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就算有5000个微信好友,但大脑决定你只能维系150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就算有5000个微信好友,但大脑决定你只能维系150个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我们的社交行为是有特点、有规律可循的。不管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你能够维持稳定关系的朋友也就150个。

文 | 节律实验 沉默的阿基米德

你的社交圈比想象小。

对此,你可能不信:同学、同事、亲朋好友……怎么也得好几百上千吧。

再想想人际六度分离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样的话,你认识的人至少也得几千了。

好吧,那让我们先看看你的微信联系人,现在有多少了?被设置成“不看他的朋友圈的视频动态”的好友有多少?一年联系不到一次的好友有多少?

再看看你的微信群,被设置成“消息免打扰”的有多少?群聊时,你最大程度上能和多少人互动?

其实,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我们的社交行为是有特点、有规律可循的。不管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你能够维持稳定关系的朋友也就150个。

“150”这个数字太小?别着急反驳,请继续往下看。

一、神奇的“150”

与大多数生物相比,人类有一颗“奇大”的脑袋,其中复杂的脑结构和巨大的脑容量消耗了超过20%的能量。如此大的代价仅仅是为了更好的获取食物么?这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20世纪80年代,学者提出了马基雅维利智力假说,认为灵长类动物如此大的脑容量是因为它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需要进行复杂的社会活动,因此群体越大,大脑容量就越大。

反之,根据动物的大脑新皮层,特别是额叶的大小,理论上可以预测出该动物日常社会活动的群体大小。牛津大学人类学家、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对此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在探索人类演化时,邓巴提出了“社会脑假说”,同样认为大脑容量与社交团体大小之间存在量化等式关系,依据人类大脑的容量来预测人类群体规模,他发现“150”(即著名的“邓巴数字”)就是人类可以维持社会关系的最大值。

邓巴认为,任何超过150人的群体都会开始对人脑的认知能力造成压力,我们无法有效管理与数百人的关系。

150是我们称为普通朋友的人数(事实上,这有一个范围:100-200)。邓巴通过定性访谈,结合对实验和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这个数字是分层次的:

图源:Boston University

50是我们称之为好朋友的人数,你经常见到他们,但并不认为他们是真正的知己。然后是15个人的圈子,在大多数事情上你可以向他们倾诉以寻求安慰。最后是5,他们是你最好、最亲密的朋友(通常包括家人)。

另一方面,群体规模也可以增加到500人(即熟人级别),或者1500人,但要注意,这是你能把人和名字对上的绝对极限。

虽然群体大小相对稳定,但存在流动性。今天的50个人圈子,到下周时成员可能就不是同样的50个人了;人们在不同大小的群体之间“游荡”,有时甚至会完全消失。

人类发展的历史资料同样支持邓巴的观点:人类现代狩猎-采集社会(有准确的人口普查数据)的平均群体规模为148.4人。从罗马帝国到16世纪的西班牙,再到20世纪的苏联,专业军队的人数规模也非常接近150人。然后,这些人往往被分成大约50个人的小队,然后进一步分成10到15个人的小队。反过来,这些人又组成了550到800个人的队伍,甚至更大规模。

二、社交媒体是否改变了“150”人的圈子?

1. 研究表明:对“150”的质疑没用

随着使用社交媒体成为一种新常态,人们也开始质疑“150”这个数字:当我们用微信、QQ、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社交工具来帮助我们发展和维护好友时,拥有更多的朋友不是更容易吗?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orten Hansen教授就指出,社交媒体促进了更有效的合作。我们现实世界中的朋友往往认识和我们一样的人,但是,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可以不断扩展社交网络,从而带来更好的商业成果。因而社交网络确实为你带来了更大的潜在朋友数量。

然而,当研究人员试图确定虚拟网络是否增加了我们之间的联系时,他们发现,目前来说,“150”这一邓巴数依然不变。

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的Bruno Gon alves和同事曾研究Twitter是否改变了用户在六个月内可以维持的关系数量。

他们发现,尽管推特上的关系比面对面的关系建立起来更容易,但实验参与者们只能处理100到200个稳定的联系。

另外,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员Nicole Ellison随机抽样调查大学生使用Facebook的情况时发现,虽然他们的Facebook好友的中位数是300,但他们平均只把75人算作真正的朋友。

这正如邓巴曾表示的那样,数字“150”不仅适用于现实世界的朋友,也适用于线上关系。

2. 数据表明:微信和Facebook并没有真正扩大你的社交圈

邓巴曾对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说:“有趣的是,你可以有1500个朋友,但当你真正查看网上互动记录时,你会发现人们依然保持着如现实世界中一致的大约150人的核心圈。”

对此,我们可以看几组社交网络的使用数据,以国民级社交软件微信和国际社交巨头Facebook为例:

◆微信

根据腾讯官方数据,2018年,微信每个月有10.82亿用户保持活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据了吧,但微信真的扩大了人们的社交圈吗?

再看下微信的另一组数据,2018年60%的微信用户为年轻人;年轻人平均有128个好友;工作后好友会增加20%(即153.6)。这时,你可能想说,这是“平均”啊!我身边就有很多人微信好友上千,有的还加满了5000人。还记得文章开头的问题吗?

尽管一个微信群能加到500好友,一个微信账号可加5000人,我们真正维持交往的也就约150人。

◆Facebook

再看一下,社交巨头Facebook的相关数据。2012年时,Facebook在全球拥有超过10亿活跃用户。(如今Facebook在全球拥有超过20亿活跃用户。)

当时邓巴曾提出一些有趣的数据,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Facebook实际上并没有让你获得更多的朋友。例如,在Facebook上拥有500个好友的人,只和26个好友互动,这时只是朋友间通常的聊天:你说点什么,他们就说些什么。有150个好友的人大约和12个人互动,这时包括聊天、点赞、评论等。依此来看,只有不到10%的Facebook好友关系是亲密的。

因此,你的网上社区有多少好友并不重要,你实际交往的人数并没有改变,这是由你的大脑决定的。

三、你要肤浅的关系,还是真挚的友谊?

毫无疑问,社交媒体终究改变我们的社交行为,尽管我们能够维持交往的人数仍然仅有150人,但社交网络能让我们更快更方便和一个人建立好友关系,增加好友数量,轻松知道好友的生活和兴趣。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社交媒体也改变了社交的真正意义:获取真挚的友谊。

1.你投入在肤浅关系上的时间,是以牺牲更深刻的关系为代价的

社交媒体让我们的关系变动得更频繁,比如远在天边的人今天就能成为你的好友,但明天或许就被拉黑或被移除群聊。

它也允许我们把线上好友扩展到200、300、或400人(不仅包括泛泛之交,也包括那些需要保持真正的友谊以获取“资源”的人),尽管大脑维持不了,但至少以某种形式为你“存住”了。

然而,如果没有面对面的时间投入,就不会有更深层次的联系。而我们投入在肤浅关系上的时间,是以牺牲更深刻的关系为代价的。

根据邓巴的时间分配模型,社交的时间影响了一个物种所能维持的社会群体的大小,如果在社交时间上的分配不足,便不能维持紧密的关系,群体就会分裂。

邓巴表示:“你所拥有的社交资本数量相当固定……这涉及时间投资。如果你与更多的人建立了联系,那么人均社交资本就更少。”

如果我们忙于社交网络,忙着去“点赞”“评论”,并不断扩大网络社交网,那么我们留给家人、亲密朋友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少了。

衡量我们与他人亲密度的指标是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若一起活动的时间减少或不再见面,亲密关系就会急剧下降。

2. 只有1个挚友,你也可以很快乐

2007年,邓巴和他的同事分析了27000名欧洲人的电话记录,发现大多数人在他们的电话簿中重复地与相同的4-5个人互相联系。

如果你想一下经典格言“重质不重量”,就不会觉得奇怪了。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我们不禁怀疑,人们对优质友谊的观念是否发生了改变。例如,许多人与从未见过面的网友建立了长期的联系。这对千禧一代来说尤其如此,他们重新定义了许多传统的社会结构,尤其是涉及到浪漫和人际关系的社会结构。

但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心理学教授Adriana M. Manago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虽然千禧一代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社交资本和更大的社交网络,但他们通过这些互动获得的满足感是短暂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肤浅的关系和公众认知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更大的社交网络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真正持久的快乐。

良好的友谊会影响我们的幸福。优质的友谊之所以很少,是因为我们一般只能在5个人范围内充分投资和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如果你正在热恋,这个数字可能会更少。

如果你没有5个朋友,不用担心。一个只有1个真正亲密朋友的人,也可以像一个有5个亲密朋友的人一样快乐。

即使在现实生活中,要认真投入每一段友谊是不可能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段关系都注定要持续一生。一切都有原因和期限。如果你回顾一下你所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友谊,你可能只能想出几段。

虽说“朋友多了路好走”,但优质的友谊却稀缺珍贵。因此,不必羡慕朋友很多的人,即使你只有1个挚友,你也可以很快乐。

四、触摸比语言更有力量

随着对“150”这一数字的意义和不断发展的社交媒体的探索,邓巴也认为,像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络正在改变人类互动的本质。但面对面的友谊保持牢固的一个因素是共享经历的本质:你们一起笑,一起跳舞,一起盯着马路上吃热狗的人看……

社交媒体能让你分享,让你知道你所有的朋友看过同一部电影,但它缺乏共有经历的同步性。这就像你自己一个人看一部喜剧片,即使你知道你所有的朋友都认为它特别好笑,你也不会笑得那么大声或那么频繁。

现实中的共同经历能够带来身体接触的可能,而这是线上社交无法做到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邓巴和他的同事们也一直在关注触觉在激发神经和生理反应方面的重要性,而这些反应反过来又会导致亲密关系和友谊。

他说:“我们低估了触觉在社交世界中的重要性。”在肩膀上轻轻一拍,或者握住手臂或手,这比语言更能增强信任关系。“言语容易。但人们触摸你的方式,甚至是随便的触摸,更能告诉你他们对你的看法。”

是的,从更深意义上来说,现实中的友谊是虚拟关系永远也无法替代的。

参考资料:

1. R. I. M.Dunbar,"Do online socialmedia cut through the constraints that limit the size of offline socialnetworks?", Royal Society Open Acience,20 January 2016.

2. "The Limits of Friendship", ByMariaKonnikova.

3. "Why Facebook Does Not Get You MoreFriends", by Mark Van Vugt Ph.D.

4. "There's A Limit To How Many BFFs YouCan Have At Once,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by Kadia Blagrove.

5.《2018微信年度数据报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Facebook

5k
  •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
  •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英伟达年内转涨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就算有5000个微信好友,但大脑决定你只能维系150个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我们的社交行为是有特点、有规律可循的。不管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你能够维持稳定关系的朋友也就150个。

文 | 节律实验 沉默的阿基米德

你的社交圈比想象小。

对此,你可能不信:同学、同事、亲朋好友……怎么也得好几百上千吧。

再想想人际六度分离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样的话,你认识的人至少也得几千了。

好吧,那让我们先看看你的微信联系人,现在有多少了?被设置成“不看他的朋友圈的视频动态”的好友有多少?一年联系不到一次的好友有多少?

再看看你的微信群,被设置成“消息免打扰”的有多少?群聊时,你最大程度上能和多少人互动?

其实,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我们的社交行为是有特点、有规律可循的。不管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你能够维持稳定关系的朋友也就150个。

“150”这个数字太小?别着急反驳,请继续往下看。

一、神奇的“150”

与大多数生物相比,人类有一颗“奇大”的脑袋,其中复杂的脑结构和巨大的脑容量消耗了超过20%的能量。如此大的代价仅仅是为了更好的获取食物么?这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20世纪80年代,学者提出了马基雅维利智力假说,认为灵长类动物如此大的脑容量是因为它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需要进行复杂的社会活动,因此群体越大,大脑容量就越大。

反之,根据动物的大脑新皮层,特别是额叶的大小,理论上可以预测出该动物日常社会活动的群体大小。牛津大学人类学家、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对此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在探索人类演化时,邓巴提出了“社会脑假说”,同样认为大脑容量与社交团体大小之间存在量化等式关系,依据人类大脑的容量来预测人类群体规模,他发现“150”(即著名的“邓巴数字”)就是人类可以维持社会关系的最大值。

邓巴认为,任何超过150人的群体都会开始对人脑的认知能力造成压力,我们无法有效管理与数百人的关系。

150是我们称为普通朋友的人数(事实上,这有一个范围:100-200)。邓巴通过定性访谈,结合对实验和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这个数字是分层次的:

图源:Boston University

50是我们称之为好朋友的人数,你经常见到他们,但并不认为他们是真正的知己。然后是15个人的圈子,在大多数事情上你可以向他们倾诉以寻求安慰。最后是5,他们是你最好、最亲密的朋友(通常包括家人)。

另一方面,群体规模也可以增加到500人(即熟人级别),或者1500人,但要注意,这是你能把人和名字对上的绝对极限。

虽然群体大小相对稳定,但存在流动性。今天的50个人圈子,到下周时成员可能就不是同样的50个人了;人们在不同大小的群体之间“游荡”,有时甚至会完全消失。

人类发展的历史资料同样支持邓巴的观点:人类现代狩猎-采集社会(有准确的人口普查数据)的平均群体规模为148.4人。从罗马帝国到16世纪的西班牙,再到20世纪的苏联,专业军队的人数规模也非常接近150人。然后,这些人往往被分成大约50个人的小队,然后进一步分成10到15个人的小队。反过来,这些人又组成了550到800个人的队伍,甚至更大规模。

二、社交媒体是否改变了“150”人的圈子?

1. 研究表明:对“150”的质疑没用

随着使用社交媒体成为一种新常态,人们也开始质疑“150”这个数字:当我们用微信、QQ、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社交工具来帮助我们发展和维护好友时,拥有更多的朋友不是更容易吗?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orten Hansen教授就指出,社交媒体促进了更有效的合作。我们现实世界中的朋友往往认识和我们一样的人,但是,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可以不断扩展社交网络,从而带来更好的商业成果。因而社交网络确实为你带来了更大的潜在朋友数量。

然而,当研究人员试图确定虚拟网络是否增加了我们之间的联系时,他们发现,目前来说,“150”这一邓巴数依然不变。

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的Bruno Gon alves和同事曾研究Twitter是否改变了用户在六个月内可以维持的关系数量。

他们发现,尽管推特上的关系比面对面的关系建立起来更容易,但实验参与者们只能处理100到200个稳定的联系。

另外,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员Nicole Ellison随机抽样调查大学生使用Facebook的情况时发现,虽然他们的Facebook好友的中位数是300,但他们平均只把75人算作真正的朋友。

这正如邓巴曾表示的那样,数字“150”不仅适用于现实世界的朋友,也适用于线上关系。

2. 数据表明:微信和Facebook并没有真正扩大你的社交圈

邓巴曾对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说:“有趣的是,你可以有1500个朋友,但当你真正查看网上互动记录时,你会发现人们依然保持着如现实世界中一致的大约150人的核心圈。”

对此,我们可以看几组社交网络的使用数据,以国民级社交软件微信和国际社交巨头Facebook为例:

◆微信

根据腾讯官方数据,2018年,微信每个月有10.82亿用户保持活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据了吧,但微信真的扩大了人们的社交圈吗?

再看下微信的另一组数据,2018年60%的微信用户为年轻人;年轻人平均有128个好友;工作后好友会增加20%(即153.6)。这时,你可能想说,这是“平均”啊!我身边就有很多人微信好友上千,有的还加满了5000人。还记得文章开头的问题吗?

尽管一个微信群能加到500好友,一个微信账号可加5000人,我们真正维持交往的也就约150人。

◆Facebook

再看一下,社交巨头Facebook的相关数据。2012年时,Facebook在全球拥有超过10亿活跃用户。(如今Facebook在全球拥有超过20亿活跃用户。)

当时邓巴曾提出一些有趣的数据,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Facebook实际上并没有让你获得更多的朋友。例如,在Facebook上拥有500个好友的人,只和26个好友互动,这时只是朋友间通常的聊天:你说点什么,他们就说些什么。有150个好友的人大约和12个人互动,这时包括聊天、点赞、评论等。依此来看,只有不到10%的Facebook好友关系是亲密的。

因此,你的网上社区有多少好友并不重要,你实际交往的人数并没有改变,这是由你的大脑决定的。

三、你要肤浅的关系,还是真挚的友谊?

毫无疑问,社交媒体终究改变我们的社交行为,尽管我们能够维持交往的人数仍然仅有150人,但社交网络能让我们更快更方便和一个人建立好友关系,增加好友数量,轻松知道好友的生活和兴趣。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社交媒体也改变了社交的真正意义:获取真挚的友谊。

1.你投入在肤浅关系上的时间,是以牺牲更深刻的关系为代价的

社交媒体让我们的关系变动得更频繁,比如远在天边的人今天就能成为你的好友,但明天或许就被拉黑或被移除群聊。

它也允许我们把线上好友扩展到200、300、或400人(不仅包括泛泛之交,也包括那些需要保持真正的友谊以获取“资源”的人),尽管大脑维持不了,但至少以某种形式为你“存住”了。

然而,如果没有面对面的时间投入,就不会有更深层次的联系。而我们投入在肤浅关系上的时间,是以牺牲更深刻的关系为代价的。

根据邓巴的时间分配模型,社交的时间影响了一个物种所能维持的社会群体的大小,如果在社交时间上的分配不足,便不能维持紧密的关系,群体就会分裂。

邓巴表示:“你所拥有的社交资本数量相当固定……这涉及时间投资。如果你与更多的人建立了联系,那么人均社交资本就更少。”

如果我们忙于社交网络,忙着去“点赞”“评论”,并不断扩大网络社交网,那么我们留给家人、亲密朋友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少了。

衡量我们与他人亲密度的指标是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若一起活动的时间减少或不再见面,亲密关系就会急剧下降。

2. 只有1个挚友,你也可以很快乐

2007年,邓巴和他的同事分析了27000名欧洲人的电话记录,发现大多数人在他们的电话簿中重复地与相同的4-5个人互相联系。

如果你想一下经典格言“重质不重量”,就不会觉得奇怪了。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我们不禁怀疑,人们对优质友谊的观念是否发生了改变。例如,许多人与从未见过面的网友建立了长期的联系。这对千禧一代来说尤其如此,他们重新定义了许多传统的社会结构,尤其是涉及到浪漫和人际关系的社会结构。

但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心理学教授Adriana M. Manago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虽然千禧一代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社交资本和更大的社交网络,但他们通过这些互动获得的满足感是短暂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肤浅的关系和公众认知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更大的社交网络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真正持久的快乐。

良好的友谊会影响我们的幸福。优质的友谊之所以很少,是因为我们一般只能在5个人范围内充分投资和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如果你正在热恋,这个数字可能会更少。

如果你没有5个朋友,不用担心。一个只有1个真正亲密朋友的人,也可以像一个有5个亲密朋友的人一样快乐。

即使在现实生活中,要认真投入每一段友谊是不可能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段关系都注定要持续一生。一切都有原因和期限。如果你回顾一下你所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友谊,你可能只能想出几段。

虽说“朋友多了路好走”,但优质的友谊却稀缺珍贵。因此,不必羡慕朋友很多的人,即使你只有1个挚友,你也可以很快乐。

四、触摸比语言更有力量

随着对“150”这一数字的意义和不断发展的社交媒体的探索,邓巴也认为,像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络正在改变人类互动的本质。但面对面的友谊保持牢固的一个因素是共享经历的本质:你们一起笑,一起跳舞,一起盯着马路上吃热狗的人看……

社交媒体能让你分享,让你知道你所有的朋友看过同一部电影,但它缺乏共有经历的同步性。这就像你自己一个人看一部喜剧片,即使你知道你所有的朋友都认为它特别好笑,你也不会笑得那么大声或那么频繁。

现实中的共同经历能够带来身体接触的可能,而这是线上社交无法做到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邓巴和他的同事们也一直在关注触觉在激发神经和生理反应方面的重要性,而这些反应反过来又会导致亲密关系和友谊。

他说:“我们低估了触觉在社交世界中的重要性。”在肩膀上轻轻一拍,或者握住手臂或手,这比语言更能增强信任关系。“言语容易。但人们触摸你的方式,甚至是随便的触摸,更能告诉你他们对你的看法。”

是的,从更深意义上来说,现实中的友谊是虚拟关系永远也无法替代的。

参考资料:

1. R. I. M.Dunbar,"Do online socialmedia cut through the constraints that limit the size of offline socialnetworks?", Royal Society Open Acience,20 January 2016.

2. "The Limits of Friendship", ByMariaKonnikova.

3. "Why Facebook Does Not Get You MoreFriends", by Mark Van Vugt Ph.D.

4. "There's A Limit To How Many BFFs YouCan Have At Once,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by Kadia Blagrove.

5.《2018微信年度数据报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