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威海市委书记王鲁明:如何打造“特”“美”精致的威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威海市委书记王鲁明:如何打造“特”“美”精致的威海?

在2019年跨国领导人峰会选择威海路演专场活动上,王鲁明从三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文 | 顾梦轩

“我们热切希望威海的内外资企业继续扩大投资,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更大发展,也希望更多新的内外资企业、大公司、大企业来威海投资兴业,我们大家多交流、多沟通、多来往,增进共识、加深友谊,携手并肩、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在2019年跨国领导人峰会选择威海路演专场活动上,威海市委书记向世界发出真挚邀请。

2019年10月19日-20日,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如期举行,此次峰会阵容空前,前来参会的跨国公司领导人来自全球35个国家(地区)和国内的115家世界500强、284家行业领军企业,峰会期间共有超过5100位嘉宾参会,其中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级及以上嘉宾超过500位。

在威海路演专场活动上,王鲁明特别谈到,威海是一个很有特色,也很美的城市,她的“特”和“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东端,三面濒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城市。1990年被评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2016年,中科院对外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威海宜居指数在全国40个城市中排名第五。

作为山东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40年来,威海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取得巨大成就。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威海视察,对威海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临行前他嘱托“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王鲁明表示,聚焦精致城市建设,就抓住了威海发展的命脉和根本。

王鲁明指出,威海城市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因此不能一味贪大求全,和别的城市比规模。“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我们要向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优、小而强的目标努力,向精致精细精美、生态宜居的方向努力,走高质量、有内涵、有品质、有特色的发展道路。”王鲁明说。

王鲁明指出,在建设精致城市上,现在全市上下思想高度统一,横下一条心,就是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要求,把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我们的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集中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下最大的决心和功夫抓下去,对这座城市精雕细刻,下足绣花功夫,干到极致、做到最好。

据悉,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2019年年底,威海打通9条断头路,城区环山快速路年底确保通车,据测算能解决交通拥堵30%左右。围绕解决过街难、停车难问题。王鲁明指出,预计到明年上半年,威海将再建9条过街通道、7个停车场,车位增加到3.2万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和学校体育设施全部免费对市民错时开放。

围绕解决公厕不足问题,2018年以来,威海新建改建公厕43个,主城区现有公厕611个,王鲁明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方便、干净、整洁、无异味公厕城市。

围绕解决老年人户外活动健身难的问题,今年威海主城区口袋公园又增加12个,达到82个,同时大量增加口袋公园的座椅和厕所,方便老年人。

交通便捷舒适也是精致城市的基本要求,王鲁明表示,威海新机场建设前期工作正在快速推进,争取明年年底开工。王鲁明指出,按2条跑道、2800万人次规模设计,一期先建1条跑道,可满足1000万人次的出行需求。

此外,莱荣高铁、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文莱高速、乳山口大桥等工程加快推进,东部环海路已打通,西部环山路正在干,明年年底全长800公里的威海全域外环路将全线贯通。

王鲁明表示,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城乡统筹,全域一体化发展,改造提升更新繁荣老城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产城一体、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加快东拓、西展、南延,逐步构建起生态优先、各具特色、组团发展的全新城市发展格局,让精致城市体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民生改善、市民素质、绿色生态、营商环境等各个方面,体现在威海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生态宜居成为城市品牌 

设立于1987年只有“32岁”的威海市,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威海三面环海,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威海有近千公里海岸线,自然岸线保有率47.5%,这在中国沿海城市并不多见;此外,威海还拥有185个岛屿、120万亩海洋牧场,有59处品质优良的沙滩,总长达到117公里,这也是威海极其宝贵的财富。为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王鲁明指出,我们已建成亲海景观步道50多公里,威海未来二年将建成200公里长的亲海步道。

拥有地理优势的同时,威海还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据威海市政府统计数据,截至去年,威海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稳居山东省首位,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也持续处于优良状态。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是威海的常态,加之海产品、农产品鲜美丰富,医疗条件好,百岁以上老人万人比是全省的两倍、全国的三倍。

大海是灵魂,公园是绿肺。威海拥有三个山体森林公园、四处河流湿地、渔耕文化园、活力运动公园等等,在双岛湾科技城,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2%。据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数据,近年来威海已建设海绵城市22平方公里,建设健康绿道1427公里。

王鲁明介绍,在美丽乡村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方面,威海起步比较早,“五化”“七改”“四清”工作正在扎实推进。所谓五化,即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七改,即改路、改电、改水、改暖、改厕、改校、改房;四清,即清洁村庄、清洁田园、清洁庭院、清洁水源。

受益于上述举措,近年来,威海的乡村面貌正在得到较大改善。王鲁明表示,2018年以来市、区市、乡镇三级联动,集中打造8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涉农镇街全覆盖,目的是要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让农民增收致富,过上比城市更绿色生态、也更加富裕的生活。

产业迅速崛起 

数据显示,2018年,威海人均GDP达到近2万美元,人均财力过万元,人均海产品产量达到1吨多。目前威海有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4个省级开发区,2万多家工业企业,正在打造七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王鲁明指出,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在发展实体经济和先进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方面狠下功夫。

就企业来看,威海各个产业全面开花。有以惠普、北洋集团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威高、迪沙、达因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以迪尚、联桥、金猴为代表的时尚创意产业,以拓展纤维为代表的复合材料产业,以赤山、好当家、泰祥、靖海、寻山、鑫发为代表的渔业和海洋食品产业,以家家悦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黄海造船、招商局造船为代表的海洋装备产业,以魏桥为代表的铝精深加工产业,以山花、海马为代表的地毯产业,以光威、环球为代表的渔具产业等。“一大批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产业正在迅速崛起,三年内要培育出1个千亿级企业、11个百亿级企业、21个50亿级企业和一批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王鲁明说。

此外,威海创新要素也在不断集聚。目前,威海拥有342家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组建了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暨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等院校科研机构,对增强威海产业创新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目前,威海外资企业达到1400多家,成功吸引落户了美国惠普、日本豪雅、比利时贝卡尔特、德国马夸特等一批全球行业领军企业。王鲁明表示,惠普的成功落户,对带动威海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目前已引进美国捷普、香港亿和、台湾正崴等总投资13亿美元的配套项目。王鲁明表示,“我们将与惠普、捷普、亿和、正崴等实力强大的企业携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千亿级全球最大激光打印机基地。”

王鲁明指出,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威海将坚持一手抓存量变革,推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向智能制造和精致产业方向阔步前行;一手抓增量崛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政企联手,不断冲击新目标、增添新优势、实现威海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威海市委书记王鲁明:如何打造“特”“美”精致的威海?

在2019年跨国领导人峰会选择威海路演专场活动上,王鲁明从三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文 | 顾梦轩

“我们热切希望威海的内外资企业继续扩大投资,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更大发展,也希望更多新的内外资企业、大公司、大企业来威海投资兴业,我们大家多交流、多沟通、多来往,增进共识、加深友谊,携手并肩、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在2019年跨国领导人峰会选择威海路演专场活动上,威海市委书记向世界发出真挚邀请。

2019年10月19日-20日,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如期举行,此次峰会阵容空前,前来参会的跨国公司领导人来自全球35个国家(地区)和国内的115家世界500强、284家行业领军企业,峰会期间共有超过5100位嘉宾参会,其中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级及以上嘉宾超过500位。

在威海路演专场活动上,王鲁明特别谈到,威海是一个很有特色,也很美的城市,她的“特”和“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东端,三面濒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城市。1990年被评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2016年,中科院对外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威海宜居指数在全国40个城市中排名第五。

作为山东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40年来,威海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取得巨大成就。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威海视察,对威海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临行前他嘱托“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王鲁明表示,聚焦精致城市建设,就抓住了威海发展的命脉和根本。

王鲁明指出,威海城市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因此不能一味贪大求全,和别的城市比规模。“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我们要向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优、小而强的目标努力,向精致精细精美、生态宜居的方向努力,走高质量、有内涵、有品质、有特色的发展道路。”王鲁明说。

王鲁明指出,在建设精致城市上,现在全市上下思想高度统一,横下一条心,就是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要求,把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我们的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集中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下最大的决心和功夫抓下去,对这座城市精雕细刻,下足绣花功夫,干到极致、做到最好。

据悉,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2019年年底,威海打通9条断头路,城区环山快速路年底确保通车,据测算能解决交通拥堵30%左右。围绕解决过街难、停车难问题。王鲁明指出,预计到明年上半年,威海将再建9条过街通道、7个停车场,车位增加到3.2万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和学校体育设施全部免费对市民错时开放。

围绕解决公厕不足问题,2018年以来,威海新建改建公厕43个,主城区现有公厕611个,王鲁明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方便、干净、整洁、无异味公厕城市。

围绕解决老年人户外活动健身难的问题,今年威海主城区口袋公园又增加12个,达到82个,同时大量增加口袋公园的座椅和厕所,方便老年人。

交通便捷舒适也是精致城市的基本要求,王鲁明表示,威海新机场建设前期工作正在快速推进,争取明年年底开工。王鲁明指出,按2条跑道、2800万人次规模设计,一期先建1条跑道,可满足1000万人次的出行需求。

此外,莱荣高铁、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文莱高速、乳山口大桥等工程加快推进,东部环海路已打通,西部环山路正在干,明年年底全长800公里的威海全域外环路将全线贯通。

王鲁明表示,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城乡统筹,全域一体化发展,改造提升更新繁荣老城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产城一体、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加快东拓、西展、南延,逐步构建起生态优先、各具特色、组团发展的全新城市发展格局,让精致城市体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民生改善、市民素质、绿色生态、营商环境等各个方面,体现在威海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生态宜居成为城市品牌 

设立于1987年只有“32岁”的威海市,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威海三面环海,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威海有近千公里海岸线,自然岸线保有率47.5%,这在中国沿海城市并不多见;此外,威海还拥有185个岛屿、120万亩海洋牧场,有59处品质优良的沙滩,总长达到117公里,这也是威海极其宝贵的财富。为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王鲁明指出,我们已建成亲海景观步道50多公里,威海未来二年将建成200公里长的亲海步道。

拥有地理优势的同时,威海还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据威海市政府统计数据,截至去年,威海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稳居山东省首位,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也持续处于优良状态。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是威海的常态,加之海产品、农产品鲜美丰富,医疗条件好,百岁以上老人万人比是全省的两倍、全国的三倍。

大海是灵魂,公园是绿肺。威海拥有三个山体森林公园、四处河流湿地、渔耕文化园、活力运动公园等等,在双岛湾科技城,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2%。据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数据,近年来威海已建设海绵城市22平方公里,建设健康绿道1427公里。

王鲁明介绍,在美丽乡村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方面,威海起步比较早,“五化”“七改”“四清”工作正在扎实推进。所谓五化,即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七改,即改路、改电、改水、改暖、改厕、改校、改房;四清,即清洁村庄、清洁田园、清洁庭院、清洁水源。

受益于上述举措,近年来,威海的乡村面貌正在得到较大改善。王鲁明表示,2018年以来市、区市、乡镇三级联动,集中打造8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涉农镇街全覆盖,目的是要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让农民增收致富,过上比城市更绿色生态、也更加富裕的生活。

产业迅速崛起 

数据显示,2018年,威海人均GDP达到近2万美元,人均财力过万元,人均海产品产量达到1吨多。目前威海有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4个省级开发区,2万多家工业企业,正在打造七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王鲁明指出,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在发展实体经济和先进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方面狠下功夫。

就企业来看,威海各个产业全面开花。有以惠普、北洋集团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威高、迪沙、达因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以迪尚、联桥、金猴为代表的时尚创意产业,以拓展纤维为代表的复合材料产业,以赤山、好当家、泰祥、靖海、寻山、鑫发为代表的渔业和海洋食品产业,以家家悦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黄海造船、招商局造船为代表的海洋装备产业,以魏桥为代表的铝精深加工产业,以山花、海马为代表的地毯产业,以光威、环球为代表的渔具产业等。“一大批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产业正在迅速崛起,三年内要培育出1个千亿级企业、11个百亿级企业、21个50亿级企业和一批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王鲁明说。

此外,威海创新要素也在不断集聚。目前,威海拥有342家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组建了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暨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等院校科研机构,对增强威海产业创新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目前,威海外资企业达到1400多家,成功吸引落户了美国惠普、日本豪雅、比利时贝卡尔特、德国马夸特等一批全球行业领军企业。王鲁明表示,惠普的成功落户,对带动威海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目前已引进美国捷普、香港亿和、台湾正崴等总投资13亿美元的配套项目。王鲁明表示,“我们将与惠普、捷普、亿和、正崴等实力强大的企业携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千亿级全球最大激光打印机基地。”

王鲁明指出,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威海将坚持一手抓存量变革,推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向智能制造和精致产业方向阔步前行;一手抓增量崛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政企联手,不断冲击新目标、增添新优势、实现威海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