之功,产量越大,消得越多,亏损的也就越厉害。低价似乎真的成为罪魁祸首,让业界千夫所指!

不过仔细琢磨,又不全是那么回事。想想看,企业为什么要卖低价?放着钱不挣是傻子呀?

深思追究,薄利多销的背后是产品太多。任何东西一多,自身就贬值不再值钱。古人云,物以稀为贵。反之,物以多为贱。

之所以会出现物多?那就是产能的过剩惹的祸。当一个市场上产能大于需求,为了释放产能,制造商就会以降价来抢夺市场。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市场规律。

像当今的家电产业中的彩电最为典型,国内的产能已经是数倍于市场需求。为了谋求一席之地,不得不以价格为武器,进行市场份额的殊死拼杀。技术含量并不低的电视,价格却比物理性能的白电还要便宜。

实际上,这些年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只要是产能过剩的产业和市场,打价格战是司空见惯。国内市场如此,全球市场也都是这个道理。

因为,在出现机械化生产后,规模效应是一个必然的市场规律。谁不想通过价格优势来获得市场呢?毕竟,价格对消费者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就是发达国家亦是如此,否则像欧洲国家圣诞节前的打折促销节怎么会有呢?

比如,每年的重要节假日都是美国的打折季,是抢购便宜货的好时机,这时候一些“高身价”的大牌都会推出折扣优惠活动,出售的商品降价幅度达50%至80%。

不过,发达国家的打折促销是有节制的。过了促销季,价格自然又回到原来的水平。而国内一些企业却是把低价常态化,结果自然不用说,就是“亏损”二字。

特别是智能化、自动化带来的规模化效应,使得产能已经可以成倍增长,远远大于需求的增长。供过于求的市场,怎么能不打价格战呢?

不过,既就是低价抢到了市场又如何,长期不盈利,对于投资者来说,总不能让你拿着投资去抢一个不挣钱的市场,意义又何在呢?

在产能过剩下的行业,很多企业或者职业经理人总认为,我低价先把市场抢到手,等竞争对手死掉或者退出后,我在重整山河再来盈利。

孰不知,市场一旦被低价冲击形成洼地后,要回复那是千难万难之事。一方面消费者享受低价后,看到涨价就不接受;另一方面死掉的竞争对手当有利可图时依旧可以咸鱼翻身。想把价涨回来,没那么容易!

在家电领域不乏这样的职业经理人,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总是拿“薄利多销”作为借口,在市场上用低价格作为锐利武器,横征竖讨,肆意杀伐,扩大战果。不过这样的市场策略,最终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得不偿失。

说实话,薄利多销这个策略没有错。而错的是机械的理解薄利多销的内涵,对薄利到底“薄”到多少有误解。总以为薄利,就是不计成本,对价格任意而为。把薄利做到了无利,甚至是低于成本,那就是大错特错。

相反,现在一些企业利用物以稀为贵的精髓,在有意识地控制产品供给,形成市场供给的短缺,从而吊起用户需求的胃口。这种被冠名为“饥饿营销”的方式在市场广受关注,值得业界去深刻思考一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