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南国都市报 田春宇
在雄伟壮丽的铺前大桥下,文昌的文北中学内坐落着一座古建筑群,坐北朝南,面阔三开间,规模宏大。它是海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大规模清代建筑群之一——溪北书院。然而,历经百余年的风雨洗礼,年久失修,如今的溪北书院损毁、房屋坍塌情况越发严重,令人惋惜。好消息是,这座历经沧桑的溪北书院,将在明年年初进入修复阶段,即将焕发新的光彩。
桃李芬芳120载,承载厚重当地特色文化
远远望去,红墙绿瓦,一进连着一进,红色的琉璃飞檐,暗红的朱漆墙壁。随墙蔓延攀爬的绿藤,历史沧桑中透露出一种精致秀美。
溪北书院的头门、讲堂、经正楼这三座建筑,共同建成了溪北书院的中轴线,象征皇权礼法的严肃地标建筑;东西的两侧各有一条长长走廊,连接起了讲堂和经正楼。
120多年来,溪北书院桃李芬芳。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溪北书院由文昌铺前镇出身的清末著名书法家、诗人潘存发起,在广东总督张之洞等人的支持下筹资建造而成。溪北书院建成之后至宣统三年间,不少学者曾在此讲学,一时人文兴旺,人才辈出。
书院留下的“讲堂”和“经正楼”两块牌匾的题字,其中繁体“講”字,据传其用意是世间有讲不完的道和讲不完的学,为人师者要谨慎自己口中所出的话语;在“溪北书院”大门的隶书匾额上的繁体的“書”字,寓意世上有读不完的书,世人当谦虚向学。
2008年,铺前镇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这与溪北书院不无关系。铺前镇是海南省历史上地位独特、文化多元的侨乡名镇。溪北书院,它所承载着历史人文内涵,彰显着铺前厚重的渔港文化及侨乡文化,它在人文兴盛、人才辈出的文昌显得地位殊胜。
孤独矗立文北中学内,斋舍崩塌过廊损毁
11月10日下午,溪北书院内仅逗留着几位附近居民。这座古建筑历史积淀深厚,却冷清孤寂得令人畏惧。
走遍书院,除了细节雕琢精致,建筑风格古韵故乡,这里留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依然破败。尤其是东西廊两侧的斋舍等的坍塌,残留的建筑体依然难掩古色古香,被杂草和绿树侵蚀,更令人扼腕。
书院始建初期为20多亩,而今不足10亩,大多土地遭侵占做其它用途,经正楼后排侧屋原为旧式砖瓦房,已被改建为三层宿舍楼,与原貌格格不入。
吴大妈的家与溪北书院仅隔着一条小路,她每天会到这里锻炼身体。看着残败的古建筑,她多次叹气惋惜,“之前也修复过,但是不少材质已被替换了,威马逊台风重创之后,倒塌的房屋让我们觉得很可惜。”吴大妈说,不少华侨返乡或者书院出去学子返回来看到此情况都难掩悲痛。她说,如今溪北书院仅有文北中学的组织学生定期前来维护卫生而已。
在文北学校近10年的吴鹏曾见证近年来书院逐步的衰败。“七八年前,我们还在邀请古建筑学家考察,想要逐步修复保护起来,还没有做起来,一场台风就吹毁了东西侧的斋舍,我当时看到如此完整的古建筑就这样残败了,心里非常难受。”吴鹏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依然情绪激动。在他眼里,溪北书院俨然成为矗立中学内的孤独残败“老者”,亟待拯救。
文昌文北中学校长沈文略介绍,虽然学校受相关部门委托定期简单清理,但却无法修缮这里的一砖一瓦。由于书院所处位置在学校内,每日游客来往频繁;其前方还有一方水池,导致学校管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预计明年初启动修缮,计划将溪北书院独立规划
如今,文昌溪北书院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残败的现状何时能有所改观?
文昌旅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溪北书院列入海南省文物+旅游三年计划。去年下半年,文昌启动溪北书院二期维修工程,其中包括台风损坏的东西中作、以及半池等部分,设计方案已得到海南省文物局的审核,通过专家的评审。此项目今年下半年将进入政府采购及招投标阶段,真正的进入修缮阶段的时间预计在明年年初。
考虑到学校安全管理及溪北书院未来作为景区景点的发展规划,在修缮过程中将会修建围墙,将溪北书院独立出来,在东侧重设出入口。“将最大程度恢复历史原貌,打造传统文化建设基地,配套旅游标准设施,考虑研学旅游发展方向。”该负责人透露。
海南大学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古建筑专家阎根齐教授曾多次考察溪北书院。他建议相关部门在修缮过程中,务必坚持修旧如旧,“不是保留原来的样子就行,而是原来的技术、材质,整体面貌和布局不要变动,文化的符号和积累要从细节保留,减少损坏,避免文化产生断层。”阎根齐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其建筑风格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在修缮和保护起来后,加大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溪北书院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来源:南国都市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