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寿副董事长张可:大道至简—坚守金融本源,拥抱经济新时代

新经济时代,如何做好金融保险。

9月29日,四川大学123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川大校友话新经济”在四川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成都市及各区(市)县新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四川大学知名校友企业家等500余位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聚焦“打造校友经济平台 助推成都新经济发展”主题,同庆川大123周年校庆、共谋成都新经济发展。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可受邀出席,并以《大道至简:坚守金融本源,拥抱经济新时代》为主题,对成都未来新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副董事长张可。

张可认为金融保险是推动新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金融保险的作用,他的看法是,大道至简,与其不断去找金融服务经济的新路子、新方法,去找新的连结点,倒不如回归本位,把金融最底层职能、把主业做到极致,做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服务新经济。

在新经济时代做好金融保险,需要做到坚守本源,以风险管理为经济托底。张可提到,保险天生就是跟风险挂钩的,为各行各业的生产、为民众财产和人身安全提供风险保障,这就是保险的主业。无论在任何时候,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都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托底”的作用,越是大发展的时候,这种托底的功能就越重要。

中国保险行业经历了近4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由“需要国家”变成“国家需要”。在监管的倡导下,行业一直在加快创新步伐,推出了一系列保险创新项目,涵盖住房、出行、医疗、小微企业等民生和经济的关键领域。太平人寿从进入成都市场以来,始终坚持保险本源,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服务成都经济社会发展。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为促进经济转型,近年来,国家出台“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粤港澳大湾区等一系列战略及政策。

张可建议金融企业应把握政策导向,顺应时代趋势,有针对性地将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战略的实体经济领域,支持实体,为经济发展造血。无论是对于投资还是保险,如能紧跟国家战略,把握投资机会,创新产品开发,就能更加有效的为实体经济造血,助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遵循规律的同时,顺应趋势,善于自我改变,才能在新经济时代占据先机。成都市近期出台《关于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拟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世界级、万亿级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体系。对此张可表示布局健康养老,也是金融行业,尤其是保险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未来是一个“大保险”的时代,保险不再是简单的依据大数法则去做好风险管理,而是要从有形的赔付上升到无形的服务层面。保险与民众的链接,将会从支付到服务,从产品到账户,从风险保障到整个保险生态圈。

张可表示,未来的全周期服务应该至少有几个方面:支付有保险,充分匹配大众不断升级的需求,提供能满足不同层级客户对风险补偿、养老资金、财富增值等需求的一揽子保险产品,提供亲民的保障;照护有社区,通过采用轻资产、重资产多种方式,建立起专业的养老社区模式、运营体系,为客户提供细致入微的个性化服务,打造活力养老生态圈;看病有医院,纵向通过资本运作介入医养服务上下游各环节,横向通过跨行业合作整合内外部医疗服务资源,形成功能完整的健康管理闭环,让不同生命阶段和健康状况的客户都能享受保健、问诊、治疗、康复、护理等周到的服务。

太平人寿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自有+第三方”的养老社区布局,形成了“太平乐享家”和“乐享健康”两大品牌,还参与投资了上海圆和医疗项目门诊部和全科医院,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保险服务。未来,太平人寿将加快打通医、养、康、护、保产业链,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开拓保险服务产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四川太平作为太平人寿业务贡献最大的一个机构,有大量的客户,据张可介绍,目前正在推进在成都布局一个养老社区,为成都及整个四川的居民提供高端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

跨界共生,建设新产业生态圈。”张可希望成都对于险资在当地建设养老社区给与大力支持,包括用地、税收、财政补贴、医疗牌照等多个方面,便利险资进入;同时建议加大对金融保险人才引进支持力度,如高端人才落户安家政策、更多税收优惠支持、为人才创造更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等,让更多高端金融保险人才更愿意参与到成都经济建设当中来,将成都建设成为更开放、更有活力的城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太平人寿副董事长张可:大道至简—坚守金融本源,拥抱经济新时代

新经济时代,如何做好金融保险。

9月29日,四川大学123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川大校友话新经济”在四川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成都市及各区(市)县新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四川大学知名校友企业家等500余位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聚焦“打造校友经济平台 助推成都新经济发展”主题,同庆川大123周年校庆、共谋成都新经济发展。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可受邀出席,并以《大道至简:坚守金融本源,拥抱经济新时代》为主题,对成都未来新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副董事长张可。

张可认为金融保险是推动新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金融保险的作用,他的看法是,大道至简,与其不断去找金融服务经济的新路子、新方法,去找新的连结点,倒不如回归本位,把金融最底层职能、把主业做到极致,做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服务新经济。

在新经济时代做好金融保险,需要做到坚守本源,以风险管理为经济托底。张可提到,保险天生就是跟风险挂钩的,为各行各业的生产、为民众财产和人身安全提供风险保障,这就是保险的主业。无论在任何时候,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都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托底”的作用,越是大发展的时候,这种托底的功能就越重要。

中国保险行业经历了近4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由“需要国家”变成“国家需要”。在监管的倡导下,行业一直在加快创新步伐,推出了一系列保险创新项目,涵盖住房、出行、医疗、小微企业等民生和经济的关键领域。太平人寿从进入成都市场以来,始终坚持保险本源,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服务成都经济社会发展。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为促进经济转型,近年来,国家出台“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粤港澳大湾区等一系列战略及政策。

张可建议金融企业应把握政策导向,顺应时代趋势,有针对性地将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战略的实体经济领域,支持实体,为经济发展造血。无论是对于投资还是保险,如能紧跟国家战略,把握投资机会,创新产品开发,就能更加有效的为实体经济造血,助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遵循规律的同时,顺应趋势,善于自我改变,才能在新经济时代占据先机。成都市近期出台《关于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拟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世界级、万亿级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体系。对此张可表示布局健康养老,也是金融行业,尤其是保险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未来是一个“大保险”的时代,保险不再是简单的依据大数法则去做好风险管理,而是要从有形的赔付上升到无形的服务层面。保险与民众的链接,将会从支付到服务,从产品到账户,从风险保障到整个保险生态圈。

张可表示,未来的全周期服务应该至少有几个方面:支付有保险,充分匹配大众不断升级的需求,提供能满足不同层级客户对风险补偿、养老资金、财富增值等需求的一揽子保险产品,提供亲民的保障;照护有社区,通过采用轻资产、重资产多种方式,建立起专业的养老社区模式、运营体系,为客户提供细致入微的个性化服务,打造活力养老生态圈;看病有医院,纵向通过资本运作介入医养服务上下游各环节,横向通过跨行业合作整合内外部医疗服务资源,形成功能完整的健康管理闭环,让不同生命阶段和健康状况的客户都能享受保健、问诊、治疗、康复、护理等周到的服务。

太平人寿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自有+第三方”的养老社区布局,形成了“太平乐享家”和“乐享健康”两大品牌,还参与投资了上海圆和医疗项目门诊部和全科医院,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保险服务。未来,太平人寿将加快打通医、养、康、护、保产业链,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开拓保险服务产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四川太平作为太平人寿业务贡献最大的一个机构,有大量的客户,据张可介绍,目前正在推进在成都布局一个养老社区,为成都及整个四川的居民提供高端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

跨界共生,建设新产业生态圈。”张可希望成都对于险资在当地建设养老社区给与大力支持,包括用地、税收、财政补贴、医疗牌照等多个方面,便利险资进入;同时建议加大对金融保险人才引进支持力度,如高端人才落户安家政策、更多税收优惠支持、为人才创造更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等,让更多高端金融保险人才更愿意参与到成都经济建设当中来,将成都建设成为更开放、更有活力的城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