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创新需要什么样组织结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创新需要什么样组织结构?

流程型结构是客户价值形态的组织结构形式,团队创新力为企业创造了主要价值,企业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团队创新力中,多数人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

文|组织形态管理 杨少杰

当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创新”一词,甚至出现了“创新型组织”,这又是什么样的组织?如何实现“创新”?当“创新”成为了这个时代主题时,有必要在本书中专门撰文提及这个问题。

任何“创新”都离不开人,脱离人的“创新”,都是无稽之谈,“创新”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是人类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更是人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所有组织都具有“创新”能力,所有的组织结构都支持“创新”,只不过不是这个阶段人们意识中的“创新”,这个阶段是什么“创新”?这个阶段是多数人的“创新”,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创新”,而这恰恰是传统企业普遍缺乏的。

一、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在市场生态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精英价值形态(形如梯形)、客户价值形态(形如链形)、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如圆形)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其中,精英价值形态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字塔”形,也是传统企业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是工业4.0时代的产物,尚未到来,而客户价值形态则是新商业时代的最佳企业形态,也称之为新组织。从精英价值形态迈向客户价值形态,是企业进化过程中的分水岭,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中国企业转型恰恰处于这个阶段。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与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相对应的是组织结构演变,四种企业形态对应四种组织结构形式,股东价值形态一般采取直线型结构,精英价值形态采取职能型结构,新组织采取流程型结构,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采取网络型结构。四种结构呈现出一种规律性变化,故称组织结构演变规律。

矩阵型结构恰恰出现在职能型结构与流程型结构之间,因此兼有职能型结构与流程型结构的双重特点,这是传统企业转型迈向新组织的必由之路。

组织结构演变规律

直线型结构中仅仅是老板的创新,这个时代已经过去,如果现还没过去的话,除非是垄断企业,否则这次转型必死无疑。网络型结构中是利益利益相关者的创新,还未到来,不再介绍,主要对比一下职能型结构与流程型结构中的创新。

二、职能型结构中的创新特点

职能型结构是精英价值形态的组织结构形式,精英团队的领导力为企业创造了主要价值,企业的创新能力体现在精英领导力中。在工业2.0时代精英如果没有创造力,资本如何肯让位给精英群体?这些管理权威、技术权威,要么在管理机制上进行了创新,要么在生产技术上进行了创新,然后通过协作实现更大的创新,“创新”让他们成为了组织中当之无愧的精英,“分工”与“协作”也成为了职能型结构的特征之一,精英团队必须通过“协作”最终呈现创新成果。2.0时代的最佳商业模式是“集群”,这是外部“协作”的一种体现,让外部商业主体对自己产生依靠,达到迅速扩张的目的,而这种商业模式的基础也是“创新”,如果厂家没有“创新”,有谁会代理、加盟厂家的商业系统?

职能型结构形如梯形,能体现价值的是精英团队,也就是管理权威和技术权威,这些在各自分工领域进行价值创造,不但极大提升了专业化程度,其价值也体现在功能领域,但是其他人价值都也被淹没与这些领域,几乎看不到,符合二八法则,20%的精英创造了80%的价值,其余80%的人创造20%的价值。当然,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中只有20%的有创造动力与创新热情,一个组织仅仅依靠20%的人创新,这样的组织能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虽然精英价值形态巅峰状态都是集团企业,但这些集团企业通常是人多而价值贡献低。

职能型结构虽然让企业规模有了明显变化,但并未给市场提供更多创新产品,因为精英价值价值形态生产的是标准化、同质化的产品,所以才会产生产能过剩的结果。显然,精英价值形态的“创新”并不是我们今天意识中的“创新”,职能型结构也仅仅支撑少数人的“创新”。当客户需求分散且多变时,精英价值形态的创新远远无法满足市场,这就是中国市场的现状,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提高企业端的创新能力,为社会更多的创新性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需求,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中国传统企业形态的转变,不改变组织形态,就不会在供给侧出现我们所期望的创造力。

三、流程型结构中的创新特点

流程型结构是客户价值形态的组织结构形式,团队创新力为企业创造了主要价值,企业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团队创新力中,多数人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在工业3.0时代要不是人均创造力有了极大提升,精英又如何肯退出历史舞台?创新力一旦被团队承载,不同的团队就会有不同的创新能力,恰恰对应外部市场中分散与多变的客户需求,让一个企业内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也是为何团队创造主要价值,却定义为客户价值形态的原因,这是第一次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开始与外部市场需求融合在一起,两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所谓“创新型组织”必然是客户价值形态,否则无法体现“创新”含义。

3.0时代的最佳商业模式是“生态”,一个生态的繁荣在于所有物种的共同作用,企业规模是否能够扩大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多数物种都能有创造力,生态才有存在的必要性。这时长尾理论取代了二八法则,一个生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数量众多,单位价值贡献占比较小的物种,通过累积效应发挥决定性作用。生态需要物种,物种需要生态,当这个生态中的物种创造力降低时,或者物种没有发挥应有的角色时,生态就会停止发展,甚至枯萎,这是一种相互依存,才能共同繁盛的商业模式。

流程型结构形如八边形,能体现价值的是众多各类团队,这是企业创新的主体,团队创造力越强,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越强,流程型结构开发了企业中绝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让这些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显然,客户价值形态的“创新”才是我们今天意识中的“创新”。

从精英的“创新”转变为多数人的“创新”,根本无法一蹴而就,相信今天很多企业已经有了深刻体会,这个时候要想实现普遍意义上的“创新”,必须经过矩阵型结构,只有通过矩阵型结构才能培养出多数人的创新能力,少了矩阵型结构这个阶段,再怎么“折腾”都见不到效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创新需要什么样组织结构?

流程型结构是客户价值形态的组织结构形式,团队创新力为企业创造了主要价值,企业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团队创新力中,多数人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

文|组织形态管理 杨少杰

当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创新”一词,甚至出现了“创新型组织”,这又是什么样的组织?如何实现“创新”?当“创新”成为了这个时代主题时,有必要在本书中专门撰文提及这个问题。

任何“创新”都离不开人,脱离人的“创新”,都是无稽之谈,“创新”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是人类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更是人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所有组织都具有“创新”能力,所有的组织结构都支持“创新”,只不过不是这个阶段人们意识中的“创新”,这个阶段是什么“创新”?这个阶段是多数人的“创新”,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创新”,而这恰恰是传统企业普遍缺乏的。

一、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在市场生态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精英价值形态(形如梯形)、客户价值形态(形如链形)、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如圆形)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其中,精英价值形态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字塔”形,也是传统企业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是工业4.0时代的产物,尚未到来,而客户价值形态则是新商业时代的最佳企业形态,也称之为新组织。从精英价值形态迈向客户价值形态,是企业进化过程中的分水岭,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中国企业转型恰恰处于这个阶段。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与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相对应的是组织结构演变,四种企业形态对应四种组织结构形式,股东价值形态一般采取直线型结构,精英价值形态采取职能型结构,新组织采取流程型结构,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采取网络型结构。四种结构呈现出一种规律性变化,故称组织结构演变规律。

矩阵型结构恰恰出现在职能型结构与流程型结构之间,因此兼有职能型结构与流程型结构的双重特点,这是传统企业转型迈向新组织的必由之路。

组织结构演变规律

直线型结构中仅仅是老板的创新,这个时代已经过去,如果现还没过去的话,除非是垄断企业,否则这次转型必死无疑。网络型结构中是利益利益相关者的创新,还未到来,不再介绍,主要对比一下职能型结构与流程型结构中的创新。

二、职能型结构中的创新特点

职能型结构是精英价值形态的组织结构形式,精英团队的领导力为企业创造了主要价值,企业的创新能力体现在精英领导力中。在工业2.0时代精英如果没有创造力,资本如何肯让位给精英群体?这些管理权威、技术权威,要么在管理机制上进行了创新,要么在生产技术上进行了创新,然后通过协作实现更大的创新,“创新”让他们成为了组织中当之无愧的精英,“分工”与“协作”也成为了职能型结构的特征之一,精英团队必须通过“协作”最终呈现创新成果。2.0时代的最佳商业模式是“集群”,这是外部“协作”的一种体现,让外部商业主体对自己产生依靠,达到迅速扩张的目的,而这种商业模式的基础也是“创新”,如果厂家没有“创新”,有谁会代理、加盟厂家的商业系统?

职能型结构形如梯形,能体现价值的是精英团队,也就是管理权威和技术权威,这些在各自分工领域进行价值创造,不但极大提升了专业化程度,其价值也体现在功能领域,但是其他人价值都也被淹没与这些领域,几乎看不到,符合二八法则,20%的精英创造了80%的价值,其余80%的人创造20%的价值。当然,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中只有20%的有创造动力与创新热情,一个组织仅仅依靠20%的人创新,这样的组织能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虽然精英价值形态巅峰状态都是集团企业,但这些集团企业通常是人多而价值贡献低。

职能型结构虽然让企业规模有了明显变化,但并未给市场提供更多创新产品,因为精英价值价值形态生产的是标准化、同质化的产品,所以才会产生产能过剩的结果。显然,精英价值形态的“创新”并不是我们今天意识中的“创新”,职能型结构也仅仅支撑少数人的“创新”。当客户需求分散且多变时,精英价值形态的创新远远无法满足市场,这就是中国市场的现状,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提高企业端的创新能力,为社会更多的创新性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需求,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中国传统企业形态的转变,不改变组织形态,就不会在供给侧出现我们所期望的创造力。

三、流程型结构中的创新特点

流程型结构是客户价值形态的组织结构形式,团队创新力为企业创造了主要价值,企业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团队创新力中,多数人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在工业3.0时代要不是人均创造力有了极大提升,精英又如何肯退出历史舞台?创新力一旦被团队承载,不同的团队就会有不同的创新能力,恰恰对应外部市场中分散与多变的客户需求,让一个企业内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也是为何团队创造主要价值,却定义为客户价值形态的原因,这是第一次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开始与外部市场需求融合在一起,两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所谓“创新型组织”必然是客户价值形态,否则无法体现“创新”含义。

3.0时代的最佳商业模式是“生态”,一个生态的繁荣在于所有物种的共同作用,企业规模是否能够扩大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多数物种都能有创造力,生态才有存在的必要性。这时长尾理论取代了二八法则,一个生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数量众多,单位价值贡献占比较小的物种,通过累积效应发挥决定性作用。生态需要物种,物种需要生态,当这个生态中的物种创造力降低时,或者物种没有发挥应有的角色时,生态就会停止发展,甚至枯萎,这是一种相互依存,才能共同繁盛的商业模式。

流程型结构形如八边形,能体现价值的是众多各类团队,这是企业创新的主体,团队创造力越强,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越强,流程型结构开发了企业中绝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让这些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显然,客户价值形态的“创新”才是我们今天意识中的“创新”。

从精英的“创新”转变为多数人的“创新”,根本无法一蹴而就,相信今天很多企业已经有了深刻体会,这个时候要想实现普遍意义上的“创新”,必须经过矩阵型结构,只有通过矩阵型结构才能培养出多数人的创新能力,少了矩阵型结构这个阶段,再怎么“折腾”都见不到效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