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家建言长三角生态一体化:建立垃圾交易综合平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家建言长三角生态一体化:建立垃圾交易综合平台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下制约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各地城市存在着废弃物处置压力大和区域间协同性不够等方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下制约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各地城市存在着废弃物处置压力大和区域间协同性不够等方面。”2019年10月25日,在首届共创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论坛上,杜欢政建议由上海主导,建立覆盖长三角地区的垃圾交易综合平台。

杜欢政是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责任教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合成聚酯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会长、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也是国内最早从事循环经济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研究的学者之一。

过去5年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为迅速的5年,作为改革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区域中心,长三角城市群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法律发展中,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25日,在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主办、越城区政府承办、多家环保公益组织协办的首届共创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论坛召开。

杜欢政认为,长三角生态一体化的策略需要做好四个方面:在体制层面,建立长三角生态一体化协调、应急合作和生态补偿机制;在经济层面,建立长三角生态一体化市场机制和经济合作机制;在社会层面,社会、企业和公众三方协同,强化长三角生态一体化整体意识;在技术层面,建立长三角生态技术攻关和生态技术共享机制。

他指出,长三角城市群可以通过多主体参与、利益协调、协作共商、发展循环经济的方式,采取“共商、共享、共治”,紧紧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两个主题,共同构建区域环境保护体系、制定区域环境保护防范体系标准、城市固体废弃物一体化协同处置,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

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目前已经取得了成效。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上海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达5600余吨/日,较2018年底增长5倍;湿垃圾分出量达9000余吨/日,较2018年底增长130%;干垃圾处置量控制在低于15275吨/日,较2018年底减少26%;有害垃圾分出量0.62吨/日,较2018年增长5倍。

“长三角生态一体化最核心的是废弃物处置。”杜欢政表示,长三角三省一市应该实现污染共治、成本共担、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环境共建。他建议,由上海主导,建立覆盖长三角地区的垃圾交易综合平台。

中国绿发会秘书长特别代表杨晓红表示,此次论坛希望探索创新社会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等的协同行动。中国绿发会建议,在新一轮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优先,充分重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更大广度和深度地开放生态与环境方面的公共信息,增加透明度,与社会组织、普通民众、企业一起,共商共治,协力保护好、建设好身边的生态环境。

首届共创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论坛通过了《长三角绿色发展共识》。《长三角绿色发展共识》倡议,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过程中,联合民间环保力量,共同推动大气、水、土壤、垃圾分类、有害化学品管理等环保议题的践行与落实,积极分享经验,并努力探索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社会公众等在环境治理领域更加灵活有效的协同机制,完善环境法治,培育和提升公众环境意识,跨领域开展更广泛更深入地社会协作,全力促进长三角闯出一条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和谐发展之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家建言长三角生态一体化:建立垃圾交易综合平台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下制约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各地城市存在着废弃物处置压力大和区域间协同性不够等方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下制约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各地城市存在着废弃物处置压力大和区域间协同性不够等方面。”2019年10月25日,在首届共创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论坛上,杜欢政建议由上海主导,建立覆盖长三角地区的垃圾交易综合平台。

杜欢政是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责任教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合成聚酯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会长、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也是国内最早从事循环经济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研究的学者之一。

过去5年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为迅速的5年,作为改革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区域中心,长三角城市群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法律发展中,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25日,在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主办、越城区政府承办、多家环保公益组织协办的首届共创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论坛召开。

杜欢政认为,长三角生态一体化的策略需要做好四个方面:在体制层面,建立长三角生态一体化协调、应急合作和生态补偿机制;在经济层面,建立长三角生态一体化市场机制和经济合作机制;在社会层面,社会、企业和公众三方协同,强化长三角生态一体化整体意识;在技术层面,建立长三角生态技术攻关和生态技术共享机制。

他指出,长三角城市群可以通过多主体参与、利益协调、协作共商、发展循环经济的方式,采取“共商、共享、共治”,紧紧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两个主题,共同构建区域环境保护体系、制定区域环境保护防范体系标准、城市固体废弃物一体化协同处置,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

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目前已经取得了成效。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上海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达5600余吨/日,较2018年底增长5倍;湿垃圾分出量达9000余吨/日,较2018年底增长130%;干垃圾处置量控制在低于15275吨/日,较2018年底减少26%;有害垃圾分出量0.62吨/日,较2018年增长5倍。

“长三角生态一体化最核心的是废弃物处置。”杜欢政表示,长三角三省一市应该实现污染共治、成本共担、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环境共建。他建议,由上海主导,建立覆盖长三角地区的垃圾交易综合平台。

中国绿发会秘书长特别代表杨晓红表示,此次论坛希望探索创新社会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等的协同行动。中国绿发会建议,在新一轮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优先,充分重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更大广度和深度地开放生态与环境方面的公共信息,增加透明度,与社会组织、普通民众、企业一起,共商共治,协力保护好、建设好身边的生态环境。

首届共创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论坛通过了《长三角绿色发展共识》。《长三角绿色发展共识》倡议,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过程中,联合民间环保力量,共同推动大气、水、土壤、垃圾分类、有害化学品管理等环保议题的践行与落实,积极分享经验,并努力探索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社会公众等在环境治理领域更加灵活有效的协同机制,完善环境法治,培育和提升公众环境意识,跨领域开展更广泛更深入地社会协作,全力促进长三角闯出一条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和谐发展之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