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热钱褪去,教育资本何去何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热钱褪去,教育资本何去何从

随着资本越发谨慎,涌入教育行业的热钱“退烧”,“活下去”成了企业在今年的共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北京商报 刘斯文

开年至今,教育行业一级市场的投融资案例数量明显少于去年同期。各类教育公司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退出市场甚至卷钱跑路的新闻屡见不鲜。随着资本越发谨慎,涌入教育行业的热钱“退烧”,“活下去”成了企业在今年的共识。11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从第三届蓝鲸教育大会上获悉,多名投资人对于明年的教育市场普遍乐观,甚至有投资人表示,2019年的资本“小寒冬”即将过去,与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相关的内容依然有广阔前景。对于投资方而言,到了拼专业拼眼光拼实力的时期。

素质教育及职教仍有空间

“资本寒冬”从2018年下半年延续到了2019年。根据公开数据整理,2019年上半年教育行业共发生了182起投融资事件,除去未披露金额的部分,共计总额约93亿元。相比2018年上半年的342起,缩水了近一半的数量,资本慎重理性趋势明显。

在这样的环境下,21世纪教育董事会副主席刘占杰表示,在经济周期带来的资本寒冬下,教育行业抗周期的特点在不断显现。他认为,教育行业多个赛道,尤其是和应试教育沾边的素质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依然具有可投资性。资本大潮的确退下来了,但总体还是在往前走。

慧科集团共同创始人&CEO岳喜伟同样认为职业教育具有广阔想象空间。中高等学校层面,国家在大力解决劳动力向价值创造的转变,但高校人才培养和产业培养脱节,而解决办法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该赛道的创业者众多。职业培训层面,目前受众更多的是泛互联网领域从业者,工作时长一到五年,面临职业进程的进一步成长。越在经济下行周期,越需要相关职业技能培训进行能力保障。

“产业资本的机会已来,教育行业正处在产业整合的拐点上,而最后的整合方式就是并购。从去年到今年,教育机构数量整整少了约30%,教育行业每天在自发产生并购行为。教育行业的整合机遇来临。” 朴新教育产业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印涛谈道。

资本围猎民办高校

二级市场方面,上市潮不再,但港股教育板块的民办高校并购达到高峰。对于教育资本而言,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如何再入局教育、以何种形式再布局,成了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与一级市场投融资表现不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港股的民办高校们正以超乎寻常的交易频率登陆二级市场,活跃程度一骑绝尘。7月上旬,中国新华教育宣布收购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60%举办者权益,代价9.18亿元。当时便有分析人员称其为“高校行业迄今最大并购之一”。7月下旬,宇华教育发布公告,拟收购山东英才学院举办者权益及90%股权,交易额达14.92亿元,成为国内民办高校并购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

民办高校并购浪潮已经来临。有数据显示,2019年前7个月,上市公司收购民办高校事件已逾10起。2018年一整年,这一数字仅为12起。 “有人就有钱”,曾参与过撮合民办高校和上市公司并购的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民办高校要想实现营收增长,一是靠学费、住宿费的上涨,二是靠在校学生数量的增长。

尽管活跃程度显著,但2019年港股教育股估值基本触底,未来是否会呈现反弹之势引发关注。法国巴黎银行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朱泉星认为,一方面,说2019年资本市场不好,是相对2018年尤其是上半年的火爆而言,所以一定程度“吓退”了投资者。但是教育行业是一个防守性的行业,现在的教育股已经跌到不可能再跌的时候了。可以看到,业务范围在广东省大湾区的教育股都在静悄悄地上涨。而已经在板上的教育公司,收入或盈利基本都是在增长的。实际上,教育股开始逐渐成长起来了。未来,民办高校的并购还将继续,而投资者也会持续看好。

关注技术创新

从2014年在线教育集中爆发起,历经三年之时,少儿在线英语在资本加持下迅速起飞;历经五年之时,一众借助技术优势的K12网校机构开启混战。未来三至五年,教育投资又会呈现何种趋势呢?

印涛表示,更看好15-18岁高中学段的投资机会。在国家政策下,学前领域的核心词是普惠,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词是均衡,高中阶段的核心词是普及。教育行业很多细分领域会有新的机会出现。

“从移动互联网技术到人工智能技术,技术为教育带来了一些改变和创新,也在不断拉高教育行业的创业门槛。”岳喜伟认为。相信技术在未来三年会不断释放它的威力和成果从而影响整个行业发展。三年后回头看,教育创业或许不再容易,创业者需要非常强的技术、数据、行为支撑,才能开启一个好的创业项目。技术创新的趋势将远大于模式创新。

在皖新资本CEO郭剑寒看来,教育行业未来的投资趋势可用三个词概括:一是机遇,过去的环境下,大家都在拼钱,现在的情况,要求资本方要拼专业、拼眼光、拼实力,第二个词是换挡,在如今的形势下,大家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节奏,以前很多机构拿钱套利,但教育行业是个慢行业,是一个讲究情怀的行业,是一个影响社会民生的行业;第三是升级,对企业来讲,市场要升级,要摸清楚企业本身解决的是行业什么痛点,解决的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除此之外,管理方面也要升级做到不断精细化。越是在资本退潮、没钱可烧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做好,才能走得更久、活得更长。对于投资机构来说,真正有实力、有眼光、有专业团队的机构会在“全民PE、全民投资”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走得更远。

此外,郭剑寒还表示,如今教育行业在头部化,未来,无论是区域龙头还是细分领域的黑马,在技术、服务、精细管理的推动下,都有望不断进化为小巨头。

来源:北京商报

原标题:热钱褪去 教育资本何去何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热钱褪去,教育资本何去何从

随着资本越发谨慎,涌入教育行业的热钱“退烧”,“活下去”成了企业在今年的共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北京商报 刘斯文

开年至今,教育行业一级市场的投融资案例数量明显少于去年同期。各类教育公司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退出市场甚至卷钱跑路的新闻屡见不鲜。随着资本越发谨慎,涌入教育行业的热钱“退烧”,“活下去”成了企业在今年的共识。11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从第三届蓝鲸教育大会上获悉,多名投资人对于明年的教育市场普遍乐观,甚至有投资人表示,2019年的资本“小寒冬”即将过去,与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相关的内容依然有广阔前景。对于投资方而言,到了拼专业拼眼光拼实力的时期。

素质教育及职教仍有空间

“资本寒冬”从2018年下半年延续到了2019年。根据公开数据整理,2019年上半年教育行业共发生了182起投融资事件,除去未披露金额的部分,共计总额约93亿元。相比2018年上半年的342起,缩水了近一半的数量,资本慎重理性趋势明显。

在这样的环境下,21世纪教育董事会副主席刘占杰表示,在经济周期带来的资本寒冬下,教育行业抗周期的特点在不断显现。他认为,教育行业多个赛道,尤其是和应试教育沾边的素质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依然具有可投资性。资本大潮的确退下来了,但总体还是在往前走。

慧科集团共同创始人&CEO岳喜伟同样认为职业教育具有广阔想象空间。中高等学校层面,国家在大力解决劳动力向价值创造的转变,但高校人才培养和产业培养脱节,而解决办法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该赛道的创业者众多。职业培训层面,目前受众更多的是泛互联网领域从业者,工作时长一到五年,面临职业进程的进一步成长。越在经济下行周期,越需要相关职业技能培训进行能力保障。

“产业资本的机会已来,教育行业正处在产业整合的拐点上,而最后的整合方式就是并购。从去年到今年,教育机构数量整整少了约30%,教育行业每天在自发产生并购行为。教育行业的整合机遇来临。” 朴新教育产业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印涛谈道。

资本围猎民办高校

二级市场方面,上市潮不再,但港股教育板块的民办高校并购达到高峰。对于教育资本而言,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如何再入局教育、以何种形式再布局,成了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与一级市场投融资表现不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港股的民办高校们正以超乎寻常的交易频率登陆二级市场,活跃程度一骑绝尘。7月上旬,中国新华教育宣布收购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60%举办者权益,代价9.18亿元。当时便有分析人员称其为“高校行业迄今最大并购之一”。7月下旬,宇华教育发布公告,拟收购山东英才学院举办者权益及90%股权,交易额达14.92亿元,成为国内民办高校并购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

民办高校并购浪潮已经来临。有数据显示,2019年前7个月,上市公司收购民办高校事件已逾10起。2018年一整年,这一数字仅为12起。 “有人就有钱”,曾参与过撮合民办高校和上市公司并购的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民办高校要想实现营收增长,一是靠学费、住宿费的上涨,二是靠在校学生数量的增长。

尽管活跃程度显著,但2019年港股教育股估值基本触底,未来是否会呈现反弹之势引发关注。法国巴黎银行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朱泉星认为,一方面,说2019年资本市场不好,是相对2018年尤其是上半年的火爆而言,所以一定程度“吓退”了投资者。但是教育行业是一个防守性的行业,现在的教育股已经跌到不可能再跌的时候了。可以看到,业务范围在广东省大湾区的教育股都在静悄悄地上涨。而已经在板上的教育公司,收入或盈利基本都是在增长的。实际上,教育股开始逐渐成长起来了。未来,民办高校的并购还将继续,而投资者也会持续看好。

关注技术创新

从2014年在线教育集中爆发起,历经三年之时,少儿在线英语在资本加持下迅速起飞;历经五年之时,一众借助技术优势的K12网校机构开启混战。未来三至五年,教育投资又会呈现何种趋势呢?

印涛表示,更看好15-18岁高中学段的投资机会。在国家政策下,学前领域的核心词是普惠,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词是均衡,高中阶段的核心词是普及。教育行业很多细分领域会有新的机会出现。

“从移动互联网技术到人工智能技术,技术为教育带来了一些改变和创新,也在不断拉高教育行业的创业门槛。”岳喜伟认为。相信技术在未来三年会不断释放它的威力和成果从而影响整个行业发展。三年后回头看,教育创业或许不再容易,创业者需要非常强的技术、数据、行为支撑,才能开启一个好的创业项目。技术创新的趋势将远大于模式创新。

在皖新资本CEO郭剑寒看来,教育行业未来的投资趋势可用三个词概括:一是机遇,过去的环境下,大家都在拼钱,现在的情况,要求资本方要拼专业、拼眼光、拼实力,第二个词是换挡,在如今的形势下,大家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节奏,以前很多机构拿钱套利,但教育行业是个慢行业,是一个讲究情怀的行业,是一个影响社会民生的行业;第三是升级,对企业来讲,市场要升级,要摸清楚企业本身解决的是行业什么痛点,解决的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除此之外,管理方面也要升级做到不断精细化。越是在资本退潮、没钱可烧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做好,才能走得更久、活得更长。对于投资机构来说,真正有实力、有眼光、有专业团队的机构会在“全民PE、全民投资”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走得更远。

此外,郭剑寒还表示,如今教育行业在头部化,未来,无论是区域龙头还是细分领域的黑马,在技术、服务、精细管理的推动下,都有望不断进化为小巨头。

来源:北京商报

原标题:热钱褪去 教育资本何去何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