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A股首现巨亏企业过会!科创板首家“标准五”企业泽璟生物通过上市委审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股首现巨亏企业过会!科创板首家“标准五”企业泽璟生物通过上市委审核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在业内看来就是为生物医药企业开辟的快车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满乐

首家以第五套标准实现科创板过会的企业出现。

10月30日,科创板申报企业泽璟生物通过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审议,科创板首家以第五套标准“通关”交易所审核的企业出现。与此同时,泽璟生物还有望成为首家业绩巨亏登陆科创板乃至A股的公司。

根据泽璟生物最新更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公司所有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更没有实际的销售收入。2018年泽璟生物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达到-4.4亿元,今年仅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就亏损了3.4亿元。整个公司仍依靠股权融资满足现金流需求,仅通过研发及临床试验用药生产加工服务获取少量营收。

“泽璟生物亏损过会可以说是行业内的标杆”。资深投行人士、《科创板之道》作者王骥跃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对于亏损企业,做好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剩下的就交给市场了。“市场第一次接触亏损公司上市,或许还不习惯,但这个潮流是不可逆的。为何要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就是投资者也要专业化。”

但他也表示,并不是亏损公司一定可以在A股上市,而是有投资价值但暂时亏损的公司可以上市。另一方面,亏损公司依然具有较大风险,未来是否能够盈利、何时能够盈利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甚至研发最终失败也很正常。

除被套上“首家亏损过会”的光环外,泽璟生物作为一家生物医药公司通过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过会同样值得关注。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此前就有国内生物医药公司在观望泽璟生物上会进度,并准备放弃海外上市重返国内资本市场。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在业内看来就是为生物医药企业开辟的快车道。除基本的市值要求外,以标准五上市的企业需满足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特别提到,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目前科创板申报企业中,除泽璟生物外,另有百奥泰、天智航、前沿生物、神州细胞四家企业选择第五套标准上市。上述四家企业均属于生物医药行业,净利润也保持了多年连续亏损。其中百奥泰仅在今年1季度就亏损过5亿元。

“投入高、周期长、风险高,是生物医药行业的普遍特征。实际情况让这类企业在处于中早期时无法实现盈利”。某北方地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初创企业中,创始人常常居于控股地位。但在医药行业,由于缺乏营收,企业需要引入一轮轮股权投资,创始人股份往往被稀释。“这也侧面反映了药企初期盈利的难度”。

北方地区某中小型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也表示,相比国内成熟制药企业,对创新药研发公司价值的判断,并不能依靠净利润水平和业绩增速。而是要相应的考量研发管线储备、核心团队能力。

相较于传统医药制造企业,处于成长初期的创新药企业的价值并非单纯依赖于利润水平和增速,而是更多体现在新药研发管线储备、核心团队能力及核心技术平台价值。

以泽璟生物为例,公司近年来研发费用一直高居不下,2019年1-6月公司研发费用就已过7000万元。而截至最新的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产品管线拥有11个主要在研药品的29项在研项目其中 4 个在研药品处于 II/III 期临床试验阶段、2 个处于 I 期临床试验阶段、1 个处 于 IND 阶段、4 个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前或者之后的净利润(含被追溯重述)为负值,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含被追溯重述)低于1 亿元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考虑到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情况,上交所允许这类研发型公司自上市之日起第4 个完整会计年度起适用上述规定。仅就泽璟生物而言,公司预计将在2020年前后完成其中一款新药的III期临床试验及上市申请的提交。届时公司营收有望归正,避免退市风险。

“但实际的新药研发过程中,倒在III期临床试验不在少数。国内药企研发以仿制药为主,鲜有首创新药(first-in-class),成功率相对较高,但依然不能排除研发失败的风险”。上述医药分析师提醒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股首现巨亏企业过会!科创板首家“标准五”企业泽璟生物通过上市委审核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在业内看来就是为生物医药企业开辟的快车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满乐

首家以第五套标准实现科创板过会的企业出现。

10月30日,科创板申报企业泽璟生物通过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审议,科创板首家以第五套标准“通关”交易所审核的企业出现。与此同时,泽璟生物还有望成为首家业绩巨亏登陆科创板乃至A股的公司。

根据泽璟生物最新更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公司所有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更没有实际的销售收入。2018年泽璟生物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达到-4.4亿元,今年仅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就亏损了3.4亿元。整个公司仍依靠股权融资满足现金流需求,仅通过研发及临床试验用药生产加工服务获取少量营收。

“泽璟生物亏损过会可以说是行业内的标杆”。资深投行人士、《科创板之道》作者王骥跃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对于亏损企业,做好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剩下的就交给市场了。“市场第一次接触亏损公司上市,或许还不习惯,但这个潮流是不可逆的。为何要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就是投资者也要专业化。”

但他也表示,并不是亏损公司一定可以在A股上市,而是有投资价值但暂时亏损的公司可以上市。另一方面,亏损公司依然具有较大风险,未来是否能够盈利、何时能够盈利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甚至研发最终失败也很正常。

除被套上“首家亏损过会”的光环外,泽璟生物作为一家生物医药公司通过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过会同样值得关注。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此前就有国内生物医药公司在观望泽璟生物上会进度,并准备放弃海外上市重返国内资本市场。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在业内看来就是为生物医药企业开辟的快车道。除基本的市值要求外,以标准五上市的企业需满足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特别提到,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目前科创板申报企业中,除泽璟生物外,另有百奥泰、天智航、前沿生物、神州细胞四家企业选择第五套标准上市。上述四家企业均属于生物医药行业,净利润也保持了多年连续亏损。其中百奥泰仅在今年1季度就亏损过5亿元。

“投入高、周期长、风险高,是生物医药行业的普遍特征。实际情况让这类企业在处于中早期时无法实现盈利”。某北方地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初创企业中,创始人常常居于控股地位。但在医药行业,由于缺乏营收,企业需要引入一轮轮股权投资,创始人股份往往被稀释。“这也侧面反映了药企初期盈利的难度”。

北方地区某中小型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也表示,相比国内成熟制药企业,对创新药研发公司价值的判断,并不能依靠净利润水平和业绩增速。而是要相应的考量研发管线储备、核心团队能力。

相较于传统医药制造企业,处于成长初期的创新药企业的价值并非单纯依赖于利润水平和增速,而是更多体现在新药研发管线储备、核心团队能力及核心技术平台价值。

以泽璟生物为例,公司近年来研发费用一直高居不下,2019年1-6月公司研发费用就已过7000万元。而截至最新的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产品管线拥有11个主要在研药品的29项在研项目其中 4 个在研药品处于 II/III 期临床试验阶段、2 个处于 I 期临床试验阶段、1 个处 于 IND 阶段、4 个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前或者之后的净利润(含被追溯重述)为负值,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含被追溯重述)低于1 亿元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考虑到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情况,上交所允许这类研发型公司自上市之日起第4 个完整会计年度起适用上述规定。仅就泽璟生物而言,公司预计将在2020年前后完成其中一款新药的III期临床试验及上市申请的提交。届时公司营收有望归正,避免退市风险。

“但实际的新药研发过程中,倒在III期临床试验不在少数。国内药企研发以仿制药为主,鲜有首创新药(first-in-class),成功率相对较高,但依然不能排除研发失败的风险”。上述医药分析师提醒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