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医院医联体建设研讨会在蓉召开,华西二院经验获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医院医联体建设研讨会在蓉召开,华西二院经验获赞

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文 | 马秋萍

2019年10月12日上午,“联体·连心·共建”中国医院医联体建设研讨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国家、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省内外医院管理者参与活动,针对医联体建设中的痛点与难点进行讨论。

医联体建设面临多项痛点,专家认为政策支持是关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到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

事实上,自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分级诊疗作为医改的重头戏,而医联体建设则是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研讨会上,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四川省在推行分级诊疗,开展医联体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目前全省县域就诊率保持在85%以上,市(州)域就诊率达到95.74%,患者外转率控制在5%以下,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区域协同”的就医新格局。

同时,该负责人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保障机制不完善,权责关系理不顺,运行机制不健全,上下转诊‘联不通’,基层网底不牢固,服务水平‘跟不上’的问题。”下一步,全省将重点完善城市医疗集团网络化布局,推动医联体一体化管理,提升专科(专病)服务能力,加快推进远程医疗协服务。

据了解,在分级诊疗及医联体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四川省遇到的问题,全国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存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原党委书记宋茂民告诉界面四川,目前医联体建设中存在的普遍痛点有三:第一,大医院将门诊放下去以后如何保障收入不受影响?第二,医生的工作量增加了,收入却无法提高。第三,医联体建设中软硬件投入,包括基层医生的培训教育,都是大医院在支出,是否有机制能够保证大医院在投入和支出的同时能够有一定的进项,弥补病人下沉后收入降低的部分。

宋茂民认为,要解决这些痛点,保证在国家支出保障总体平衡的情况下去推广,这样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建机制、补资源、立标准,华西二院“攻下”医联体经验获赞

既然面临诸多难点,医联体建设有没有更好的经验可以在全国推广呢?

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院长、专家就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如何完善激励机制、如何推动医联体医疗质量同质化发展等问题进行研讨,专家们结合各自领域提出了很多针对性、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院长刘翰旻认为,推进医联体建设,有认证的培训系统、有规范的转诊平台、有标准的质控系统是医联体成功的标志,他以华西妇儿联盟在高新区试点推广的成功经验为依据,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建机制、补资源、立标准”三步骤的具体实施方式。

据了解,2017年底华西二院在在开展基层医生儿科培训的基础上,以华西二院作为医联体的医疗和教育核心,区、县二级联盟医院作为二级转诊医院,社卫中心作为基层,已经建立覆盖成都多个区县的儿科医联体体系。

目前,华西妇儿联盟已覆盖成都市11个区县、6家妇幼保健院、107家基层医疗机构,拥有117名认证医生,服务28919名轻症儿童,转诊443名复杂病情儿童,转诊率为1.53%。基层复诊率达到75.11%,儿童基层就诊次均费用为55.68元,同比下降34.2%。

刘翰旻认为,政策的支持在医联体建设中尤为关键:“比如我们主推的家庭医生互助保险计划,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是做不起来的,老百姓也就无法享受到这个保险带来的利好,目前可以说一个家庭一年只需要出999元就能解决孩子全年的看病问题。”

不仅在推进互助式保险上高新区政府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在对基层医生的管理上,也大力支持华西妇儿联盟的工作。据成都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卫生健康处处长田军介绍,高新区出台了相关文件,支持华西的项目以及医生到高新区来坐诊,同时要求基层医生参与华西妇儿联盟,对于考上华西妇儿联盟的基层医生,高新区会在绩效考核上有相应体现,充分调动医生的积极性。

田军介绍,目前全区有22名基层医生取得了华西妇儿联盟医生的资质,4万多家儿童参与华西妇儿联盟的项目,在家门口享受到华西二院的优质化、同质化服务。经统计,每位儿童在基层医院就诊时间单次在20分钟以内,费用单次不高于50元。大大降低了去家庭在看病上的时间和经济支出。

以华西文化为核心,医联体建设要联体又联心

医联体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其核心是让患者最大程度受益。医联体重在“联心”,而非仅仅“联体”。如果患者得不到真正的实惠,医联体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素霞认为,医联体发展和建设更应该注重的是内涵,强调品牌效应,华西二医院特别注重品牌建设、内涵建设,将老一代华西精神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在医联体建设中我们强调医疗质量的同质化、管理的同质化,同时也特别强调文化的同质化、党政建设的同质化,这对于加强基层医疗的服务水平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华西妇儿联盟”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立体生态圈,包含认证的培训系统、规范的转诊平台、共享的支付体系、标准的质控系统,实现医生、患者和医院的三赢。目前,已经打造了一批“华西妇儿联盟医院”,培养了一批华西标准的“联盟医生”,不断促进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大力提高基层儿科医疗服务能力。

在华西妇儿联盟打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患者、基层医生、各级医院的切身利益,在医疗质量、转诊标准、分级机制和定期培训上踏实探索,在专业上、管理上深度发展,增强群众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信任度和安全感,使患者在医联体内部合理流动,最终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2020年,华西二院将继续推进与高新区在医联体建设上的紧密合作,更加密切地围绕患者的医疗需求,构建上下贯通的医疗服务体系,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连续性的服务。

据刘翰旻介绍,下一步将在高新区逐步推进卓越儿童计划、女性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管理儿童心理、智力发展,为女性提供从孕前知识、备孕、孕中、孕后期康复、更年期管理等伴随一生的服务,同时还将推出面对现役军人子女的免费医疗项目。将医疗服务做细、做深,让老百姓在选择华西二院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时,感受到具有温度的华西文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医院医联体建设研讨会在蓉召开,华西二院经验获赞

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文 | 马秋萍

2019年10月12日上午,“联体·连心·共建”中国医院医联体建设研讨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国家、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省内外医院管理者参与活动,针对医联体建设中的痛点与难点进行讨论。

医联体建设面临多项痛点,专家认为政策支持是关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到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

事实上,自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分级诊疗作为医改的重头戏,而医联体建设则是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研讨会上,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四川省在推行分级诊疗,开展医联体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目前全省县域就诊率保持在85%以上,市(州)域就诊率达到95.74%,患者外转率控制在5%以下,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区域协同”的就医新格局。

同时,该负责人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保障机制不完善,权责关系理不顺,运行机制不健全,上下转诊‘联不通’,基层网底不牢固,服务水平‘跟不上’的问题。”下一步,全省将重点完善城市医疗集团网络化布局,推动医联体一体化管理,提升专科(专病)服务能力,加快推进远程医疗协服务。

据了解,在分级诊疗及医联体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四川省遇到的问题,全国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存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原党委书记宋茂民告诉界面四川,目前医联体建设中存在的普遍痛点有三:第一,大医院将门诊放下去以后如何保障收入不受影响?第二,医生的工作量增加了,收入却无法提高。第三,医联体建设中软硬件投入,包括基层医生的培训教育,都是大医院在支出,是否有机制能够保证大医院在投入和支出的同时能够有一定的进项,弥补病人下沉后收入降低的部分。

宋茂民认为,要解决这些痛点,保证在国家支出保障总体平衡的情况下去推广,这样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建机制、补资源、立标准,华西二院“攻下”医联体经验获赞

既然面临诸多难点,医联体建设有没有更好的经验可以在全国推广呢?

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院长、专家就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如何完善激励机制、如何推动医联体医疗质量同质化发展等问题进行研讨,专家们结合各自领域提出了很多针对性、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院长刘翰旻认为,推进医联体建设,有认证的培训系统、有规范的转诊平台、有标准的质控系统是医联体成功的标志,他以华西妇儿联盟在高新区试点推广的成功经验为依据,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建机制、补资源、立标准”三步骤的具体实施方式。

据了解,2017年底华西二院在在开展基层医生儿科培训的基础上,以华西二院作为医联体的医疗和教育核心,区、县二级联盟医院作为二级转诊医院,社卫中心作为基层,已经建立覆盖成都多个区县的儿科医联体体系。

目前,华西妇儿联盟已覆盖成都市11个区县、6家妇幼保健院、107家基层医疗机构,拥有117名认证医生,服务28919名轻症儿童,转诊443名复杂病情儿童,转诊率为1.53%。基层复诊率达到75.11%,儿童基层就诊次均费用为55.68元,同比下降34.2%。

刘翰旻认为,政策的支持在医联体建设中尤为关键:“比如我们主推的家庭医生互助保险计划,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是做不起来的,老百姓也就无法享受到这个保险带来的利好,目前可以说一个家庭一年只需要出999元就能解决孩子全年的看病问题。”

不仅在推进互助式保险上高新区政府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在对基层医生的管理上,也大力支持华西妇儿联盟的工作。据成都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卫生健康处处长田军介绍,高新区出台了相关文件,支持华西的项目以及医生到高新区来坐诊,同时要求基层医生参与华西妇儿联盟,对于考上华西妇儿联盟的基层医生,高新区会在绩效考核上有相应体现,充分调动医生的积极性。

田军介绍,目前全区有22名基层医生取得了华西妇儿联盟医生的资质,4万多家儿童参与华西妇儿联盟的项目,在家门口享受到华西二院的优质化、同质化服务。经统计,每位儿童在基层医院就诊时间单次在20分钟以内,费用单次不高于50元。大大降低了去家庭在看病上的时间和经济支出。

以华西文化为核心,医联体建设要联体又联心

医联体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其核心是让患者最大程度受益。医联体重在“联心”,而非仅仅“联体”。如果患者得不到真正的实惠,医联体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素霞认为,医联体发展和建设更应该注重的是内涵,强调品牌效应,华西二医院特别注重品牌建设、内涵建设,将老一代华西精神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在医联体建设中我们强调医疗质量的同质化、管理的同质化,同时也特别强调文化的同质化、党政建设的同质化,这对于加强基层医疗的服务水平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华西妇儿联盟”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立体生态圈,包含认证的培训系统、规范的转诊平台、共享的支付体系、标准的质控系统,实现医生、患者和医院的三赢。目前,已经打造了一批“华西妇儿联盟医院”,培养了一批华西标准的“联盟医生”,不断促进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大力提高基层儿科医疗服务能力。

在华西妇儿联盟打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患者、基层医生、各级医院的切身利益,在医疗质量、转诊标准、分级机制和定期培训上踏实探索,在专业上、管理上深度发展,增强群众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信任度和安全感,使患者在医联体内部合理流动,最终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2020年,华西二院将继续推进与高新区在医联体建设上的紧密合作,更加密切地围绕患者的医疗需求,构建上下贯通的医疗服务体系,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连续性的服务。

据刘翰旻介绍,下一步将在高新区逐步推进卓越儿童计划、女性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管理儿童心理、智力发展,为女性提供从孕前知识、备孕、孕中、孕后期康复、更年期管理等伴随一生的服务,同时还将推出面对现役军人子女的免费医疗项目。将医疗服务做细、做深,让老百姓在选择华西二院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时,感受到具有温度的华西文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