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评论】武汉男童跌入污水井身亡:责任意识重于泰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评论】武汉男童跌入污水井身亡:责任意识重于泰山

城市窨井因为井盖丢失而吞噬人命,已经不算是大新闻了。这一次最大的不同,在于“人祸”的迹象如此明显,让人更为悲愤交加。那个被人为加盖了绿网的窨井,简直就是要命的“陷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敬一山

2019年11月9日,武汉一名儿童大白天在马路上正常行走时,突然掉入下水道井坑中。孩子家人、消防、公安等部门随后赶到,但最终也没能挽救一个年幼的生命。最让人悲愤的是,吞噬孩子生命的那个污水井根本没有井盖,只盖了一层绿色的网。

城市窨井因为井盖丢失而吞噬人命,已经不算是大新闻了。这一次最大的不同,在于“人祸”的迹象如此明显,让人更为悲愤交加。那个被人为加盖了绿网的窨井,简直就是要命的“陷阱”。

为什么井盖再一次消失,为什么没有井盖还不加防护,甚至还人为设置了“陷阱”?这些人人都会想到的疑问,要找寻答案却并不容易。孩子不幸殒命之后,悲伤的父亲站在马路中间,不知道找谁为这个事情负责,不知道哪个领导会来处理此事。新闻陈述的这个无助画面让人泪目,也以极具感情冲击力的方式控诉了一个老问题——如果不能做到每个窨井都有管理规范、都有明确责任人,那致命的隐患就难以排除。

去网上搜索武汉的污水井安全管理状况,会发现很多现在看来颇为讽刺的“旧闻”。早在2013年,武汉城管就宣称为全市7000个污水井安装了密码锁与保护网,这被称为“一锁一网”的双保险。不仅污水井,当时城管部门还宣告将联合全市124万个井盖的18家权属单位,共建“井盖数据库”,解决井盖缺失、沉降、凸出、移位、破损等问题。

如果只看这个新闻,给人的感觉是武汉早就彻底解决了窨井安全问题。不仅每个窨井有很安全的防护手段,而且还以“数据库”的方式把每一个井盖都纳入了管理范畴。可现在谁来回答,那个吃人的污水井为什么没看见“一锁一网”,那个窨井在不在“井盖数据库”中,又是哪个部门负责安全监管?

事故之后,记者去追问吃人窨井的管理归属。武汉市相关部门称出事地点属于江夏区,而江夏区宣传部称出事地点在插花地带,归哪一区管辖有待确认;武汉城管部门则称,那是绿化带内污水井,由东湖高新区建设部门和水务部门处置。但这两个部门目前还没有回复,窨井是不是归他们管理,为什么现场处于不设防状态。窨井夺命之后,家属和记者绕来绕去竟然都找不到负责部门,这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解释了悲剧何以酿成。

窨井安全管理的难题从来不在技术。同样是在武汉,2016年还有一则新闻提到该市要在排水井内安装一种新型铸铁防坠网,以取代之前使用的尼龙防坠网。据称这个铸铁防坠网一名壮年男子站上去都纹丝不动,其表面布满了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小孔,即便是一个小孩子坠落,也能保证脚都不会卡住。技术考虑不可谓不细致而有针对性,可这个窨井里的铁网到底装没装上呢?

从升级铁网到数据库,从技术到管理,如果一一落实到位,悲剧本来完全可以避免。事故的善后,我们希望看到更沉痛、有针对性的反思,每一个窨井是不是归属明确,安全监管是不是及时到位。再完善的规章和管理,当然也不能彻底避免有人犯错。问题在于,致命错误之后,必须看到有部门、有责任人为之付出代价,如此才能让公众相信安全管理的系统是有威慑力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评论】武汉男童跌入污水井身亡:责任意识重于泰山

城市窨井因为井盖丢失而吞噬人命,已经不算是大新闻了。这一次最大的不同,在于“人祸”的迹象如此明显,让人更为悲愤交加。那个被人为加盖了绿网的窨井,简直就是要命的“陷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敬一山

2019年11月9日,武汉一名儿童大白天在马路上正常行走时,突然掉入下水道井坑中。孩子家人、消防、公安等部门随后赶到,但最终也没能挽救一个年幼的生命。最让人悲愤的是,吞噬孩子生命的那个污水井根本没有井盖,只盖了一层绿色的网。

城市窨井因为井盖丢失而吞噬人命,已经不算是大新闻了。这一次最大的不同,在于“人祸”的迹象如此明显,让人更为悲愤交加。那个被人为加盖了绿网的窨井,简直就是要命的“陷阱”。

为什么井盖再一次消失,为什么没有井盖还不加防护,甚至还人为设置了“陷阱”?这些人人都会想到的疑问,要找寻答案却并不容易。孩子不幸殒命之后,悲伤的父亲站在马路中间,不知道找谁为这个事情负责,不知道哪个领导会来处理此事。新闻陈述的这个无助画面让人泪目,也以极具感情冲击力的方式控诉了一个老问题——如果不能做到每个窨井都有管理规范、都有明确责任人,那致命的隐患就难以排除。

去网上搜索武汉的污水井安全管理状况,会发现很多现在看来颇为讽刺的“旧闻”。早在2013年,武汉城管就宣称为全市7000个污水井安装了密码锁与保护网,这被称为“一锁一网”的双保险。不仅污水井,当时城管部门还宣告将联合全市124万个井盖的18家权属单位,共建“井盖数据库”,解决井盖缺失、沉降、凸出、移位、破损等问题。

如果只看这个新闻,给人的感觉是武汉早就彻底解决了窨井安全问题。不仅每个窨井有很安全的防护手段,而且还以“数据库”的方式把每一个井盖都纳入了管理范畴。可现在谁来回答,那个吃人的污水井为什么没看见“一锁一网”,那个窨井在不在“井盖数据库”中,又是哪个部门负责安全监管?

事故之后,记者去追问吃人窨井的管理归属。武汉市相关部门称出事地点属于江夏区,而江夏区宣传部称出事地点在插花地带,归哪一区管辖有待确认;武汉城管部门则称,那是绿化带内污水井,由东湖高新区建设部门和水务部门处置。但这两个部门目前还没有回复,窨井是不是归他们管理,为什么现场处于不设防状态。窨井夺命之后,家属和记者绕来绕去竟然都找不到负责部门,这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解释了悲剧何以酿成。

窨井安全管理的难题从来不在技术。同样是在武汉,2016年还有一则新闻提到该市要在排水井内安装一种新型铸铁防坠网,以取代之前使用的尼龙防坠网。据称这个铸铁防坠网一名壮年男子站上去都纹丝不动,其表面布满了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小孔,即便是一个小孩子坠落,也能保证脚都不会卡住。技术考虑不可谓不细致而有针对性,可这个窨井里的铁网到底装没装上呢?

从升级铁网到数据库,从技术到管理,如果一一落实到位,悲剧本来完全可以避免。事故的善后,我们希望看到更沉痛、有针对性的反思,每一个窨井是不是归属明确,安全监管是不是及时到位。再完善的规章和管理,当然也不能彻底避免有人犯错。问题在于,致命错误之后,必须看到有部门、有责任人为之付出代价,如此才能让公众相信安全管理的系统是有威慑力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