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齐鲁壹点 李康宁
10月5日早上11时,对于泰山而言,正值“黄金周”假期最喧闹的时间。而在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里,工作人员密切监控着各项旅游数据,“慧游泰山”泰安智慧旅游平台访问量突破50万人次,这标志着泰安智慧旅游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泰安的文旅事业,以泰山为龙头,又不仅仅拘泥于泰山游一种形式。技术赋能,文化唱戏,让泰安旅游做出了新意。

泰安旅游实现“数字化”覆盖“慧游泰山”,是由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抓的智慧旅游平台。利用全市官方统一的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及手机官网,全面覆盖游客游前、游中、游后的场景,满足并提升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全域旅游需求和体验。
目前平台已经上线23个功能模块,共涵盖泰安市51家景区景点、111家本地特色美食、38处停车场、145家酒店及民宿、40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42家博物馆;以及加油站、充电站、派出所、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旅行社等资源,实现了对泰安旅游的“全覆盖”。

平台今年五一前上线试运行,国庆节前正式上线。借助“黄金周”的大量客流,“慧游泰山”总访问量迅猛爆发。后台留存的数据,对访问者的身份有了精准的画像。85%来自山东,男性占比57%,女性占比43%,年龄层次以30-39岁为主。“平台的推出,满足了游客出游的刚性需求。游客通过平台可实时查看泰山景区游客换乘中心、桃花峪、红门等停车场剩余车位数量,实现了全自动展示车位动态信息。”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有了“慧游泰山”的助力,泰安旅游的效率更加提升了。“非遗文化”带来新体验“作为旅游名城,泰安一直呈现着文化旅游高度融合的特点。”提起文旅融合,泰安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泰山本身就是一座文化名山,诸多人文胜迹吸引着游客前来,“文旅融合”是自然而然的。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泰山吸纳了非遗、民宿等诸多“微量”元素,让传统的泰山游更富新意,充满着全新的体验。泰安丰富的“非遗”资源,是为旅游产业提升体验的一大看点。端午假期前夕,为庆祝“文化和遗产自然日”,泰安市文旅局组织泰山皮影、汶河大鼓、九宫方等全市140余项非遗项目在岱庙景区进行了展示、展演,精心提炼非遗文化元素,与旅游景区有机融合。

泰山豆腐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豆腐宴文化研究院理事长王小刚,凭借着从事导游职业多年的市场经验,看准了豆腐宴这座“宝矿”,深入挖掘豆腐文化,打造了600平方米的豆腐博物馆,将餐馆做成了以豆腐为主题的“文化空间”。不少旅游团队、研学团队慕名而来,最红火的时候年接待量达到50余万人次,其中,研学团队达到8000余人次。“非遗项目,也是泰安文化的一部分。与泰山这片土地相依相存,生生不息。了解非遗,会更多地了解泰山。“一位游客表示。民宿打造泰山旅游新体验近年来,去泰山旅游的客人,已经不仅仅是”走马观景“的老办法。到附近村庄逛一逛,住一晚已经成为新的时尚。泰山脚下,普照寺背后有一家叫做”凡舍“的民宿,仅仅五六个房间,气氛安静而怡然。这里原来是一排职工宿舍,如今被改造成为民宿,游客可以看着院里的蔬菜瓜果,得到一份”悠然见泰山“的恬静。

岱岳区道朗镇的九女峰,是泰安乡村旅游的聚集区,一条公路串起了19个村。走进北张村,3000多平方米丰富多彩、个性十足的墙绘格外引人注目。一幅幅巨幅墙绘让曾经灰白一片的村庄变成了潮流与艺术的“网红地”。北张村还利用本村闲置院落,建设精品民宿、咖啡屋等休闲娱乐设施,打出了“花田北张”旅游品牌,不仅能吸引游客来参观拍照,还能留住游客住宿消费。在它邻近的朱家洼村,除了彩绘墙,还有以知青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带游客一起重温那段温情岁月。泰安,不仅仅有一座”泰山“。除了日观峰、十八盘,更有无数的新创意、新元素不断涌现,也丰富着当地旅游的充实体验。
来源:齐鲁壹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