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北京鼠疫病例为何来自内蒙古?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北京鼠疫病例为何来自内蒙古?

内蒙古地区一直是我国鼠害的重点监控区域,专家认为,尽管今年鼠害密度较往年有所上升,但这与此次鼠疫疫情发生并没有直接关系,单发病例往往存在偶发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牛其昌

近日,北京确诊两例来自内蒙古的鼠疫病例引发持续关注。据北京朝阳区政府官网消息,两名患者均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目前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救治。此外,国家卫健委应急办已安排国家级专家赴内蒙古指导当地开展溯源工作,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2019年11月14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宣传处相关负责人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证实,鼠疫病例确诊以后,当地第一时间针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追踪和医学观察,截至目前情况平稳,尚未收到新发病例情况,最新调查结果以官方消息为准。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鼠疫防控在内蒙古自治区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作,自2004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尚未发生一例人间鼠疫病例,“近年来的防控措施一直做得比较到位,此次发病的患者来自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其生活区域距离疫区点比较近,鼠疫疫情存在一定偶发性。”

公开资料显示,与苏尼特左旗西邻的苏尼特右旗,曾在1917—1918年发生过人间鼠疫,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没有人间鼠疫的记载。2004年11月5日,苏尼特右旗一牧民因高烧、腋下淋巴结肿大而就诊,被社区医生发现并按疑似鼠疫报告,后经证实系腺鼠疫并发肺鼠疫。经流行病学调查,这起人间疫情的传染源是染疫的草兔,传播途径是患者因剥食死草兔而感染。

长期致力于鼠害研究的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武晓东对界面新闻表示,苏尼特左旗地区历年生存着一种叫做布氏田鼠的害鼠,属于携带鼠疫病菌的主要疫源鼠种,此次疫情很可能是由这一鼠种引发。

武晓东表示,该鼠种主要通过跳蚤等病媒生物传播鼠疫,但也不排除人在宰杀食肉时接触染疫的动物,或被老鼠直接咬伤而感染鼠疫。

事实上,内蒙古自治区一直是我国鼠害的重点监控区域。2010年6月,人民日报曾撰文称,“内蒙古一直是鼠疫的严重流行区,有鼠疫疫源旗县54个,占全国疫源县总数的1/4,疫源面积达3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疫源面积的近1/3”。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官网资料则显示,进入2018年3月份以来,该区草原鼠害频繁,危害显现。其中,布氏田鼠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市等地严重发生,危害地鼠道纵横、土滩连片。截至当年5月8日,全区草原鼠害危害面积达到5870.9万亩,对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该区累计投入劳力39866人次,出动技术人员3752人次,完成草原鼠害防治面积1564.2万亩,有效遏制了草原鼠害的蔓延。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此次病例发生地苏尼特左旗,当地疾控中心常年设有鼠疫监测点,2019年3月,该疾控中心还专门成立了鼠防专业工作组,对相关区域进行了鼠防踏查,了解各种鼠类的活动情况,并向广大牧民宣讲鼠疫的预防和防治知识。

严重的鼠害一方面会对草场形成破坏,另一方面对人类健康是一种潜在危害,不过,“首先需要明确,鼠害和鼠疫是两个不同概念,鼠害主要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说,害鼠的密度达到了一定程度,而鼠疫则是针对人体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武晓东表示。

据了解,针对鼠害的严重程度,我国主要以每公顷鼠洞的数量来定义。按照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2007年制定的《严重鼠害草地技术治理规程》附录A《草原主要害鼠危害分级表》规定,每公顷650个以上有效洞口属于重度危害,每公顷1000个有效洞口以上属于极度危害。

“从今年春季的调查来看,锡林郭勒当地鼠害确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平均鼠洞数量达到每公顷1000个以上,严重的地区达到1500个左右。”武晓东表示,春季调查一般视作基数,经过夏天的繁殖高峰,鼠洞在秋季形成越冬的数量,因此秋冬季鼠洞数量相比春季还将进一步上升。

他也同时认为,尽管今年鼠害密度较往年有所上升,但这与此次鼠疫病例发生并没有直接关系,疫情的发生往往存在偶发性。

值得一提的是,鼠类作为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基因与人类有90%的相似度。这意味着鼠类的进化序位很高,生存能力强,人类无法将其彻底根除。

谈及鼠害的防治,武晓东分析道,若将鼠类根除,这在科学上讲不通,实践中也无法实现。据介绍,布氏田鼠的繁殖能力极强,在适宜生存的年份,平均一年可以生产3窝,平均一窝8-12只。尽管布氏田鼠的寿命只有13个月左右,但性成熟期只有2个月,也就是说2个月大的田鼠就可以参加繁殖,繁殖速度极快。

“因此,在鼠害防治中,我们一般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坚持‘有鼠不形成害’的原则,通过加强地方农林及卫健部门监控,将害鼠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避免人间鼠疫疫情发生。”武晓东表示,草原治鼠是一项常态化工作,从自治区到各盟再到旗县,每一级都设有草原工作站,防治鼠害是草原工作站日常重点工作之一。一旦发现鼠害密度过大,自治区会组织飞机和大型机械喷洒药物,以达到控鼠的目的。

“鼠疫是可防、可治、可控的,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公众不必过度恐慌。”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宣传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即使是人间鼠疫也并不可怕,目前的疾控救治体系完善,大部分是单发病例,集体发病几率几乎为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北京鼠疫病例为何来自内蒙古?

内蒙古地区一直是我国鼠害的重点监控区域,专家认为,尽管今年鼠害密度较往年有所上升,但这与此次鼠疫疫情发生并没有直接关系,单发病例往往存在偶发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牛其昌

近日,北京确诊两例来自内蒙古的鼠疫病例引发持续关注。据北京朝阳区政府官网消息,两名患者均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目前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救治。此外,国家卫健委应急办已安排国家级专家赴内蒙古指导当地开展溯源工作,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2019年11月14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宣传处相关负责人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证实,鼠疫病例确诊以后,当地第一时间针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追踪和医学观察,截至目前情况平稳,尚未收到新发病例情况,最新调查结果以官方消息为准。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鼠疫防控在内蒙古自治区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作,自2004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尚未发生一例人间鼠疫病例,“近年来的防控措施一直做得比较到位,此次发病的患者来自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其生活区域距离疫区点比较近,鼠疫疫情存在一定偶发性。”

公开资料显示,与苏尼特左旗西邻的苏尼特右旗,曾在1917—1918年发生过人间鼠疫,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没有人间鼠疫的记载。2004年11月5日,苏尼特右旗一牧民因高烧、腋下淋巴结肿大而就诊,被社区医生发现并按疑似鼠疫报告,后经证实系腺鼠疫并发肺鼠疫。经流行病学调查,这起人间疫情的传染源是染疫的草兔,传播途径是患者因剥食死草兔而感染。

长期致力于鼠害研究的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武晓东对界面新闻表示,苏尼特左旗地区历年生存着一种叫做布氏田鼠的害鼠,属于携带鼠疫病菌的主要疫源鼠种,此次疫情很可能是由这一鼠种引发。

武晓东表示,该鼠种主要通过跳蚤等病媒生物传播鼠疫,但也不排除人在宰杀食肉时接触染疫的动物,或被老鼠直接咬伤而感染鼠疫。

事实上,内蒙古自治区一直是我国鼠害的重点监控区域。2010年6月,人民日报曾撰文称,“内蒙古一直是鼠疫的严重流行区,有鼠疫疫源旗县54个,占全国疫源县总数的1/4,疫源面积达3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疫源面积的近1/3”。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官网资料则显示,进入2018年3月份以来,该区草原鼠害频繁,危害显现。其中,布氏田鼠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市等地严重发生,危害地鼠道纵横、土滩连片。截至当年5月8日,全区草原鼠害危害面积达到5870.9万亩,对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该区累计投入劳力39866人次,出动技术人员3752人次,完成草原鼠害防治面积1564.2万亩,有效遏制了草原鼠害的蔓延。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此次病例发生地苏尼特左旗,当地疾控中心常年设有鼠疫监测点,2019年3月,该疾控中心还专门成立了鼠防专业工作组,对相关区域进行了鼠防踏查,了解各种鼠类的活动情况,并向广大牧民宣讲鼠疫的预防和防治知识。

严重的鼠害一方面会对草场形成破坏,另一方面对人类健康是一种潜在危害,不过,“首先需要明确,鼠害和鼠疫是两个不同概念,鼠害主要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说,害鼠的密度达到了一定程度,而鼠疫则是针对人体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武晓东表示。

据了解,针对鼠害的严重程度,我国主要以每公顷鼠洞的数量来定义。按照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2007年制定的《严重鼠害草地技术治理规程》附录A《草原主要害鼠危害分级表》规定,每公顷650个以上有效洞口属于重度危害,每公顷1000个有效洞口以上属于极度危害。

“从今年春季的调查来看,锡林郭勒当地鼠害确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平均鼠洞数量达到每公顷1000个以上,严重的地区达到1500个左右。”武晓东表示,春季调查一般视作基数,经过夏天的繁殖高峰,鼠洞在秋季形成越冬的数量,因此秋冬季鼠洞数量相比春季还将进一步上升。

他也同时认为,尽管今年鼠害密度较往年有所上升,但这与此次鼠疫病例发生并没有直接关系,疫情的发生往往存在偶发性。

值得一提的是,鼠类作为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基因与人类有90%的相似度。这意味着鼠类的进化序位很高,生存能力强,人类无法将其彻底根除。

谈及鼠害的防治,武晓东分析道,若将鼠类根除,这在科学上讲不通,实践中也无法实现。据介绍,布氏田鼠的繁殖能力极强,在适宜生存的年份,平均一年可以生产3窝,平均一窝8-12只。尽管布氏田鼠的寿命只有13个月左右,但性成熟期只有2个月,也就是说2个月大的田鼠就可以参加繁殖,繁殖速度极快。

“因此,在鼠害防治中,我们一般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坚持‘有鼠不形成害’的原则,通过加强地方农林及卫健部门监控,将害鼠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避免人间鼠疫疫情发生。”武晓东表示,草原治鼠是一项常态化工作,从自治区到各盟再到旗县,每一级都设有草原工作站,防治鼠害是草原工作站日常重点工作之一。一旦发现鼠害密度过大,自治区会组织飞机和大型机械喷洒药物,以达到控鼠的目的。

“鼠疫是可防、可治、可控的,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公众不必过度恐慌。”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宣传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即使是人间鼠疫也并不可怕,目前的疾控救治体系完善,大部分是单发病例,集体发病几率几乎为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