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富人地图:广东最多 宁夏青海西藏最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富人地图:广东最多 宁夏青海西藏最少

兴业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中国私人银行全面发展报告《中国私人银行2015:千帆竞渡 御风而行》显示,广东省高净值家庭可投资资产总额高达6万亿元人民币,为全国之首,宁夏、青海和西藏则是高净值家庭数量最少的省份。

图片来源:网络

兴业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日前联合发布中国私人银行全面发展报告《中国私人银行2015:千帆竞渡 御风而行》。该报告的调研范围为全国具有代表性的18个省份中,随机抽取的金融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1200多名中国高净值客户。

经过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人民币,私人财富得到了迅速积累,财富管理意识也在逐步加强。根据 BCG 全球财富市场数据库数据显示,2013-2015三年中得益于较高的GDP增长、人口红利、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等因素,中国私人财富规模的年复合增速高达21%,预计 2015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大约为11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高净值家庭财富约占全部个人资产 41%,全年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达44万亿元。未来五年,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私人财富累积增速进一步放缓,预计将以13%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平稳增长至196万亿元。

与私人财富规模类似,高净值家庭数量的增长也将结束过去3年年均近 30%的高速增长,预计2015年底将达到201万户。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得益于过去5年强刺激政策周期而迅速出现的高净值人群增速将趋缓,未来5年将以约 1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346万户。其中,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的超高净值人群增速最快,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其次为私人财富为3000万至1亿元的高净值人群,年增速为 13%。

从高净值家庭地域分布图上来看,中部(长江经济带、京广铁路沿线)财富人群正在崛起。报告预计未来五年内,高增长率和高密度的地区将会减少,北京、上海、广东等富裕地区的增长会进一步放缓。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心将会转移至内陆地区,私人财富规模基础较好且受政策红利影响较大的省市,如四川、河南、内蒙古、重庆等地将会具有更大发展潜力。 

具体来看,中国高净值家庭的区域分布仍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为主。根据BCG中国财富市场模型预测,2015年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和上海等六个东部沿海省市的高净值家庭数量均将超过10万户,约占全国高净值家庭总数的一半,成为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争夺客户的主战场。四川是高净值家庭数量最多的内陆省份,其次为河北、辽宁、河南、湖北等经济大省。

从高净值家庭财富总额来看,广东、江苏、北京、山东、上海和浙江等六个省市总额为23万亿元人民币,约为全国高净值家庭资产规模的一半,是中国私人财富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中,广东省高净值家庭可投资资产总额高达6万亿元人民币,为全国之首;河北、四川、河南等较富裕地区高净值家庭财富总量也都在1万亿元人民币以上。 

报告分析指出,结合各地高净值家庭增长潜力、规模和相对数量,不同地区高净值家庭现状和发展趋势各有特色。

以北京、广东和江苏为代表的省份,高净值家庭密度较高,总体私人财富规模较大,但过去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逐渐下降,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这些省市已成为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的必争之地。 

增速相对较慢但高净值家庭密度较高的地区为上海、浙江、山西、辽宁和天津。这些省市大多属于经济大省,且具备较强的经济地位或天然的资源优势。虽然这些地区高净值家庭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净值家庭比较聚集,财富累积相对成熟,可供私人银行业务深入挖掘的潜力依然广阔。  

报告显示,高净值家庭数量增速较高但密度比较稀疏的地区,如山东、四川、河南等省份,具备开展高端财富管理业务的条件;而重庆、内蒙古等地的存量较小,增速较高,主要受政策红利和资本投入驱动,未来具备一定爆发潜力,可能成为未来私人银行业务重点发力地区,须争取先发优势;而宁夏、青海和西藏则是高净值家庭数量最少的省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富人地图:广东最多 宁夏青海西藏最少

兴业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中国私人银行全面发展报告《中国私人银行2015:千帆竞渡 御风而行》显示,广东省高净值家庭可投资资产总额高达6万亿元人民币,为全国之首,宁夏、青海和西藏则是高净值家庭数量最少的省份。

图片来源:网络

兴业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日前联合发布中国私人银行全面发展报告《中国私人银行2015:千帆竞渡 御风而行》。该报告的调研范围为全国具有代表性的18个省份中,随机抽取的金融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1200多名中国高净值客户。

经过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人民币,私人财富得到了迅速积累,财富管理意识也在逐步加强。根据 BCG 全球财富市场数据库数据显示,2013-2015三年中得益于较高的GDP增长、人口红利、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等因素,中国私人财富规模的年复合增速高达21%,预计 2015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大约为11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高净值家庭财富约占全部个人资产 41%,全年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达44万亿元。未来五年,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私人财富累积增速进一步放缓,预计将以13%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平稳增长至196万亿元。

与私人财富规模类似,高净值家庭数量的增长也将结束过去3年年均近 30%的高速增长,预计2015年底将达到201万户。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得益于过去5年强刺激政策周期而迅速出现的高净值人群增速将趋缓,未来5年将以约 1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346万户。其中,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的超高净值人群增速最快,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其次为私人财富为3000万至1亿元的高净值人群,年增速为 13%。

从高净值家庭地域分布图上来看,中部(长江经济带、京广铁路沿线)财富人群正在崛起。报告预计未来五年内,高增长率和高密度的地区将会减少,北京、上海、广东等富裕地区的增长会进一步放缓。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心将会转移至内陆地区,私人财富规模基础较好且受政策红利影响较大的省市,如四川、河南、内蒙古、重庆等地将会具有更大发展潜力。 

具体来看,中国高净值家庭的区域分布仍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为主。根据BCG中国财富市场模型预测,2015年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和上海等六个东部沿海省市的高净值家庭数量均将超过10万户,约占全国高净值家庭总数的一半,成为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争夺客户的主战场。四川是高净值家庭数量最多的内陆省份,其次为河北、辽宁、河南、湖北等经济大省。

从高净值家庭财富总额来看,广东、江苏、北京、山东、上海和浙江等六个省市总额为23万亿元人民币,约为全国高净值家庭资产规模的一半,是中国私人财富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中,广东省高净值家庭可投资资产总额高达6万亿元人民币,为全国之首;河北、四川、河南等较富裕地区高净值家庭财富总量也都在1万亿元人民币以上。 

报告分析指出,结合各地高净值家庭增长潜力、规模和相对数量,不同地区高净值家庭现状和发展趋势各有特色。

以北京、广东和江苏为代表的省份,高净值家庭密度较高,总体私人财富规模较大,但过去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逐渐下降,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这些省市已成为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的必争之地。 

增速相对较慢但高净值家庭密度较高的地区为上海、浙江、山西、辽宁和天津。这些省市大多属于经济大省,且具备较强的经济地位或天然的资源优势。虽然这些地区高净值家庭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净值家庭比较聚集,财富累积相对成熟,可供私人银行业务深入挖掘的潜力依然广阔。  

报告显示,高净值家庭数量增速较高但密度比较稀疏的地区,如山东、四川、河南等省份,具备开展高端财富管理业务的条件;而重庆、内蒙古等地的存量较小,增速较高,主要受政策红利和资本投入驱动,未来具备一定爆发潜力,可能成为未来私人银行业务重点发力地区,须争取先发优势;而宁夏、青海和西藏则是高净值家庭数量最少的省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