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谢佳
今年有热心市民在市长信箱里提议给三圣乡重新取个名字,这一倡议得到网友强烈支持。“三里屯、卉里、三圣国际、国际花城、三圣花都、三圣新城……“等等名字层出不穷。
成都人记忆中的三圣乡就是农家乐的聚集地,吃饭、喝茶、钓鱼、打牌,让成都人的周末多了一个休闲的去处。花市、荷塘月色、幸福梅林,以及各种民宿和咖啡馆的入驻,使得三圣乡文艺清新了不少。

区域的发展引得各大开发商纷纷落子,迎来了锦江城市花园、卓锦城、绿地468、华熙528艺术村、创意山等项目的集中扎堆。华西附二院、七中育才、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盐道街小学等配套逐渐完善。
在“东进”红利加持下,目前有超过50多万人居住在这里。在片区新的起点之上,甚至有人说如今三圣乡的商业规模已经足以媲美建设路商圈,那么,三圣乡的商业现状到底如何?
社区型商业:卓锦曼购,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几年前,三圣乡的商业几乎一片空白。2017年开业的卓锦曼购中心是卓锦城的配套,也是片区首个开业的综合性商业。
卓锦曼购的招商主力品牌有沃尔玛、CGV国际影城以及部分中低档服装、餐饮品牌,一度成为三圣乡居民就近消费休闲的唯一去处。
随着片区人口不断涌入,交房入住的物业越来越多,卓锦曼购已经不能满足片区大量人口的消费升级。
因此卓锦曼购也在不断调整自身商业业态,但由于体量较小以及定位限制,在吸引年轻人和家庭消费活动上都比较乏力,特别是今年兴起的网红经济更是没有合适的落脚之处。
随着伊藤广场、华熙LIVE528新兴大体量综合体的开业,卓锦曼购未来只有更趋向专注于小而全的社区型购物中心。
文创型综合体:华熙LIVE528,差异化发展需谨慎
2018年华熙528艺术村的商业配套华熙LIVE528正式部分营业,项目签约率达七成。
作为打造了北京五棵松体育馆的华熙集团,核心发展优势在于文体产业开发、综合场馆群运营等。因此华熙LIVE528也汇聚了艺术展馆、体育场馆、文艺汇演等多重文体功能于一体。
与一般的商业综合体不同,华熙LIVE528经常举办各种表演、小型赛事,同时还延长了街区商业的营业时间,丰富三圣乡片区的夜间生活,加上年轻化的餐饮、休闲业态的布局,对周边人口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但业内人士也指出这类文创类商业体如果想要发挥更大的辐射力,真正做出有品质、高级别的商业形象,需要一定的核心定向消费人群,其定位于文体汇演、艺术展馆等消费场景对于目前三圣乡的人口构成来说,是否有些不匹配?目前实际来看其消费群体也仅限于片区常住人口,全城影响力相对微乎其微。
地标级商业旗舰:伊藤广场,百试不爽遭遇白昼冷清
于今年初开业的伊藤广场是依托于成都第二高楼绿地468这一地标打造的伊藤洋华堂亚洲旗舰店。
连中国区总部都搬往成都的伊藤,在成都本地的受欢迎程度不用多说。三圣乡的伊藤洋华堂不仅更大,更是伊藤在成都首个旗舰级一站式综合体。引进了和无印良品齐名的NITORI,还有三圣乡首个星巴克臻选门店。
伊藤入蓉后,以打动人心人性化的细节和服务树立起优良的口碑,作为填补区域大型商业空缺的伊藤旗舰店,也拉动区域配套升级。但目前伊藤广场呈现出了白天冷清的现象,虽然是成都首个综合体,但招商和业态与其之前百货式的运营模式相差不大。如何在吸引周边人口的同时吸引更多消费者,将会是后续思考方向。

综合来看,目前三圣乡板块以住宅聚集为主,产业人口较少,因此在白天商业人流缺少支撑,消费人群集中在夜间。同时,多个定位不同的项目在建、开业,补足了三圣乡板块的商业短板,为各种档次的商业品牌提供了合适的硬件,将吸引源源不断的消费群体。
近年来成都购物中心趋向饱和,但各区域商业发育程度不同,像三圣乡这样一度缺失商业配套的板块兑现了大体量、一站式综合体,也成为了区域居民赖以生存的绿洲。
随着三圣乡片区常住人口的不断涌入,商业开发的集中呈现,“城东第二个建设路”的提法有些夸张。但在商业进入互联网线上消费的时代,这种区域中心级的商业组团,或许将给成都商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