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导演权聆:喜欢从女性的角度去审视社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导演权聆:喜欢从女性的角度去审视社会

权聆从1999年开始发表小说,2008年创作电影处女作《陌生》剧本,获得2010年中国电影项目最具创意项目奖。2014年,由她导演的电影《忘了去懂你》入围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

  

作者:左黎韵

权聆,中国女作家、导演。出生于重庆江津,后移居北京。从1999年开始发表小说,2008年创作电影处女作《陌生》剧本,获得2010年中国电影项目最具创意项目奖。2014年,由她导演的电影《忘了去懂你》入围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

最初梦想:当一名作家,享受写作

权聆母亲是江津白沙人,曾是五里店小学的语文老师,权聆的青少年时期都在重庆度过。“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写作。不上课时,别的小孩都在外面玩,我却喜欢待在家里,捧着一本书静静阅读。那时,语文老师每周都要求我们写一篇周记,我因为书读得多,文字功底好,几乎每篇周记都会被评为范文。”权聆回忆道。

幼年的她最喜欢看张爱玲、亦舒等女作家的小说,喜欢从女性的角度去审视社会。“我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将自己放空,不一定要写畅销小说,赚很多钱,更多的是享受写作过程。”这个梦想一直贯穿了她的整个学生时代。

1994年,高中毕业后的权聆前往天津上大学。习惯了重庆湿润温暖的天气,权聆对北方干燥的气候很不适应。刚到天津半个月,便开始流鼻血。北方人不爱吃辣,那时,北方的餐厅还比较单一,多是山东菜、河南菜,很少有川菜。权聆每次进餐馆吃饭,还常常自带一瓶四川辣椒酱。虽然大学时权聆选择了经济专业,但她却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梦。大学一年级起,她便陆续在《作家》、《收获》、《青年文学》等杂志发表小说,成为颇有名气的“校园作家”。

大三时,权聆认识了一个与她一样热爱文学、喜欢小说的北京男孩;共同的爱好使两人一见钟情,成为恋人。为了爱情,权聆主动放弃了大学学业,与男朋友一起到了北京,追逐心中的文学梦。“当时就觉得北京的文化氛围挺浓的,每天都有讲座,到处都是作家。街头巷尾行走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过着各式各样的生活,这也激发了我对社会的好奇。所以,在我后来的小说、电影中,没有过多的商业痕迹,更多的是以文学的笔触去描述社会的现状。”权聆说。

2006年,权聆所写的《处女公墓》入选中国最佳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奇妙、曲折的一生。随后,权聆出版了自己的小说集《夜驰白马》,收录了13篇精选小说。业界曾形容她的文字如“酸辣木耳般爽口香脆”。

 

爱上电影:以学徒的姿态进入电影界

2008年,33岁的权聆爱上了电影,并萌发了当导演的念头,这种“一时兴起”的冲动使她开始尝试着写剧本。“其实,小说与剧本的创作是差不多的,都是以一种影像的方式去推动。只是,剧本有一种特定的文本要求,小说则比较抽象。”权聆说。

《陌生》是她的第一个剧本,根据她2008年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一对夫妻婚姻面临七年之痒的考验,丈夫瞒着妻子借钱给朋友,妻子埋怨丈夫没有情调,生活中磕绊不断,两人因长期缺乏沟通,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2010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该剧本获得了中国电影创投“最佳创意”项目奖。

剧本获奖后,权聆大受鼓舞,立刻准备筹拍电影。“我这种风风火火的性格,就是典型的重庆人的性格。”权聆笑着说。虽然电影与小说的关系很近,但还是存在不少差异,“电影是一项统筹工作,除了写好剧本,还需要演员、灯光师、摄影师等互相配合才能拍出优秀的作品。”权聆决心以学徒的姿态进入电影界,从零学起,从零开始。

最开始拍电影时,权聆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因为现在许多投资人将主要市场瞄准商业大片,而她拍摄影片属于写实性影片,文艺气息较浓,显得比较小众。一个偶然的机会,权聆认识了著名导演贾樟柯。贾樟柯对她写的《陌生》剧本非常感兴趣,当下便决定担任电影的监制。不久,《陌生》剧本又吸引了陶虹、郭晓冬等演员参演。“对于刚入行的导演,剧本其实很重要,自己能写出好剧本,便在同行中拥有先决性的优势。”权聆说。

在剧本的支撑下,《陌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人才,他们的加盟无疑让权聆的银幕处女作如虎添翼。2013年,《陌生》正式开拍,后改名为《忘了去懂你》。

从平面到影像,在两种不同表达方式的切换中,权聆戏称自己更多靠的是直觉。“平时便喜欢看碟,偏爱黑泽明和费里尼的电影,也许正是对电影的兴趣,培养了我的直觉,这种直觉也成为我当导演之后的灵感之源。”权聆说。小说创作时,想象力就好似镜头,非常清晰地在她脑海中呈现。拍摄时,权聆将想法传达给贾樟柯,贾樟柯再让团队分工合作,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支专业的拍摄组,权聆的银幕处女作才未遇到太大的问题。

家乡情结:想更多地与重庆合作拍摄电影

拍摄《忘了去懂你》时,权聆已离开故土近20年,浓郁的思乡情怀使她毫不犹豫地把电影的拍摄地点选在了江津区白沙镇。白沙是一座风景优美的临江小镇,民国时期,这里凭借长江水道上兴旺的商贸运输,曾繁荣一时,白沙朝天嘴码头也曾多次出现在各类影视作品中。

童年时,权聆的母亲常常带她在长江边玩耍,年幼的权聆总喜欢挽起裤腿,裸露着双脚,在江边奔跑。脚下的鹅卵石被踩得“咯咯”作响,轮船迎着江风缓缓靠岸,“嘟嘟”的汽笛声在耳畔回旋,空气中还弥漫着薄薄的雾气……这些剪影自小便深印在权聆的脑海中。因此,在《忘了去懂你》中,许多这样的场景都展现着老重庆人的集体回忆。

除了景,还有人。权聆说:“剧中陶虹饰演的女主角陈雪松,便是典型的重庆女人的形象,她善良、坚强,却也无可避免地会在生活中感到迷茫。在与丈夫因缺乏沟通而彼此疏远后,对于婚姻,她又不愿放弃,还想坚持。这种对婚姻的坚定和茫然,成了她的生活的主旋律。”事实上,在权聆看来这正是许多生活在大都市的中年女性的婚姻现状。

2014年,《忘了去懂你》上映,在没有院线营销的情况下,共收获了400多万元的票房,并入围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这使权聆对自己的导演路更有信心,因此,时隔一年,权聆又开始筹划自己的新片《人间蒸发》。

“这是一个关于家庭非正常死亡的故事,爸爸与儿子的关系本来很好,可是爸爸得了老年痴呆,儿子生活负担日益加重,无奈之下,便萌发了弑父的念头。”权聆说。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她曾看过的一则新闻,在东北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婆媳关系不太融洽,丈夫禁不住妻子的抱怨,竟将母亲杀害。邻居多日未见老人还以为她失踪了,直到警方介入,才知老人已被害。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与一些熟人失去联系,我们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还能否再见。《人间蒸发》关注社会失踪人口,是一部悬疑性很强的影片,还未开拍已引起了关注。”权聆说,如今《人间蒸发》正在选拍外景。

谈到家乡,权聆表示,希望未来自己能更多地与重庆合作,所拍摄的电影也能更多地得到家乡的支持。

这几年,许多导演都到重庆拍摄过电影,其中不乏《好奇害死猫》、《疯狂的石头》等优秀作品。但在权聆看来,这些非重庆籍导演拍出的重庆,都是外地人眼中的重庆;重庆需要培养一批本土导演,挖掘重庆文化的精髓。所以,权聆建议,重庆可成立本土导演基金会等机构,支持重庆籍导演回家乡拍摄电影,使外地人也能透过影片了解真正的重庆,进一步提升重庆的城市文化内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导演权聆:喜欢从女性的角度去审视社会

权聆从1999年开始发表小说,2008年创作电影处女作《陌生》剧本,获得2010年中国电影项目最具创意项目奖。2014年,由她导演的电影《忘了去懂你》入围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

  

作者:左黎韵

权聆,中国女作家、导演。出生于重庆江津,后移居北京。从1999年开始发表小说,2008年创作电影处女作《陌生》剧本,获得2010年中国电影项目最具创意项目奖。2014年,由她导演的电影《忘了去懂你》入围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

最初梦想:当一名作家,享受写作

权聆母亲是江津白沙人,曾是五里店小学的语文老师,权聆的青少年时期都在重庆度过。“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写作。不上课时,别的小孩都在外面玩,我却喜欢待在家里,捧着一本书静静阅读。那时,语文老师每周都要求我们写一篇周记,我因为书读得多,文字功底好,几乎每篇周记都会被评为范文。”权聆回忆道。

幼年的她最喜欢看张爱玲、亦舒等女作家的小说,喜欢从女性的角度去审视社会。“我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将自己放空,不一定要写畅销小说,赚很多钱,更多的是享受写作过程。”这个梦想一直贯穿了她的整个学生时代。

1994年,高中毕业后的权聆前往天津上大学。习惯了重庆湿润温暖的天气,权聆对北方干燥的气候很不适应。刚到天津半个月,便开始流鼻血。北方人不爱吃辣,那时,北方的餐厅还比较单一,多是山东菜、河南菜,很少有川菜。权聆每次进餐馆吃饭,还常常自带一瓶四川辣椒酱。虽然大学时权聆选择了经济专业,但她却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梦。大学一年级起,她便陆续在《作家》、《收获》、《青年文学》等杂志发表小说,成为颇有名气的“校园作家”。

大三时,权聆认识了一个与她一样热爱文学、喜欢小说的北京男孩;共同的爱好使两人一见钟情,成为恋人。为了爱情,权聆主动放弃了大学学业,与男朋友一起到了北京,追逐心中的文学梦。“当时就觉得北京的文化氛围挺浓的,每天都有讲座,到处都是作家。街头巷尾行走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过着各式各样的生活,这也激发了我对社会的好奇。所以,在我后来的小说、电影中,没有过多的商业痕迹,更多的是以文学的笔触去描述社会的现状。”权聆说。

2006年,权聆所写的《处女公墓》入选中国最佳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奇妙、曲折的一生。随后,权聆出版了自己的小说集《夜驰白马》,收录了13篇精选小说。业界曾形容她的文字如“酸辣木耳般爽口香脆”。

 

爱上电影:以学徒的姿态进入电影界

2008年,33岁的权聆爱上了电影,并萌发了当导演的念头,这种“一时兴起”的冲动使她开始尝试着写剧本。“其实,小说与剧本的创作是差不多的,都是以一种影像的方式去推动。只是,剧本有一种特定的文本要求,小说则比较抽象。”权聆说。

《陌生》是她的第一个剧本,根据她2008年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一对夫妻婚姻面临七年之痒的考验,丈夫瞒着妻子借钱给朋友,妻子埋怨丈夫没有情调,生活中磕绊不断,两人因长期缺乏沟通,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2010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该剧本获得了中国电影创投“最佳创意”项目奖。

剧本获奖后,权聆大受鼓舞,立刻准备筹拍电影。“我这种风风火火的性格,就是典型的重庆人的性格。”权聆笑着说。虽然电影与小说的关系很近,但还是存在不少差异,“电影是一项统筹工作,除了写好剧本,还需要演员、灯光师、摄影师等互相配合才能拍出优秀的作品。”权聆决心以学徒的姿态进入电影界,从零学起,从零开始。

最开始拍电影时,权聆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因为现在许多投资人将主要市场瞄准商业大片,而她拍摄影片属于写实性影片,文艺气息较浓,显得比较小众。一个偶然的机会,权聆认识了著名导演贾樟柯。贾樟柯对她写的《陌生》剧本非常感兴趣,当下便决定担任电影的监制。不久,《陌生》剧本又吸引了陶虹、郭晓冬等演员参演。“对于刚入行的导演,剧本其实很重要,自己能写出好剧本,便在同行中拥有先决性的优势。”权聆说。

在剧本的支撑下,《陌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人才,他们的加盟无疑让权聆的银幕处女作如虎添翼。2013年,《陌生》正式开拍,后改名为《忘了去懂你》。

从平面到影像,在两种不同表达方式的切换中,权聆戏称自己更多靠的是直觉。“平时便喜欢看碟,偏爱黑泽明和费里尼的电影,也许正是对电影的兴趣,培养了我的直觉,这种直觉也成为我当导演之后的灵感之源。”权聆说。小说创作时,想象力就好似镜头,非常清晰地在她脑海中呈现。拍摄时,权聆将想法传达给贾樟柯,贾樟柯再让团队分工合作,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支专业的拍摄组,权聆的银幕处女作才未遇到太大的问题。

家乡情结:想更多地与重庆合作拍摄电影

拍摄《忘了去懂你》时,权聆已离开故土近20年,浓郁的思乡情怀使她毫不犹豫地把电影的拍摄地点选在了江津区白沙镇。白沙是一座风景优美的临江小镇,民国时期,这里凭借长江水道上兴旺的商贸运输,曾繁荣一时,白沙朝天嘴码头也曾多次出现在各类影视作品中。

童年时,权聆的母亲常常带她在长江边玩耍,年幼的权聆总喜欢挽起裤腿,裸露着双脚,在江边奔跑。脚下的鹅卵石被踩得“咯咯”作响,轮船迎着江风缓缓靠岸,“嘟嘟”的汽笛声在耳畔回旋,空气中还弥漫着薄薄的雾气……这些剪影自小便深印在权聆的脑海中。因此,在《忘了去懂你》中,许多这样的场景都展现着老重庆人的集体回忆。

除了景,还有人。权聆说:“剧中陶虹饰演的女主角陈雪松,便是典型的重庆女人的形象,她善良、坚强,却也无可避免地会在生活中感到迷茫。在与丈夫因缺乏沟通而彼此疏远后,对于婚姻,她又不愿放弃,还想坚持。这种对婚姻的坚定和茫然,成了她的生活的主旋律。”事实上,在权聆看来这正是许多生活在大都市的中年女性的婚姻现状。

2014年,《忘了去懂你》上映,在没有院线营销的情况下,共收获了400多万元的票房,并入围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这使权聆对自己的导演路更有信心,因此,时隔一年,权聆又开始筹划自己的新片《人间蒸发》。

“这是一个关于家庭非正常死亡的故事,爸爸与儿子的关系本来很好,可是爸爸得了老年痴呆,儿子生活负担日益加重,无奈之下,便萌发了弑父的念头。”权聆说。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她曾看过的一则新闻,在东北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婆媳关系不太融洽,丈夫禁不住妻子的抱怨,竟将母亲杀害。邻居多日未见老人还以为她失踪了,直到警方介入,才知老人已被害。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与一些熟人失去联系,我们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还能否再见。《人间蒸发》关注社会失踪人口,是一部悬疑性很强的影片,还未开拍已引起了关注。”权聆说,如今《人间蒸发》正在选拍外景。

谈到家乡,权聆表示,希望未来自己能更多地与重庆合作,所拍摄的电影也能更多地得到家乡的支持。

这几年,许多导演都到重庆拍摄过电影,其中不乏《好奇害死猫》、《疯狂的石头》等优秀作品。但在权聆看来,这些非重庆籍导演拍出的重庆,都是外地人眼中的重庆;重庆需要培养一批本土导演,挖掘重庆文化的精髓。所以,权聆建议,重庆可成立本土导演基金会等机构,支持重庆籍导演回家乡拍摄电影,使外地人也能透过影片了解真正的重庆,进一步提升重庆的城市文化内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