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自然创客创始人申硕璞:自然+创客的奇妙教育反应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自然创客创始人申硕璞:自然+创客的奇妙教育反应

在我们想象中,自然界的动植物充满原生态乐趣,但创客又是个时髦字眼,与高科技联系在一起,这两者是如何结合在一起,能产生什么奇妙的教育反应呢?

自然创客创始人申硕璞博士

文 | STEAM在线 申晴 

提起STEAM教育,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少儿编程、机器人教育等热门领域,STEAM在线之前也报道过类似的公司。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家与众不同、绝对另类的STEAM教育公司,它做的事情目前国内少有、世界上也较为罕见。

这家公司叫自然创客,听名字是把自然和创客结合在一起,在我们想象中,自然界的动植物充满原生态乐趣,但创客又是个时髦字眼,与高科技联系在一起,这两者是如何结合在一起,能产生什么奇妙的教育反应呢?

一、自然创客是如何诞生的?

首先要先从自然创客的创始人申硕璞博士讲起。

申硕璞本硕就读于同济大学生态设计专业,大三、大四的时候适逢世博会召开,当时世博会的总规划师吴志强教授,也是申硕璞后来的导师,现在的同济大学副校长,在技术、设计、设备上做了很多生态尝试。那时候申硕璞高频地接触到的相关内容,或许为今后的事业埋下了种子。

2010年,他去英国卡迪夫大学攻读可持续建成环境设计博士,并获得kew Specialist Certificates in Horticulture的园艺专业认证。留学期间,他探访上百座英国花园,参与了其中几座花园的保护工作,被延续数百年的英式花园文化深深吸引。毕业回国之后,他曾参与不少生态规划和设计工作,但囿于种种条件,最后落地成果都不能达到他心目中的理想状态。

2015年,申硕璞听从内心的召唤,从条件优越的设计院辞职,与朋友在上海长兴岛承包了一片废旧的桔园,开始打造理想中的乡村花园。他们从长江农场运来50吨土壤,搭建温室培育400多种花草,还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把废旧的农场变成了鲜花常开、绿意盎然、亲子休闲的世外桃源。

“生境花园”

之后,申硕璞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他打造的世外桃源,按照学术称呼叫做“生境花园”,是以草本植物和乔灌木为主的综合生态系统,包括液化草甸、森林、池塘、农田等生境。通过发挥这些多样化的生态功能,实现小气候调节和营造、环境净化、废弃物消解、生物多样性建构、景观品质的提升。生境花园是休闲、放松心灵的去处,还具有教育价值,作为情境教育的核心,可以进行科学观察、调查、种养、科学创造等教育活动。

他透过自己打造的“生境花园”和在花园里追逐嬉戏的孩子,把目光落在了教育上。因此才有了自然创客的真正诞生。

二、自然+创客的奇妙反应

申硕璞和研发团队根据《(美国)新一代青少年儿童科学教育标准》(NGSS标准),开辟了四大课程类型:博物认知课、自然解密课、仿生创造课、PBL竞赛课,为学生提供任务式、体验性、情景化、场景化的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的认知、探索、研究、开发、创造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科学能力。

自然创客课程类型

这些课程通过自然生境建造,把自然空间改造为野花草原、湿地池塘、森林、有机菜园等“生境花园”来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建筑、材料、机械、生物、信息、数学和设计的多学科知识,在数字定制教具和教学仪器的支持下,帮助儿童以仿生的方式创造特定用具来解决具体问题。

自然与创客结合的方式推向市场后,收获了家长和孩子的无数赞誉。因为二者结合产生的奇妙反应,既能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激发好奇心,又可以通过先进的学习方式、科技工具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思维方式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这也正是很多80、90后家长更加看重和国家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内涵。

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之后,自然创客在原来长兴岛的学习基地之外,又开拓了两个学习基地,一个是在晶耀前滩城市综合体,露台面积3000+平米,生境花园面积近1500平米,在最城市的地方打造最自然的场景;另一个在濮塘桃里,占地2500亩,90%是自然场景。每个学习基地由1000-10000平米的生境花园与创客工场组成,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好奇心,自由自在地学习和创造。

谈及未来的发展目标,申博士谦虚地说道,希望能长久持续地发展下去,用户认可在自然创客做的这些事情,就是通过自然和科技的融合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真正对孩子未来起到一些帮助作用就可以了。 

三、访谈实录

1、现在STEAM教育多聚焦在少儿编程、机器人教育领域,自然创客为什么会选择把自然空间作为STEAM教育的切入点?

我自己的背景是做生态设计,有关生态建筑、城市、景观设计,所以就有一个自然而然的延伸。后来进入这个行当之后,自己体会到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这段时间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还是很强的;相对来说,编程如果做得不是很好的话,会比较抽象,加上现在小孩和大自然的接触太少了,不像我们小时候和大自然有一些玩的东西。

2、怎么看待如今火热的STEAM教育行业?

要上好课,课程、场地,还有老师都缺一不可。但目前普遍都是课程不太好,大家不会轻易去原创课程,因为这个太费时间、太耗精力,从商业逻辑上讲风险太大。

另外,行业工资、薪酬很难吸引非常好的老师,毕竟不是学校,晋升空间、体系都比较有限,有些STEAM也属于校外的教育形式,和学校里的科技课不是一个体系,所以我们觉得如果要破题的话可能是要在课程上发力。

3、请介绍下您的学习工作背景,以及如何走上创业之路的?

我在同济、英国学的都是这个领域,2002年入学,大三大四的时候正好是世博会,后来的导师、现在同济的副校长吴志强,当时是世博会的总规划师,做了很多生态的尝试,在技术、设计、设备上,高频地接触了这个东西。2010年去英国,读的可持续建筑城市设计,包括建筑、场地、景观、城市微气候、多样性等等,后来就回到同济设计院工作。

那个时候做项目发现能落地的太少,我想把落地做出来,看到它到底是什么样子。但当时生态这个东西还是停留在概念,很多方案施工的话,包括一些团队、技术条件都不太成熟,所以做到最后很多走样了。我想真正能够把控一个东西,跟想象是完全符合的。

2015年我下定决心辞职,在长兴岛农场租了一个桔园。这个桔园之前种了20年,进去之后发现那些场地生态都不行。改造做了很多事情,改良土壤、修复植被,包括一些配套设施条件、住宿餐饮。运营到现在差不多有四五年时间,从去年开始慢慢走入正轨了。 

4、截止目前,公司经历了哪些阶段,建立了哪些业务?

我觉得你把它建好的时候,其实还有运营的问题,然后这差不多有一年多的时间。运营一旦开始,很快就要思考产品是什么,因为只有有产品之后才可以去复制和扩大,这是第二个阶段。这些农场、花园,哪个是可以作为一个产品,以及背后的潜在市场是什么,当时做了很多的试错。

目前在第三个阶段,我们聚焦在教育领域,就是把自然和科学结合在一起。我们产品有一些不同的形态,比如课程是我们一个版块,包括课件、教具,还有一些仪器、设备打包在课程里面作为总体输出。

还有因为我们上课都要有这些自然环境,那么生态花园也是一块,过去的这四五年,我们在植物的筛选、试种上花了很多精力和资源,包括野采,这块的话我们会继续做。 

第三块的话是最近这几个月一些新的业务走向,我们发现团队的核心能力有几方面,植物栽培就不用说了,从选种、育苗到栽种,然后到养护整套的过程,包括背后的一些种子资源。还有我们的建造能力,我们会使用设计和3D打印的方式,加上编程、电路团队,无论是机械互动,还是数字媒体互动,这些都让我们具备设计大型科学展的能力。

今年10月中下旬,在农场那边会办一个科学展,正好也是长兴岛的双节活动,科学展是里面比较重要的项目,我们会把这些互动装置设计,包括数字交互都放到里面去,它的主题是关于味道。 

基于柑橘有很多的香味和口味,孩子可以在里面按照我们的课程设计进行科学探索,以游玩的形式交互。

这是我们接下来的第三个产品,今后在商场、主题公园都可以布设,因为这些业态都需要亲子版块,我们把课程换成另一种高交互的形式来展现。

5、自然创客提供哪些课程产品,各自有什么特色?

目前有四类课程,博物认知课、自然解密课、仿生创造课、PBL竞赛课。

相关课程简介

博物课是通过趣味知识视频,穿越亿万年和数万公里的时间和空间,步入神奇动植物王国,与史前巨兽同行,借此了解更多知识来开拓视野;解密课是两个小时单次的小课,主要利用生境花园、城市生态花园,通过自然接触、科学观察、科学记录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与自然互动,完成观察、实验等活动;PBL课是我们输入到一些重点学校,学校目标比较大,经费也更充足,配置的资源、学生的能力也更强。

创造课是我们的重点,也是我们的核心能力,学生利用自然创客生境花园、数字工场等来展示各色生命,学习建筑、材料、机械、生物、信息、数学和设计等多学科知识原理,以及数字制造、电子传感和计算机编程的技术和技能。

自然创客教育理念

这其中贯穿了我们的核心教育理念,从提出、发现问题,到设计、制造、测试,以及最后的发布和应用,这一系列步骤培养学生从“发现”到“发明”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自己的解决方案发挥改善真实世界的作用。

6、目前大概招收了多少用户?用户大概是怎么样的家长和学生,自然创客帮助他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带来了什么?

我们活跃用户有一千多,后台有五千多,会跟一些KOL合作,也有平台,还有就是线下的业主,商场、农场,大家存在一些互推的机制。学生是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到小学五年级,C端的话是6-13岁的孩子。

上海的教育环境竞争太激烈,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到了三、四年级之后,就必须要面对考试的一些问题,不然到了初中,挤出效应太厉害,压力太大了。所以能在这个时间之外,还考虑让孩子去做科学教育的,可见家长对素质教育都非常重视。

在我们这里学习主要有几点影响,一是跟大自然的相处,与大自然始终保持一种联系,不会在有了游戏、社交之后,会慢慢疏远大自然,这种精神、情感的联系,都是能看出来的。

在自然生境中观察大自然

另外就是能看到孩子思维上的一些变化。因为我们会有意在课里讲科学思维,关于规律、因果、关系、数量等等,而且会去强化这些东西。这些对于孩子之后的学习、工作影响很大,所以我们想把它们“烙”在孩子脑子里。

上课之后这些思维的变化能看得到,因为孩子有时候谈问题的时候,他会有那种感觉,刻意会用一些量的描述方式,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来跟你谈这些事情。还有一些孩子,你会看到他们会有一些方法论,会讲这个问题是什么样子,做了些什么事情,最后这个结果呈现是什么样子?

在课程中知识肯定能学到,但这是其次的。孩子们上完课,知道菌落这样一些专业名词,这对我们来说不是重点,因为知识信息现在太多,太泛滥了,无穷无尽,反而是什么时候去哪里可以获取这个东西,更重要一点。

7、自然创客的核心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同类公司有没有?怎么看待模仿现象?

课程的开发和交付是我们的核心优势,对于老师来说,我们也会有标准的课程教案和教具,按照课程交付的标准提供标准的授课形式。这种形式无论对c端授课、b端师训都更容易被接受。

课程开发中包含课程的策划和设计,在市面上肯定看不到自然创客这些课程,因为它的这种信息采集、文献检索,都是全英文的,我没看到在中国有哪个机构会做到这样的一种水准。 

第二的话是我们的制造能力,它背后比较复杂,有点像工厂。你的产率、废品率、交期,是不是能按照这个设计师的要求做出来?这个其实是很大的一个能力,要克服很多困难。而且还要配合市场的交付时间节点,我们所有的教具都是原创设计、制造,和课程内容高度契合,这个也是我们的特点。

在工坊学习多学科知识

现在课程开发我会全程参与,从开始的策划到最后去上课,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也可以把课打磨得更完美。目前我们核心的产品就是课程产品,包括课件、教具和师训。

同类的公司我暂时没看到过,全球也没有。我觉得我们是很另类的一种存在。我们还是工程学思维,最后一定要做东西出来的,不是简单做一些实验,有一些认知,了解生物、习性、名称这些比较浅层次的。 

别人模仿的话门槛也是比较高,我们这些东西具备的要素蛮多的,会增加管理的难度。一个是肯定要配建这些自然花园或者自然生境,如果你只是关起门来上课的话,只有2/3的体验。 

再有的话,我们这些课程教具是专门定制出来的,需要跟工厂合作,一些材料比较麻烦,比如热塑材料或者相变材料,这些东西有一定技术门槛。

8、目前团队情况怎么样?

我们现在有20个人,包括设计师、建筑师、生物专家、电子机械专家等,人员配置比较全面、多元化。因为创客现在已经打破学科的边界,都是跨学科融合。 

另外,我们的课程开发过程很长,从一开始定下主题,到文献检索信息采集,包括里面的实验方法,还有设备破译,周期比较长,涉及的过程环节比较多,需要不同人员的高度配合。

9、融资情况怎么样?

一些资方对我们特别有兴趣,也在一些过程中給我们很多意见。希望我们能坚持做原创、高质量的内容,真正做一个有持久力的原创品牌。所以我们也放缓了融资的节奏,目前主要是我们团队内部的资金。

我们也希望能吸引到真正懂我们的资方,参与到团队里面来,承担一个责任和角色。这样可以用这些资金加快课程产品的开发,将课程教具产品扩大开发规模,加大产量。课程产品也能完全覆盖幼儿园中班到小学六年级。

10、未来1到3年有什么目标和规划?

近期,在产品方面我们会继续完善系列课程体系、课件、教具等,将它们更加标准化。市场方面是想找一些合适的客户或者合作伙伴,比如集团学校、机构等,发挥我们课程内容的特色,扩大市场效应。远期我们还是希望能把课程教具作为核心产品,真正大规模生产和售卖。 

现在小学自然课大都改叫科技课,其实最终还是大学说了算,大学发生的事情最后会倒推到中小学。大学录取的一些倾向,已经波及到初中,甚至三、四年级了。再加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整个推动,对教育的影响肯定是逃不掉的。

对于将来成为什么样的公司,没有去特别多想,但是总觉得我们是带着使命做这个品牌,不断去深研开发。我们觉得可能规模是一个因素,时间是另外一个因素,我们希望能长久持续的发展下去,用户认可在自然创客做的这些事情,通过自然来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能让家长意识到这是有用的,对孩子的未来真正有帮助。 

教育是一个周期相对长一点、带一点公益性的行业。作为行业内部的人,我觉得其实这块教育现在还是比较雏形的状态,与那些成熟的培训相比,在课程、老师、管理、教学、评价和资源等方面都还需要多学习改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自然创客创始人申硕璞:自然+创客的奇妙教育反应

在我们想象中,自然界的动植物充满原生态乐趣,但创客又是个时髦字眼,与高科技联系在一起,这两者是如何结合在一起,能产生什么奇妙的教育反应呢?

自然创客创始人申硕璞博士

文 | STEAM在线 申晴 

提起STEAM教育,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少儿编程、机器人教育等热门领域,STEAM在线之前也报道过类似的公司。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家与众不同、绝对另类的STEAM教育公司,它做的事情目前国内少有、世界上也较为罕见。

这家公司叫自然创客,听名字是把自然和创客结合在一起,在我们想象中,自然界的动植物充满原生态乐趣,但创客又是个时髦字眼,与高科技联系在一起,这两者是如何结合在一起,能产生什么奇妙的教育反应呢?

一、自然创客是如何诞生的?

首先要先从自然创客的创始人申硕璞博士讲起。

申硕璞本硕就读于同济大学生态设计专业,大三、大四的时候适逢世博会召开,当时世博会的总规划师吴志强教授,也是申硕璞后来的导师,现在的同济大学副校长,在技术、设计、设备上做了很多生态尝试。那时候申硕璞高频地接触到的相关内容,或许为今后的事业埋下了种子。

2010年,他去英国卡迪夫大学攻读可持续建成环境设计博士,并获得kew Specialist Certificates in Horticulture的园艺专业认证。留学期间,他探访上百座英国花园,参与了其中几座花园的保护工作,被延续数百年的英式花园文化深深吸引。毕业回国之后,他曾参与不少生态规划和设计工作,但囿于种种条件,最后落地成果都不能达到他心目中的理想状态。

2015年,申硕璞听从内心的召唤,从条件优越的设计院辞职,与朋友在上海长兴岛承包了一片废旧的桔园,开始打造理想中的乡村花园。他们从长江农场运来50吨土壤,搭建温室培育400多种花草,还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把废旧的农场变成了鲜花常开、绿意盎然、亲子休闲的世外桃源。

“生境花园”

之后,申硕璞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他打造的世外桃源,按照学术称呼叫做“生境花园”,是以草本植物和乔灌木为主的综合生态系统,包括液化草甸、森林、池塘、农田等生境。通过发挥这些多样化的生态功能,实现小气候调节和营造、环境净化、废弃物消解、生物多样性建构、景观品质的提升。生境花园是休闲、放松心灵的去处,还具有教育价值,作为情境教育的核心,可以进行科学观察、调查、种养、科学创造等教育活动。

他透过自己打造的“生境花园”和在花园里追逐嬉戏的孩子,把目光落在了教育上。因此才有了自然创客的真正诞生。

二、自然+创客的奇妙反应

申硕璞和研发团队根据《(美国)新一代青少年儿童科学教育标准》(NGSS标准),开辟了四大课程类型:博物认知课、自然解密课、仿生创造课、PBL竞赛课,为学生提供任务式、体验性、情景化、场景化的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的认知、探索、研究、开发、创造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科学能力。

自然创客课程类型

这些课程通过自然生境建造,把自然空间改造为野花草原、湿地池塘、森林、有机菜园等“生境花园”来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建筑、材料、机械、生物、信息、数学和设计的多学科知识,在数字定制教具和教学仪器的支持下,帮助儿童以仿生的方式创造特定用具来解决具体问题。

自然与创客结合的方式推向市场后,收获了家长和孩子的无数赞誉。因为二者结合产生的奇妙反应,既能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激发好奇心,又可以通过先进的学习方式、科技工具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思维方式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这也正是很多80、90后家长更加看重和国家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内涵。

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之后,自然创客在原来长兴岛的学习基地之外,又开拓了两个学习基地,一个是在晶耀前滩城市综合体,露台面积3000+平米,生境花园面积近1500平米,在最城市的地方打造最自然的场景;另一个在濮塘桃里,占地2500亩,90%是自然场景。每个学习基地由1000-10000平米的生境花园与创客工场组成,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好奇心,自由自在地学习和创造。

谈及未来的发展目标,申博士谦虚地说道,希望能长久持续地发展下去,用户认可在自然创客做的这些事情,就是通过自然和科技的融合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真正对孩子未来起到一些帮助作用就可以了。 

三、访谈实录

1、现在STEAM教育多聚焦在少儿编程、机器人教育领域,自然创客为什么会选择把自然空间作为STEAM教育的切入点?

我自己的背景是做生态设计,有关生态建筑、城市、景观设计,所以就有一个自然而然的延伸。后来进入这个行当之后,自己体会到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这段时间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还是很强的;相对来说,编程如果做得不是很好的话,会比较抽象,加上现在小孩和大自然的接触太少了,不像我们小时候和大自然有一些玩的东西。

2、怎么看待如今火热的STEAM教育行业?

要上好课,课程、场地,还有老师都缺一不可。但目前普遍都是课程不太好,大家不会轻易去原创课程,因为这个太费时间、太耗精力,从商业逻辑上讲风险太大。

另外,行业工资、薪酬很难吸引非常好的老师,毕竟不是学校,晋升空间、体系都比较有限,有些STEAM也属于校外的教育形式,和学校里的科技课不是一个体系,所以我们觉得如果要破题的话可能是要在课程上发力。

3、请介绍下您的学习工作背景,以及如何走上创业之路的?

我在同济、英国学的都是这个领域,2002年入学,大三大四的时候正好是世博会,后来的导师、现在同济的副校长吴志强,当时是世博会的总规划师,做了很多生态的尝试,在技术、设计、设备上,高频地接触了这个东西。2010年去英国,读的可持续建筑城市设计,包括建筑、场地、景观、城市微气候、多样性等等,后来就回到同济设计院工作。

那个时候做项目发现能落地的太少,我想把落地做出来,看到它到底是什么样子。但当时生态这个东西还是停留在概念,很多方案施工的话,包括一些团队、技术条件都不太成熟,所以做到最后很多走样了。我想真正能够把控一个东西,跟想象是完全符合的。

2015年我下定决心辞职,在长兴岛农场租了一个桔园。这个桔园之前种了20年,进去之后发现那些场地生态都不行。改造做了很多事情,改良土壤、修复植被,包括一些配套设施条件、住宿餐饮。运营到现在差不多有四五年时间,从去年开始慢慢走入正轨了。 

4、截止目前,公司经历了哪些阶段,建立了哪些业务?

我觉得你把它建好的时候,其实还有运营的问题,然后这差不多有一年多的时间。运营一旦开始,很快就要思考产品是什么,因为只有有产品之后才可以去复制和扩大,这是第二个阶段。这些农场、花园,哪个是可以作为一个产品,以及背后的潜在市场是什么,当时做了很多的试错。

目前在第三个阶段,我们聚焦在教育领域,就是把自然和科学结合在一起。我们产品有一些不同的形态,比如课程是我们一个版块,包括课件、教具,还有一些仪器、设备打包在课程里面作为总体输出。

还有因为我们上课都要有这些自然环境,那么生态花园也是一块,过去的这四五年,我们在植物的筛选、试种上花了很多精力和资源,包括野采,这块的话我们会继续做。 

第三块的话是最近这几个月一些新的业务走向,我们发现团队的核心能力有几方面,植物栽培就不用说了,从选种、育苗到栽种,然后到养护整套的过程,包括背后的一些种子资源。还有我们的建造能力,我们会使用设计和3D打印的方式,加上编程、电路团队,无论是机械互动,还是数字媒体互动,这些都让我们具备设计大型科学展的能力。

今年10月中下旬,在农场那边会办一个科学展,正好也是长兴岛的双节活动,科学展是里面比较重要的项目,我们会把这些互动装置设计,包括数字交互都放到里面去,它的主题是关于味道。 

基于柑橘有很多的香味和口味,孩子可以在里面按照我们的课程设计进行科学探索,以游玩的形式交互。

这是我们接下来的第三个产品,今后在商场、主题公园都可以布设,因为这些业态都需要亲子版块,我们把课程换成另一种高交互的形式来展现。

5、自然创客提供哪些课程产品,各自有什么特色?

目前有四类课程,博物认知课、自然解密课、仿生创造课、PBL竞赛课。

相关课程简介

博物课是通过趣味知识视频,穿越亿万年和数万公里的时间和空间,步入神奇动植物王国,与史前巨兽同行,借此了解更多知识来开拓视野;解密课是两个小时单次的小课,主要利用生境花园、城市生态花园,通过自然接触、科学观察、科学记录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与自然互动,完成观察、实验等活动;PBL课是我们输入到一些重点学校,学校目标比较大,经费也更充足,配置的资源、学生的能力也更强。

创造课是我们的重点,也是我们的核心能力,学生利用自然创客生境花园、数字工场等来展示各色生命,学习建筑、材料、机械、生物、信息、数学和设计等多学科知识原理,以及数字制造、电子传感和计算机编程的技术和技能。

自然创客教育理念

这其中贯穿了我们的核心教育理念,从提出、发现问题,到设计、制造、测试,以及最后的发布和应用,这一系列步骤培养学生从“发现”到“发明”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自己的解决方案发挥改善真实世界的作用。

6、目前大概招收了多少用户?用户大概是怎么样的家长和学生,自然创客帮助他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带来了什么?

我们活跃用户有一千多,后台有五千多,会跟一些KOL合作,也有平台,还有就是线下的业主,商场、农场,大家存在一些互推的机制。学生是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到小学五年级,C端的话是6-13岁的孩子。

上海的教育环境竞争太激烈,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到了三、四年级之后,就必须要面对考试的一些问题,不然到了初中,挤出效应太厉害,压力太大了。所以能在这个时间之外,还考虑让孩子去做科学教育的,可见家长对素质教育都非常重视。

在我们这里学习主要有几点影响,一是跟大自然的相处,与大自然始终保持一种联系,不会在有了游戏、社交之后,会慢慢疏远大自然,这种精神、情感的联系,都是能看出来的。

在自然生境中观察大自然

另外就是能看到孩子思维上的一些变化。因为我们会有意在课里讲科学思维,关于规律、因果、关系、数量等等,而且会去强化这些东西。这些对于孩子之后的学习、工作影响很大,所以我们想把它们“烙”在孩子脑子里。

上课之后这些思维的变化能看得到,因为孩子有时候谈问题的时候,他会有那种感觉,刻意会用一些量的描述方式,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来跟你谈这些事情。还有一些孩子,你会看到他们会有一些方法论,会讲这个问题是什么样子,做了些什么事情,最后这个结果呈现是什么样子?

在课程中知识肯定能学到,但这是其次的。孩子们上完课,知道菌落这样一些专业名词,这对我们来说不是重点,因为知识信息现在太多,太泛滥了,无穷无尽,反而是什么时候去哪里可以获取这个东西,更重要一点。

7、自然创客的核心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同类公司有没有?怎么看待模仿现象?

课程的开发和交付是我们的核心优势,对于老师来说,我们也会有标准的课程教案和教具,按照课程交付的标准提供标准的授课形式。这种形式无论对c端授课、b端师训都更容易被接受。

课程开发中包含课程的策划和设计,在市面上肯定看不到自然创客这些课程,因为它的这种信息采集、文献检索,都是全英文的,我没看到在中国有哪个机构会做到这样的一种水准。 

第二的话是我们的制造能力,它背后比较复杂,有点像工厂。你的产率、废品率、交期,是不是能按照这个设计师的要求做出来?这个其实是很大的一个能力,要克服很多困难。而且还要配合市场的交付时间节点,我们所有的教具都是原创设计、制造,和课程内容高度契合,这个也是我们的特点。

在工坊学习多学科知识

现在课程开发我会全程参与,从开始的策划到最后去上课,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也可以把课打磨得更完美。目前我们核心的产品就是课程产品,包括课件、教具和师训。

同类的公司我暂时没看到过,全球也没有。我觉得我们是很另类的一种存在。我们还是工程学思维,最后一定要做东西出来的,不是简单做一些实验,有一些认知,了解生物、习性、名称这些比较浅层次的。 

别人模仿的话门槛也是比较高,我们这些东西具备的要素蛮多的,会增加管理的难度。一个是肯定要配建这些自然花园或者自然生境,如果你只是关起门来上课的话,只有2/3的体验。 

再有的话,我们这些课程教具是专门定制出来的,需要跟工厂合作,一些材料比较麻烦,比如热塑材料或者相变材料,这些东西有一定技术门槛。

8、目前团队情况怎么样?

我们现在有20个人,包括设计师、建筑师、生物专家、电子机械专家等,人员配置比较全面、多元化。因为创客现在已经打破学科的边界,都是跨学科融合。 

另外,我们的课程开发过程很长,从一开始定下主题,到文献检索信息采集,包括里面的实验方法,还有设备破译,周期比较长,涉及的过程环节比较多,需要不同人员的高度配合。

9、融资情况怎么样?

一些资方对我们特别有兴趣,也在一些过程中給我们很多意见。希望我们能坚持做原创、高质量的内容,真正做一个有持久力的原创品牌。所以我们也放缓了融资的节奏,目前主要是我们团队内部的资金。

我们也希望能吸引到真正懂我们的资方,参与到团队里面来,承担一个责任和角色。这样可以用这些资金加快课程产品的开发,将课程教具产品扩大开发规模,加大产量。课程产品也能完全覆盖幼儿园中班到小学六年级。

10、未来1到3年有什么目标和规划?

近期,在产品方面我们会继续完善系列课程体系、课件、教具等,将它们更加标准化。市场方面是想找一些合适的客户或者合作伙伴,比如集团学校、机构等,发挥我们课程内容的特色,扩大市场效应。远期我们还是希望能把课程教具作为核心产品,真正大规模生产和售卖。 

现在小学自然课大都改叫科技课,其实最终还是大学说了算,大学发生的事情最后会倒推到中小学。大学录取的一些倾向,已经波及到初中,甚至三、四年级了。再加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整个推动,对教育的影响肯定是逃不掉的。

对于将来成为什么样的公司,没有去特别多想,但是总觉得我们是带着使命做这个品牌,不断去深研开发。我们觉得可能规模是一个因素,时间是另外一个因素,我们希望能长久持续的发展下去,用户认可在自然创客做的这些事情,通过自然来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能让家长意识到这是有用的,对孩子的未来真正有帮助。 

教育是一个周期相对长一点、带一点公益性的行业。作为行业内部的人,我觉得其实这块教育现在还是比较雏形的状态,与那些成熟的培训相比,在课程、老师、管理、教学、评价和资源等方面都还需要多学习改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