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他们的家:画家、主编、设计师如何给孩子艺术启蒙?

“唯有艺术教育,才能释放出一些自由的气息。”

撰文 | 匡达

艺术家邱志杰说:艺术是世界中那个通往纳尼亚的衣柜。走进那个衣柜,另有一个世界。衣柜就是山洞,武侠小说中,洞穴里面总是有奇遇。

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里,记者因与一位画画的芬兰老人闲聊而深受感动。因为“如果你有一项爱好,你的人生就不会孤独。”而这位满头白发、没学过画画的老人正在认真的描绘一幅人物写生,只是因为“我从小喜欢画画”,因为“每个人都可以画画,不是为了竞争。”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里,美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固有的观念中,似乎更多的人认为儿童美育应该在社会教育中完成。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与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发布的《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师资状况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有美育教师59.9万名,较10年前增加20万名,占全部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仅为6.5%。目前,美育师资仍存在较大缺口。

那么,儿童美育如何在家庭中得到滋养?如何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益?家长又如何摆脱这方面育儿焦虑的束缚?带着这样的疑问,界面影像采访了几位业内家长,提起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他们都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经验,十分乐于分享。

绘本主编妈妈鱼鹰:绘本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载体,可以呈现几乎所有题材

鱼鹰在成为儿童绘本杂志的创刊主编之前,一直从事文化记者工作。进入绘本行业则完全是被推动的,还在休产假的她一开始也犹豫,毕竟自由惯了,担心时间全被孩子占据。学习了解之后,鱼鹰改变了对儿童插画“幼稚,颜色鲜艳”的刻板印象。再加上一直对有创造性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于是想做一个平台,把好东西呈现出来。

“有句话说,如果你在做一件事,发现所有人都在帮你,这件事就是对的。”鱼鹰这样形容杂志初创时的心情。在发刊词里,鱼鹰写到:“我们需要一本能跟得上这个时代审美的儿童杂志。”因为不管是在创作界还是父母圈都有这样一个需求。此前国内的儿童杂志虽然也不少,但大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受到国有出版社体制的限制,没有很大的突破。鱼鹰想做的是有审美,有现代意识的儿童杂志。因为孩子们读的故事需要跟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关联,特别是在幼年,孩子对身边看到的东西,经历的事情,总是有着巨大的好奇。

而绘本正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载体,可以融合很多东西。目前在国内,最畅销的绘本,是偏实用主义的,比如教小朋友刷牙,不挑食等。但绘本涉及的题材其实可以非常广泛。比如与他们合作版权的法国杂志,就借用小红帽的故事讲了选择恐惧症:小红帽因为犹豫不知道该选哪条路,于是等来了大灰狼;但在被抓住后,她也给狼一个怎么吃自己的选择题,让他面对选择恐惧,拖延时间,得以脱身。这些其实也是当代人真的会面临的困境。这样,与孩子一起读绘本,家长也会被治愈。鱼鹰认为,在这个领域值得探讨的方向太多了,因此她也在自己的公号“鱼鹰有宝宝”中,时常抛出自己的尝试和思考。她曾在公号里写:与孩子一起读书也好,做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也好,都不只是“陪孩子”,那也是我们内在渴望的延展,给孩子美的启蒙,也是我们自己在深深扎根于感知与创造。

据开卷等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儿童绘本零售规模约58亿元,占少儿图书零售市场的24.98%,稳居细分品类第二的位置。2019年前三季度,在国内各类图书码洋(图书的印刷数量与定价的乘积)中少儿图书占比26%,位居第一。儿童绘本无疑已成为图书市场的核心增长点。此外,在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必读书单里也有大量的绘本类图书。而对于幼儿园,在硬件配备上则特别有关于绘本数量的要求。

鱼鹰的女儿漾漾今年4岁,在对女儿的教育上。鱼鹰觉得,学龄前学画画并不那么必要,因为很多不够专业的机构教的太套路,会适得其反,损害了幼儿天马行空的表达方式。比如过于强调画得“像不像”,可能孩子学到的并不是画画本身,而是一种规则。在家里,鱼鹰也常陪孩子画画,但更多的是鼓励表达,给孩子表达的信心。也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形式丰富的素材,希望孩子可以知道世界是多样的,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可以去探索。

鱼鹰和女儿漾漾
给孩子的自然课:黑色,是乌鸦的羽毛;肉桂粉,和狗尾巴草的茸毛很像;树皮脱落的地方,起初是鲜绿色,然后变粉、变深红……蜡笔里最好的那种蓝色最难找……
漾漾在乐队演出现场
好玩的对称画。玩完后,照例,把颜料糊在手上、身上、脸上……满屋按脚印。
小小摄影师工作照

插图设计师妈妈部凡:用设计思维陪孩子,亲子游还能收获旅行手帐

九年前,从中央美院数码艺术娱乐工作室毕业的部凡与同为设计师的老公成立了“连和部设计”工作室,他们的设计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也出版自己的绘本。如今,这对设计师夫妻的大女儿观观刚刚三岁,小女儿照照也五个多月了。

部凡生完孩子之后,重心自然转向孩子,用她的话说,是给孩子“每天满满的高质量陪伴”。部凡为女儿开发了很多游戏,从她的经验来看,孩子天然对画画并没有那么多兴趣,更喜欢故事。观观语言发育比较早,特别爱聊天。所以,陪女儿画画是从聊天开始的,比如,妈妈问“我们现在来画个什么呢?你?我?大怪兽?”观观选了大怪兽。然后再开始具体形容,颜色?长毛吗?生长在雪地还是草丛?观观在妈妈的引导下开始编故事:“我希望有一个绿色的怪物,身上长满了梨;一个红色的怪物,身上长满了苹果;一个黄色的怪物,身上长满了香蕉;一个蓝色的怪物,身上长满了蓝莓。因为我喜欢各种颜色,我还喜欢水果。”部凡都会给女儿画下来,观观还会给怪兽们起名字。

再比如,把画画融进故事里,画出母女俩,编一个探险故事:需要船,就画一艘船,让孩子打开想象力自己编故事,然后一起画出来,这样她会发现画笔可以无限延展,可以创造出整个世界。

都说亲子游是带娃的hard模式,是对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在此,部凡有个小帖士可以分享。旅行路上为减轻行李负重,不带玩具,而是准备一个本,一套彩笔,就能完全解决掉大把在路上的无聊时间。坐飞机的时候画下飞机,还画下同行的小伙伴,并且互相在对方的本子上画画,这样留存下来也是珍贵的旅行手帐。

最日常的苹果,部凡给孩子画下来,也像是设计思维训练。这个苹果系列包含:小苹果,大苹果,红苹果,绿苹果,削成一圈一圈的苹果皮,削完皮的黄色的苹果,切块的苹果等等,部凡画了一沓。

“如果再画插画,我可能不会像以前那样画。”部凡说。“我觉得我在孩子身上,更像是一个实验吧,我看到借由画画这件事,思维打开的过程。”通过养育女儿获得的宝贵经验,部凡希望能把它用在以后的插画创作中。

观观戴着自己涂色的面具
观观和妈妈合作的画:生活在海边像一条鱼,哭的鼻子都歪了。
观观和妈妈合作的画:生活在草丛里的怪兽,善躲藏,有刺有角用来捉樱桃。
观观在旅行途中画画
观观梦见了大怪兽,半夜哭醒了,妈妈帮她画下来。
妈妈问观观最喜欢什么颜色?观观说是各种颜色!于是她们一起做了一个各种颜色的彩虹棒棒糖。

画家爷爷颜新元:唯有艺术教育,能给孩子自由和快乐

1952年出生的颜新元是位爷爷辈的家长,他的身份是著名画家、大学教授、也是民间艺术收藏家。谈及现在年轻人的育儿焦虑,颜新元说,在目前的教育现实下,家长有太多的无奈。身处模式化的教育环境,对自由精神的发掘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在孩童阶段,唯有艺术教育,才能释放出一些自由的气息。而艺术带给人的快乐和幸福感能帮助人找到生存的意义。

2017年,颜新元一家三代共同举办画展《一家人画画》。参展人包括:颜新元、刘雪纯夫妇;儿子颜开,儿媳宁静,孙子妥妥;女儿弯弯,女婿滕雄,小外孙滕一阳。其中,最年长的是65岁的颜新元,最年幼的是只有2岁的孙子妥妥。这些作品涵盖油画、水墨、水彩、茶画、书法、摄影、涂鸦等多个艺术门类,民俗风情浓郁、表现手法多样,让人们看到日常的家庭生活如何滋养“美感”生长,从而成为一种生动的教育实践。

画画是这一家人的共同乐趣。原本只是家庭主妇的爱婆刘雪纯,因为可惜女儿画画剩下的颜料拿起画笔涂抹,结果技惊四座,成了家里第一个开个展的人。学文学的女婿滕雄,也以业余画家的形式加入了这个大家庭。画画到底有怎样的魅力?颜新元认为,除去家人之间自然而然的互相影响。更重要的是画画能培养一种善于观察的习惯,而观察则会促使人热爱生活,对别人看起来司空见惯的日常细节,有更丰富的感受。蔡元培说:以美育代替宗教。画画就是很好从观察、体验到表达和展示的全过程。

颜家数量庞大的民间艺术收藏,是家人共享的艺术财富,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家里的第三代小朋友。小外孙藤一阳两岁多的时候,过年收到红包,就会抽出一百块钱,自言自语:买古董去!买古董去!逗得家人又惊奇又好笑。

给孩子办家庭画展,也是颜家的一大乐趣。小朋友的画也要正式装裱、上墙、展览、然后认购。规则是:让孩子开价,大人选购的画必须是真心喜欢的,如果某一幅画孩子自己特别喜欢,则可以说,“我不卖!”或者也可以提高价格。有时候爷爷奶奶要买的画,爸爸妈妈还舍不得,说“这个你应该自己留着。”

画画,是外孙和孙子来颜新元工作室玩的保留项目。小朋友每次都会主动要求:画画!而工作室里地上就一直铺着毛毡,桌上横着颜料,毛笔,有此便利,随时都可以开始。颜新元认为,让孩子画画,中国传统的宣纸、毛笔、墨水,就是不可多得的材料。比起需要小心谨慎和较长时间的硬笔涂色,软笔画画有天然的优势,它更契合孩子短暂的耐心,也能培养洒脱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有更多“意外”,而对于创作,意外可以带来快感。在中国文化环境里,有“能够任由水墨奔跑的宣纸”,如果不用实在遗憾。

今年4月,颜新元凭借图画书《东拉西扯》获得世界无字书大奖,成为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画家,在他之前仅有创作《三毛流浪记》的已故漫画家张乐平获得此奖项的“特别荣誉奖”。而这,其实是颜新元创作的第一本正真意义上的绘本。说起这次获奖,颜新元获得最大的启示是“人要坚持自己”。这些水墨画,颜新元已经陆续画了一段时间了,但一直没机会出版,直到从朋友处获得比赛的消息才投稿,没想到成了中国区得分最高的作品。3月份,过完年,颜新元赶紧买了个快译通就出发了去意大利。“幸好没有听别人的意见改来改去。”画作保留了颜新元自己最强烈的个性。正是这种粗旷、无拘无束的创作风格让这件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深刻感受。

在颜家,由于一家人的观念比较统一,育儿内耗少。而在这样自由宽松的家庭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上小学之后也遇到了问题。颜新元认为汉字的书写应该是个性化的,有趣味的。书写本身也是一种创作,特别是对于刚开始学写字的孩子,应该从书写中获得趣味。但孩子在学校是由机器阅卷,写字必须标准化以方便电脑识别。这样过早的让人接受机器的规训,可以说是“相当可恶了!”

妥妥看爷爷画画
滕一阳和妥妥弟弟在画画
滕一阳在上海《一家人画画》画展展厅
颜新元获世界无字书大奖作品《东拉西扯》部分画作
颜新元教授为孩子们打造的家庭剧场

 

*文中所有图片和影像资料由受访者提供

0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