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谈“减负”:应重新构建教育体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谈“减负”:应重新构建教育体系

家长对减负的担忧,离不开以分数为标准的中高考评价体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柳书琪

自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以来,青海、重庆、甘肃等24个省市已出台减负的具体实施方案。国家及各省市发布的减负措施均表示,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和考试次数,采取登记评价方式,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

种种指向减轻中小学生课业压力的政策,却引发了部分家长的担忧。有家长认为,孩子成绩会因减负而下滑,未来可能在中高考竞争中失利。

对此,在南方周末2019年普惠型在线教育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表示,“家长的担心是由于现有的评价体系依然以分数为出口,很多人认为这条路迟早要走、苦迟早要吃。”因此,从最根本的角度而言,应当重新构建教育体系、打造“未来学校”。

在朱永新构想的一揽子教育改革方案中,最显著的变化是个性化和终身化。

朱永新表示,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生源于工业革命的背景,学校是为职业做准备的,有统一的大纲、教材和评价标准,重点考虑共性的需求而非个性的需要。但在现代社会,学校已不再是唯一可以获得知识的地方,上世纪六十年代甚至有学者提出了“学校消亡论”。在未来的教育体系下,学校将不再强调统一和标准化,而应将个性化、定制化视为学习的基础。

在朱永新看来,在个性化的学校里,教学的重点将从“补短”转变为“扬长”。“补短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短’,并且把优秀的标准抬高到了少数天才的水平,达不到北大、清华的标准就是失败者。”他说,“但扬长的教育会帮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给予人幸福和自信,让人成为面向未来的、富有激情和理想的人。”

为了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朱永新认为,教育不再需要设定过高的标准,而应当大幅降低难度、大幅整合课程。一项针对教育家的全球问卷调查显示,教育家们认为现在学校教授的内容应当仅保留17%。“更多的知识应当留给孩子自我建构、自主学习,才能更好的帮助他适应环境和工作体系,事实上孩子的自我建构能力是很强的。”他说。

除了发展个性化教学外,朱永新还表示,未来的教育应当是终身教育、消除学习与工作间的鸿沟。“现在很多人学习是为了找好工作,为了找到最好的工作,就要上最好的大学、中学、小学,压力层层下移,最后是‘不输在起跑线上’。”他说。

但事实上未来的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联程度已被极大地弱化了,一个人一生换工作的次数可能超过十次。因此,朱永新认为,专业能力将不再是最重要的,取而代之的是人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对事物的好奇心。

在他看来,大多数年轻人可以20岁左右开始工作,在此后的人生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交替式进行。混龄式教学也可能在未来取代同龄人教学班的模式。朱永新表示,“过去是为了教学方便,假设同龄人在同一起点,但其实人们的学习能力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而混龄教学、在线教育都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满足个人的学习需求和进度。”

对于终身学习的评价体系,朱永新提出了学分银行的方案,即一个人从出生起所有的学习过程都被记录在学分银行中,以银行中的课程证书取代学历、文凭。他建议,未来国家应当搭建类似“学习强国”的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海量的在线教育资源,并由国家购买服务,让教育公司、知识付费产品等社会力量都能参与其中,成为学分的一部分。

朱永新告诉界面教育,关于“未来学校”的构想和个性化与终身化教育的理念,其实质都是培养幸福、完整的人,这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制度设计需要逐步推进和改革外,家长也应放松心态。面对普遍存在的“鸡娃”焦虑,朱永新认为家长可以更为从容,这样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可为教育留出更宽松的环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谈“减负”:应重新构建教育体系

家长对减负的担忧,离不开以分数为标准的中高考评价体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柳书琪

自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以来,青海、重庆、甘肃等24个省市已出台减负的具体实施方案。国家及各省市发布的减负措施均表示,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和考试次数,采取登记评价方式,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

种种指向减轻中小学生课业压力的政策,却引发了部分家长的担忧。有家长认为,孩子成绩会因减负而下滑,未来可能在中高考竞争中失利。

对此,在南方周末2019年普惠型在线教育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表示,“家长的担心是由于现有的评价体系依然以分数为出口,很多人认为这条路迟早要走、苦迟早要吃。”因此,从最根本的角度而言,应当重新构建教育体系、打造“未来学校”。

在朱永新构想的一揽子教育改革方案中,最显著的变化是个性化和终身化。

朱永新表示,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生源于工业革命的背景,学校是为职业做准备的,有统一的大纲、教材和评价标准,重点考虑共性的需求而非个性的需要。但在现代社会,学校已不再是唯一可以获得知识的地方,上世纪六十年代甚至有学者提出了“学校消亡论”。在未来的教育体系下,学校将不再强调统一和标准化,而应将个性化、定制化视为学习的基础。

在朱永新看来,在个性化的学校里,教学的重点将从“补短”转变为“扬长”。“补短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短’,并且把优秀的标准抬高到了少数天才的水平,达不到北大、清华的标准就是失败者。”他说,“但扬长的教育会帮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给予人幸福和自信,让人成为面向未来的、富有激情和理想的人。”

为了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朱永新认为,教育不再需要设定过高的标准,而应当大幅降低难度、大幅整合课程。一项针对教育家的全球问卷调查显示,教育家们认为现在学校教授的内容应当仅保留17%。“更多的知识应当留给孩子自我建构、自主学习,才能更好的帮助他适应环境和工作体系,事实上孩子的自我建构能力是很强的。”他说。

除了发展个性化教学外,朱永新还表示,未来的教育应当是终身教育、消除学习与工作间的鸿沟。“现在很多人学习是为了找好工作,为了找到最好的工作,就要上最好的大学、中学、小学,压力层层下移,最后是‘不输在起跑线上’。”他说。

但事实上未来的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联程度已被极大地弱化了,一个人一生换工作的次数可能超过十次。因此,朱永新认为,专业能力将不再是最重要的,取而代之的是人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对事物的好奇心。

在他看来,大多数年轻人可以20岁左右开始工作,在此后的人生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交替式进行。混龄式教学也可能在未来取代同龄人教学班的模式。朱永新表示,“过去是为了教学方便,假设同龄人在同一起点,但其实人们的学习能力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而混龄教学、在线教育都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满足个人的学习需求和进度。”

对于终身学习的评价体系,朱永新提出了学分银行的方案,即一个人从出生起所有的学习过程都被记录在学分银行中,以银行中的课程证书取代学历、文凭。他建议,未来国家应当搭建类似“学习强国”的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海量的在线教育资源,并由国家购买服务,让教育公司、知识付费产品等社会力量都能参与其中,成为学分的一部分。

朱永新告诉界面教育,关于“未来学校”的构想和个性化与终身化教育的理念,其实质都是培养幸福、完整的人,这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制度设计需要逐步推进和改革外,家长也应放松心态。面对普遍存在的“鸡娃”焦虑,朱永新认为家长可以更为从容,这样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可为教育留出更宽松的环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