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演员李感:为了角色,我愿意反复撕裂自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演员李感:为了角色,我愿意反复撕裂自己

人性的纠葛,善与恶的边界和较量,退后一步和宽容的力量,难能可贵。关于这类命题的探讨,在新创作者的视野中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采访|王子之 飞翔

文|蓝二 王子之

编辑版式|蓝二

10月12日,这是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后的第二天。更多目光往电影展真正的主角们——新的影人、新的创作者们身上聚焦。

《少女佳禾》是今年“卧虎”单元的第一部放映影片。这是一部典型的创作者电影,它是导演兼编剧周笋的处女作。失去母亲的少女李佳禾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而此时她竟遇上了与母亲的死亡有关联的少年犯于镭,恨意中带着一丝探究,她开始接近这个人,却也让自己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困境。

困境里,《少女佳禾》给出的是“救人与互救”的答案,试图在仇恨的土壤中消解怨念,道出了导演周笋的个人哲学与生命思考。

围绕着复杂的人物外部关系与内在变化,两位主演均呈现了较高的完成度。女主演邓恩熙,这是她担当女主角的第一部长片,在两年前她12岁时拍摄,呈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演技。

影片的男主演李感,这同样是他担当男主角的第一部长片。影片放映后,有平遥的影迷已迅速在豆瓣上评价他为“小秦昊”。确实,他的表演状态自然而隐忍,眼神迷茫中又有一丝狠劲,打动了我们。于是在平遥的午后,黑白文娱约上李感,一起谈谈他的路。

《少女佳禾》:破除套路,新的领悟

很多人会以为李感是新人演员,但实际上他最早在《万物生长》中就已出演,之后一直在参演电视剧和话剧作品。

李感虽然年轻,但他非常清楚什么是自己渴望去做的。

2017年夏,当看到朋友发来的《少女佳禾》的信息时,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就是自己喜欢的作品,与自己生活的距离感极大,正是需要演员去创造的人物。挑战性让他跃跃欲试。

李感去进行了面试。导演周笋认为少年于镭角色是比较有难度和复杂性的,这个角色不是一个完全的坏小孩,只是偶然失足的可怜少年,但同时他也并不是很乖,内里有些隐藏的暴戾的成分,分寸很需要适当把握。而她在李感身上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不稳定感”。

沟通中,周笋曾提起过自己对标的几部影片。回去之后,李感反复研究了那几部影片,揣摩周笋可能期待的风格,有意识地自己创作了一些试戏片段。这些片段并不是常规的对词排演,而是李感根据某场戏的规定情境,自己加戏进行的演绎和发挥。

当时他正在江苏拍摄电视剧,休息时就将剧组宾馆当成了拍摄环境,让自己的助理拿手机拍摄他的生活状态,他依着情境自然延伸,一时边煮泡面边说话,一时躺下休息,一时又自己发呆。

试戏片段发到导演那,周笋觉得很符合自己的期待,于是就这么定了下来。

这部文艺片短短一个月的拍摄,让李感对表演一下子有了新的领悟,“最简单来说,你要真正地生活在镜头中的那个世界里”。

“我那时候总想给自己很多设计,耍帅,洗个手也不好好洗,非要照下镜子之类的。”李感回忆起自己初始的状态也觉得很可乐,“有场戏我印象特别深刻,李佳禾来找我,我在旅店给她开门,很简单的过场戏,可能拍电视剧一条就过,我拍了十几条,一遍遍地开那扇门,就是过不了。开到十几遍之后,我终于放下那些多余的念头,不去刻意演了,那个槛突然就过去了。”

演着演着,李感入了自己的化境,有一天傍晚五六点钟,他还在戏中,突然间他开始闻到空气中有清新的味道,感觉那个味道紧紧包围着他,这是之前拍戏时从来没有过的体验,过去的他从来顾及不到感受环境气味这些事。他知道,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了。

《少女佳禾》杀青后,李感紧跟着接连出演了讲述家庭现实困境的剧情短片《长岛》,魔幻现实主义影片《爱弥儿》,以及入围了“青葱计划”导演五强的短片《何处生长》。带着在《少女佳禾》中的表演状态和自己初步摸索出的表演方式,李感一下得到了这三部影片导演的认可。

《我们的战争》黎叔指导下的撒欢演戏与醍醐灌顶

如果说《少女佳禾》及其后的几部作者电影,对于李感现在的表演是一个启智和地基,那么去年的一次重要拍摄经历,则给他留下了更深一层的锤炼,及烙印。

不拍戏在北京时,李感会跟随一些表演老师进行系统性的强化学习,其中一位老师告诉了他一个独门秘方,叫“影响力法则”。

他让李感在国内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十位导演,研究导演们的作品风格,研究这些作品中演员的表演状态,然后告诉自己,“有一天我一定能跟他们合作”。

李感也知道,这实际上就是老师对他的一个精神鼓励法,但有一天,幸运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2018年下半年,李感进组拍摄《我们的战争》不久,一天,制片人神神秘秘地跟他说,有一位特别牛的导演会来特别加入,为这部剧提升实力。

张黎导演。

李感形容自己当时整个人激动地差点背过去。张黎导演,正是他自己十人名单中的一位大导。

尽管制片人再三给他打预防针,让他正常发挥就可以,李感还是紧张得要命。

黎叔来导的第一场戏,正是李感的一场重头戏,剧情中,兄长般的战友牺牲了,李感所饰演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垮了,于是跟战友狠狠吵了一架打了一架,以男人的方式发泄、释放,再和解。

知道黎叔来导,李感做好了各种各样充分的准备工作,将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他之前看过黎叔所有的影视作品,就特意做了设计,按着黎叔过往的风格来演。

演了一遍之后,张黎导演找来李感,教他说你不用在意任何东西,我就让你飒,你就挑衅他,跟他打架,摄影机是为你服务的,你要敢于背对机器,让机器去找你。当你是鲜活的,机器一定会主动地去找那个鲜活的东西,而不是你要去冲着镜头表演,你就在这个情境里想怎么演就怎么演,想说啥说啥,即兴来。

李感就开始撒了欢地演,“那天我觉得特别对不起摄影大哥,我每一遍都不一样,把摄影大哥害惨了,一会跑到这儿来,一会又跑到那儿去,后来我说哥我真得请你吃饭”。

与好导演的合作机会之所以可贵,就是演员就像在接受一堂最现场和最生动的实践课。张黎导演又教他们说,演戏光练熟台词是最没意思的,观众不是冲着演员说台词来的,他们要看的是台词与台词之间的反应,这是呈现一个演员到底牛不牛,呈现一个演员跟其他演员的处理方式不一样的地方。

“这场戏对手说这些话,李感你完全可以有无数种反应,我现在就给你三次机会,只拍你三条,你能不能给到三次你觉得最应该的表演状态?”

李感被激了起来,而且被激得特别爽。他给了三条,每一条都过了。李感内心是特别畅快的,从此之后,每一天他都感觉自己是在创作,并且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大量地吸收。有戏时,黎叔耐心地讲戏,给他们这些年轻演员讲方法,没戏时他就自己搬个小板凳坐在导演身边,上黎叔表演小课堂,听他分析镜头,听他讲阅历、讲历史、讲哲学。

张黎导演的很多独特创作理念给李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比如黎叔看待战争,他说战争其实是很浪漫的,一定要拍出它的浪漫来。

他又极为追求真实。在张黎导演加入之前,演员们背的装备都是假的,行军包里都是空的,塞点纸什么的。导演说不行,这种细节上的真实是能传递出来的,走路的速度感觉都不一样。于是从此以后,每个人行军包里都装两块大砖头,成天背着。

普通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很难真正地理解战争到底是什么,很难体会一个人在战场上到底是什么状态,什么心理,什么感觉。李感一直在找感觉,刚开始自己野生地学习模仿其他战争题材影视作品中的状态,后来张黎导演给他传递新的指导、新的关于战争的理念,李感又不断不断地调整、实践。

比如他当时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枪不离手。当时剧中所使用的道具枪,都是真正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枪支退役下来的,剧组从八一厂借过来使用。李感发现当他触摸到那些枪时,是真的能够感受到力量感和代入感,于是就始终背着,让它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醍醐灌顶的那一刻发生在开拍一个月后。那一个月里,演员们每天都是摸爬滚打,时时需要背负着特别沉重的武器跑来跑去,还要打起精神配合着炸点调度,每天都是在一种乱七八糟没有安全感的状态里精神高度紧张着。所有人都特别疲惫。

那一天拍了整整一天的战争场面,到了傍晚,终于有了一场战后休息的戏份,战士们躲在壁垒下,其中一名战士用口琴吹着《友谊地久天长》,曲声悠扬中,大家静静地看着远处的黄昏落日。

“好幸福,我们还活着”,并没有镜头对准,李感突然对身边一个演员说道。

“是啊,其实你知道最幸福的是什么吗?就是安安静静地死在这里。”

李感明白他的意思,“是啊,反正早晚要死的话,在这里平静地死去,真的要比被炸死、被子弹打死要幸福太多了”。

那一刻,他知道自己进去了,他觉得自己就是真正地在朝鲜战场,能感受到那片土地的寒冷,感受到周围的硝烟弥漫。

他也终于明白了黎叔之前曾经说过的,“每一个人在那一刻都是胆怯的”。

在那之后,李感不再是“牛逼”、“英雄”式的刻板印象演法,他的表演开始有了畏惧感,会害怕炸弹,会本能地躲避子弹,他开始感受到发自内心想保护自己活下去的真实感。

剧杀青之后,李感去了丹东,想去看一看那些伟大的战士真正留下的一些东西。

“丹东有抗美援朝纪念馆,我就去那个纪念馆,不让参观,围栏围上,说在维修,外面杂草丛生,各种各样的垃圾。当时看到那种环境,我充满了愤怒,我觉得我的兄弟都在这里面,他们曾经做出那么大的贡献,我一下就受不了了,上了出租车坐在后排就不行了,嚎啕大哭,彻底地释放,一直哭了一个多小时。”

后来有别的演员朋友跟他请教,说马上有个战争戏,我应该怎么才能演好。李感跟他说,我可以告诉你一堆技巧,但它们对我都不管用,我就是给自己催眠,告诉自己相信,增加自己的信念感。

人生中与电影相关的那些愈疗,与撕裂

我们曾经跟许多年轻演员聊过,为什么爱表演,怎么走上演员这条路。

李感的答案中有相似性,也有自己的不一样,他也并不讳言。

李感说自己是一个性格十分内向的人。从小到大,他一直在解决的似乎都是外界的期待与内心的真实自我之间的矛盾。

李感的叛逆期,他选择了用一部部电影打发自己的时光。

他每天将自己闭在家中,海量地看着自己能找到的各种电影,最初是常规的好莱坞大片,然后是欧洲、日本的主流电影;后来这些影片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观影需求,又找来各种小众或冷门电影来看。

将这些电影一遍遍地看,李感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爱好,自己给电影做分类。一开始是按导演和国家分,觉得没意思了以后,就按内容分。到后来,又有他自己的“暴力场面拍得最好的”、“让我哭得次数最多的”等等分类。经常,李感就会一时兴起,按着自己的分类,翻出一些电影和画面反复看。

有时候,他会想象自己是其中的某个角色,模仿穿衣打扮,模仿动作,自己跟自己演戏。

在少年时这看似没有什么功用价值的爱好和自己的研究,一点点筑起了李感的热爱,也给他指出了一条渐渐清晰的路。

有了梦想的李感,也从自己的叛逆中实现了回归。他重新开始认真学习认真考学,进入艺术院校,大量地学习各类艺术学科,自己找项目写剧本排演各种话剧舞台剧,从此的每一步都朝着艺术路线去努力。

有一天,李感在书中看到了一种关于表演的定义。“表演是一种假定性,所有观众都知道演员是在演戏,这是假的,那么这时候作为演员他享受到的是什么呢?在这样一个假定性的前提之下,演员反而可以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而这种呈现又是极为安全的,因为所有人都认为你这是假的,在演戏。”

他觉得这个理论一下子就击中了自己。关于他从年少时就在摸索、探究、解决的自我本体的问题,这一切都似乎是一种必然。

现在的李感正在自己的第一个小小爆发期。但是他也正在面临一个快速成长又自我较劲的演员所遭遇的阶段性问题。

一次碰面时,一位老师眼毒地看透了他。“说李感像你这样内向的人做演员特别吃亏,你必须要特别真诚地撕碎自己,将自己完全交给角色,才能演好。”

但是每遇到一个角色,就得将自己撕碎一次,对演员自身的伤害特别大。如果反复地去撕那个伤口,可能有一天就会有两种情况,要么是没有了自我,人格就是几个角色的堆砌,要么是变得迟钝了,撕碎也不能起到刺激作用了。

《我们的战争》拍摄结束后,李感就曾一度活在角色的世界里。剧刚杀青的一段时间里,他有时候晚上睡觉还会隐隐听到枪炮声,听到过年鞭炮声也会特别警觉。他马上及时地让自己休整,尽快回到李感的世界。

“现阶段其实我技术性不是那么强,我为了把这个事做好,我能做到的就是必须得撕,这是我最大的诚意。”

李感说,“但我知道这不是一个科学的,或者说不是一个成熟的处理方式。我一辈子能演几个角色?伤得太重就废了,对吧?所以我也在努力成长,还需要再成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演员李感:为了角色,我愿意反复撕裂自己

人性的纠葛,善与恶的边界和较量,退后一步和宽容的力量,难能可贵。关于这类命题的探讨,在新创作者的视野中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采访|王子之 飞翔

文|蓝二 王子之

编辑版式|蓝二

10月12日,这是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后的第二天。更多目光往电影展真正的主角们——新的影人、新的创作者们身上聚焦。

《少女佳禾》是今年“卧虎”单元的第一部放映影片。这是一部典型的创作者电影,它是导演兼编剧周笋的处女作。失去母亲的少女李佳禾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而此时她竟遇上了与母亲的死亡有关联的少年犯于镭,恨意中带着一丝探究,她开始接近这个人,却也让自己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困境。

困境里,《少女佳禾》给出的是“救人与互救”的答案,试图在仇恨的土壤中消解怨念,道出了导演周笋的个人哲学与生命思考。

围绕着复杂的人物外部关系与内在变化,两位主演均呈现了较高的完成度。女主演邓恩熙,这是她担当女主角的第一部长片,在两年前她12岁时拍摄,呈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演技。

影片的男主演李感,这同样是他担当男主角的第一部长片。影片放映后,有平遥的影迷已迅速在豆瓣上评价他为“小秦昊”。确实,他的表演状态自然而隐忍,眼神迷茫中又有一丝狠劲,打动了我们。于是在平遥的午后,黑白文娱约上李感,一起谈谈他的路。

《少女佳禾》:破除套路,新的领悟

很多人会以为李感是新人演员,但实际上他最早在《万物生长》中就已出演,之后一直在参演电视剧和话剧作品。

李感虽然年轻,但他非常清楚什么是自己渴望去做的。

2017年夏,当看到朋友发来的《少女佳禾》的信息时,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就是自己喜欢的作品,与自己生活的距离感极大,正是需要演员去创造的人物。挑战性让他跃跃欲试。

李感去进行了面试。导演周笋认为少年于镭角色是比较有难度和复杂性的,这个角色不是一个完全的坏小孩,只是偶然失足的可怜少年,但同时他也并不是很乖,内里有些隐藏的暴戾的成分,分寸很需要适当把握。而她在李感身上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不稳定感”。

沟通中,周笋曾提起过自己对标的几部影片。回去之后,李感反复研究了那几部影片,揣摩周笋可能期待的风格,有意识地自己创作了一些试戏片段。这些片段并不是常规的对词排演,而是李感根据某场戏的规定情境,自己加戏进行的演绎和发挥。

当时他正在江苏拍摄电视剧,休息时就将剧组宾馆当成了拍摄环境,让自己的助理拿手机拍摄他的生活状态,他依着情境自然延伸,一时边煮泡面边说话,一时躺下休息,一时又自己发呆。

试戏片段发到导演那,周笋觉得很符合自己的期待,于是就这么定了下来。

这部文艺片短短一个月的拍摄,让李感对表演一下子有了新的领悟,“最简单来说,你要真正地生活在镜头中的那个世界里”。

“我那时候总想给自己很多设计,耍帅,洗个手也不好好洗,非要照下镜子之类的。”李感回忆起自己初始的状态也觉得很可乐,“有场戏我印象特别深刻,李佳禾来找我,我在旅店给她开门,很简单的过场戏,可能拍电视剧一条就过,我拍了十几条,一遍遍地开那扇门,就是过不了。开到十几遍之后,我终于放下那些多余的念头,不去刻意演了,那个槛突然就过去了。”

演着演着,李感入了自己的化境,有一天傍晚五六点钟,他还在戏中,突然间他开始闻到空气中有清新的味道,感觉那个味道紧紧包围着他,这是之前拍戏时从来没有过的体验,过去的他从来顾及不到感受环境气味这些事。他知道,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了。

《少女佳禾》杀青后,李感紧跟着接连出演了讲述家庭现实困境的剧情短片《长岛》,魔幻现实主义影片《爱弥儿》,以及入围了“青葱计划”导演五强的短片《何处生长》。带着在《少女佳禾》中的表演状态和自己初步摸索出的表演方式,李感一下得到了这三部影片导演的认可。

《我们的战争》黎叔指导下的撒欢演戏与醍醐灌顶

如果说《少女佳禾》及其后的几部作者电影,对于李感现在的表演是一个启智和地基,那么去年的一次重要拍摄经历,则给他留下了更深一层的锤炼,及烙印。

不拍戏在北京时,李感会跟随一些表演老师进行系统性的强化学习,其中一位老师告诉了他一个独门秘方,叫“影响力法则”。

他让李感在国内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十位导演,研究导演们的作品风格,研究这些作品中演员的表演状态,然后告诉自己,“有一天我一定能跟他们合作”。

李感也知道,这实际上就是老师对他的一个精神鼓励法,但有一天,幸运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2018年下半年,李感进组拍摄《我们的战争》不久,一天,制片人神神秘秘地跟他说,有一位特别牛的导演会来特别加入,为这部剧提升实力。

张黎导演。

李感形容自己当时整个人激动地差点背过去。张黎导演,正是他自己十人名单中的一位大导。

尽管制片人再三给他打预防针,让他正常发挥就可以,李感还是紧张得要命。

黎叔来导的第一场戏,正是李感的一场重头戏,剧情中,兄长般的战友牺牲了,李感所饰演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垮了,于是跟战友狠狠吵了一架打了一架,以男人的方式发泄、释放,再和解。

知道黎叔来导,李感做好了各种各样充分的准备工作,将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他之前看过黎叔所有的影视作品,就特意做了设计,按着黎叔过往的风格来演。

演了一遍之后,张黎导演找来李感,教他说你不用在意任何东西,我就让你飒,你就挑衅他,跟他打架,摄影机是为你服务的,你要敢于背对机器,让机器去找你。当你是鲜活的,机器一定会主动地去找那个鲜活的东西,而不是你要去冲着镜头表演,你就在这个情境里想怎么演就怎么演,想说啥说啥,即兴来。

李感就开始撒了欢地演,“那天我觉得特别对不起摄影大哥,我每一遍都不一样,把摄影大哥害惨了,一会跑到这儿来,一会又跑到那儿去,后来我说哥我真得请你吃饭”。

与好导演的合作机会之所以可贵,就是演员就像在接受一堂最现场和最生动的实践课。张黎导演又教他们说,演戏光练熟台词是最没意思的,观众不是冲着演员说台词来的,他们要看的是台词与台词之间的反应,这是呈现一个演员到底牛不牛,呈现一个演员跟其他演员的处理方式不一样的地方。

“这场戏对手说这些话,李感你完全可以有无数种反应,我现在就给你三次机会,只拍你三条,你能不能给到三次你觉得最应该的表演状态?”

李感被激了起来,而且被激得特别爽。他给了三条,每一条都过了。李感内心是特别畅快的,从此之后,每一天他都感觉自己是在创作,并且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大量地吸收。有戏时,黎叔耐心地讲戏,给他们这些年轻演员讲方法,没戏时他就自己搬个小板凳坐在导演身边,上黎叔表演小课堂,听他分析镜头,听他讲阅历、讲历史、讲哲学。

张黎导演的很多独特创作理念给李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比如黎叔看待战争,他说战争其实是很浪漫的,一定要拍出它的浪漫来。

他又极为追求真实。在张黎导演加入之前,演员们背的装备都是假的,行军包里都是空的,塞点纸什么的。导演说不行,这种细节上的真实是能传递出来的,走路的速度感觉都不一样。于是从此以后,每个人行军包里都装两块大砖头,成天背着。

普通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很难真正地理解战争到底是什么,很难体会一个人在战场上到底是什么状态,什么心理,什么感觉。李感一直在找感觉,刚开始自己野生地学习模仿其他战争题材影视作品中的状态,后来张黎导演给他传递新的指导、新的关于战争的理念,李感又不断不断地调整、实践。

比如他当时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枪不离手。当时剧中所使用的道具枪,都是真正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枪支退役下来的,剧组从八一厂借过来使用。李感发现当他触摸到那些枪时,是真的能够感受到力量感和代入感,于是就始终背着,让它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醍醐灌顶的那一刻发生在开拍一个月后。那一个月里,演员们每天都是摸爬滚打,时时需要背负着特别沉重的武器跑来跑去,还要打起精神配合着炸点调度,每天都是在一种乱七八糟没有安全感的状态里精神高度紧张着。所有人都特别疲惫。

那一天拍了整整一天的战争场面,到了傍晚,终于有了一场战后休息的戏份,战士们躲在壁垒下,其中一名战士用口琴吹着《友谊地久天长》,曲声悠扬中,大家静静地看着远处的黄昏落日。

“好幸福,我们还活着”,并没有镜头对准,李感突然对身边一个演员说道。

“是啊,其实你知道最幸福的是什么吗?就是安安静静地死在这里。”

李感明白他的意思,“是啊,反正早晚要死的话,在这里平静地死去,真的要比被炸死、被子弹打死要幸福太多了”。

那一刻,他知道自己进去了,他觉得自己就是真正地在朝鲜战场,能感受到那片土地的寒冷,感受到周围的硝烟弥漫。

他也终于明白了黎叔之前曾经说过的,“每一个人在那一刻都是胆怯的”。

在那之后,李感不再是“牛逼”、“英雄”式的刻板印象演法,他的表演开始有了畏惧感,会害怕炸弹,会本能地躲避子弹,他开始感受到发自内心想保护自己活下去的真实感。

剧杀青之后,李感去了丹东,想去看一看那些伟大的战士真正留下的一些东西。

“丹东有抗美援朝纪念馆,我就去那个纪念馆,不让参观,围栏围上,说在维修,外面杂草丛生,各种各样的垃圾。当时看到那种环境,我充满了愤怒,我觉得我的兄弟都在这里面,他们曾经做出那么大的贡献,我一下就受不了了,上了出租车坐在后排就不行了,嚎啕大哭,彻底地释放,一直哭了一个多小时。”

后来有别的演员朋友跟他请教,说马上有个战争戏,我应该怎么才能演好。李感跟他说,我可以告诉你一堆技巧,但它们对我都不管用,我就是给自己催眠,告诉自己相信,增加自己的信念感。

人生中与电影相关的那些愈疗,与撕裂

我们曾经跟许多年轻演员聊过,为什么爱表演,怎么走上演员这条路。

李感的答案中有相似性,也有自己的不一样,他也并不讳言。

李感说自己是一个性格十分内向的人。从小到大,他一直在解决的似乎都是外界的期待与内心的真实自我之间的矛盾。

李感的叛逆期,他选择了用一部部电影打发自己的时光。

他每天将自己闭在家中,海量地看着自己能找到的各种电影,最初是常规的好莱坞大片,然后是欧洲、日本的主流电影;后来这些影片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观影需求,又找来各种小众或冷门电影来看。

将这些电影一遍遍地看,李感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爱好,自己给电影做分类。一开始是按导演和国家分,觉得没意思了以后,就按内容分。到后来,又有他自己的“暴力场面拍得最好的”、“让我哭得次数最多的”等等分类。经常,李感就会一时兴起,按着自己的分类,翻出一些电影和画面反复看。

有时候,他会想象自己是其中的某个角色,模仿穿衣打扮,模仿动作,自己跟自己演戏。

在少年时这看似没有什么功用价值的爱好和自己的研究,一点点筑起了李感的热爱,也给他指出了一条渐渐清晰的路。

有了梦想的李感,也从自己的叛逆中实现了回归。他重新开始认真学习认真考学,进入艺术院校,大量地学习各类艺术学科,自己找项目写剧本排演各种话剧舞台剧,从此的每一步都朝着艺术路线去努力。

有一天,李感在书中看到了一种关于表演的定义。“表演是一种假定性,所有观众都知道演员是在演戏,这是假的,那么这时候作为演员他享受到的是什么呢?在这样一个假定性的前提之下,演员反而可以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而这种呈现又是极为安全的,因为所有人都认为你这是假的,在演戏。”

他觉得这个理论一下子就击中了自己。关于他从年少时就在摸索、探究、解决的自我本体的问题,这一切都似乎是一种必然。

现在的李感正在自己的第一个小小爆发期。但是他也正在面临一个快速成长又自我较劲的演员所遭遇的阶段性问题。

一次碰面时,一位老师眼毒地看透了他。“说李感像你这样内向的人做演员特别吃亏,你必须要特别真诚地撕碎自己,将自己完全交给角色,才能演好。”

但是每遇到一个角色,就得将自己撕碎一次,对演员自身的伤害特别大。如果反复地去撕那个伤口,可能有一天就会有两种情况,要么是没有了自我,人格就是几个角色的堆砌,要么是变得迟钝了,撕碎也不能起到刺激作用了。

《我们的战争》拍摄结束后,李感就曾一度活在角色的世界里。剧刚杀青的一段时间里,他有时候晚上睡觉还会隐隐听到枪炮声,听到过年鞭炮声也会特别警觉。他马上及时地让自己休整,尽快回到李感的世界。

“现阶段其实我技术性不是那么强,我为了把这个事做好,我能做到的就是必须得撕,这是我最大的诚意。”

李感说,“但我知道这不是一个科学的,或者说不是一个成熟的处理方式。我一辈子能演几个角色?伤得太重就废了,对吧?所以我也在努力成长,还需要再成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