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何阻击艾滋病新诊断感染者病死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何阻击艾滋病新诊断感染者病死率?

“诊断与治疗一站式服务模式”可将新诊断感染者病死率减少56%-62%。据悉,这一研究成果已被写入国家十三五控制艾滋病行动计划,将作为全国控制艾滋病流行,特别是减少病人死亡的新策略,在全国进一步推广应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降低新诊断艾滋病感染者病死率有望迎来新转机。

10月12日,界面新闻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举行的“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进展推进会上获悉,最新研究成果“诊断与治疗一站式服务模式”可将新诊断感染者病死率减少56%-62%。

此前的“十一五”和“十二五”艾滋病课题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推动全国单阳家庭抗病毒治疗工作后,现存活单阳家庭配偶年新发感染率从2011年的 2.61%下降到 2016年的0.78% ,降幅达 70%。截至2016年底,抗病毒治疗已覆盖全国80.4%的单阳家庭。研究还发现,在高危人群中落实早治疗(CD4>500) 作为预防措施的研究发现,快速治疗(诊断30天内治疗)比延迟治疗(诊断30天后治疗)病人相比,病死率减少 63%,建议对所有感染者进行治疗,并且诊断后尽快治疗。

然而,即便抗病毒治疗人数和覆盖面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每年报告艾滋病死亡人数还在持续增加。相关数据显示,尽管艾滋病年检测人次数从2004年约2000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2.4亿人次,但近年每年新诊断的感染者人数却是巨大的,达14万-15万。另外,以数学模型评估的每年新发生的艾滋病感染人数,约8万新感染/年。

出现这种复杂疫情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据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一是感染者诊断发现难,约三分之一的感染者诊断时已经是临床艾滋病病人。既对病人来说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又对社会来说可能已经造成传播扩散。再先进的诊断技术方法,如果未诊断的感染者没有机会获得,也是无法及时发现感染者的。

二是预防传播难。对于已经发现的感染者,控制其传播扩散,是能够满足控制艾滋病流行目的要求的。但艾滋病新感染的发生主要来自未诊断的感染者。“隐形”的感染者在被诊断以前,他们就已经在无意识中造成了新的传播,每年约8万新感染者,绝大多数由未诊断的感染者传播。

三是降低艾滋病死亡难。我国艾滋病死亡人数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不是治疗药物不好,也不是临床医生水平不高,而是病人诊断发现晚。每年新报告死亡人数中,约一半是当年诊断、当年死亡。这主要是病人诊断发现晚,还没有来得及上治疗措施,病人就死了。从诊断、预防和治疗三个方面来看,当前制约着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归结到感染者的早诊断问题。

为什么抗病毒治疗没有能够把死亡降下来?研究认为,感染者从诊断到启动治疗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平均约2个月。一些病人,特别是诊断时已经是临床晚期的,还来不及上抗病毒治疗,就发生了死亡。

为此,“十三五”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精准导向的艾滋病高危人群综合干预技术研究”课题组开展了诊断与治疗一站优化探索研究,采用前后对比研究设计,使得原先从诊断到治疗需要平均约2个月时间,缩短到1周,新诊断感染者病死率减少62%。在前后对比研究基础上,课题组通过诊断与治疗一站优化随机化平行对照研究,使得一站式服务组比常规工作组的新诊断感染者病死率减少 56%。

据悉,研究成果“诊断与治疗一站式服务模式”已被写入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将作为全国控制艾滋病流行,特别是减少病人死亡的新策略,在全国进一步推广应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何阻击艾滋病新诊断感染者病死率?

“诊断与治疗一站式服务模式”可将新诊断感染者病死率减少56%-62%。据悉,这一研究成果已被写入国家十三五控制艾滋病行动计划,将作为全国控制艾滋病流行,特别是减少病人死亡的新策略,在全国进一步推广应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降低新诊断艾滋病感染者病死率有望迎来新转机。

10月12日,界面新闻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举行的“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进展推进会上获悉,最新研究成果“诊断与治疗一站式服务模式”可将新诊断感染者病死率减少56%-62%。

此前的“十一五”和“十二五”艾滋病课题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推动全国单阳家庭抗病毒治疗工作后,现存活单阳家庭配偶年新发感染率从2011年的 2.61%下降到 2016年的0.78% ,降幅达 70%。截至2016年底,抗病毒治疗已覆盖全国80.4%的单阳家庭。研究还发现,在高危人群中落实早治疗(CD4>500) 作为预防措施的研究发现,快速治疗(诊断30天内治疗)比延迟治疗(诊断30天后治疗)病人相比,病死率减少 63%,建议对所有感染者进行治疗,并且诊断后尽快治疗。

然而,即便抗病毒治疗人数和覆盖面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每年报告艾滋病死亡人数还在持续增加。相关数据显示,尽管艾滋病年检测人次数从2004年约2000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2.4亿人次,但近年每年新诊断的感染者人数却是巨大的,达14万-15万。另外,以数学模型评估的每年新发生的艾滋病感染人数,约8万新感染/年。

出现这种复杂疫情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据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一是感染者诊断发现难,约三分之一的感染者诊断时已经是临床艾滋病病人。既对病人来说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又对社会来说可能已经造成传播扩散。再先进的诊断技术方法,如果未诊断的感染者没有机会获得,也是无法及时发现感染者的。

二是预防传播难。对于已经发现的感染者,控制其传播扩散,是能够满足控制艾滋病流行目的要求的。但艾滋病新感染的发生主要来自未诊断的感染者。“隐形”的感染者在被诊断以前,他们就已经在无意识中造成了新的传播,每年约8万新感染者,绝大多数由未诊断的感染者传播。

三是降低艾滋病死亡难。我国艾滋病死亡人数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不是治疗药物不好,也不是临床医生水平不高,而是病人诊断发现晚。每年新报告死亡人数中,约一半是当年诊断、当年死亡。这主要是病人诊断发现晚,还没有来得及上治疗措施,病人就死了。从诊断、预防和治疗三个方面来看,当前制约着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归结到感染者的早诊断问题。

为什么抗病毒治疗没有能够把死亡降下来?研究认为,感染者从诊断到启动治疗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平均约2个月。一些病人,特别是诊断时已经是临床晚期的,还来不及上抗病毒治疗,就发生了死亡。

为此,“十三五”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精准导向的艾滋病高危人群综合干预技术研究”课题组开展了诊断与治疗一站优化探索研究,采用前后对比研究设计,使得原先从诊断到治疗需要平均约2个月时间,缩短到1周,新诊断感染者病死率减少62%。在前后对比研究基础上,课题组通过诊断与治疗一站优化随机化平行对照研究,使得一站式服务组比常规工作组的新诊断感染者病死率减少 56%。

据悉,研究成果“诊断与治疗一站式服务模式”已被写入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将作为全国控制艾滋病流行,特别是减少病人死亡的新策略,在全国进一步推广应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