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奖概率1/144!只剩“暴富”的盲盒,谁是真“韭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奖概率1/144!只剩“暴富”的盲盒,谁是真“韭菜”?

最终成为韭菜的绝大部分,或许将是那些非二次元硬核粉的“意外”入局消费者们。

文|张书乐

“一款盲盒,一旦拆开后它的价值对我而言就消失了,59元买的是一个延迟满足感。”在泡泡马特北京三里屯门店,一位刚拆完盲盒的顾客向媒体记者说道。从他的神情可看出,他并未抽中所喜欢的款式,转身便又开始了盲盒的挑选。

流行的网络段子说,“买够100个盲盒就收手”,继“现在出门,马上到”“今天一定不熬夜”之后,成功入选当代社会第三大经典谎言flag,可见盲盒这个小玩意的火爆程度。

玩家对限量版、隐藏款的痴迷引发了二手市场的极度火爆。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个原价59元的玩偶飙到2350元的高价,翻了近40倍。

千万级市场?

据媒体报道,盲盒交易已经是一个千万级的市场。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何青汉与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以“盲盒”为噱头的潮流玩具并不新鲜,但在此之前“扭蛋”、“盲盒”类玩具并未爆发。

盲盒之所以今年突然变火,都在于这个实物变成了肥皂泡,且颜色斑斓。

过去的扭蛋,主要集中在二次元粉丝之中,用户面偏小众,至于更早的小浣熊,以及近年来在国内有所流行的福袋,其用户针对性也比较强,前者是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理,后者主要是某品牌商品的硬核消费者的一种消费乐趣。

而盲盒则不然,其受众面扩大到了任何人群都可以接受和参与,也不再仅限于猎奇和情怀,反而带有了强烈的投资和暴富心态,由此形成了一种风潮。

但这种风潮,一旦“暴富”的肥皂泡被戳破,就很难维系下去。

低概率的暴富肥皂泡

但盲盒只是一个暂时性的风向,消费者图新鲜和所谓暴富神话的驱动,让其看上去足够“疯”。

举个例子,在这条赛道上,目前最为成功的则是拥有Molly、Pucky等热门IP的泡泡玛特。

消费者最为追捧的是其隐藏款,一般一个系列有12款基础产品和1到3款隐藏款,一个大盒中包含12个盲盒。

以一款59块钱的盲盒为例,成箱购买意味着要付出8496元的成本才有可能获得隐藏款。

而如果靠运气,消费者抽中隐藏款的概率为1/144或更小。

但仅仅靠概率,并不能刺激市场。这类业务发展本身随机性太强、产品属性又不真正贴近消费者,其真正粉丝情怀反而不想扭蛋那样有强烈寄托感,所以真正持续的时间不会太久,预计冬季就会遇冷。

投资渠道少才让其火爆

与此同时,在二级市场上,个别盲盒产品溢价几时倍,成为既炒写后又一年轻人的“金融产品”,这让这个肥皂泡的破灭会变得更加迅速。

资本炒作其实就是用操盘的方式割韭菜,依靠信息不对称和对盲盒市场的左右能力,制造和释放更多的暴富肥皂泡,把盲盒这个所谓金融产品的盘面做到,让更多草根充当接盘侠。

类似这样的状况,在邮市、币市都常发生,往往容易形成类似昔日郁金香热和兰花热这样看似实物承载的金融泡沫。

某种程度上,其生存土壤在于国内普通人投资渠道偏少(股市、楼市和理财产品)。

同时,在早前P2P持续暴雷、股市又不振奋的状态下,资本以新的投资神话引导散户资金进入,是保持持续“割韭菜”能力的一种体现。

玩家、黄牛和厂商,都在不自觉的充当推手,其内心或主观认为,自己足够幸运,不会成为最后的接盘侠。

但最终成为韭菜的绝大部分,或许将是那些非二次元硬核粉的“意外”入局消费者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奖概率1/144!只剩“暴富”的盲盒,谁是真“韭菜”?

最终成为韭菜的绝大部分,或许将是那些非二次元硬核粉的“意外”入局消费者们。

文|张书乐

“一款盲盒,一旦拆开后它的价值对我而言就消失了,59元买的是一个延迟满足感。”在泡泡马特北京三里屯门店,一位刚拆完盲盒的顾客向媒体记者说道。从他的神情可看出,他并未抽中所喜欢的款式,转身便又开始了盲盒的挑选。

流行的网络段子说,“买够100个盲盒就收手”,继“现在出门,马上到”“今天一定不熬夜”之后,成功入选当代社会第三大经典谎言flag,可见盲盒这个小玩意的火爆程度。

玩家对限量版、隐藏款的痴迷引发了二手市场的极度火爆。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个原价59元的玩偶飙到2350元的高价,翻了近40倍。

千万级市场?

据媒体报道,盲盒交易已经是一个千万级的市场。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何青汉与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以“盲盒”为噱头的潮流玩具并不新鲜,但在此之前“扭蛋”、“盲盒”类玩具并未爆发。

盲盒之所以今年突然变火,都在于这个实物变成了肥皂泡,且颜色斑斓。

过去的扭蛋,主要集中在二次元粉丝之中,用户面偏小众,至于更早的小浣熊,以及近年来在国内有所流行的福袋,其用户针对性也比较强,前者是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理,后者主要是某品牌商品的硬核消费者的一种消费乐趣。

而盲盒则不然,其受众面扩大到了任何人群都可以接受和参与,也不再仅限于猎奇和情怀,反而带有了强烈的投资和暴富心态,由此形成了一种风潮。

但这种风潮,一旦“暴富”的肥皂泡被戳破,就很难维系下去。

低概率的暴富肥皂泡

但盲盒只是一个暂时性的风向,消费者图新鲜和所谓暴富神话的驱动,让其看上去足够“疯”。

举个例子,在这条赛道上,目前最为成功的则是拥有Molly、Pucky等热门IP的泡泡玛特。

消费者最为追捧的是其隐藏款,一般一个系列有12款基础产品和1到3款隐藏款,一个大盒中包含12个盲盒。

以一款59块钱的盲盒为例,成箱购买意味着要付出8496元的成本才有可能获得隐藏款。

而如果靠运气,消费者抽中隐藏款的概率为1/144或更小。

但仅仅靠概率,并不能刺激市场。这类业务发展本身随机性太强、产品属性又不真正贴近消费者,其真正粉丝情怀反而不想扭蛋那样有强烈寄托感,所以真正持续的时间不会太久,预计冬季就会遇冷。

投资渠道少才让其火爆

与此同时,在二级市场上,个别盲盒产品溢价几时倍,成为既炒写后又一年轻人的“金融产品”,这让这个肥皂泡的破灭会变得更加迅速。

资本炒作其实就是用操盘的方式割韭菜,依靠信息不对称和对盲盒市场的左右能力,制造和释放更多的暴富肥皂泡,把盲盒这个所谓金融产品的盘面做到,让更多草根充当接盘侠。

类似这样的状况,在邮市、币市都常发生,往往容易形成类似昔日郁金香热和兰花热这样看似实物承载的金融泡沫。

某种程度上,其生存土壤在于国内普通人投资渠道偏少(股市、楼市和理财产品)。

同时,在早前P2P持续暴雷、股市又不振奋的状态下,资本以新的投资神话引导散户资金进入,是保持持续“割韭菜”能力的一种体现。

玩家、黄牛和厂商,都在不自觉的充当推手,其内心或主观认为,自己足够幸运,不会成为最后的接盘侠。

但最终成为韭菜的绝大部分,或许将是那些非二次元硬核粉的“意外”入局消费者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