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内蒙古欲打造“冰雪旅游”新标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内蒙古欲打造“冰雪旅游”新标杆

在各地旅游主政者的引导下,大力推动“冬游”市场,激活冬季旅游活力,正在成为北方地区的一场“旅游革命”。

文|新旅界 吴亚

众所周知,旅游业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在中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往往是旅游淡季,“干半年、歇半年”曾是北方景区和旅游业者的常态。

然而近几年,在各地旅游主政者的引导下,大力推动“冬游”市场,激活冬季旅游活力,正在成为北方地区的一场“旅游革命”。

10月17日,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在北京举行冬季旅游推介会,发布了内蒙古2019年冬季全域旅游地图,并依托全区各地的冰雪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展一个个特色旅游活动,充分激发冬季内蒙古的旅游吸引力。

在内蒙古冬游推介会的前一天,新疆也在北京举行了冬季旅游推广活动,推出10条精品冬季旅游线路和2019——2020年度冬春旅游优惠奖补政策,并向全国发出冬季旅游邀请。在往前推二十天,9月27日,应南非开普敦政府的邀请,吉林省在南非开普敦举办了“冬季到吉林来玩雪”的文化旅游推介会。

如何激活冬季旅游市场?各地旅游业的主政者们,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出台扶持政策、深入研发冬季旅游产品、持续加大冬季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多种措施的作用下,各地区冬季旅游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冬季游客量也实现了明显增加。

“冷资源"迸发“热效应"

冬季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是当前内蒙古旅游业的一大变化。本次冬游推介会上发布的内蒙古2019年冬季全域旅游地图,以手绘地图的方式对内蒙古冬季重点风景名胜进行了标记,并列出了内蒙古冰雪运动体验地、温泉度假地、特色住宿地、内蒙古冬季十大玩法、冬季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内蒙古味道”特色美食、内蒙古冬季旅游十大精品线路等实用信息,方便游客按图索骥。

与此同时,奖补政策对开拓冬游市场也起到了助推作用。这个冬季,内蒙古各盟市结合自身实际发布了多种惠民政策"迎客入内蒙古"。

如兴安盟2019年乌兰浩特市旅游奖补政策;图什业图亲王府门票折扣;自驾游团队,每车奖励100元,入住酒店6折优惠政策等。赤峰市冬季包机(11月-次年2月)开通冬季包机的,每班补贴8万元,入境包机每班补贴10万元;开通400人以上专列,每列补贴5万元;石阵+敖包景区套票政策,针对旅行社 120元/人;石阵+敖包+达里湖套票政策,针对旅行社 193元/人等。

呼和浩特市则是在旅游淡季、旅游过渡期和旅游旺季分别对旅游专列、旅游包机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对旅行社由境外直接外联组织到呼和浩特市旅游的旅行团,按照50元/人·天进行补贴, 补贴天数以住宿过夜天数计算。

自2010起,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对国民经济贡献持续加大。早在2015年冬季,内蒙古便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30%。仅2018年元旦假期,内蒙古接待游客达230.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59%,真正实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局面。“冷资源"焕发出经济活力,“冰雪旅游”正领跑"冰雪经济",成为内蒙古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场群雄逐鹿

与冰雪资源结合,是北方各地区开展“冬游革命”的一大抓手。据《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18)》据数据显示,2017-2018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到1.97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合3300亿元,分别比2016-2017冰雪季增长16%、22%,预计到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达到3.4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将达到6800亿元。

纵观全国,冬季冰雪旅游区域可以划分为东北片区、内蒙古片区和西北片区三大部分,“冰雪旅游"在中国快速增长,不仅带给游客愉悦惬意的体验,还刺激拉动了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除了设施不断升级,“冰雪游"的产品日趋丰富,“冰雪资源"变身旅游产业,巨大的消费需求带动广泛的市场供给,“冰雪游"正在成为地方经济的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同时2015年吉林省旅游业总收入2315.17亿元人民币,其中冰雪旅游综合收入已占全年旅游综合收入的三分之一。仅2016年春节期间,全省就接待游客889.77万人次,同比增长15.42%,旅游总收入75.69亿元,同比增长22.44%。

2016年,吉林省发布《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绘制吉林冰雪产业发展的蓝图,提出全力打造以“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为核心的冰雪全产业链。到2020年实现冰雪旅游人数1亿人次,冰雪旅游总收入2300亿元,形成‘玩雪到吉林’高认知度的品牌形象,将吉林省建设成为中国冰雪产业大省、冰雪旅游强省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吉林省的冰雪经济是东三省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雾凇冰雪节、冬捕节、滑雪节、冰灯节……东北的各类冰雪游项目非常受游客欢迎。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直在探索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冰雪游"有望成为助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位于西北片区的新疆自2006年起开始发力“冰雪旅游",以“冰雪节暨冬博会”为核心品牌的新疆冬季旅游逐渐升温,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统计,2006年以前,新疆冬季旅游人数为90余万人次。到2014年新疆冬季旅游人数达2000万人次,冬季旅游人数已占当年新疆旅游总人数的四成。

自2006年创办以来,新疆冰雪旅游节暨东博会已成功举办十二届,冬博会通过挖掘新疆旅游产品与国内外冬季旅游产品的差异性、多样性与互补性来寻找机遇,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大型冬季冰雪旅游节品牌,也是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参展商和专业买家数量最多的国家级旅游展会。

2018年1月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在3天展会期间,吸引了12.6万人次观展,交易额2.8亿元。2018年新疆全年旅游人数突破1.5亿人次,增长率超过40%,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新疆的影响力日渐增加。

冰雪旅游市场群雄逐鹿,同为中国冰雪旅游资源富集区的内蒙古,能否力压群雄? 建设“冰天雪地”新标杆,内蒙古底气何在?

潜力无限

与东北、西北两大片区相比,地处中国正北方的内蒙古,可谓是冰雪旅游区域中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区域。

冬季旅游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部分,作为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内蒙古科学部署冰雪核心产业、壮大冰雪关联产业、增强冰雪产业支撑,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冰雪产业体系。

2017年4月,内蒙古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大力发展冰雪体验旅游,发挥各地区自然冰雪资源优势,内蒙古各盟市也相继出台促进冬季旅游发展的实施方案。

经过不间断的探索和研发,依托于冰雪、温泉、冬捕、民俗等旅游资源,内蒙古探索和研发出亲子游、拓展游、研学游、银发游、自驾游等多款冬季旅游产品, 策划具有特色的冬季主题旅游产品,建立并延伸冬季冰雪旅游产业链,不断举办各类冬季旅游节庆活动和开发冬季旅游项目,有效树立冰雪旅游品牌。

如果说 “冰雪旅游"让“冷资源"变为“热资源",那么四季旅游则让内蒙古旅游活力四射,全域旅游则助力内蒙古旅游提档升级。伴随着“全季+全域”的旅游新格局全面铺开,积极挖掘四季旅游潜力,推进旅游景观全域优化的内蒙古可谓“前景无限”。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弹好前奏曲、办好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为契机,推动实现‘内蒙古8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主动融入东北及京津冀冰雪文化区,开发冰雪运动资源。同时,国家体育总局将内蒙古列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规划重点,打造“贯穿东西、沿京津冀、连接东北”的冰雪运动圈。

这些政策的出台及协议的签订,也使内蒙古的冰雪资源显露出更大的价值。“冰雪旅游”正成为内蒙古经济产业的新活力,“冰雪经济”大有可为。

挑战不小

角逐冰雪旅游市场的内蒙古潜力无限,但在成为 “冰天雪地”新标杆的道路上,也面临挑战不小,需面临现实难题。

对标国内,旅游正进入重创意、重内容、重体验的发展阶段。冰雪产业是拥有较高经济辐射力和带动作用的高附加值产业,伴随着全国主要地区的冰雪资源逐步被开发,冰雪旅游的市场逐年扩大,各地各具特色冰雪文化精彩纷呈。同时,冰雪+度假、冰雪+文化、冰雪+体育等冰雪经济的新玩法日新月异,市场风云万变,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然则,内蒙古受限于地理、气候、环境、资源的综合现实制约,部分冰雪旅游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冰雪旅游系列规划缺位现象也日益暴露;冰雪旅游淡旺季显著,季节性突出的现实难题也未得到解决;冰雪旅游产业政策创新性不足,未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造力的政策痛点也有待思考;冰雪旅游供给存在结构性问题,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产品、目的地、项目也较少。

此外,地区“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目的地基础设施落后,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对标国际,我国还处于大众冰雪旅游的初级阶段。以滑雪旅游为例,2017年我国滑雪人次仅为1750万人次,滑雪渗透率不及1%,相较于瑞士、瑞典等达到4%以上的国家渗透率较低。

内蒙古自治区同蒙古国、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200千米。未来,如何创新体制机制、旅游品牌营销,在冰雪旅游标准化、规范化、人才扶持和公共服务提高竞争力,抓住国内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吸纳国外客源在冰雪旅游国际市场中谋求一席之地呢 ?这是留给内蒙古未来冰雪旅游实现大格局大发展的命题,也是内蒙古更进一步成为“冰天雪地”新标杆的努力方向。

搭乘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的东风,内蒙古冰雪旅游将迎来怎样的发展和突破呢?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内蒙古欲打造“冰雪旅游”新标杆

在各地旅游主政者的引导下,大力推动“冬游”市场,激活冬季旅游活力,正在成为北方地区的一场“旅游革命”。

文|新旅界 吴亚

众所周知,旅游业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在中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往往是旅游淡季,“干半年、歇半年”曾是北方景区和旅游业者的常态。

然而近几年,在各地旅游主政者的引导下,大力推动“冬游”市场,激活冬季旅游活力,正在成为北方地区的一场“旅游革命”。

10月17日,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在北京举行冬季旅游推介会,发布了内蒙古2019年冬季全域旅游地图,并依托全区各地的冰雪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展一个个特色旅游活动,充分激发冬季内蒙古的旅游吸引力。

在内蒙古冬游推介会的前一天,新疆也在北京举行了冬季旅游推广活动,推出10条精品冬季旅游线路和2019——2020年度冬春旅游优惠奖补政策,并向全国发出冬季旅游邀请。在往前推二十天,9月27日,应南非开普敦政府的邀请,吉林省在南非开普敦举办了“冬季到吉林来玩雪”的文化旅游推介会。

如何激活冬季旅游市场?各地旅游业的主政者们,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出台扶持政策、深入研发冬季旅游产品、持续加大冬季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多种措施的作用下,各地区冬季旅游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冬季游客量也实现了明显增加。

“冷资源"迸发“热效应"

冬季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是当前内蒙古旅游业的一大变化。本次冬游推介会上发布的内蒙古2019年冬季全域旅游地图,以手绘地图的方式对内蒙古冬季重点风景名胜进行了标记,并列出了内蒙古冰雪运动体验地、温泉度假地、特色住宿地、内蒙古冬季十大玩法、冬季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内蒙古味道”特色美食、内蒙古冬季旅游十大精品线路等实用信息,方便游客按图索骥。

与此同时,奖补政策对开拓冬游市场也起到了助推作用。这个冬季,内蒙古各盟市结合自身实际发布了多种惠民政策"迎客入内蒙古"。

如兴安盟2019年乌兰浩特市旅游奖补政策;图什业图亲王府门票折扣;自驾游团队,每车奖励100元,入住酒店6折优惠政策等。赤峰市冬季包机(11月-次年2月)开通冬季包机的,每班补贴8万元,入境包机每班补贴10万元;开通400人以上专列,每列补贴5万元;石阵+敖包景区套票政策,针对旅行社 120元/人;石阵+敖包+达里湖套票政策,针对旅行社 193元/人等。

呼和浩特市则是在旅游淡季、旅游过渡期和旅游旺季分别对旅游专列、旅游包机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对旅行社由境外直接外联组织到呼和浩特市旅游的旅行团,按照50元/人·天进行补贴, 补贴天数以住宿过夜天数计算。

自2010起,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对国民经济贡献持续加大。早在2015年冬季,内蒙古便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30%。仅2018年元旦假期,内蒙古接待游客达230.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59%,真正实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局面。“冷资源"焕发出经济活力,“冰雪旅游”正领跑"冰雪经济",成为内蒙古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场群雄逐鹿

与冰雪资源结合,是北方各地区开展“冬游革命”的一大抓手。据《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18)》据数据显示,2017-2018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到1.97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合3300亿元,分别比2016-2017冰雪季增长16%、22%,预计到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达到3.4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将达到6800亿元。

纵观全国,冬季冰雪旅游区域可以划分为东北片区、内蒙古片区和西北片区三大部分,“冰雪旅游"在中国快速增长,不仅带给游客愉悦惬意的体验,还刺激拉动了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除了设施不断升级,“冰雪游"的产品日趋丰富,“冰雪资源"变身旅游产业,巨大的消费需求带动广泛的市场供给,“冰雪游"正在成为地方经济的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同时2015年吉林省旅游业总收入2315.17亿元人民币,其中冰雪旅游综合收入已占全年旅游综合收入的三分之一。仅2016年春节期间,全省就接待游客889.77万人次,同比增长15.42%,旅游总收入75.69亿元,同比增长22.44%。

2016年,吉林省发布《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绘制吉林冰雪产业发展的蓝图,提出全力打造以“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为核心的冰雪全产业链。到2020年实现冰雪旅游人数1亿人次,冰雪旅游总收入2300亿元,形成‘玩雪到吉林’高认知度的品牌形象,将吉林省建设成为中国冰雪产业大省、冰雪旅游强省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吉林省的冰雪经济是东三省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雾凇冰雪节、冬捕节、滑雪节、冰灯节……东北的各类冰雪游项目非常受游客欢迎。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直在探索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冰雪游"有望成为助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位于西北片区的新疆自2006年起开始发力“冰雪旅游",以“冰雪节暨冬博会”为核心品牌的新疆冬季旅游逐渐升温,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统计,2006年以前,新疆冬季旅游人数为90余万人次。到2014年新疆冬季旅游人数达2000万人次,冬季旅游人数已占当年新疆旅游总人数的四成。

自2006年创办以来,新疆冰雪旅游节暨东博会已成功举办十二届,冬博会通过挖掘新疆旅游产品与国内外冬季旅游产品的差异性、多样性与互补性来寻找机遇,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大型冬季冰雪旅游节品牌,也是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参展商和专业买家数量最多的国家级旅游展会。

2018年1月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在3天展会期间,吸引了12.6万人次观展,交易额2.8亿元。2018年新疆全年旅游人数突破1.5亿人次,增长率超过40%,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新疆的影响力日渐增加。

冰雪旅游市场群雄逐鹿,同为中国冰雪旅游资源富集区的内蒙古,能否力压群雄? 建设“冰天雪地”新标杆,内蒙古底气何在?

潜力无限

与东北、西北两大片区相比,地处中国正北方的内蒙古,可谓是冰雪旅游区域中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区域。

冬季旅游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部分,作为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内蒙古科学部署冰雪核心产业、壮大冰雪关联产业、增强冰雪产业支撑,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冰雪产业体系。

2017年4月,内蒙古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大力发展冰雪体验旅游,发挥各地区自然冰雪资源优势,内蒙古各盟市也相继出台促进冬季旅游发展的实施方案。

经过不间断的探索和研发,依托于冰雪、温泉、冬捕、民俗等旅游资源,内蒙古探索和研发出亲子游、拓展游、研学游、银发游、自驾游等多款冬季旅游产品, 策划具有特色的冬季主题旅游产品,建立并延伸冬季冰雪旅游产业链,不断举办各类冬季旅游节庆活动和开发冬季旅游项目,有效树立冰雪旅游品牌。

如果说 “冰雪旅游"让“冷资源"变为“热资源",那么四季旅游则让内蒙古旅游活力四射,全域旅游则助力内蒙古旅游提档升级。伴随着“全季+全域”的旅游新格局全面铺开,积极挖掘四季旅游潜力,推进旅游景观全域优化的内蒙古可谓“前景无限”。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弹好前奏曲、办好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为契机,推动实现‘内蒙古8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主动融入东北及京津冀冰雪文化区,开发冰雪运动资源。同时,国家体育总局将内蒙古列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规划重点,打造“贯穿东西、沿京津冀、连接东北”的冰雪运动圈。

这些政策的出台及协议的签订,也使内蒙古的冰雪资源显露出更大的价值。“冰雪旅游”正成为内蒙古经济产业的新活力,“冰雪经济”大有可为。

挑战不小

角逐冰雪旅游市场的内蒙古潜力无限,但在成为 “冰天雪地”新标杆的道路上,也面临挑战不小,需面临现实难题。

对标国内,旅游正进入重创意、重内容、重体验的发展阶段。冰雪产业是拥有较高经济辐射力和带动作用的高附加值产业,伴随着全国主要地区的冰雪资源逐步被开发,冰雪旅游的市场逐年扩大,各地各具特色冰雪文化精彩纷呈。同时,冰雪+度假、冰雪+文化、冰雪+体育等冰雪经济的新玩法日新月异,市场风云万变,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然则,内蒙古受限于地理、气候、环境、资源的综合现实制约,部分冰雪旅游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冰雪旅游系列规划缺位现象也日益暴露;冰雪旅游淡旺季显著,季节性突出的现实难题也未得到解决;冰雪旅游产业政策创新性不足,未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造力的政策痛点也有待思考;冰雪旅游供给存在结构性问题,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产品、目的地、项目也较少。

此外,地区“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目的地基础设施落后,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对标国际,我国还处于大众冰雪旅游的初级阶段。以滑雪旅游为例,2017年我国滑雪人次仅为1750万人次,滑雪渗透率不及1%,相较于瑞士、瑞典等达到4%以上的国家渗透率较低。

内蒙古自治区同蒙古国、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200千米。未来,如何创新体制机制、旅游品牌营销,在冰雪旅游标准化、规范化、人才扶持和公共服务提高竞争力,抓住国内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吸纳国外客源在冰雪旅游国际市场中谋求一席之地呢 ?这是留给内蒙古未来冰雪旅游实现大格局大发展的命题,也是内蒙古更进一步成为“冰天雪地”新标杆的努力方向。

搭乘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的东风,内蒙古冰雪旅游将迎来怎样的发展和突破呢?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