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硬核的万圣节装扮,如何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万圣节的服装变化,仿佛也在其百余年的进程中,成为了一面映射社会文化发展的镜子。

即使女巫、吸血鬼和骷髅等元素在多年来的万圣节装扮中从未缺席,在这个一年中少有的可以光明正大穿着奇装异服出门的日子里,人们对自己当天所要扮演角色的期望也早已不止于此。

万圣节前夜,派对的场地或许仍需要表情狰狞的南瓜灯、从天花板垂下的蜘蛛网和蝙蝠,以及立在墙角的带“血”骷髅来烘托恐怖氛围。但对于人们的服饰装扮,“恐怖感”只是现代人在参加万圣节派对时的外形要素之一——夸张的妆容和面具有时甚至沦为配角,或是作为出席派对时最初级的准备。

相比于扮鬼吓人,更多的参与者如今会精心挑选服饰,将自己装扮成曾经流行或当下火热的角色:情侣画白了脸染了头发,扮起DC电影里的小丑和他的女朋友哈莉奎茵;文艺青年贴上一侧假睫毛,头戴黑色礼帽,假装自己是电影《发条橙》中的主人公;学生穿长袍戴眼镜,拿起魔杖仿佛就能念出咒语;就连幼儿园的小女孩,可能也会在万圣节这天犹豫自己是要做冰雪女王还是白雪公主。

装扮成英国首相鲍里斯的小男孩。

虽然万圣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但“万圣节服装”这个概念只存在了100多年。那些热衷于装扮成影视动漫人物和娱乐政治名人的万圣节爱好者们大概不会想到,100多年前的人们同样曾为庆祝这个节日做着准备——没有“大明星”也没有“小可爱”,他们通过简单直白的装饰和服饰,呈现出硬核的视觉效果。

1905年,一个装扮成鬼魂的人站在万圣节装饰旁。
约1911年,几个在万圣节装扮自己的人。
约1910年,穿着轮滑鞋,用面具装扮自己的女人。
1938年,三个装扮成鬼魂的人坐在车上。

万圣节服装起源

大约2000年前,生活在西欧的凯尔特人会在夏末举行庆祝丰收的活动——萨温节。萨温意为“夏天的结束”,也代表着新年的开始。11月1日是凯尔特人新年的第一天,也是冬天这个将会带来死亡的季节的首日。由于这个原因,他们相信死者和生者会在新年的前一个夜晚融合,他们也相信因为鬼魂的靠近,自己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未来。于是,在开启新年的前夜,凯尔特人庆祝收割,庆祝这一季节更替时所有重要的事情。

在萨温节的活动中,凯尔特人点燃篝火,用动物进行祭祀。他们会穿各种各样的服装,最常见的便是他们自己用动物的皮和头做的衣服。一些历史学家已经注意到凯尔特人可能穿着戏服来隐藏他们的脸和外貌,但这样做并不一定是为了匿名,而是为了改变他们的外表,以便在萨温节期间更容易地与鬼魂和死者交流。

通过呈现动物而不是人类的外貌,他们相信自己可以与来自不同世界的灵魂交流。同时他们也认为,这种动物的力量可以转移到穿着者身上,甚至可以驱赶任何试图扰乱夜晚的邪恶幽灵。不过也有其他资料显示,人们在萨温节期间盛装打扮,这样便可以在不被任何人认出的情况下去索要食物或钱。

约1920年,法国一个装扮成猫的男人。
1911年,荷兰三个穿着公鸡戏服的人。

萨温节并不是万圣节服装由来的唯一解释。中世纪时期,天主教堂会在11月1日的诸圣节上展示殉道圣人的遗物,而能否举办这样的活动很大程度取决于各教堂的财力状况:富裕的教堂可以轻易负担,贫穷的小教堂只有靠自力更生来参与其中——与其去瞻仰圣人的遗物,他们自己扮演圣人、魔鬼和天使,在诸圣节的前一天晚上在教堂中列队行进,以此来完成瞻礼仪式。这一行为也被看作是万圣节服装的来源之一。

直到19世纪中期,随着爱尔兰和英国移民的兴起,万圣节的节日传统被带到美国。尽管新教徒对庆祝异教节日的行为并不满意,但万圣节在北美的孩子们中变得非常流行。没过多久,美国人就遵循了凯尔特人在十月底打扮和庆祝的传统。他们会在社区里四处游荡,索要金钱或食物——很久以后这一举动才被称为“不给糖就捣蛋”。

约1925年,三个装扮成鬼魂去要糖的孩子。
1950年代,伦敦,在门口要糖的孩子。

20世纪30年代,万圣节在美国的流行程度甚至超过了英国。企业家们也开始利用这个广受欢迎的节日赚钱:他们大量生产各类万圣节服装,出售给美国狂热的成年人和儿童。如今,美国成年人每年在万圣节服装上的花费达到了15亿美元。儿童服装带来的收入也不容小觑,总计约12亿美元。

 

万圣节装扮的演变

人们的万圣节装扮,又是如何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影响,从而由简陋的面具发展到对各类影视人物及名人的模仿呢。美国女性杂志《Glamour》曾制作一个简短的视频,重现了从1910年代至2010年代女性万圣节服饰演变过程。

在最初的1910年代,手工的纸质面具是当时唯一的装扮元素,较为流行的面具有小丑、女巫和精灵等,而服饰还是以日常穿着的连衣裙为主。到了1920年代,简单的女巫造型在万圣节最受欢迎,造型特点包括锥形女巫帽、尖鼻子面具和腰间的围裙。从那时起,万圣节的主题也更加贴近恶作剧,而非鬼神与祭祀。

《Glamour》对1910年代女性万圣节装扮的还原。
约1910年,几个装扮成女巫的的女人排成一排照相。
1923年,两个万圣节装扮者的合影。

1937年,一家之前为百老汇生产戏服的制作公司Ben Copper将自己的业务扩展到了万圣节服装。当时正值迪士尼卡通人物“出生”不久,米奇米妮老鼠和唐老鸭等卡通形象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之中。Ben Copper公司拿下了这些卡通人物的授权,将这些角色的万圣节服装投入市场。这也使得在那个年代的万圣节活动中,迪士尼的米妮老鼠和白雪公主成为了女性选择扮演较多的角色。Ben Copper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被Rubies收购,后者现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万圣节服装生产商之一。

《Glamour》对女性装扮成米妮老鼠的还原。
《Mode》杂志对米妮老鼠模仿者的还原。

在《Glamour》对于50年代女孩万圣节装扮的还原中,当时流行的手绘招贴画是造型灵感的主要来源。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美国流行的招贴画、宣传画、海报等因为常被人钉在墙上而被称为pin-up。Pinup girls就是那些美女招贴画,其素材主要取自历史上或时下的名媛。在战争年代,美国士兵以拥有一副pin-up girl招贴画为荣,而画中的女郎青春时尚,在当时也引领了渔网袜、高跟鞋、浓妆的潮流。这些美女画像盛行40余年,在那个年代是美国乃至世界的时尚记忆。

Pin-up Girl海报示意。

随着越来越多的住户开始拥有自己的第一台电视,对电视剧角色的模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逐渐成为了万圣节装扮的一大趋势。从五十年代的西部动作片,到六十年代的《蝙蝠侠》系列剧集,女孩们先戴起牛仔帽穿起马靴,后又换上猫女的紧身胶衣。其中猫女形象也成为了之后万圣节的经典装扮之一。和猫女同样在之后几十年里被无数次复制的角色还有神奇女侠,它也代表着流行文化对万圣节装扮的深远影响。

《Glamour》对猫女的扮相的模仿。

万圣节服装制造厂的机器仍在不停运转,而自制戏服的风潮也在悄然回归。以90年代喜剧爱情电影《独领风骚》为例,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购买和搭配日常服饰来复制影片中女主角的形象。或者穿起鲜艳的运动装,做一个简单的发型,去模仿布兰妮·斯皮尔斯MV中的她本人。

2000年前后,娱乐小报和狗仔队开始盛行。越来越多的名人曝光量也让万圣节狂热者们有了新的目标——他们不只可以扮演影视作品中的虚拟人物,还可以借鉴娱乐新闻中的影像,去模仿那些真实的、有着标志性特点的名人。

《Mode》杂志对金·卡戴珊的模仿。

如今,在万圣节的庆祝活动中穿任何一种服装都是很普遍的做法,成千上万的人装扮成与传统的萨温节毫无关系的角色或物体。而即使万圣节早已失去了之前或庆祝丰收、或驱赶邪灵的含义,变成了一场场由各种装扮来展示个人兴趣、品位、或化妆技术的社交狂欢,它仿佛也在其百余年的进程中,成为了一面映射社会文化发展的镜子。

 

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3日,美国杰克森维尔,19/20赛季NFL常规赛,新奥尔良圣徒VS杰克森维尔美洲虎。圣徒队球迷身着奇装异服。图片来源:东方IC
当地时间2018年10月31日,日本东京涩谷区举行万圣节活动,民众另类装扮笑点十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8年10月21日,中国香港,市民画着鬼怪妆上街游玩,欢度万圣节。图片来源:东方IC
当地时间2019年10月27日,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约2000名身着各式服装、化着各式妆面的民众举行万圣节游行。图片来源:东方IC
当地时间2019年10月26日,美国加州纽波特比奇,当地举行年度万圣节冲浪活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2019年10月26日,日本东京,涩谷区当晚举行万圣节庆祝活动。图片来源:东方IC
当地时间2019年10月27日,美国加州,当地举办一年一度的万圣节狗狗游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