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今日头条换帅:单点再难出奇迹,需比拼综合实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今日头条换帅:单点再难出奇迹,需比拼综合实力

今日头条做通用信息平台难度很高,这个赛道很大,我们需要同时做好推荐、搜索、内容生态、变现,全方位提升才有可能产生更大的竞争力。

文|新商业情报NBT 齐朋利

“我觉得现在今日头条的整个拼图已经出来了,剩下的是综合能力的比拼。我的观点是现阶段已经不太存在一个月做完一个功能或产品用户体量就会大幅上升的情况。今日头条需要同时做好推荐、搜索、内容、变现等所有部分,才能让用户满意。整体来说,现在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不再是单点上短期出奇迹的阶段。”

这是今日头条新任CEO朱文佳对于当前今日头条处境的判断。

今天上午,朱文佳首次以今日头条CEO的身份在头条生机大会亮相。这位2015年加入字节跳动负责算法工作的员工正式取代陈林成为今日头条的最新掌门人。

作为今日头条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大会,生机大会是今日头条未来一年战略的风向标。在过去五年里,今日头条先后提出了“千人万元”、“All in 短视频”、“千人百万粉”、“平台生态升级”等战略,整个发展脉络从现金扶持、加码短视频再到强化粉丝生态不断升级,接下来今日头条要做什么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这种关注很大程度源于今日头条当前面临的挑战。在流量端,今日头条增速放缓,遭遇了明显的用户增长瓶颈;在产品创新端,今日头条在微头条、悟空问答、小程序以及飞聊上的一系列尝试都不算成功;包括在整个字节跳动,抖音等短视频产品承担起流量和营收主力后,今日头条在头条系的位置和定位需要重新梳理。

在产品经理出身的前任CEO陈林转向教育创新业务之后,算法技术出身的朱文佳能给今日头条带来哪些新变化,是本届生机大会的最大看点。

今日头条CEO 朱文佳

搜索是朱文佳演讲中提到的第一个关键词,这也是今日头条在边界探索上的最新尝试。朱文佳提到,很多人今年8月第一次知道头条搜索的存在,实际上头条通用搜索已经上线一年,在用户体验上已经进入业界第一梯队。头条做搜索首先是满足用户需求,其次搜索可以与推荐相互促进,是对头条内容分发方式的丰富。

由头条进军搜索延伸出来的一个问题是今日头条的边界是什么。朱文佳将今日头条过去7年的思路归结为“一横一竖”:“横”是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体裁,“竖”是尽可能多的分发方式。从内容体裁看,头条先后增加了头条号、短视频、问答、微头条等内容;分发方式上则有个性化推荐、内容运营、关注订阅以及搜索引擎。

“一个现代人所能接触到的所有内容体裁和分发方式,几乎都在头条平台上得到了容纳和体现。”由此形成的今日头条的定位就是“通用信息平台”。“通用”的含义一是普惠,人人都可以用。二是丰富,能支持多种分发方式和内容体裁。

朱文佳提到,2015年底时今日头条进入了一个产品用户数榜单,并且是前20名中唯一一个由2010年后成立的公司发布的产品。一些同事觉得可以准备上市了。张一鸣则在年会上表示,今日头条是一个非常大的东西,对特别大的东西的演化要有耐心。“回过头来看,这个非常大的东西其实就是通用信息平台。”

就头条现有的产品形态看,朱文佳认为今日头条的整个拼图已经完成,已经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通用信息平台。

通用信息平台的定位注定了今日头条要不断向外拓展。这种拓展的目的之一是加速用户增长。一个被广泛提到的事例是,字节跳动CEO张一鸣前不久曾表示,今日头条正在艰难度过1.8亿DAU的增长瓶颈期,如果没有搜索场景的拓展和优质内容,今日头条的增长空间可能只剩4000万DAU。

朱文佳承认,早期今日头条的增速是比较快的,一年可以涨三四千万DAU。最近一两年增速的确慢下来了,头条自己也在正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还是创造的用户价值不够大”。朱文佳判断,泛资讯领域赛道至少是6亿级的市场,但目前没有一家能够在体验上做到非常完美,因此呈现出了现在多家平台焦灼的局面。

在头条遭遇增长瓶颈的大背景下,产品经理背景的陈林退去,算法背景的朱文佳上位,很可能反映了头条对增长的渴求。但朱文佳否认了这一看法,“我理解公司让我负责头条是因为我对产品和技术都有比较好的把握,并不是说我是做算法的,如果这样我直接带算法团队就可以了。”

朱文佳提到,业务调整时自己正在上海出差,陈林找到自己希望自己帮他负责头条。“陈林很不容易,一边是竞争压力很大的头条业务,一边要做公司的创新业务。了解背景之后再加上我对头条真心热爱我就答应了。当年我加入头条是因为我觉得头条确实很好。这次也是,每个人都用头条,我们为什么不把它做到最好。”

对于CEO的不同背景带来的对今日头条产品思路的不同,朱文佳认为技术背景和做产品没有太大关系。自己的思路是做好今日头条旗下现有的几个主力产品,未来自己没有计划要做新的APP。

朱文佳的观点是,现阶段已经不太存在一个月做完一个功能或一个产品,用户量就会大幅提升的事情。今日头条面临的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不再是单点上短期出奇迹的阶段。“今日头条做通用信息平台难度很高,这个赛道很大,我们需要同时做好推荐、搜索、内容生态、变现,全方位提升才有可能产生更大的竞争力。”

这种思路也反应在了头条的最新战略里。今年头条在生机大会上推出“创作者收益计划”。今日头条内容生态总经理洪绯表示,未来一年要帮助1万位创作者月薪过万,将为创作者提供百亿流量包、个性化IP打造和多元变现方式等扶持。

洪绯提到,未来一年今日头条有两个重点方向,一是为创作者提供好的服务体验,二是在创作者收入上做到更普世。现在头条已经有内容付费、内容电商、内容营销、直播等6种变现手段,未来头条还会上线微头条流量分成等更多变现手段。

搜索也是重点方向。朱文佳明确表示,头条做搜索是瞄着行业第一去做的。头条在2017年开始建团队,2018年加大了对技术团队的投入。在建好团队之后,头条搜索发展很快,在搜索体验和数据上都有了很大提升。现在头条内部评测头条搜索的用户体验是在第一梯队,朱文佳自己也把搜索引擎迁移到了今日头条。

前不久,今日头条还收购了互动百科。朱文佳介绍,收购互动百科之后,双方做了团队整合,补充了产品和研发人员,重新定制了大的目标。之前互动百科受制于资源和投入有很多地方要改进,头条的目标是把互动百科打造成用户体验和内容最好的百科。

未来,头条搜索还将在技术和内容等层面做提升。朱文佳认为做搜索有四点很关键。一是技术,头条在推荐引擎上探索出了一套机器学习架构,并迁移到了搜索上,所以头条的搜索架构和一些底层算法和百度不一样,效率很高。

二是内容生态。头条的内容生态很丰富,可以改进搜索结果。“最大的视频搜索是什么?其实是YouTube,原因就是因为YouTube有内容。”三是做好内容质量,推荐引擎可以根据用户数据反馈更好的判断内容质量。四是产品初心,朱文佳表示,如果搜索里某些模块能带来巨大收入但对用户体验有损害,头条是不会做的。

之前做算法时,由于技术方法论相对确定、产出相对确定,朱文佳并没感到太多焦虑。但接手今日头条之后朱文佳感觉“像一座山突然压过来”。

“最近也是比较焦虑的,焦虑了一阵后,现在没有那么焦虑了。现在还是回到根本的问题,你不能强迫用户用你的产品,一定是为他提供服务。你就要梳理哪些做的不够好,再安排项目。我现在的焦虑是项目选择对不对、项目的切入点对不对,还有产品团队的水平,把焦虑转化到自己能做的事情上,就相对还好一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今日头条

3k
  • 今日头条深圳公司增资至170亿元
  • 懂车帝已完成独立,今日头条退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今日头条换帅:单点再难出奇迹,需比拼综合实力

今日头条做通用信息平台难度很高,这个赛道很大,我们需要同时做好推荐、搜索、内容生态、变现,全方位提升才有可能产生更大的竞争力。

文|新商业情报NBT 齐朋利

“我觉得现在今日头条的整个拼图已经出来了,剩下的是综合能力的比拼。我的观点是现阶段已经不太存在一个月做完一个功能或产品用户体量就会大幅上升的情况。今日头条需要同时做好推荐、搜索、内容、变现等所有部分,才能让用户满意。整体来说,现在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不再是单点上短期出奇迹的阶段。”

这是今日头条新任CEO朱文佳对于当前今日头条处境的判断。

今天上午,朱文佳首次以今日头条CEO的身份在头条生机大会亮相。这位2015年加入字节跳动负责算法工作的员工正式取代陈林成为今日头条的最新掌门人。

作为今日头条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大会,生机大会是今日头条未来一年战略的风向标。在过去五年里,今日头条先后提出了“千人万元”、“All in 短视频”、“千人百万粉”、“平台生态升级”等战略,整个发展脉络从现金扶持、加码短视频再到强化粉丝生态不断升级,接下来今日头条要做什么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这种关注很大程度源于今日头条当前面临的挑战。在流量端,今日头条增速放缓,遭遇了明显的用户增长瓶颈;在产品创新端,今日头条在微头条、悟空问答、小程序以及飞聊上的一系列尝试都不算成功;包括在整个字节跳动,抖音等短视频产品承担起流量和营收主力后,今日头条在头条系的位置和定位需要重新梳理。

在产品经理出身的前任CEO陈林转向教育创新业务之后,算法技术出身的朱文佳能给今日头条带来哪些新变化,是本届生机大会的最大看点。

今日头条CEO 朱文佳

搜索是朱文佳演讲中提到的第一个关键词,这也是今日头条在边界探索上的最新尝试。朱文佳提到,很多人今年8月第一次知道头条搜索的存在,实际上头条通用搜索已经上线一年,在用户体验上已经进入业界第一梯队。头条做搜索首先是满足用户需求,其次搜索可以与推荐相互促进,是对头条内容分发方式的丰富。

由头条进军搜索延伸出来的一个问题是今日头条的边界是什么。朱文佳将今日头条过去7年的思路归结为“一横一竖”:“横”是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体裁,“竖”是尽可能多的分发方式。从内容体裁看,头条先后增加了头条号、短视频、问答、微头条等内容;分发方式上则有个性化推荐、内容运营、关注订阅以及搜索引擎。

“一个现代人所能接触到的所有内容体裁和分发方式,几乎都在头条平台上得到了容纳和体现。”由此形成的今日头条的定位就是“通用信息平台”。“通用”的含义一是普惠,人人都可以用。二是丰富,能支持多种分发方式和内容体裁。

朱文佳提到,2015年底时今日头条进入了一个产品用户数榜单,并且是前20名中唯一一个由2010年后成立的公司发布的产品。一些同事觉得可以准备上市了。张一鸣则在年会上表示,今日头条是一个非常大的东西,对特别大的东西的演化要有耐心。“回过头来看,这个非常大的东西其实就是通用信息平台。”

就头条现有的产品形态看,朱文佳认为今日头条的整个拼图已经完成,已经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通用信息平台。

通用信息平台的定位注定了今日头条要不断向外拓展。这种拓展的目的之一是加速用户增长。一个被广泛提到的事例是,字节跳动CEO张一鸣前不久曾表示,今日头条正在艰难度过1.8亿DAU的增长瓶颈期,如果没有搜索场景的拓展和优质内容,今日头条的增长空间可能只剩4000万DAU。

朱文佳承认,早期今日头条的增速是比较快的,一年可以涨三四千万DAU。最近一两年增速的确慢下来了,头条自己也在正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还是创造的用户价值不够大”。朱文佳判断,泛资讯领域赛道至少是6亿级的市场,但目前没有一家能够在体验上做到非常完美,因此呈现出了现在多家平台焦灼的局面。

在头条遭遇增长瓶颈的大背景下,产品经理背景的陈林退去,算法背景的朱文佳上位,很可能反映了头条对增长的渴求。但朱文佳否认了这一看法,“我理解公司让我负责头条是因为我对产品和技术都有比较好的把握,并不是说我是做算法的,如果这样我直接带算法团队就可以了。”

朱文佳提到,业务调整时自己正在上海出差,陈林找到自己希望自己帮他负责头条。“陈林很不容易,一边是竞争压力很大的头条业务,一边要做公司的创新业务。了解背景之后再加上我对头条真心热爱我就答应了。当年我加入头条是因为我觉得头条确实很好。这次也是,每个人都用头条,我们为什么不把它做到最好。”

对于CEO的不同背景带来的对今日头条产品思路的不同,朱文佳认为技术背景和做产品没有太大关系。自己的思路是做好今日头条旗下现有的几个主力产品,未来自己没有计划要做新的APP。

朱文佳的观点是,现阶段已经不太存在一个月做完一个功能或一个产品,用户量就会大幅提升的事情。今日头条面临的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不再是单点上短期出奇迹的阶段。“今日头条做通用信息平台难度很高,这个赛道很大,我们需要同时做好推荐、搜索、内容生态、变现,全方位提升才有可能产生更大的竞争力。”

这种思路也反应在了头条的最新战略里。今年头条在生机大会上推出“创作者收益计划”。今日头条内容生态总经理洪绯表示,未来一年要帮助1万位创作者月薪过万,将为创作者提供百亿流量包、个性化IP打造和多元变现方式等扶持。

洪绯提到,未来一年今日头条有两个重点方向,一是为创作者提供好的服务体验,二是在创作者收入上做到更普世。现在头条已经有内容付费、内容电商、内容营销、直播等6种变现手段,未来头条还会上线微头条流量分成等更多变现手段。

搜索也是重点方向。朱文佳明确表示,头条做搜索是瞄着行业第一去做的。头条在2017年开始建团队,2018年加大了对技术团队的投入。在建好团队之后,头条搜索发展很快,在搜索体验和数据上都有了很大提升。现在头条内部评测头条搜索的用户体验是在第一梯队,朱文佳自己也把搜索引擎迁移到了今日头条。

前不久,今日头条还收购了互动百科。朱文佳介绍,收购互动百科之后,双方做了团队整合,补充了产品和研发人员,重新定制了大的目标。之前互动百科受制于资源和投入有很多地方要改进,头条的目标是把互动百科打造成用户体验和内容最好的百科。

未来,头条搜索还将在技术和内容等层面做提升。朱文佳认为做搜索有四点很关键。一是技术,头条在推荐引擎上探索出了一套机器学习架构,并迁移到了搜索上,所以头条的搜索架构和一些底层算法和百度不一样,效率很高。

二是内容生态。头条的内容生态很丰富,可以改进搜索结果。“最大的视频搜索是什么?其实是YouTube,原因就是因为YouTube有内容。”三是做好内容质量,推荐引擎可以根据用户数据反馈更好的判断内容质量。四是产品初心,朱文佳表示,如果搜索里某些模块能带来巨大收入但对用户体验有损害,头条是不会做的。

之前做算法时,由于技术方法论相对确定、产出相对确定,朱文佳并没感到太多焦虑。但接手今日头条之后朱文佳感觉“像一座山突然压过来”。

“最近也是比较焦虑的,焦虑了一阵后,现在没有那么焦虑了。现在还是回到根本的问题,你不能强迫用户用你的产品,一定是为他提供服务。你就要梳理哪些做的不够好,再安排项目。我现在的焦虑是项目选择对不对、项目的切入点对不对,还有产品团队的水平,把焦虑转化到自己能做的事情上,就相对还好一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