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财界观察】2020年:青岛的“中超”经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财界观察】2020年:青岛的“中超”经济

黄海青港冲超成功,除了球迷们的欢呼,到底还能为青岛带来什么?答案很简单:经济。

文 | 王山

10月26日下午,青岛黄海客场2比0击败上海申鑫,由于同轮的长春亚泰被逼平,黄海领先积分榜上的第三名高达4分,提前一轮冲超成功。

此番破局,可谓一扫青岛这座“足球”之城长达6年时间里没有中超球队的尴尬,也终于抚平了2013年中能降级为球迷带来的唏嘘伤感,2020赛季的中超赛场,齐鲁德比将再现。

黄海冲超背后的青岛实力

在中国足球历史上,可以被称为“足球之城”的城市只有两个——大连与青岛,两座城市为中国足球培养了众多国脚,以2002年世界杯为例,青岛、上海和北京都贡献了4名国脚,大连贡献了3名国脚。

实际上,从1994年中国甲A联赛实行职业化以来,除1994年和1996年之外,甲A八个赛季,中超10个赛季,青岛足球共有18年跻身于中国顶级联赛,但从2014年到2019年,青岛足球在中国顶级联赛成为空白,这成为青岛这座享誉二十年的足球之城挥之不去的痛。

重回中超,是青岛足球在此期间唯一的梦想。

在中能遭遇连续降级之后,这一希望落到了成立不久的青岛黄海队身上,在过去3个赛季中黄海队均跻身中甲前四,尤其是2016赛季,黄海青港队在与榜首两强天津权健队、贵州智诚队同积59分的情况下,只是因相互间战绩劣势屈居第三,与中超入场券擦肩而过。

今年3月份,青岛市体育局局长车景华表示:“青岛黄海队水平稳步提升,基本具备了向更高层次联赛冲击的能力。青岛市体育局将足球振兴作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会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环境优化和资源整合等方面,支持青岛黄海队打好今年的联赛,向更高水平联赛发展。”

此后,青岛市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到了青岛黄海队身上。4月12日,青岛港集团正式成为青岛黄海足球俱乐部的球队冠名商,并将支持球队完成冲击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目标。

7月底,黄海青港与功勋主帅乔迪解约。自调教过瓜迪奥拉、伊涅斯塔、比利亚、波多尔斯基等世界级球星的西班牙名帅利略接过教鞭后,黄海青港队在7场比赛中取得了6胜1平的佳绩,同期得分明显超过任何一个冲超对手。同一时间,黄海青港又大手笔引进了名震世界足坛的四届非洲足球先生亚亚·图雷,彻底点燃了青岛球迷的激情。

10月26日,黄海青港队终于提前冲超成功。

足球界存在着这样一个铁律,只要本地区有资源出钱的公司,尤其是有实力的国企,则足球俱乐部必然能够存活下去,而青岛无疑有着深厚的国企资源与实力,足以支撑一支中超球队的发展。2019年上半年,青岛市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120亿元,这一规模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前茅。

目前,中超足球俱乐部基本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副省级以上的城市,根据空间区位角度看来,多数处在中东部区域。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就拥有广州恒大、上海上港、北京国安、广州富力、北京人和、上海申花、深圳佳兆业7支足球队,如果再加上天津的天津泰达和天津天海,以及江苏苏宁、武汉卓尔、重庆斯威,8座城市的中超球队总数量已经达到了12支,占整个中超球队的75%。

回过头来看,官方政策、资源支持与青岛本地大型企业的资金加持固然重要,但很大程度上,黄海青港的冲超成功更与青岛市的经济实力密不可分。

此次冠名青岛黄海队的青岛港集团,至今已有127年历史,是世界第七大海港,与世界各地18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7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联系,是中国北方港口中航线最多、密度最大的港口,是山东省、青岛市发展海洋经济的“龙头”。经济实力方面,据2018年官方数据显示,青岛港全年营收达到117亿元,利润达到35.93亿元,外贸吞吐量北方第一,全国排名前三。

这样的账面实力,也是黄海青港能够在过去数月中疯狂“买买买”的硬性保障,更何况,在5月6日召开的青岛市足球振兴推进工作联席会议上,青岛啤酒集团、青岛城投集团、青岛饮料集团、青岛国信集团、青岛银行、青岛农商银行等本地顶尖企业的掌舵人都曾出席,其中青啤集团此前还赞助了黄海青港的球衣,这无疑给了青岛足球一个有力的信号。

青岛足球经济蓄势待发

黄海青港冲超成功,除了球迷们的欢呼,到底还能为青岛带来什么?答案很简单:经济。

中超职业足球俱乐部与职业联赛对城市经济影响分成直接与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就是俱乐部生产的联赛产品和所衍生出来的产品经过市场交换创造的经济价值,比如电视转播收益、俱乐部纪念品收益、广告销售与比赛零售产品收益、包厢租赁与联赛门票收益等。

根据今年5月份德勤财务咨询公布的《中超联赛2018商业价值评估白皮书》。中国本土赛事赞助的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42.4亿元。其中,足球赞助将达到22.7亿元,占到体育赞助规模的54%——足球仍是国内体育市场的最大IP。中超联赛场均观众数量2.4万、中超比赛转播累计收视人次6.9亿。

在国内,最懂足球经济的当属广州恒大淘宝老板许家印。许家印曾被上海东亚足球俱乐部主席徐根宝描述为“不喜欢足球、不懂足球、也不看足球”,但他却非常懂得中国式足球经济。他的高明之处,在于自己不干预球队,花大钱请优秀的教练管理球队。

有人算过,恒大每在足球上投资1元钱,其资产规模就扩张近100元。

球队对经济的间接影响就是直接经济影响而出现的乘数效应。

球迷观赛,难免会衍生出吃、住、交通等费用。中超联赛不但能够吸引很多本地居民消费,同时还有很多球迷以及本地区周边城市的居民过来观赛,一些观看比赛的外地球迷也会开展别的生意以及休闲活动。

在冲超希望发酵的时间段,青岛市民对于黄海青港队的热情持续高涨,甚至在连续两个主场的上座人数分别达到21286人和23256人,可以试想,黄海青港2020赛季征战中超,人气定然更为旺盛。再加上青岛本身浓郁的文艺气质与深厚的旅游资源,外地球迷延伸出来的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等需求届时将何其庞大。

而且,中超赛事本身也是一种稀缺的旅游资源。这方面可以借鉴的例子是今年3月份在韩国大邱举办的亚冠联赛,虽然最终大邱FC在主场3-1击溃了昔日的亚冠霸主广州恒大淘宝,但在比赛之前,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要了1500张门票(球场总共12415张门票),这其中从广州来的远征球迷只有350人,其余的1000多人是恒大方面在当地和韩国招募的留学生,这些球迷是花钱请来助威的。

据大邱当地旅游观光部负责人表示:“他们以‘看球’为名,组织了旅游团来现场助阵,所以我们给他们准备了3晚4日的旅游计划。这是一个很好宣传大邱市的机会,也为我们带来了商机。”从中国广州来的球迷,在大邱参观了著名的八公山、桐华寺、国立大邱博物馆等,并且品尝了来自大邱正宗的啤酒+炸鸡,大邱无疑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其次,足球也能促使城市体育产业聚集区的构成和发展。一部分中超足球俱乐部主场构建于城市中心地区,这部分俱乐部与联赛可以拉动四周配套设施建设与服务业发展,促使资源共享。 

早在2015年,中国足协在青岛、武汉、大连、广州、成都5个中国足球发展试点城市,分别设立了5个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青岛市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落户胶州铺集。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落户以来,铺集镇以其为载体,全力打造足球特色小镇,目前已经集合了足球文化、足球培训交流和比赛、体育产业、商业、旅游等产业项目。

胶州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岛市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建成后,将提升青岛市足球场地设施层次,培养更多优秀足球后备人才,延展青岛足球产业链条,进一步繁荣城区。另外,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带动胶州西南部餐饮服务、商品零售、特产销售、旅游等产业的发展,预计2020年全部建成后年税收收入10亿元,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5亿元。

根据青岛市体育局的数据,2017年青岛市体育产业规模为455.89亿元,并且计划到2025年实现1000亿元的目标。此次黄海青港冲超成功,无疑将进一步带动青岛地区对足球运动的热情,促进相关足球产业的繁荣,完善足球产业链条,并将足球经济更为深层地融入到当地经济发展。

最后,足球也对提高就业率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不仅包含了职业俱乐部工作岗位,还有和俱乐部有关的场馆与有关基础设施建设也能给城市提供很多就业机会。目前,青岛市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已达302所,其中国家级162所,全年组织各类足球赛事5000余场,近5万人次参赛。在黄海青港冲超成功的带动下,青岛市的足球就业的潜力将会继续被深入挖掘。

足球之都,青岛的下一个品牌故事

在国内体育界,提到广州,就会想到广州恒大足球;提到香港,就会想到赛马;提到三亚,就会想到沙滩排球;提到北京,就会联想到北马;提到青岛,自然就会联想到帆船。

而实际上,作为中国早年唯二的两座足球城之一,青岛的足球历史可能更让青岛人感到自豪。

海牛球迷协会会长周正曾表示:“青岛球迷协会是全国范围内三个最早的球迷协会之一,早在老海牛冲甲A时代就成立了,1993年青岛市球迷协会成立后,1994年就去中国足协注册,当时全国只有上海、重庆和青岛三家球迷协会。”即便是在中能降入中乙的低迷时期,仍有青岛球迷保留着跟随球队远征的习俗,足见青岛足球文化底蕴之深厚。

在这样的氛围中,过去二十余年里,青岛市为国家队贡献了郝海东、宿茂臻、李宵鹏、姜至鹏、王永珀、于大宝、郑龙、邹正、姜宁等一大批优秀足球运动员,时至今日,现役各级国家队中青岛籍运动员仍有14名之多。

但不得不承认,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帆船之都”的品牌影响力已经将“足球城市”的光环盖过。甚至在2018年的上合青岛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向与会嘉宾介绍“青岛是世界著名的帆船之都”,这是对青岛“帆船之都”城市品牌的最大肯定。

那么,帆船之都的品牌影响力是如何实现对“足球城市”反超呢?

2008年奥帆赛、残奥帆赛在青岛举办,这让青岛聚集了全世界的目光,赋予了这座海滨城市“帆船之都”的城市名片。

此后,青岛高度重视奥运遗产利用和开发,帆船运动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世界帆联副主席李全海表示,“我们有个共识,就是一个可持续的支持政策,一个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一个多元推动的活动平台,一支优秀的工作团队,这些是青岛帆船运动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这样的路线之下,青岛开始不断引进国际高端赛事,同时,还致力于培养自主品牌赛事,青岛同世界各地的帆船交流和竞技活动源源不断。以2017年为例,青岛市完成了2017-18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号”船员选拔培训及前期参赛工作,成功举办了2017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第八届城市俱乐部国际帆船赛(CCOR)、青岛国际名校帆船赛、“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等高端国际帆船赛事活动。

正是在如此密集的国际赛事和人才培育的帮助下,青岛市“帆船之都”的品牌影响力逐渐加强,并成为时尚青岛的一张靓丽名片。

但只有这一张体育品牌,显然不足以支撑青岛市品牌之都的野心。结合实际,青岛市决心重拾足球城市的影响力,将青岛足球建设成为另一个强有力的品牌,而黄海青港的冲超成功为此带来了最佳契机。

为此,2018年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要求青岛市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足球先进城市经验,培育厚植足球特色优势,全面提升青岛足球影响力。并提出了足球事业的远期目标:形成具有青岛特色的足球文化、足球赛事、足球产品和足球服务业,实现足球事业与足球产业全面协调发展。到2020年,足球特色学校占中小学校比例达到25%;到2030年,足球特色学校占中小学校比例达到50%。

在此指引下,2018年青岛市开展各类群众性足球赛事5000余场,举办各类足球培训班33期954人,并承办了中甲联赛、中乙联赛、中国足协杯赛、全国五人制超级联赛、全国青少年足球超级联赛等国家级足球赛事45场次。

同时,继续同国外高水平足球机构合作,如聘请巴萨青训专家担任青岛市青训总监,与拜仁慕尼黑开启教练员培训体系,组织青少年参加“2017拜仁青年杯”等活动,借助德国资源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教练员近3000人。

可以看出,青岛市在足球事业上并不是争一朝之成败,而是希望借助完备的足球体系,让足球运动深深扎根于青岛这片土地,并成为青岛的另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这样的路线实际上与上海上港队的崛起路线有着相仿的历程。

上港队在2017年的足协杯半决赛首回合,以2:1的战绩首次战胜恒大。而在此前的2011—2017年期间,恒大在中超豪取七连冠,总计拿下了12座冠军奖杯。

上港队,胜在哪?有分析认为,上港队的国内球员,大多数都是从小在上海踢球、长大的本土球员,即便曾引进少数内援,但不是主流,正是这些原有阵容让上港队中乙走到中超,也让上港队更像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相比之下,广州恒大的国内球员来自国内五湖四海,占据资金优势的恒大,采取谁实力强就买谁的拿来主义策略。

此后恒大意识到,振兴足球不单单仅代表振兴一支球队,而是球队背后整个城市足球产业的振兴,这是一个庞大的关联体系,包括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足球人才培育、大量赛事的举办以及像沙滩足球、室内五人制足球等相关政策、项目、活动的充分联动等。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广州恒大致力于投身发展青少年培养工作、项目建设的原因。

打造足球城市,青岛在政策支持、企业资源、青训体系、人才培育、知名赛事上都已经有了突破,现在,黄海青港队冲超成功,可以说为青岛在“足球之城”创办的努力补齐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财界观察】2020年:青岛的“中超”经济

黄海青港冲超成功,除了球迷们的欢呼,到底还能为青岛带来什么?答案很简单:经济。

文 | 王山

10月26日下午,青岛黄海客场2比0击败上海申鑫,由于同轮的长春亚泰被逼平,黄海领先积分榜上的第三名高达4分,提前一轮冲超成功。

此番破局,可谓一扫青岛这座“足球”之城长达6年时间里没有中超球队的尴尬,也终于抚平了2013年中能降级为球迷带来的唏嘘伤感,2020赛季的中超赛场,齐鲁德比将再现。

黄海冲超背后的青岛实力

在中国足球历史上,可以被称为“足球之城”的城市只有两个——大连与青岛,两座城市为中国足球培养了众多国脚,以2002年世界杯为例,青岛、上海和北京都贡献了4名国脚,大连贡献了3名国脚。

实际上,从1994年中国甲A联赛实行职业化以来,除1994年和1996年之外,甲A八个赛季,中超10个赛季,青岛足球共有18年跻身于中国顶级联赛,但从2014年到2019年,青岛足球在中国顶级联赛成为空白,这成为青岛这座享誉二十年的足球之城挥之不去的痛。

重回中超,是青岛足球在此期间唯一的梦想。

在中能遭遇连续降级之后,这一希望落到了成立不久的青岛黄海队身上,在过去3个赛季中黄海队均跻身中甲前四,尤其是2016赛季,黄海青港队在与榜首两强天津权健队、贵州智诚队同积59分的情况下,只是因相互间战绩劣势屈居第三,与中超入场券擦肩而过。

今年3月份,青岛市体育局局长车景华表示:“青岛黄海队水平稳步提升,基本具备了向更高层次联赛冲击的能力。青岛市体育局将足球振兴作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会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环境优化和资源整合等方面,支持青岛黄海队打好今年的联赛,向更高水平联赛发展。”

此后,青岛市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到了青岛黄海队身上。4月12日,青岛港集团正式成为青岛黄海足球俱乐部的球队冠名商,并将支持球队完成冲击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目标。

7月底,黄海青港与功勋主帅乔迪解约。自调教过瓜迪奥拉、伊涅斯塔、比利亚、波多尔斯基等世界级球星的西班牙名帅利略接过教鞭后,黄海青港队在7场比赛中取得了6胜1平的佳绩,同期得分明显超过任何一个冲超对手。同一时间,黄海青港又大手笔引进了名震世界足坛的四届非洲足球先生亚亚·图雷,彻底点燃了青岛球迷的激情。

10月26日,黄海青港队终于提前冲超成功。

足球界存在着这样一个铁律,只要本地区有资源出钱的公司,尤其是有实力的国企,则足球俱乐部必然能够存活下去,而青岛无疑有着深厚的国企资源与实力,足以支撑一支中超球队的发展。2019年上半年,青岛市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120亿元,这一规模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前茅。

目前,中超足球俱乐部基本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副省级以上的城市,根据空间区位角度看来,多数处在中东部区域。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就拥有广州恒大、上海上港、北京国安、广州富力、北京人和、上海申花、深圳佳兆业7支足球队,如果再加上天津的天津泰达和天津天海,以及江苏苏宁、武汉卓尔、重庆斯威,8座城市的中超球队总数量已经达到了12支,占整个中超球队的75%。

回过头来看,官方政策、资源支持与青岛本地大型企业的资金加持固然重要,但很大程度上,黄海青港的冲超成功更与青岛市的经济实力密不可分。

此次冠名青岛黄海队的青岛港集团,至今已有127年历史,是世界第七大海港,与世界各地18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7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联系,是中国北方港口中航线最多、密度最大的港口,是山东省、青岛市发展海洋经济的“龙头”。经济实力方面,据2018年官方数据显示,青岛港全年营收达到117亿元,利润达到35.93亿元,外贸吞吐量北方第一,全国排名前三。

这样的账面实力,也是黄海青港能够在过去数月中疯狂“买买买”的硬性保障,更何况,在5月6日召开的青岛市足球振兴推进工作联席会议上,青岛啤酒集团、青岛城投集团、青岛饮料集团、青岛国信集团、青岛银行、青岛农商银行等本地顶尖企业的掌舵人都曾出席,其中青啤集团此前还赞助了黄海青港的球衣,这无疑给了青岛足球一个有力的信号。

青岛足球经济蓄势待发

黄海青港冲超成功,除了球迷们的欢呼,到底还能为青岛带来什么?答案很简单:经济。

中超职业足球俱乐部与职业联赛对城市经济影响分成直接与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就是俱乐部生产的联赛产品和所衍生出来的产品经过市场交换创造的经济价值,比如电视转播收益、俱乐部纪念品收益、广告销售与比赛零售产品收益、包厢租赁与联赛门票收益等。

根据今年5月份德勤财务咨询公布的《中超联赛2018商业价值评估白皮书》。中国本土赛事赞助的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42.4亿元。其中,足球赞助将达到22.7亿元,占到体育赞助规模的54%——足球仍是国内体育市场的最大IP。中超联赛场均观众数量2.4万、中超比赛转播累计收视人次6.9亿。

在国内,最懂足球经济的当属广州恒大淘宝老板许家印。许家印曾被上海东亚足球俱乐部主席徐根宝描述为“不喜欢足球、不懂足球、也不看足球”,但他却非常懂得中国式足球经济。他的高明之处,在于自己不干预球队,花大钱请优秀的教练管理球队。

有人算过,恒大每在足球上投资1元钱,其资产规模就扩张近100元。

球队对经济的间接影响就是直接经济影响而出现的乘数效应。

球迷观赛,难免会衍生出吃、住、交通等费用。中超联赛不但能够吸引很多本地居民消费,同时还有很多球迷以及本地区周边城市的居民过来观赛,一些观看比赛的外地球迷也会开展别的生意以及休闲活动。

在冲超希望发酵的时间段,青岛市民对于黄海青港队的热情持续高涨,甚至在连续两个主场的上座人数分别达到21286人和23256人,可以试想,黄海青港2020赛季征战中超,人气定然更为旺盛。再加上青岛本身浓郁的文艺气质与深厚的旅游资源,外地球迷延伸出来的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等需求届时将何其庞大。

而且,中超赛事本身也是一种稀缺的旅游资源。这方面可以借鉴的例子是今年3月份在韩国大邱举办的亚冠联赛,虽然最终大邱FC在主场3-1击溃了昔日的亚冠霸主广州恒大淘宝,但在比赛之前,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要了1500张门票(球场总共12415张门票),这其中从广州来的远征球迷只有350人,其余的1000多人是恒大方面在当地和韩国招募的留学生,这些球迷是花钱请来助威的。

据大邱当地旅游观光部负责人表示:“他们以‘看球’为名,组织了旅游团来现场助阵,所以我们给他们准备了3晚4日的旅游计划。这是一个很好宣传大邱市的机会,也为我们带来了商机。”从中国广州来的球迷,在大邱参观了著名的八公山、桐华寺、国立大邱博物馆等,并且品尝了来自大邱正宗的啤酒+炸鸡,大邱无疑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其次,足球也能促使城市体育产业聚集区的构成和发展。一部分中超足球俱乐部主场构建于城市中心地区,这部分俱乐部与联赛可以拉动四周配套设施建设与服务业发展,促使资源共享。 

早在2015年,中国足协在青岛、武汉、大连、广州、成都5个中国足球发展试点城市,分别设立了5个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青岛市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落户胶州铺集。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落户以来,铺集镇以其为载体,全力打造足球特色小镇,目前已经集合了足球文化、足球培训交流和比赛、体育产业、商业、旅游等产业项目。

胶州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岛市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建成后,将提升青岛市足球场地设施层次,培养更多优秀足球后备人才,延展青岛足球产业链条,进一步繁荣城区。另外,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带动胶州西南部餐饮服务、商品零售、特产销售、旅游等产业的发展,预计2020年全部建成后年税收收入10亿元,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5亿元。

根据青岛市体育局的数据,2017年青岛市体育产业规模为455.89亿元,并且计划到2025年实现1000亿元的目标。此次黄海青港冲超成功,无疑将进一步带动青岛地区对足球运动的热情,促进相关足球产业的繁荣,完善足球产业链条,并将足球经济更为深层地融入到当地经济发展。

最后,足球也对提高就业率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不仅包含了职业俱乐部工作岗位,还有和俱乐部有关的场馆与有关基础设施建设也能给城市提供很多就业机会。目前,青岛市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已达302所,其中国家级162所,全年组织各类足球赛事5000余场,近5万人次参赛。在黄海青港冲超成功的带动下,青岛市的足球就业的潜力将会继续被深入挖掘。

足球之都,青岛的下一个品牌故事

在国内体育界,提到广州,就会想到广州恒大足球;提到香港,就会想到赛马;提到三亚,就会想到沙滩排球;提到北京,就会联想到北马;提到青岛,自然就会联想到帆船。

而实际上,作为中国早年唯二的两座足球城之一,青岛的足球历史可能更让青岛人感到自豪。

海牛球迷协会会长周正曾表示:“青岛球迷协会是全国范围内三个最早的球迷协会之一,早在老海牛冲甲A时代就成立了,1993年青岛市球迷协会成立后,1994年就去中国足协注册,当时全国只有上海、重庆和青岛三家球迷协会。”即便是在中能降入中乙的低迷时期,仍有青岛球迷保留着跟随球队远征的习俗,足见青岛足球文化底蕴之深厚。

在这样的氛围中,过去二十余年里,青岛市为国家队贡献了郝海东、宿茂臻、李宵鹏、姜至鹏、王永珀、于大宝、郑龙、邹正、姜宁等一大批优秀足球运动员,时至今日,现役各级国家队中青岛籍运动员仍有14名之多。

但不得不承认,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帆船之都”的品牌影响力已经将“足球城市”的光环盖过。甚至在2018年的上合青岛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向与会嘉宾介绍“青岛是世界著名的帆船之都”,这是对青岛“帆船之都”城市品牌的最大肯定。

那么,帆船之都的品牌影响力是如何实现对“足球城市”反超呢?

2008年奥帆赛、残奥帆赛在青岛举办,这让青岛聚集了全世界的目光,赋予了这座海滨城市“帆船之都”的城市名片。

此后,青岛高度重视奥运遗产利用和开发,帆船运动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世界帆联副主席李全海表示,“我们有个共识,就是一个可持续的支持政策,一个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一个多元推动的活动平台,一支优秀的工作团队,这些是青岛帆船运动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这样的路线之下,青岛开始不断引进国际高端赛事,同时,还致力于培养自主品牌赛事,青岛同世界各地的帆船交流和竞技活动源源不断。以2017年为例,青岛市完成了2017-18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号”船员选拔培训及前期参赛工作,成功举办了2017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第八届城市俱乐部国际帆船赛(CCOR)、青岛国际名校帆船赛、“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等高端国际帆船赛事活动。

正是在如此密集的国际赛事和人才培育的帮助下,青岛市“帆船之都”的品牌影响力逐渐加强,并成为时尚青岛的一张靓丽名片。

但只有这一张体育品牌,显然不足以支撑青岛市品牌之都的野心。结合实际,青岛市决心重拾足球城市的影响力,将青岛足球建设成为另一个强有力的品牌,而黄海青港的冲超成功为此带来了最佳契机。

为此,2018年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要求青岛市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足球先进城市经验,培育厚植足球特色优势,全面提升青岛足球影响力。并提出了足球事业的远期目标:形成具有青岛特色的足球文化、足球赛事、足球产品和足球服务业,实现足球事业与足球产业全面协调发展。到2020年,足球特色学校占中小学校比例达到25%;到2030年,足球特色学校占中小学校比例达到50%。

在此指引下,2018年青岛市开展各类群众性足球赛事5000余场,举办各类足球培训班33期954人,并承办了中甲联赛、中乙联赛、中国足协杯赛、全国五人制超级联赛、全国青少年足球超级联赛等国家级足球赛事45场次。

同时,继续同国外高水平足球机构合作,如聘请巴萨青训专家担任青岛市青训总监,与拜仁慕尼黑开启教练员培训体系,组织青少年参加“2017拜仁青年杯”等活动,借助德国资源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教练员近3000人。

可以看出,青岛市在足球事业上并不是争一朝之成败,而是希望借助完备的足球体系,让足球运动深深扎根于青岛这片土地,并成为青岛的另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这样的路线实际上与上海上港队的崛起路线有着相仿的历程。

上港队在2017年的足协杯半决赛首回合,以2:1的战绩首次战胜恒大。而在此前的2011—2017年期间,恒大在中超豪取七连冠,总计拿下了12座冠军奖杯。

上港队,胜在哪?有分析认为,上港队的国内球员,大多数都是从小在上海踢球、长大的本土球员,即便曾引进少数内援,但不是主流,正是这些原有阵容让上港队中乙走到中超,也让上港队更像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相比之下,广州恒大的国内球员来自国内五湖四海,占据资金优势的恒大,采取谁实力强就买谁的拿来主义策略。

此后恒大意识到,振兴足球不单单仅代表振兴一支球队,而是球队背后整个城市足球产业的振兴,这是一个庞大的关联体系,包括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足球人才培育、大量赛事的举办以及像沙滩足球、室内五人制足球等相关政策、项目、活动的充分联动等。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广州恒大致力于投身发展青少年培养工作、项目建设的原因。

打造足球城市,青岛在政策支持、企业资源、青训体系、人才培育、知名赛事上都已经有了突破,现在,黄海青港队冲超成功,可以说为青岛在“足球之城”创办的努力补齐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