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嘉里大酒店海天阁,米其林一星主厨的“变”与“不变” | 主厨的餐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嘉里大酒店海天阁,米其林一星主厨的“变”与“不变” | 主厨的餐桌

曾经首尔摘星,也继续花一天时间炖煮一碗黑蒜子瑶柱鸡汤。

记者 | 娄晓晶

40年的游历,

让粤菜在他手中变化;

曾经首尔摘星,

也继续花一天时间炖煮一碗黑蒜子瑶柱鸡汤。

粤菜常吃,但泰式风味的鳕鱼和山椒汁调味的龙虾不常吃。在嘉里大酒店的中餐厅海天阁里,你就能吃到这样两味来自香港的行政总厨胡兆明的私房粤菜。

粤菜,在中国的八大菜系里似乎是最为包容贯通的一脉。

正如屈大均“广东新语”载:

「天下所有食货,粤东几尽有之,粤东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也」

然而无论食材怎样变,酱汁怎么新,就像粤菜点心里好像可以容纳一切的包子、饺子、肠粉——只要还是炖汤、烧烤、点心、海鲜,主张清淡、少油,加上一个粤菜大师傅加持,即使形式多样,就都还是一味“粤菜”。

胡兆明在自己的厨房里被人叫作“胡师傅”,40年的从业经历让他四处游历。他在港岛土生土长,在家里5个兄弟姐妹里排行老小,家里有爱吃能做的外婆管理着一家子的每日餐桌,又有“一家子都是厨师“的气氛熏陶,走上学厨之路并非偶然。那个年代没有烹饪学校,胡师傅17、8岁就跟着大己7岁的哥哥出山学厨,从酒楼开始学起,从书本上学,从别人身上学。

30岁时,胡师傅越过海峡,第一次进入内地。此后30年,他再也没在香港久住,在各个城市间迁徙,而人却如一枚晶莹剔透的虾饺,形式如一,包罗万象。

人在游历

首尔摘星的变与不变

1989年,胡师傅临近30岁,南上到内地上班,抵达的第一个城市是汕头,在汕头国际饭店做“头砧板”,就是“第一把刀”——不再单纯是一个“厨师”,而成为了一名“领导者”,要同时兼顾饭店里粤菜餐厅和潮汕餐厅的出品:粤菜的清淡和潮汕菜的鲜美、调味。

已经过去30年,当胡师傅回忆起来,发现在汕头的经历已然成为了他身上的一种烙印:他胡式的独门秘方之一「山椒汁」就是:

“这个龙虾配的山椒汁是我自己调的,灵感就来自潮州菜。潮州菜里有一道菜叫「烧雁鹅」,它都是用很重的胡椒粉调味,我就想着借鉴一下,把这个汁做出来配别的东西,辣的味道就是来自胡椒粉,酸的味道用醋,发现这样的味道不仅可以配鹅,配龙虾也好吃。”

在此之后,胡师傅92年进京,在凯宾斯基、希尔顿、香格里拉、王府半岛、北京赛马会都先后从厨……看着北京高楼争相拔起,吃了很多菜,见了很多人,“胡式风格”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形。

2015年,胡兆明第一次接受了在海外工作的新挑战:在首尔四季酒店豫园餐厅担任主厨。豫园在当时是首尔唯一一家粤菜餐厅。好处是只有这一家广东菜,坏处也是只有一家广东菜——因为没人做,所以没有原材料,也没有合适的粤菜班底。

没有菜,就试着找供应商,把在国内用的食材的图片、型号都发给供应商一看,对方答应得很爽快,都能弄来。“深谈下去对方一问,那你们要几吨?就没得谈了,要那么多,得吃多少年啊……”胡师傅说。

那没办法,一方面,不可或缺的食材从广东空运,另一些就用当地的原材料来变化,想做一味清蒸鱼,韩国当地也有龙利鱼可以用,可惜就是口感比较柴,只能改头换面,从清蒸变成炒制。

幸好“粤菜”本身和胡师傅本人都善于变化,所以用着这些当地的食材,努力地在韩国首尔呈现着一桌又一桌粤菜。

也有不能“改变”的时候。比如,在韩国有一种韩式中华料理“韩式炸酱面”,就在面条淋上由春酱、猪肉粒和蔬菜粒、有时还有海鲜制成的浓酱。韩国客人有时候也在中餐厅里寻找这碗“韩式炸酱面”,但是粤菜里没有这道,“做不了就是做不了。”韩国人爱吃的“韩式中餐料理”,无论是炸酱面,还是海鲜拉汤面和糖醋肉,都没有出现在豫园的菜单上。

2016年11月7日,胡师傅带领厨师团队,让才经营一年的豫园成功成为首尔第一批“米其林一星餐厅”。知道拿到米其林一星的时候,他说第一反应当然是“狂喜”,是一种为厨几十年的“圆满之感”。

“在我有生之年,拿个米其林真是太好了,是对我这几十年经历的一种认可。”

摘星的原因,胡师傅谦虚地说“有时有运”,更多的还有改变和坚持,在异国他乡奠定了“粤菜”的标准。

在摘星之前,其实作为韩国少有的中餐厅,胡师傅的豫园其实受关注程度没有很高。拿到星之后,一下子来试菜的、来学习的,四面八方都来了关注者,这也让他的每一顿饭、每一道菜都在众人聚焦之下,只能做好,不能失败。

为了保持江湖地位,胡师傅守业的第二年更加用心辛苦。好在2017年,胡师傅带领着豫园餐厅蝉联了”米其林一星“的荣誉。

 

从厨40年

从学徒到主厨

从艺术家到管理者

当一个主厨最主要的品质是什么?

胡师傅想了半晌,笑眯眯地给了我一个答案“当一个厨师,最重要当然是喜欢吃啊。”

因为工作换到了一座新城市,要去当地吃;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之后,下了班去和厨师朋友们也要吃个夜宵;出门旅行也要用心吃——但是主厨的“吃”不一样在于,吃不再只是关乎口腹之欲,而是一种数据库式的经验收集,所以胡师傅吃完每一家菜,都要记些心得在电脑上。

和把「烧雁鹅」里的山椒汁搭配龙虾一样,胡师傅吃个泰国菜,吃到泰式的冬阴功汤,觉得好味,就自己调一个泰式的汁,并且放到自己觉得最为合适的鳕鱼上 。

这样的经验来自于他在汕头从厨的时候,跟随之后游历了世界各地20余个城市的香港大厨秦金城。秦主厨的日常让胡师傅第一次知道,厨师不仅仅是“做菜”,有自己的“秘方”,还要懂英文、会电脑,并且掌握管理之道。

胡兆明也开始把平时里积累的菜谱、出门吃到的美味、看书看到的秘方通通一个字一个字输入到电脑里,“我爱学习,40年了”

在这个过程中,电脑里的文档越来越多,胡师傅吃过的菜越来越多,走过的路越来越多,管理上也越来有自己的风格。

慢慢的,胡师傅突破了“模仿”,精进了自我。他在近十年内,除了在管理上推行“公平公正”的管理风格,更多的是把“份量透明”推广到厨房中。

在后厨公布精确到克的菜谱,在中餐厨房里并不多见,在爱吃好吃之外,胡兆明认为,想当一个好主厨,第一是食材,第二是货源,第三就是保证稳定的出品。

近十年来,胡师傅一直在内部推行菜品份量的“透明化”,不藏私,把每一道菜品的所有用量都精确记录并公开给后厨,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整个厨房的出菜品质。在西厨中很常见的这一做法,在讲究师承的中餐后厨中还比较少见。

“我不怕偷师,我感觉我比较开放一点。因为秘方也只是一个纸上的文章。因为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那个配比的原因,你才能成功,才能走遍世界。” 胡兆明说。

胡师傅自己带着自己的“电脑数据库”和一身好本领走出去了。40年的游历,让粤菜在他手中变化,曾经首尔摘星,也继续花一天时间 炖煮一碗黑蒜子瑶柱鸡汤。

2019年,胡师傅回到北京 ,加入嘉里大酒店海天阁中餐厅。对这个娶了北方的天津太太,生了两个女儿的香港人来说,此情此景颇有一种“回乡”之感。

这让胡师傅感慨起光阴荏苒:92年来京时,北京的粤菜还不成气候,现在这些有名的茶餐厅们都是眼看着它一家一家开起来。那时候为了解一口思乡之情,要打车坐30块钱的出租,去北京站对面的一个现在已经不在了的小馆,喝一杯5块钱的丝袜奶茶。

胡兆明还记得,那家粤菜小餐馆的名字叫“不见不散”。

 

 

 

图片来源:品牌提供、界面视频拍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嘉里大酒店海天阁,米其林一星主厨的“变”与“不变” | 主厨的餐桌

曾经首尔摘星,也继续花一天时间炖煮一碗黑蒜子瑶柱鸡汤。

记者 | 娄晓晶

40年的游历,

让粤菜在他手中变化;

曾经首尔摘星,

也继续花一天时间炖煮一碗黑蒜子瑶柱鸡汤。

粤菜常吃,但泰式风味的鳕鱼和山椒汁调味的龙虾不常吃。在嘉里大酒店的中餐厅海天阁里,你就能吃到这样两味来自香港的行政总厨胡兆明的私房粤菜。

粤菜,在中国的八大菜系里似乎是最为包容贯通的一脉。

正如屈大均“广东新语”载:

「天下所有食货,粤东几尽有之,粤东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也」

然而无论食材怎样变,酱汁怎么新,就像粤菜点心里好像可以容纳一切的包子、饺子、肠粉——只要还是炖汤、烧烤、点心、海鲜,主张清淡、少油,加上一个粤菜大师傅加持,即使形式多样,就都还是一味“粤菜”。

胡兆明在自己的厨房里被人叫作“胡师傅”,40年的从业经历让他四处游历。他在港岛土生土长,在家里5个兄弟姐妹里排行老小,家里有爱吃能做的外婆管理着一家子的每日餐桌,又有“一家子都是厨师“的气氛熏陶,走上学厨之路并非偶然。那个年代没有烹饪学校,胡师傅17、8岁就跟着大己7岁的哥哥出山学厨,从酒楼开始学起,从书本上学,从别人身上学。

30岁时,胡师傅越过海峡,第一次进入内地。此后30年,他再也没在香港久住,在各个城市间迁徙,而人却如一枚晶莹剔透的虾饺,形式如一,包罗万象。

人在游历

首尔摘星的变与不变

1989年,胡师傅临近30岁,南上到内地上班,抵达的第一个城市是汕头,在汕头国际饭店做“头砧板”,就是“第一把刀”——不再单纯是一个“厨师”,而成为了一名“领导者”,要同时兼顾饭店里粤菜餐厅和潮汕餐厅的出品:粤菜的清淡和潮汕菜的鲜美、调味。

已经过去30年,当胡师傅回忆起来,发现在汕头的经历已然成为了他身上的一种烙印:他胡式的独门秘方之一「山椒汁」就是:

“这个龙虾配的山椒汁是我自己调的,灵感就来自潮州菜。潮州菜里有一道菜叫「烧雁鹅」,它都是用很重的胡椒粉调味,我就想着借鉴一下,把这个汁做出来配别的东西,辣的味道就是来自胡椒粉,酸的味道用醋,发现这样的味道不仅可以配鹅,配龙虾也好吃。”

在此之后,胡师傅92年进京,在凯宾斯基、希尔顿、香格里拉、王府半岛、北京赛马会都先后从厨……看着北京高楼争相拔起,吃了很多菜,见了很多人,“胡式风格”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形。

2015年,胡兆明第一次接受了在海外工作的新挑战:在首尔四季酒店豫园餐厅担任主厨。豫园在当时是首尔唯一一家粤菜餐厅。好处是只有这一家广东菜,坏处也是只有一家广东菜——因为没人做,所以没有原材料,也没有合适的粤菜班底。

没有菜,就试着找供应商,把在国内用的食材的图片、型号都发给供应商一看,对方答应得很爽快,都能弄来。“深谈下去对方一问,那你们要几吨?就没得谈了,要那么多,得吃多少年啊……”胡师傅说。

那没办法,一方面,不可或缺的食材从广东空运,另一些就用当地的原材料来变化,想做一味清蒸鱼,韩国当地也有龙利鱼可以用,可惜就是口感比较柴,只能改头换面,从清蒸变成炒制。

幸好“粤菜”本身和胡师傅本人都善于变化,所以用着这些当地的食材,努力地在韩国首尔呈现着一桌又一桌粤菜。

也有不能“改变”的时候。比如,在韩国有一种韩式中华料理“韩式炸酱面”,就在面条淋上由春酱、猪肉粒和蔬菜粒、有时还有海鲜制成的浓酱。韩国客人有时候也在中餐厅里寻找这碗“韩式炸酱面”,但是粤菜里没有这道,“做不了就是做不了。”韩国人爱吃的“韩式中餐料理”,无论是炸酱面,还是海鲜拉汤面和糖醋肉,都没有出现在豫园的菜单上。

2016年11月7日,胡师傅带领厨师团队,让才经营一年的豫园成功成为首尔第一批“米其林一星餐厅”。知道拿到米其林一星的时候,他说第一反应当然是“狂喜”,是一种为厨几十年的“圆满之感”。

“在我有生之年,拿个米其林真是太好了,是对我这几十年经历的一种认可。”

摘星的原因,胡师傅谦虚地说“有时有运”,更多的还有改变和坚持,在异国他乡奠定了“粤菜”的标准。

在摘星之前,其实作为韩国少有的中餐厅,胡师傅的豫园其实受关注程度没有很高。拿到星之后,一下子来试菜的、来学习的,四面八方都来了关注者,这也让他的每一顿饭、每一道菜都在众人聚焦之下,只能做好,不能失败。

为了保持江湖地位,胡师傅守业的第二年更加用心辛苦。好在2017年,胡师傅带领着豫园餐厅蝉联了”米其林一星“的荣誉。

 

从厨40年

从学徒到主厨

从艺术家到管理者

当一个主厨最主要的品质是什么?

胡师傅想了半晌,笑眯眯地给了我一个答案“当一个厨师,最重要当然是喜欢吃啊。”

因为工作换到了一座新城市,要去当地吃;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之后,下了班去和厨师朋友们也要吃个夜宵;出门旅行也要用心吃——但是主厨的“吃”不一样在于,吃不再只是关乎口腹之欲,而是一种数据库式的经验收集,所以胡师傅吃完每一家菜,都要记些心得在电脑上。

和把「烧雁鹅」里的山椒汁搭配龙虾一样,胡师傅吃个泰国菜,吃到泰式的冬阴功汤,觉得好味,就自己调一个泰式的汁,并且放到自己觉得最为合适的鳕鱼上 。

这样的经验来自于他在汕头从厨的时候,跟随之后游历了世界各地20余个城市的香港大厨秦金城。秦主厨的日常让胡师傅第一次知道,厨师不仅仅是“做菜”,有自己的“秘方”,还要懂英文、会电脑,并且掌握管理之道。

胡兆明也开始把平时里积累的菜谱、出门吃到的美味、看书看到的秘方通通一个字一个字输入到电脑里,“我爱学习,40年了”

在这个过程中,电脑里的文档越来越多,胡师傅吃过的菜越来越多,走过的路越来越多,管理上也越来有自己的风格。

慢慢的,胡师傅突破了“模仿”,精进了自我。他在近十年内,除了在管理上推行“公平公正”的管理风格,更多的是把“份量透明”推广到厨房中。

在后厨公布精确到克的菜谱,在中餐厨房里并不多见,在爱吃好吃之外,胡兆明认为,想当一个好主厨,第一是食材,第二是货源,第三就是保证稳定的出品。

近十年来,胡师傅一直在内部推行菜品份量的“透明化”,不藏私,把每一道菜品的所有用量都精确记录并公开给后厨,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整个厨房的出菜品质。在西厨中很常见的这一做法,在讲究师承的中餐后厨中还比较少见。

“我不怕偷师,我感觉我比较开放一点。因为秘方也只是一个纸上的文章。因为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那个配比的原因,你才能成功,才能走遍世界。” 胡兆明说。

胡师傅自己带着自己的“电脑数据库”和一身好本领走出去了。40年的游历,让粤菜在他手中变化,曾经首尔摘星,也继续花一天时间 炖煮一碗黑蒜子瑶柱鸡汤。

2019年,胡师傅回到北京 ,加入嘉里大酒店海天阁中餐厅。对这个娶了北方的天津太太,生了两个女儿的香港人来说,此情此景颇有一种“回乡”之感。

这让胡师傅感慨起光阴荏苒:92年来京时,北京的粤菜还不成气候,现在这些有名的茶餐厅们都是眼看着它一家一家开起来。那时候为了解一口思乡之情,要打车坐30块钱的出租,去北京站对面的一个现在已经不在了的小馆,喝一杯5块钱的丝袜奶茶。

胡兆明还记得,那家粤菜小餐馆的名字叫“不见不散”。

 

 

 

图片来源:品牌提供、界面视频拍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