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英这个名字,外界尚属陌生。但一提及她是侯孝贤的御用艺术指导,所有人都恍然大悟。从《海上花》《好男好女》《南国再见,南国》《红气球》《最好的时光》《千禧曼波》,再到最新的《刺客聂隐娘》,她是最大的幕后功臣之一,“侯氏美学”的开创及实现者。
侯孝贤睽违七年,交出一部《刺客聂隐娘》,用侯氏风格的东方美学在戛纳迷倒一众西方媒体,“很迟缓,很轻柔,画面美到让你屏住呼吸”,“一部需要凝望,而不只是观看的佳作”,好评如潮,更博众评委青眼相待,摘得最佳导演奖。而黄文英除担任电影艺术指导、服装指导、造型指导外,还将她在电影中所展现的本领化作一本《刺客聂隐娘》。全书分为两册:《唐 风尚》:《刺客聂隐娘》电影美术设定集,以及《拜访刺客 唐传奇》:在绘本中“观看”《刺客聂隐娘》。从拍摄笔记•美术图稿•高清剧照•绘本电影四个方面展现这部备受瞩目电影的诞生。
▵《刺客聂隐娘》海报
◆ 低调功臣黄文英
▵黄文英
黄文英的名字,一如老搭档侯孝贤的低产、低调,在国内外众多大牌艺术指导中不算耳熟能详、路人皆知,但影迷提及《海上花》道具、场景设计都是赞赏不已,俨然是鉴别路人粉和资深影迷百试不爽的一个标杆。
▵《海上花》剧照
她早年留美,开始接触剧场事务从事歌剧、百老汇剧场服装设计,从1994年开始,投入侯孝贤导演电影的美术指导及服装设计工作,与侯孝贤合作超过二十年。作品有:《海上花》《好男好女》《南国再见,南国》《红气球》《最好的时光》《千禧曼波》《刺客聂隐娘》等。曾获亚太影展最佳美术指导、金马奖最佳美术指导、台北电影节最佳美术指导。
▵《好男好女》剧照
当今的电影凡事讲究表现手法新奇、视觉元素无止境繁复变化,电影美术往往过度标榜或过度依赖电脑合成技术与视觉特效,很少有导演愿意以漫长的光阴,细琢出一种精炼、内化的影像本质。而合作二十年、最懂得侯孝贤的黄文英谦称想通过《刺客聂隐娘》来纪念一部电影的诞生,“记忆属于《刺客聂隐娘》独有的最好时光,也希望对欣赏属于终极独特的——侯氏影像美学意境能起点作用”。
◆ 一部电影的诞生
黄文英坦言“从1994年开始跟侯导拍片,很少像《刺客聂隐娘》这样……拍得那么辛苦、拍得如此挫败,困顿而几近无奈与无助,最终在面对自己时,又自觉收获如此充沛。”
侯导想拍聂隐娘,大概是八〇年代当导演以来就有的梦想,然而始终搁置着……而黄文英大约从1998 年开始,就知道有《刺客聂隐娘》这回事,至于何时可以开始筹备,却是个“未知”,“聂隐娘”的名字,在正式开拍前,大概有十年之久,都是一个只闻其声(聂字耳多),不见其影的存在!“台北电影节三年,金马奖五年,这八年没拍片,到了金马奖第五年,就想着拍片得有个转换,要改变,那么就拍武侠片吧。”侯导首先是在自家闭关一年,研读各唐代史册,到朱天文与谢海盟加入编剧工作已是〇九年夏天,黄文英也感觉可以开始筹备,因而应征了三名助理先开始绘制草图。想不到又是七年,这部《刺客聂隐娘》才终于杀青。
◆ 进入《刺客聂隐娘》的电影美术世界
《唐 风尚》以电影《刺客聂隐娘》中人物造型与场景道具为主轴,用细腻的角度及文字,举凡行礼、谈话、宴饮、沐浴净身等生活举止;服饰、配饰等造型元素;到因不同阶级门第、宅邸、御院、阁道而构筑出的建筑样貌。打造一个不曾去过亦无法再度到达的盛况,恰如其分地落在电影情节上演的空间、器物和服装配饰之中。支微末节,步步引领观众进入剧情,仿若置身唐风。
▵《刺客聂隐娘:唐 风尚》插图
黄文英身为剧组中坚,在书中大量引用了剧照、设计原画等素材逐章为读者抽丝剥茧揭示艺术指导如何为电影增光添彩,如孔雀的形象,便是衬托田元氏性格的象征物之一。她美艳鲜丽的长裙和发饰上,饰有孔雀的纹样。孔雀代表的华美超群、耀眼千变,以及生动善妒等特质,呼应田元氏的美貌姿色与人格气质。孔雀“性颇妒忌”、服锦采者,必逐而啄之”的特质,透过服饰表现,与田元氏的形象结合。
这正是黄文英身为艺术指导的强项,她的现身指点让普通读者也能内行看出门道来。
《刺客聂隐娘》中的另一册《拜访刺客 唐传奇》则是绘本,由台湾知名插画家吴孟芸绘制唐风插画,黄文英撰写文本,希冀以“浅语”让大人愿意与孩子分享阅读。
▵《刺客聂隐娘:拜访刺客 唐传奇》
绘本在原本电影氛围图的基础上,形成叧类独特的视觉风格,呈现幻逸诡谲的刺客世界。一幕幕的绘本插画,犹如一场场电影情景的“氛围图”,呈现电影场景的空间景观、家具器物陈设与人物造型等视觉元素。进入《刺客聂隐娘》传奇诡谲的刺客世界,探寻高手对决的秘境,看他们武艺启发、神秘性格、各式绝招、弱点与内心纠结。
谁也没去过唐。尤其是一千二百年前《刺客聂隐娘》所处的中晚唐社会人文氛围。而电影本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illusion of reality , reality of illusion),是一个再造世界的重现,透过对当时社会生活与审美意识的探究,重现属于那个时代的风情,一种“此曾在”(that-has-been)的光影。
唐人世界,会是用何种言语沟通呢?(侯导选择文言简洁对白。)如何开始一天的生活?清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如何打理妆容、服饰?官员朝服、公服、常服的品级与藩镇将领、随军、侍卫的阶级区分?使府内院的贵族仕女,以及服侍他们的众婢女、众仆役、众小厮的群像?不同阶级门第、宅邸、御院、阁道的建筑样貌?起居坐卧的家具款式?古人行礼如仪的举止?坐卧起居的姿态?旅行时马、驴、牛交通车舆配备?唐人讲究园林花艺,喜寻幽品茗,净身沐浴,熏香意境……唐人的宴饮文化?热衷的节气活动?游春、击鞠、蹴鞠?喜欢的音乐、舞蹈?对外来事物风迷的程度?唐人崇尚胡风,“贵人御馔,尽供胡食”,胡乐、胡袍、胡舞,不管是“胡化汉人”、“汉化胡人”,感觉只要够“胡”就够野,也愈能彰显时代的气势。在搜集资料与沉淀思绪的初期,除了在台北故宫图书馆搜阅图文资料外,一直希望能通过旅行,试图去遇见来自唐代的第一手文物。尤其期盼能去那些曾影响唐文化或曾受唐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度,在开拍前,或因好奇自行前往,或因勘景,或因采购布料、道具,不知不觉走过一些地方,中国大陆、日、韩、泰、印度、乌兹别克斯坦……
2006年,初期构思《刺客聂隐娘》时,曾经参与一部台北故宫纪录片《盛世里的工匠技艺》的拍摄。见识到很多故宫珍品,其中林莉娜研究员对我启发良多,告知奈良“正仓院特展”有许多随遣唐船而来的唐代古物,引介巴黎吉美美术馆,见识到与佛教、印度教相关,造型幻逸、气魄惊人的巨大石雕,帮忙借阅大量图书馆藏书,推介古印度绘本作为想象胡风、胡色的参考。也因为看了大量藏书,当时特别想去阿富汗,但因当地长年战乱,所以改去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在古代属于西突厥辖下,其中布哈拉城,是古丝路的中心点,是当时往来欧亚,东西方各国商旅、货物交易的转运站,当地仍保存着古驿站的样貌,上层是一间间旅人的客房,下层歇着马、驴等旅行时不可或缺的牲口。
有一天与侯导聊起近来“research”的心得,说到古称花剌子模的乌兹别克斯坦,大唐诗人李白,有一说,是从此处移民到长安城,仍然保有类似唐人榻上生活起居的传统,同时也保留古代贵霜王朝相关的古乐曲,当下侯导很大气地指派制片廖苓姿与我结伴前往,从此苓姿与我的勘景兼采买道具、布料的旅行就这样一路“打卡”下去,走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希瓦古城、布哈拉、撒马尔罕,在那儿人们仍保留榻上生活的传统,榻上置案用以宴饮、弹唱,有时将大榻搬至户外庭院,双榻合并共食,气氛更融洽、空间更敞阔。月光下,盘腿而坐,葡萄美酒、美馔,侑以乐舞,颇有唐人的生活情调,曾经欣赏过最曼妙的胡旋舞就在希瓦古城!
在京都天满宫、东寺古董市集采购各式古布与小道具:精美漆器、熏香炉具及各式铜制、木制烤火暖炉。京都西阵织会馆旁的伴户商社新纺许多仿唐草纹样的织锦面料,用于中影内景陈设,主要角色厢房内的帐幔、卷帘、纱帐、榻垫,奈良唐招提寺,鉴真法师东渡日本,从唐土带各式工匠,依唐式工法兴建,古朴庄严,给予剧组在搭建两栋场景建筑时诸多启发。
2011年大雪纷飞的正月,在首尔广藏市场采购各色的提花鸟干纱面料,认识韩服世界的金真先生,给予丝质布料采买与绘制诸多帮忙。在苏州丝绸博物馆欣赏许多高仿出土的汉唐古布,北京高碑店、十里河定制仿古家具与大型动物器形的高足油灯、烛台、鎏金掐丝食器、食盒、食盏,与来自山西的仿古漆箱、漆盒、案几……以及特别自山西定制的精精儿镂空鎏金掐丝面具、公主冠上的步摇发簪、发饰。在拍摄尾声,夜宴中臣场景,获得台南艺术大学慷慨出借12 件仿唐古乐器,器形与彩绘纹样均十分考究,诸多来自敦煌石窟的发想。
服装分三处制作,北京剧装厂,解秀荣主任,从1996年制作《海上花》服装结识至今,帮忙制作电影中大部分女装/男装,也负责打点所有面料上的描金刺绣,以及剧中所需的各式古代男女鞋、靴等;北京宝荣服饰,林涛总监,在最关键时刻赶制多套主要角色与侍卫的铠甲、头盔……台北陈忠信先生,是设计服装的长期搭档,从电影《海上花》时代合作至今,是台湾难得的旗袍师傅,手工细致非凡,时常熬夜赶制主要角色的服饰:聂隐娘、精精儿、空空儿、田季安与日本平安时代等服装,以及后来追加的许多老臣的服装。
2008年自行走访南印度Chidambaram Thillai Natarajar与Mahabalipuram 两座印度教古寺。
旅行的当下所接触的不见得与唐代风尚有任何渊源,但重点是让自己置身于异世界的情境之中,并保有探寻异文化的眼界,当下遇见的人事景物,不见得立即能对拍摄电影有助益,但先寄存在记忆槽里,未来总有一天能派得上用场吧!
回到现实面,一部电影在筹备阶段,资金尚未完全到位,通常是很辛苦的,拍一部片,每一部门要整合的资源非常庞杂,尤其美术与服装在拍摄前即已着手,要筹备的对象细节繁琐,搭景、定制道具、兵器、布料、饰品、刺绣、彩绘……有时又得顾及预算分配得宜(那时大家心照不宣地认为侯导应该会拍很久),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的(最常出“包”的),都是一些古人生活的细节!而印象中常常到最后一刻才知道导演要什么,所以也常常在最后一刻赶制加工,即使这部片已经比以往侯导的片子有更充裕的时间筹备。在漫长的拍摄过程中,即使主创核心团队已经培养多年的合作默契,也因大家都努力求好,也有各自要面对的挑战,所以各有难以言喻的煎熬!
我想,以后应该也不会有人这样拍电影了。
刺客聂隐娘
黄文英 谢淳清 著
吴孟芸 图 陈逸轩 英译
居振容 英译审定
一部电影的诞生:拍摄笔记·美术图稿·高清剧照·绘本电影,记忆属于《刺客聂隐娘》独有的最好时光,欣赏属于终极独特的侯孝贤影像美学意境。
本文已获得授权
身为高端人士,不关注这俩号如何让娱乐八卦魂穿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