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香医生
相信大家在古装剧里都看过很多沐浴的场景,但留意下就会发现它们都很雷同:
一个妹子泡在木桶里,水里还有很多玫瑰花瓣。如果是大老爷们,那干脆连花瓣都没有了。
难道古人洗澡都不用啥清洁用品吗?
当然不是。在古代,人们洗澡可没那么随便,不仅如此,古人对干净的追求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用刀刮身,用墙搓背
物理方式清洁篇
就说古希腊吧,那时候就已经用海绵擦洗身子了,没错,就是我们现在也会用的海绵。掐指一算,海绵也流行 2000 多年了......
如果你恰好是个古希腊土豪,还会用刮刀来清理身上的污垢和死皮。虽说是刀,其实是金属做的弧形器具。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到了古罗马,洗澡几乎成了一项全民事业,整个罗马城的公共浴室超过了 1000 座!不仅皇帝「与民同浴」,而且像深受咱们北方人民喜爱的搓澡,那会就有了。[1]
古罗马人民对搓澡有多狂热呢,看这个小故事体会下。
有次,皇帝哈德良在公共浴室看到一个老兵在用后背蹭墙,好把身上的泥搓下来。
如此带劲的搓澡 style,不是因为蹭墙更舒服,是因为那个老兵太穷了,请不起搓澡师傅,可就算穷,人家也没放弃搓澡。[2]
从中我们还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那时候的搓澡师傅很吃香......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当然,仅仅是「物理方式」无法满足人类对清洁的追求,还需要有各种「化学方式」的加持。
西有橄榄油做清洁剂
东有澡豆皂荚两开花
化学方式清洁篇
古希腊人会把橄榄油当作清洁剂,嗯,就是比其他食用油贵几十元的那个橄榄油,毕竟是人家特产,奢侈到用来清洁身体也不过分。[3]
这方面咱们老祖宗也不甘落后。
在东晋,人们使用一种类似肥皂的东西:澡豆。名字一听就知道跟豆子长得很像,但它其实是「属荤」的。因为这个东西的主要原料是猪的胰腺!
澡豆的做法也不复杂:先把猪的胰腺磨成糊状,然后跟豆粉和香料混合,再自然干燥。
可毕竟猪胰少,澡豆的制作成本也比较高,只有贵族用得起。普通百姓一年都吃不了几回猪肉,更别说做澡豆了。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既然荤的用不起,那就只能打打植物的主意了。于是就有了皂荚。
很多人印象中,皂荚是用来洗衣服的,就像元人方回所写:「何如觅皂角,涴濯暑服腻」。[4]
其实皂荚也可以用来洗澡。《西厢记》中就有提到,张生云:「......我打扮着等他。皂角也使过两个也,水也换了两桶也......」。
澡豆 + 皂荚,中国古人在清洁用品上实现了「荤素两开花」。
到了现代社会,洗个澡跟吃顿饭一样方便,我们也用不着跟老祖宗们一样去制作复杂的清洁用品。
不过像沐浴露,出现的历史也不是很长,但液体的清洁剂胜在方便。
肥皂用起来难免控制不住,掉地上了,捡还是不捡,还真是个问题。所以沐浴露,已然成了当下洗澡用品界的扛把子。
虽然身体清洁对我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在这方面还是有不少误区:
不管什么肤质都要每天洗澡
干皮或敏感皮,到了秋冬就没必要天天洗澡了。如果皮脂分泌不够,或是皮肤屏障功能不健全,天天洗澡容易造成过度清洁。
频繁使用搓澡巾,不搓出泥就等于没洗干净
偶尔搓一次问题并不大。要是搓得太频繁,非要把皮肤搓红、搓出泥了才停手就没必要了,这很可能会破坏皮肤屏障,得不偿失。
钟爱身体磨砂膏
频繁地使用磨砂膏,可能会过度破坏角质,容易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还有造成敏感肌的风险。
一洗澡就是半小时
天冷后,洗热水澡真的太太太舒服了。有些小伙伴甚至能洗上半小时,但这种舒服是短暂的。过高的水温,以及过长时间的洗澡,事后皮肤会更加干燥。
其实,选择沐浴露和选择洗面奶是一样的原则。
日常情况下,尤其是气温较低、湿度较低的秋冬季,干皮/敏感皮建议用不含皂基的沐浴露,以免成分刺激到肌肤屏障。
本文经由 丁香医生科学审核团队 皮肤科医师曾相儒审核
参考文献
[1] 周晓江. 中西沐浴文化比较研究和我国沐浴发展趋势探索[D]. 江南大学, 2004.
[2] 许宁. 古罗马与两汉洗浴文化比较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09.
[3] 秦卉, 刘伟毅. 肥皂与洗涤剂的历史(上)(待续)[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6, v.39(01):58-63.
[4] 刘盈慧. 宋代沐浴研究[D]. 河南大学.
策划/责编小码
作者 孙轶飞
插画 搞错饺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