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她燃烧了生命,终打开了伊朗女性平权的大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她燃烧了生命,终打开了伊朗女性平权的大门

德黑兰运动场呜呜祖拉云中回响,在伊朗队与柬埔寨队之间,多了一群伊朗的公主,她们为足球欢呼着,也为自由绽放着。

文|ECO氪体 朱星宇 

编辑|李禄源

10月10日这一天,大量伊朗女性涌入位于德黑兰的阿扎迪体育场,观看了伊朗和柬埔寨之间的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这场比赛,伊朗方面为女性球迷提供了超过3500张球票,并设置了专门的区域供她们现场观赛。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不就是看个球吗,有什么大不了的?然而了解伊朗国情和历史的球迷都清楚,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为本国女性制定了无数的限制条令,而禁止到现场观看男足比赛,便是其中一条。

对于一个女性出入大多数场所都要包裹头巾,乘地铁也要坐在栅栏内的国家来说,这一改变无疑是巨大的。

在这个宗教与政权至高无上的国家,压抑和不平等是生活于此人们最真实的写照,有钱的富豪能够住在皇宫一样的别墅里,而大多数穷人则只能寄居战后遗留的废墟。他们不敢奢望过多,体育,特别是足球,成了人们心中最后一片净土。

通过足球,那些衣不蔽体的孩子也能够和富家子弟一同玩耍,那些阶层相差甚远的大人们也能偶尔一起聊上几句。

然而就连这最后的净土,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政治牢牢把控。

在伊朗的首都德黑兰,最著名的一座球场便是阿扎迪体育场,凡是国际重大比赛,只要在伊朗境内举办,地点几乎都是这里。「阿扎迪」在波斯语中意为「自由」,然而这个地区曾经最为缺乏的,也正是「自由」。

2016年10月11日,伊朗对阵韩国的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便在这座球场举行,然而伊朗当局硬是将这样一场足球盛会变成了宗教活动。

由于当天正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孙子侯赛因去世1300年纪念日,伊朗政府责令禁止前往观赛的韩国球迷携带任何助威乐器入场,而伊朗本土球迷也必须穿着黑衣才能入场。

那场比赛,伊朗1-0战胜对手,而当自家球员打入全场唯一一粒进球时,看台上的球迷刚刚发出零星欢呼的声音,很快便被「噢,侯赛因」的悲鸣压了过去,场面十分压抑。

压抑,是政治操控下的伊朗足球最为常见的一面,这也造就了其短暂的欢庆令人铭记至今。2001年,由伊朗编剧巴哈里拍摄的纪录片《伊朗式足球》上映,该片详细记录了截至当时伊朗足球最为盛大、也是绝无仅有的一场狂欢。

那是1997年11月29日,恰逢伊朗总统大选后的几个月,同样是世界杯预选赛的比赛,伊朗男足顽强地战胜了实力强大的澳大利亚队,整个德黑兰沦陷了。男男女女在不知名的街道上狂欢,他们「肆意」高唱着那些被政府封杀的歌曲,尽情地舞蹈、挥舞着象征自由的大旗。就连平日随处可见的民兵和警察也不见了踪影,或许同样融入了欢庆的人群当中。

而当时在场的一位记者回忆起那天的情景时说道,「20年来,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伊朗年轻人的呐喊。」

时至今日,凭借着伊朗球员顽强的意志力和不懈的拼搏精神,伊朗男足已经成为亚洲地区不容小觑的一支劲旅。是足球,让这里平凡的人民抬起了头颅;也是足球,给了这里压抑的人们欢喜的理由。

虽然对于伊朗的男性来说,他们早已能够尽情享受足球的快乐,但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女性而言,仍然是一种奢望。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10月10日这一天,在现场数千名女球迷的关注和助威声中,伊朗主场14-0大胜柬埔寨,然而对于这样一场比赛,比分已经不是全部意义所在了。

如果说世界范围内男女平权运动已经全面开展,那么反观伊朗这个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可以称得上是平权的荒漠、自由的荒漠。

在这个开放、民主的时代,伊朗女性在生活中仍然需要裹着厚厚的头巾,活在暗无天日的黑布之下。40年时间,足球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成为每一位公民心中向往的运动,而这里的女球迷却只能冒着被逮捕的风险「偷窥」自己喜爱的球员训练。

其实伊朗政府曾开过允许女球迷到现场观赛的先例,那次有大约500位女球迷去到了现场,虽然只能待在事先规划的区域,但也是极为难得的一次体验。然而没过几天,伊朗当局就以这些女球迷的行为「违反了宗教礼仪」为由,再度封禁了这一窗口。

电影《越位》剧照

关注伊朗足球的球迷们应该都看过一部名为《越位》(Offside)的电影,该片是由伊朗导演贾法-帕纳希执导,于2006年上映并获得了当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然而只因讲述的是一群女球迷希望进入德黑兰体育场观看2005年世界杯外围赛而乔装成男性的故事,这部优秀的作品在很长时间内都被伊朗政府列为「禁片」,导演帕纳希也在2010年以「传播不利于伊朗政权的宣传作品」为由被捕,至今仍被禁止离境。

其实影片中的内容并非完全虚构,在伊朗禁止女性现场观赛期间,这里的女球迷们一直以各种方式进行着抗议,她们有的在比赛日穿上印有抗议标语的T恤,有的在国外观看比赛时高举「请允许伊朗女性进入体育场」的标牌,有的甚至不惜被捕入狱也要组织女性集体游行…

然而不论她们如何努力,政府的回应总是沉默。

某个社会事件的爆发必然有其导火索,而这一次「允许女性自由出入球场观看比赛」的那根火线便是「蓝衣女孩」自焚事件。

今年3月,一位名叫萨哈尔(Sahar Khodayari)的伊朗女球迷因女扮男装试图进入阿扎迪体育场观看比赛被捕,入狱3天后她获得保释,等待6个月后庭审。

到了那天,法官因家庭原因推迟了庭审,在她返回法庭拿手机的时候,无意听到自己若被判有罪将面临6个月至2年监禁的消息。

9月2日,为了表示抗议,萨哈尔选择穿着主队——德黑兰独立足球俱乐部的蓝色球衣——自焚了。一周后,因伤势过重,她在医院不治身亡。

事发后,世界为之震惊,人们为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因此逝去感到悲伤与愤怒,同时,伊朗对于女性的压迫与残酷终于暴露在世人面前。

前伊朗国家队队长阿里-卡利米以及当地球迷纷纷发起#BlueGirl#的活动悼念她,并发声呼吁伊朗解除对于女性看球的禁令。

法国球星博格巴在推特上为其发声
 

国际足联随后赶赴伊朗,通过谈判迫使伊朗政府做出妥协。

终于,在各方压力之下,伊朗政府承诺在10月10日伊朗主场对阵柬埔寨的比赛中允许女性到现场观赛,并在之后放开足球比赛对于女性观众的限制。

允许女性到场观赛,这样一件世界球迷司空见惯的平常事,在伊朗却是一次用生命促成的历史进步。而在这场极具意义的比赛之后,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也发表了一篇声明信,信中他这样说道——

「这是非常积极的一步,是国际足联,特别是伊朗女性一直热切期盼的一步。今天,她们表现出的激情、欢乐和热情,将鼓舞着我们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前进。历史告诉我们,进步由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组成,这仅仅是一场漫长征途的开始。

是的,对伊朗女球迷来说,这场抗争只是刚刚开始,因为她们仍然被圈在一个隔离的看台;因为她们也仅仅在世预赛能够进场,而国内联赛仍然被禁止入内…

而对伊朗女性来说,或许足球场也仅仅是一个开始…」

是啊,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们希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能够得到更为平等的对待,我们也希望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都能够平等地追寻自己心中热爱的东西,当然,我们不希望再以这种残酷的方式去获得那平等。

文末,让我们再为Sahar挥舞一次她心中最爱的那一抹蓝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她燃烧了生命,终打开了伊朗女性平权的大门

德黑兰运动场呜呜祖拉云中回响,在伊朗队与柬埔寨队之间,多了一群伊朗的公主,她们为足球欢呼着,也为自由绽放着。

文|ECO氪体 朱星宇 

编辑|李禄源

10月10日这一天,大量伊朗女性涌入位于德黑兰的阿扎迪体育场,观看了伊朗和柬埔寨之间的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这场比赛,伊朗方面为女性球迷提供了超过3500张球票,并设置了专门的区域供她们现场观赛。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不就是看个球吗,有什么大不了的?然而了解伊朗国情和历史的球迷都清楚,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为本国女性制定了无数的限制条令,而禁止到现场观看男足比赛,便是其中一条。

对于一个女性出入大多数场所都要包裹头巾,乘地铁也要坐在栅栏内的国家来说,这一改变无疑是巨大的。

在这个宗教与政权至高无上的国家,压抑和不平等是生活于此人们最真实的写照,有钱的富豪能够住在皇宫一样的别墅里,而大多数穷人则只能寄居战后遗留的废墟。他们不敢奢望过多,体育,特别是足球,成了人们心中最后一片净土。

通过足球,那些衣不蔽体的孩子也能够和富家子弟一同玩耍,那些阶层相差甚远的大人们也能偶尔一起聊上几句。

然而就连这最后的净土,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政治牢牢把控。

在伊朗的首都德黑兰,最著名的一座球场便是阿扎迪体育场,凡是国际重大比赛,只要在伊朗境内举办,地点几乎都是这里。「阿扎迪」在波斯语中意为「自由」,然而这个地区曾经最为缺乏的,也正是「自由」。

2016年10月11日,伊朗对阵韩国的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便在这座球场举行,然而伊朗当局硬是将这样一场足球盛会变成了宗教活动。

由于当天正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孙子侯赛因去世1300年纪念日,伊朗政府责令禁止前往观赛的韩国球迷携带任何助威乐器入场,而伊朗本土球迷也必须穿着黑衣才能入场。

那场比赛,伊朗1-0战胜对手,而当自家球员打入全场唯一一粒进球时,看台上的球迷刚刚发出零星欢呼的声音,很快便被「噢,侯赛因」的悲鸣压了过去,场面十分压抑。

压抑,是政治操控下的伊朗足球最为常见的一面,这也造就了其短暂的欢庆令人铭记至今。2001年,由伊朗编剧巴哈里拍摄的纪录片《伊朗式足球》上映,该片详细记录了截至当时伊朗足球最为盛大、也是绝无仅有的一场狂欢。

那是1997年11月29日,恰逢伊朗总统大选后的几个月,同样是世界杯预选赛的比赛,伊朗男足顽强地战胜了实力强大的澳大利亚队,整个德黑兰沦陷了。男男女女在不知名的街道上狂欢,他们「肆意」高唱着那些被政府封杀的歌曲,尽情地舞蹈、挥舞着象征自由的大旗。就连平日随处可见的民兵和警察也不见了踪影,或许同样融入了欢庆的人群当中。

而当时在场的一位记者回忆起那天的情景时说道,「20年来,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伊朗年轻人的呐喊。」

时至今日,凭借着伊朗球员顽强的意志力和不懈的拼搏精神,伊朗男足已经成为亚洲地区不容小觑的一支劲旅。是足球,让这里平凡的人民抬起了头颅;也是足球,给了这里压抑的人们欢喜的理由。

虽然对于伊朗的男性来说,他们早已能够尽情享受足球的快乐,但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女性而言,仍然是一种奢望。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10月10日这一天,在现场数千名女球迷的关注和助威声中,伊朗主场14-0大胜柬埔寨,然而对于这样一场比赛,比分已经不是全部意义所在了。

如果说世界范围内男女平权运动已经全面开展,那么反观伊朗这个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可以称得上是平权的荒漠、自由的荒漠。

在这个开放、民主的时代,伊朗女性在生活中仍然需要裹着厚厚的头巾,活在暗无天日的黑布之下。40年时间,足球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成为每一位公民心中向往的运动,而这里的女球迷却只能冒着被逮捕的风险「偷窥」自己喜爱的球员训练。

其实伊朗政府曾开过允许女球迷到现场观赛的先例,那次有大约500位女球迷去到了现场,虽然只能待在事先规划的区域,但也是极为难得的一次体验。然而没过几天,伊朗当局就以这些女球迷的行为「违反了宗教礼仪」为由,再度封禁了这一窗口。

电影《越位》剧照

关注伊朗足球的球迷们应该都看过一部名为《越位》(Offside)的电影,该片是由伊朗导演贾法-帕纳希执导,于2006年上映并获得了当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然而只因讲述的是一群女球迷希望进入德黑兰体育场观看2005年世界杯外围赛而乔装成男性的故事,这部优秀的作品在很长时间内都被伊朗政府列为「禁片」,导演帕纳希也在2010年以「传播不利于伊朗政权的宣传作品」为由被捕,至今仍被禁止离境。

其实影片中的内容并非完全虚构,在伊朗禁止女性现场观赛期间,这里的女球迷们一直以各种方式进行着抗议,她们有的在比赛日穿上印有抗议标语的T恤,有的在国外观看比赛时高举「请允许伊朗女性进入体育场」的标牌,有的甚至不惜被捕入狱也要组织女性集体游行…

然而不论她们如何努力,政府的回应总是沉默。

某个社会事件的爆发必然有其导火索,而这一次「允许女性自由出入球场观看比赛」的那根火线便是「蓝衣女孩」自焚事件。

今年3月,一位名叫萨哈尔(Sahar Khodayari)的伊朗女球迷因女扮男装试图进入阿扎迪体育场观看比赛被捕,入狱3天后她获得保释,等待6个月后庭审。

到了那天,法官因家庭原因推迟了庭审,在她返回法庭拿手机的时候,无意听到自己若被判有罪将面临6个月至2年监禁的消息。

9月2日,为了表示抗议,萨哈尔选择穿着主队——德黑兰独立足球俱乐部的蓝色球衣——自焚了。一周后,因伤势过重,她在医院不治身亡。

事发后,世界为之震惊,人们为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因此逝去感到悲伤与愤怒,同时,伊朗对于女性的压迫与残酷终于暴露在世人面前。

前伊朗国家队队长阿里-卡利米以及当地球迷纷纷发起#BlueGirl#的活动悼念她,并发声呼吁伊朗解除对于女性看球的禁令。

法国球星博格巴在推特上为其发声
 

国际足联随后赶赴伊朗,通过谈判迫使伊朗政府做出妥协。

终于,在各方压力之下,伊朗政府承诺在10月10日伊朗主场对阵柬埔寨的比赛中允许女性到现场观赛,并在之后放开足球比赛对于女性观众的限制。

允许女性到场观赛,这样一件世界球迷司空见惯的平常事,在伊朗却是一次用生命促成的历史进步。而在这场极具意义的比赛之后,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也发表了一篇声明信,信中他这样说道——

「这是非常积极的一步,是国际足联,特别是伊朗女性一直热切期盼的一步。今天,她们表现出的激情、欢乐和热情,将鼓舞着我们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前进。历史告诉我们,进步由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组成,这仅仅是一场漫长征途的开始。

是的,对伊朗女球迷来说,这场抗争只是刚刚开始,因为她们仍然被圈在一个隔离的看台;因为她们也仅仅在世预赛能够进场,而国内联赛仍然被禁止入内…

而对伊朗女性来说,或许足球场也仅仅是一个开始…」

是啊,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们希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能够得到更为平等的对待,我们也希望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都能够平等地追寻自己心中热爱的东西,当然,我们不希望再以这种残酷的方式去获得那平等。

文末,让我们再为Sahar挥舞一次她心中最爱的那一抹蓝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