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瘦到 50 斤,我还是不敢吃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瘦到 50 斤,我还是不敢吃饭

她们中的一些人,刚开始只是为了「瘦」一点,渐渐地把减肥变成生活的重心。更糟糕的是,那时的我依然沉浸在减肥带来的控制感中不能自拔,压根没有意识到荒诞行为的背后,是疾病在作祟。

文|丁香医生

「我应该再瘦一点。」

减肥,是不少女孩子在生活中要面对的问题。

然而,她们中的一些人,刚开始只是为了「瘦」一点,渐渐地把减肥变成生活的重心。

体重秤的数字变少一点,内心的快乐就多一些。

紧接着,有的人心理出现问题,对体重的追求悄然变成了内心某种偏执,减肥成了戒不掉的瘾。她们开始尝试极端的方法——过度运动、催吐、绝食。

在「要么瘦,要么死」的极端想法下,有的人瘦成皮包骨,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今天的主人公晓悦就经历了这些糟糕的时刻。

晓悦从小到大都是别人眼里的「好孩子」,成绩优秀。16 岁的她在一所高中的国际部念高二,全英文的教学让她有些吃力,成绩出现滑坡。

学习的挫败感打击着她的信心,晓悦的生活逐渐失控。

为了夺回控制感,她把目光转移到身体上——

「我无法控制成绩,但我能控制自己有多瘦。如果成功了,是不是能证明我比其他人优秀?」她想。

然而事情并非那么顺利,为了瘦,她差点死掉。

以下是晓悦的自述——

1

其实当时我不胖——165 的个头,88 斤。成绩不理想,让我决定减肥:「不能掌控成绩,难道还不能控制体重吗?」

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学习是,减肥也是。决定减肥以后,我开始每天跑步 4 公里,严格按照热量进食。

吃饭前计算食物的卡路里

图片来源:To be bone

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称体重,看到体重秤上的数字比昨天轻一点,内心愉悦油然而生。

两个月后,我瘦了 10 斤。这两个月,我能感觉到在学习上失去的掌控感在体重不断变轻中逐渐回来。

但还不够,我需要有更强烈的掌控感来弥补在成绩上的失落。进而,我做了一个极端的决定——节食。

我开始拒绝与同学共同吃午餐,搪塞她们:「胃不舒服,不能吃太多食物。」

果然,掉秤的速度更快了。

转眼年底,减肥 4 个月,我的体重从刚开始的 88 斤掉到 60 ,逐渐向 50 迈入。

我几乎病态地享受着减肥这件事情。

我拎不动书包。国际部的书包很沉,有不少外文书。有时候我想把书包拎起来,书包的重量反而把我拽到地上。

教室外面有一排柜子专门用来放置书本。有一次,我打开柜子的门,可能是锁坏了,柜子反弹的力度有些大。因为太瘦,我直接被弹倒,坐在地上半天根本没有力气爬起来。

正常人大臂通常比小臂粗。但我不一样。我瘦成了皮包骨,所以看起来小臂比大臂还要粗。晚上睡觉前,我用大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圈,从小手臂开始,一点点的往上圈,连手臂也能被圈住。

因为过度减肥,我的身体也变得虚弱。走路的时候像《千与千寻》里那个无脸怪一样,轻飘飘的,感觉悬着的脚都没有落地。我连上楼都有些困难,腿部根本没有肌肉,只能机械性地抬脚,一阵风就能把我吹跑。

一切都是沉默地发生着,没人知道。

恰逢冬天,我在宽大的校服里穿了很多衣服来遮掩瘦削的身体,自作聪明地瞒过了所有人,包括爸妈。

只有在洗澡的时候,看着镜子里变得不像样的自己,肋骨突出,四肢瘦弱,既不像人也不像鬼,我才会痛哭,觉得自己既可怜又可悲。

身体的瘦弱,精神的痛苦,并没有让我停下继续变瘦的步伐。只要有一天稍微正常吃点饭,脑袋里就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声音:只要停下来,你的人生就完了。

理智压不住欲望,我没办法冷静、清晰地思考。瘦到快 50 斤,走路都费劲,但我脑子还想着要跑步,要锻炼,要消耗热量。

我身体里的刹车系统坏了。

更糟糕的是,那时的我依然沉浸在减肥带来的控制感中不能自拔,压根没有意识到荒诞行为的背后,是疾病在作祟。

终于,我的体重影响到正常学习。2016 年初,减肥进行到第 5 个月,我休学了。

2

记忆中那年寒假格外冷。因为没有足够的脂肪御寒,我的皮肤上长出了汗毛,它们分布在我的后背、肚子,后来蔓延到肩膀和手臂上。

我看到这些细细的绒毛,自嘲:「为了让我好好活着,我的身体都比我努力。」

当时的我就是「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房间里有暖气,可我还是感觉冷。我穿着厚厚的衣服蜷缩在房间里,一动不动。

没有饥饿的感觉,食物给我带来的是强烈恐惧。

休学后,家里人 24 小时监控我的饮食。

不吃饭变得有些难,但我还是会使一些小心眼。喝粥的时候,我总是让妈妈拿两个碗,我指着其中一个盛粥的碗骗妈妈:「你怎么能拿这个碗盛粥,脏!」我边说着,边把里面的粥倒入旁边的空碗里,才敢拿起餐具小心地把粥放进嘴巴里。

每当这个时候,我内心就会涌出一阵兴奋:「把粥倒在另一个碗里,这样一小部分粥就会遗留在原来的碗壁上,我就可以少喝点。」

别的女孩冬天喜欢把头发放下来,但我不一样。我每天都让家人给我扎丸子头。把披散的头发绑的高高的,「躲」在头发下的热量就会散发出去。

我经常把家里的窗户打开,窗外的冷风从窗户里吹进来,房间的热量也迅速地散去。

没有了热量,我想可以再瘦一些。

我甚至连水都不敢喝。本能地,我会把喝进嘴巴里的水吐出来,我觉得只要吃一点东西,喝一口水就会迅速胖回来。

在家那段时间,我意识到自己身心都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总有一种飘荡在世界之外的感觉,肠胃也持续不断地疼痛。」

原本浓密的头发,现在用梳子轻轻一梳,掉了一大把。月经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了,皮肤也变得干瘪,减肥让我变得无比扭曲。

我太绝望了,痛哭:「我只是想瘦一点,现在俨然成了一个怪物。」

但由于过度减肥,身体缺乏水分,连眼泪都没有,只能干嚎。

所有因为减肥积累的矛盾在元宵节那天爆发。

我妈平时一个那么倔强的不爱表露情感的人,把我叫到沙发上,几乎是把心都掏出来,对我说:「你要是不好起来,我也不想活了,反正家门口就是条河,我也跳下去,反正也没什么牵挂了。」我看着爸妈和家人,特别难受。

我拼命追求瘦,追求控制感,但现在我到底做了什么,给家人带来那么多痛苦?如果我再不做出一点改变,这个家就要散了。

「我是怎么瘦的,我就让自己怎么好起来。」我对妈妈说。

那天,我终于同意了去医院接受治疗。

3

我妈把我带到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治疗。经过医院诊断,我是中度抑郁和重度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

这诊断看着挺吓人,医生对我说:「你要插鼻饲管了,小姑娘。」

在医院里,我一边插着鼻饲管,一边打营养液。刚开始状态总是反复,时而觉得自己能好起来,时而看到食物就想退缩。

我看着营养液一点点进入体内,又开始害怕自己变胖。趁着人不注意,我偷偷把控制营养液速度的按钮调节关掉,这样营养液不流了,我心里也好受点。

一开始,我家人以为是营养液调速器坏了,不停地让护士来处理。

直到有一次他们发现我在偷偷摸摸地搞小动作,把我说了一顿,后来我再也不敢乱来了。

治疗的那段时间,家人全程 24 小时陪护我。住院期间,我逐渐意识到,即使病情那么严重,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也没有抛弃我。

哪怕我没有成为别人眼里的「好孩子」,也会有家人和朋友支持我。

营养液输入身体后,自己精力也好了挺多,慢慢地对食物有了欲望。记得有次,医院在工作人员在卖小米粥,我闻到小米粥的香味。

久违的饥饿感回来了。

4

插管两个月后,体重涨到快 70 斤,医生终于同意我出院。回家后,爸爸妈妈不仅仅是从饮食上为我搭配,也不断地关心我心理健康,轮流开导我。

为了转移注意力,我翻译了一些外文文献,给一个针对进食障碍的公众号「一滴」提供内容,还跑到协和医院给我的主治医师当实习助理,帮助那些有进食障碍的患者,和他们聊聊天,讲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们。

我也开始重新思考「掌控感」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对它的过度追求,让我变得非常偏执,总是习惯放大一些不好的事情而忽略了其他美好的事情,其实当时自己成绩属于上游,父母也没有给我压力,我真不该为了掌握所谓的「控制感」惩罚自己,伤害身边的亲人。

一年后,我重新回到校园。我努力与自己和解,带着更加平稳的心态,顺利的申请到美国的高校。

回望我当时的经历,体重降低了,但我仍然没有掌控自己的人生,还失去了健康。

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吧,也许不够完美。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晓悦系化名)

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这种疾病表现为拒绝维持最低的正常体重,伴或不伴暴食和催泻,文中的晓悦患上了这种病。

一篇纳入 119 项病例系统研究的评价发现神经性厌食症死亡率为 5 %。标准化死亡率表明,神经性厌食患者的死亡率是一般人的 10 到 12 倍。

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厌食症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们的社会中追求「瘦」仿佛是一种潮流。

如果你身边有正在节食减肥的女孩,请告诉她:追求美没错,但一定要用健康的方式。

本文经由澳大利亚营养师协会认证临床执业营养师 刘遂谦审核

— 参考文献 —

[1] (美)波特.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M]. 1999.

[2] 安东尼.L科马罗夫.哈佛家庭医学全书[M]. 2014.

[3] 成人神经性厌食的临时特征、病程、评估和诊断. www.uptodate.com

策划 Ant

责编罗布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瘦到 50 斤,我还是不敢吃饭

她们中的一些人,刚开始只是为了「瘦」一点,渐渐地把减肥变成生活的重心。更糟糕的是,那时的我依然沉浸在减肥带来的控制感中不能自拔,压根没有意识到荒诞行为的背后,是疾病在作祟。

文|丁香医生

「我应该再瘦一点。」

减肥,是不少女孩子在生活中要面对的问题。

然而,她们中的一些人,刚开始只是为了「瘦」一点,渐渐地把减肥变成生活的重心。

体重秤的数字变少一点,内心的快乐就多一些。

紧接着,有的人心理出现问题,对体重的追求悄然变成了内心某种偏执,减肥成了戒不掉的瘾。她们开始尝试极端的方法——过度运动、催吐、绝食。

在「要么瘦,要么死」的极端想法下,有的人瘦成皮包骨,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今天的主人公晓悦就经历了这些糟糕的时刻。

晓悦从小到大都是别人眼里的「好孩子」,成绩优秀。16 岁的她在一所高中的国际部念高二,全英文的教学让她有些吃力,成绩出现滑坡。

学习的挫败感打击着她的信心,晓悦的生活逐渐失控。

为了夺回控制感,她把目光转移到身体上——

「我无法控制成绩,但我能控制自己有多瘦。如果成功了,是不是能证明我比其他人优秀?」她想。

然而事情并非那么顺利,为了瘦,她差点死掉。

以下是晓悦的自述——

1

其实当时我不胖——165 的个头,88 斤。成绩不理想,让我决定减肥:「不能掌控成绩,难道还不能控制体重吗?」

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学习是,减肥也是。决定减肥以后,我开始每天跑步 4 公里,严格按照热量进食。

吃饭前计算食物的卡路里

图片来源:To be bone

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称体重,看到体重秤上的数字比昨天轻一点,内心愉悦油然而生。

两个月后,我瘦了 10 斤。这两个月,我能感觉到在学习上失去的掌控感在体重不断变轻中逐渐回来。

但还不够,我需要有更强烈的掌控感来弥补在成绩上的失落。进而,我做了一个极端的决定——节食。

我开始拒绝与同学共同吃午餐,搪塞她们:「胃不舒服,不能吃太多食物。」

果然,掉秤的速度更快了。

转眼年底,减肥 4 个月,我的体重从刚开始的 88 斤掉到 60 ,逐渐向 50 迈入。

我几乎病态地享受着减肥这件事情。

我拎不动书包。国际部的书包很沉,有不少外文书。有时候我想把书包拎起来,书包的重量反而把我拽到地上。

教室外面有一排柜子专门用来放置书本。有一次,我打开柜子的门,可能是锁坏了,柜子反弹的力度有些大。因为太瘦,我直接被弹倒,坐在地上半天根本没有力气爬起来。

正常人大臂通常比小臂粗。但我不一样。我瘦成了皮包骨,所以看起来小臂比大臂还要粗。晚上睡觉前,我用大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圈,从小手臂开始,一点点的往上圈,连手臂也能被圈住。

因为过度减肥,我的身体也变得虚弱。走路的时候像《千与千寻》里那个无脸怪一样,轻飘飘的,感觉悬着的脚都没有落地。我连上楼都有些困难,腿部根本没有肌肉,只能机械性地抬脚,一阵风就能把我吹跑。

一切都是沉默地发生着,没人知道。

恰逢冬天,我在宽大的校服里穿了很多衣服来遮掩瘦削的身体,自作聪明地瞒过了所有人,包括爸妈。

只有在洗澡的时候,看着镜子里变得不像样的自己,肋骨突出,四肢瘦弱,既不像人也不像鬼,我才会痛哭,觉得自己既可怜又可悲。

身体的瘦弱,精神的痛苦,并没有让我停下继续变瘦的步伐。只要有一天稍微正常吃点饭,脑袋里就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声音:只要停下来,你的人生就完了。

理智压不住欲望,我没办法冷静、清晰地思考。瘦到快 50 斤,走路都费劲,但我脑子还想着要跑步,要锻炼,要消耗热量。

我身体里的刹车系统坏了。

更糟糕的是,那时的我依然沉浸在减肥带来的控制感中不能自拔,压根没有意识到荒诞行为的背后,是疾病在作祟。

终于,我的体重影响到正常学习。2016 年初,减肥进行到第 5 个月,我休学了。

2

记忆中那年寒假格外冷。因为没有足够的脂肪御寒,我的皮肤上长出了汗毛,它们分布在我的后背、肚子,后来蔓延到肩膀和手臂上。

我看到这些细细的绒毛,自嘲:「为了让我好好活着,我的身体都比我努力。」

当时的我就是「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房间里有暖气,可我还是感觉冷。我穿着厚厚的衣服蜷缩在房间里,一动不动。

没有饥饿的感觉,食物给我带来的是强烈恐惧。

休学后,家里人 24 小时监控我的饮食。

不吃饭变得有些难,但我还是会使一些小心眼。喝粥的时候,我总是让妈妈拿两个碗,我指着其中一个盛粥的碗骗妈妈:「你怎么能拿这个碗盛粥,脏!」我边说着,边把里面的粥倒入旁边的空碗里,才敢拿起餐具小心地把粥放进嘴巴里。

每当这个时候,我内心就会涌出一阵兴奋:「把粥倒在另一个碗里,这样一小部分粥就会遗留在原来的碗壁上,我就可以少喝点。」

别的女孩冬天喜欢把头发放下来,但我不一样。我每天都让家人给我扎丸子头。把披散的头发绑的高高的,「躲」在头发下的热量就会散发出去。

我经常把家里的窗户打开,窗外的冷风从窗户里吹进来,房间的热量也迅速地散去。

没有了热量,我想可以再瘦一些。

我甚至连水都不敢喝。本能地,我会把喝进嘴巴里的水吐出来,我觉得只要吃一点东西,喝一口水就会迅速胖回来。

在家那段时间,我意识到自己身心都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总有一种飘荡在世界之外的感觉,肠胃也持续不断地疼痛。」

原本浓密的头发,现在用梳子轻轻一梳,掉了一大把。月经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了,皮肤也变得干瘪,减肥让我变得无比扭曲。

我太绝望了,痛哭:「我只是想瘦一点,现在俨然成了一个怪物。」

但由于过度减肥,身体缺乏水分,连眼泪都没有,只能干嚎。

所有因为减肥积累的矛盾在元宵节那天爆发。

我妈平时一个那么倔强的不爱表露情感的人,把我叫到沙发上,几乎是把心都掏出来,对我说:「你要是不好起来,我也不想活了,反正家门口就是条河,我也跳下去,反正也没什么牵挂了。」我看着爸妈和家人,特别难受。

我拼命追求瘦,追求控制感,但现在我到底做了什么,给家人带来那么多痛苦?如果我再不做出一点改变,这个家就要散了。

「我是怎么瘦的,我就让自己怎么好起来。」我对妈妈说。

那天,我终于同意了去医院接受治疗。

3

我妈把我带到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治疗。经过医院诊断,我是中度抑郁和重度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

这诊断看着挺吓人,医生对我说:「你要插鼻饲管了,小姑娘。」

在医院里,我一边插着鼻饲管,一边打营养液。刚开始状态总是反复,时而觉得自己能好起来,时而看到食物就想退缩。

我看着营养液一点点进入体内,又开始害怕自己变胖。趁着人不注意,我偷偷把控制营养液速度的按钮调节关掉,这样营养液不流了,我心里也好受点。

一开始,我家人以为是营养液调速器坏了,不停地让护士来处理。

直到有一次他们发现我在偷偷摸摸地搞小动作,把我说了一顿,后来我再也不敢乱来了。

治疗的那段时间,家人全程 24 小时陪护我。住院期间,我逐渐意识到,即使病情那么严重,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也没有抛弃我。

哪怕我没有成为别人眼里的「好孩子」,也会有家人和朋友支持我。

营养液输入身体后,自己精力也好了挺多,慢慢地对食物有了欲望。记得有次,医院在工作人员在卖小米粥,我闻到小米粥的香味。

久违的饥饿感回来了。

4

插管两个月后,体重涨到快 70 斤,医生终于同意我出院。回家后,爸爸妈妈不仅仅是从饮食上为我搭配,也不断地关心我心理健康,轮流开导我。

为了转移注意力,我翻译了一些外文文献,给一个针对进食障碍的公众号「一滴」提供内容,还跑到协和医院给我的主治医师当实习助理,帮助那些有进食障碍的患者,和他们聊聊天,讲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们。

我也开始重新思考「掌控感」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对它的过度追求,让我变得非常偏执,总是习惯放大一些不好的事情而忽略了其他美好的事情,其实当时自己成绩属于上游,父母也没有给我压力,我真不该为了掌握所谓的「控制感」惩罚自己,伤害身边的亲人。

一年后,我重新回到校园。我努力与自己和解,带着更加平稳的心态,顺利的申请到美国的高校。

回望我当时的经历,体重降低了,但我仍然没有掌控自己的人生,还失去了健康。

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吧,也许不够完美。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晓悦系化名)

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这种疾病表现为拒绝维持最低的正常体重,伴或不伴暴食和催泻,文中的晓悦患上了这种病。

一篇纳入 119 项病例系统研究的评价发现神经性厌食症死亡率为 5 %。标准化死亡率表明,神经性厌食患者的死亡率是一般人的 10 到 12 倍。

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厌食症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们的社会中追求「瘦」仿佛是一种潮流。

如果你身边有正在节食减肥的女孩,请告诉她:追求美没错,但一定要用健康的方式。

本文经由澳大利亚营养师协会认证临床执业营养师 刘遂谦审核

— 参考文献 —

[1] (美)波特.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M]. 1999.

[2] 安东尼.L科马罗夫.哈佛家庭医学全书[M]. 2014.

[3] 成人神经性厌食的临时特征、病程、评估和诊断. www.uptodate.com

策划 Ant

责编罗布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