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将会越来越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将会越来越少?

近年日本科学家频频登上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但有报道显示,日本正面临着“科学立国”的危机。

文|日本通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结果刚刚公布,日本科学家吉野彰获此殊荣。2018年,日本科学家本庶佑荣获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近年日本科学家频频登上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但有报道显示,日本正面临着“科学立国”的危机。《科学家在消失 逐渐难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一书的作者岩本宣明为大家带来了自己的见解。

Nature》杂志的冲击

到目前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共有24人,加上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等在日本出生的外国人共计27人。日本获奖人数名列世界第7位,除欧美国家以外排名首位。

从自然科学类奖项来看,日本共有15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排名世界第3。排名第1的是美国,68人,第2名是英国,16人。

如果加上两位移籍美国的日本科学家(即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南部阳一郎和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那么日本就能超过英国,排名世界第2。从数据来看,日本算是诺贝尔奖的获奖大国。

但遗憾的是,未来日本恐怕鲜有科学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近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呈现出高龄化的趋势,加上研究和发表的期间,获奖大约要花25年的时间。多项数据表明,日本科学技术水平处于劣势地位。

换句话说,本世纪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上个世纪科学发展的成果。英国权威科学杂志《Nature》在2017年3月刊中就到过,日本的科学论文数量在国际占比逐渐下降,日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在减速发展。

作为科学界的权威杂志,该论断给日本科学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文中提到的科学研究能力指标构成包括论文发表数、被高频引用的论文数、世界大学排名等。

首先来看大学排名。目前世界上有很多组织和机构在做这方面的调查。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英国教育专业杂志《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所做的“世界大学排名”调查,但因2016年起评价标准调整后让人难以理解,大家习惯参考上海交通大学所做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不仅是上海交大的调查结果,在其他机构的排名结果中,世界大学TOP10均为美国和英国的大学。各机构的在评价标准上比较重视论文发表数和被高频引用的论文数,这一点对英美大学比较有利。

从上海交大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进入本世纪以来,日本大学在排名榜上的位置逐渐靠后。上海交大的评判标准主要就是“研究力”,具体来说就是获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教职员和毕业生人数,被高频引用的论文数,在《Nature》、《Science》等杂志上的发表的论文数。日本大学在上海交大的调查排名中逐渐靠后也意味着研究能力的下降。

日本发表的论文数量在减少

其次我们来看看论文数量。从世界自然科学类论文数量的变化情况来看,全世界论文总数一直在持续增长。1981年全世界共发表了40多万部论文,2015年增至140多万部。

在主要的科技大国中(这里指美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法国、英国),日本是唯一一个论文数量在减少的国家。本世纪初,日本的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2,但是2013年以后论文数量开始逐渐减少,目前日本的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5。

此外,论文发表的数量关系到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因此不少学者存在粗制滥造论文的现象。如果优秀的论文数量在增长,那么低质量论文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日本的优秀论文总数在减少。一般人会认为“优秀”的界定标准比较主观,但实际上这个概念有现实的评判标准。

在自然科学界,如果论文被其他研究者引用的次数越多,则该论文就会被认为是“优秀的论文”。在高频论文引用数量的调查方面,日本研究者的论文被高频引用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每年诺贝尔奖公布之前很多媒体会做预测,预测的标准多以论文数和被引用论文数为准。2018年,多数媒体预测本庶佑将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就是参考的这一标准。论文数和被引用论文数与诺贝尔奖有着很大的关联。

重视25年前发表的论文

调查发现,从各国诺贝尔奖获得情况来看,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比较重视25年前发表的论文数、被高频引用的论文数。

以2001~2010年和2011~2018年两个时间段的获奖情况来看,分别往前推25年来考察论文数量情况,也就是1976~1985年和1986~1993年间。遗憾的是因部分论文资料缺失,只能找到1981~1985年间的论文,我们暂时以这阶段的论文数量平均值来做分析。

2001~2010年,一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占所有诺贝尔奖人数的比例与25年前该国论文被引用数量平均值占比的结果分别是:美国52%和52.8%;日本8%和6.5%;英国11%和10.6%;法国5%和5.3%;德国7%和7.6%。可以发现前后两个数值较为相近。同样的对比发现,2011~2018年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日本、美国的获奖者在减少,中国获奖者在增加

Top1%高被引论文是指被引用次数位居各个学科世界前1%的论文,同理Top10%是指被引用次数位居各个学科世界前10%的论文。

从2013~2015年的平均值来看,日本被引论文Top1%占比为2.4%,Top10%占比为3.1%。根据上文得出的分析结果来看,2015年的25年以后,也就是到2040年前后,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占所有诺贝尔奖人数的比例仅为3%。

自然科学类奖项获得者每年在6人左右,乘以3%就是0.18人,大概5年才能有一人能获奖。

相比日本,中国Top1%高被引论文占比为14.3%,近年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荣获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

岩本宣明表示,未来获得自然科学类奖项的日本科学家将会减少,因此日本有必要树立起危机意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将会越来越少?

近年日本科学家频频登上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但有报道显示,日本正面临着“科学立国”的危机。

文|日本通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结果刚刚公布,日本科学家吉野彰获此殊荣。2018年,日本科学家本庶佑荣获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近年日本科学家频频登上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但有报道显示,日本正面临着“科学立国”的危机。《科学家在消失 逐渐难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一书的作者岩本宣明为大家带来了自己的见解。

Nature》杂志的冲击

到目前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共有24人,加上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等在日本出生的外国人共计27人。日本获奖人数名列世界第7位,除欧美国家以外排名首位。

从自然科学类奖项来看,日本共有15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排名世界第3。排名第1的是美国,68人,第2名是英国,16人。

如果加上两位移籍美国的日本科学家(即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南部阳一郎和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那么日本就能超过英国,排名世界第2。从数据来看,日本算是诺贝尔奖的获奖大国。

但遗憾的是,未来日本恐怕鲜有科学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近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呈现出高龄化的趋势,加上研究和发表的期间,获奖大约要花25年的时间。多项数据表明,日本科学技术水平处于劣势地位。

换句话说,本世纪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上个世纪科学发展的成果。英国权威科学杂志《Nature》在2017年3月刊中就到过,日本的科学论文数量在国际占比逐渐下降,日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在减速发展。

作为科学界的权威杂志,该论断给日本科学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文中提到的科学研究能力指标构成包括论文发表数、被高频引用的论文数、世界大学排名等。

首先来看大学排名。目前世界上有很多组织和机构在做这方面的调查。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英国教育专业杂志《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所做的“世界大学排名”调查,但因2016年起评价标准调整后让人难以理解,大家习惯参考上海交通大学所做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不仅是上海交大的调查结果,在其他机构的排名结果中,世界大学TOP10均为美国和英国的大学。各机构的在评价标准上比较重视论文发表数和被高频引用的论文数,这一点对英美大学比较有利。

从上海交大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进入本世纪以来,日本大学在排名榜上的位置逐渐靠后。上海交大的评判标准主要就是“研究力”,具体来说就是获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教职员和毕业生人数,被高频引用的论文数,在《Nature》、《Science》等杂志上的发表的论文数。日本大学在上海交大的调查排名中逐渐靠后也意味着研究能力的下降。

日本发表的论文数量在减少

其次我们来看看论文数量。从世界自然科学类论文数量的变化情况来看,全世界论文总数一直在持续增长。1981年全世界共发表了40多万部论文,2015年增至140多万部。

在主要的科技大国中(这里指美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法国、英国),日本是唯一一个论文数量在减少的国家。本世纪初,日本的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2,但是2013年以后论文数量开始逐渐减少,目前日本的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5。

此外,论文发表的数量关系到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因此不少学者存在粗制滥造论文的现象。如果优秀的论文数量在增长,那么低质量论文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日本的优秀论文总数在减少。一般人会认为“优秀”的界定标准比较主观,但实际上这个概念有现实的评判标准。

在自然科学界,如果论文被其他研究者引用的次数越多,则该论文就会被认为是“优秀的论文”。在高频论文引用数量的调查方面,日本研究者的论文被高频引用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每年诺贝尔奖公布之前很多媒体会做预测,预测的标准多以论文数和被引用论文数为准。2018年,多数媒体预测本庶佑将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就是参考的这一标准。论文数和被引用论文数与诺贝尔奖有着很大的关联。

重视25年前发表的论文

调查发现,从各国诺贝尔奖获得情况来看,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比较重视25年前发表的论文数、被高频引用的论文数。

以2001~2010年和2011~2018年两个时间段的获奖情况来看,分别往前推25年来考察论文数量情况,也就是1976~1985年和1986~1993年间。遗憾的是因部分论文资料缺失,只能找到1981~1985年间的论文,我们暂时以这阶段的论文数量平均值来做分析。

2001~2010年,一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占所有诺贝尔奖人数的比例与25年前该国论文被引用数量平均值占比的结果分别是:美国52%和52.8%;日本8%和6.5%;英国11%和10.6%;法国5%和5.3%;德国7%和7.6%。可以发现前后两个数值较为相近。同样的对比发现,2011~2018年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日本、美国的获奖者在减少,中国获奖者在增加

Top1%高被引论文是指被引用次数位居各个学科世界前1%的论文,同理Top10%是指被引用次数位居各个学科世界前10%的论文。

从2013~2015年的平均值来看,日本被引论文Top1%占比为2.4%,Top10%占比为3.1%。根据上文得出的分析结果来看,2015年的25年以后,也就是到2040年前后,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占所有诺贝尔奖人数的比例仅为3%。

自然科学类奖项获得者每年在6人左右,乘以3%就是0.18人,大概5年才能有一人能获奖。

相比日本,中国Top1%高被引论文占比为14.3%,近年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荣获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

岩本宣明表示,未来获得自然科学类奖项的日本科学家将会减少,因此日本有必要树立起危机意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