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会是下一个出现零利率的国家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会是下一个出现零利率的国家吗?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现有非金融企业偿债负担已经挤出了新增信贷的有效需求,因此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零利率的国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樊旭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日前指出,从结构上看,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占比过高,且利率水平过高。考虑到现有债务的偿付负担已经挤出了新增信贷的有效需求,因此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零利率的国家。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企业部门债务占名义GDP的比重,即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55.7%,较上年末增长了2.2个百分点,远超政府部门杠杆率(38.5%)和居民部门杠杆率(55.3%)。在企业部门债务中,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民营企业债务比重占近30%。

“世界上的主要高债务发达国家中,政策利率都在下降,并且除了中国都出现过零利率。”朱海斌11月15日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的学术沙龙上说,中国企业债务的偿付负担太高,挤出了新增信贷的有效需求。因此,他预测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零利率的国家。

朱海斌还预测,从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将处在温和贬值的通道上。尽管如此,他认为,中国出现大面积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可能不大。

他指出,虽然中国当前总债务负担较重,且房地产泡沫与上世纪90年代日本金融市场崩盘前的情况相似,但由于中日两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不同,加上中国政府“房住不炒”的宏观政策,所以中国楼市出现全面崩盘的可能极低。

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持续升值,日本股价和地价不断攀高,导致房地产泡沫大幅扩大。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戳破了泡沫经济,导致股价和地价暴跌,银行出现大量坏账,致使日本经济在随后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衰退。

朱海斌表示,中日两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差异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像日本房地产一样出现全国性崩溃。“当时日本的六大都市圈容纳了七成以上的全国人口,一线城市一旦崩溃,全国就都无法承受了。”

朱海斌说,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市场结构更分散,京沪广深——全国房价最高的四个城市——总人口只占全国的5%,房地产成交份额占全国的比例不到10%,大量的地级市才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体,且房价水平远远没有达到当时日本的程度。所以,中国可能会出现区域性的调整,但很难出现全国性的崩盘。

朱海斌还表示,债务负担过重可能导致的另一个糟糕结果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主权债危机以及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和拉美国家爆发危机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海外债务的占比较大。”他指出,大规模的海外举债加剧了债务的不确定性。美联储一旦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美元走强就会使外债庞大的国家入不敷出,债务危机随之而来。

“但是,中国出现这种新兴市场式危机的可能性非常小。”朱海斌说,根据其测算,虽然中国总债务很高,大概为名义GDP的2.6-2.7倍,但外债水平只占10%-15%左右。同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给出的参考标准,中国目前3万亿的外汇储备也完全足够应对潜在的危机。

“IMF建议的中国外汇储备底线在2.2-2.3万亿美元之间,1-1.5倍是合理的水平。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远远高于这个水平的。目前这个数字有所下行,正好处在合理区间,所以从这个逻辑上来讲,中国基本不可能出现像亚洲金融危机一样的情形。”朱海斌说。

虽然中国不会像当年的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发生危机,但由于债务增速较快,中国债务问题仍然是国际投资者的一大担忧。朱海斌表示,根据IMF提出的“530指标”,即债务占名义GDP的比例若在5年内超过30个百分点,则意味着未来三到五年会出现金融危机。

“除了2011年有短暂的停顿,从2008年到2016年,中国平均每年债务(占名义GDP)比重增长14个百分点左右,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朱海斌说,虽然经过2017年和2018年的“去杠杆”,债务问题有了较大缓解,但根据摩根大通的测算,今年中国的债务增速预计又将重新抬头,占名义GDP的比重将上升约6-10个百分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会是下一个出现零利率的国家吗?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现有非金融企业偿债负担已经挤出了新增信贷的有效需求,因此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零利率的国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樊旭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日前指出,从结构上看,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占比过高,且利率水平过高。考虑到现有债务的偿付负担已经挤出了新增信贷的有效需求,因此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零利率的国家。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企业部门债务占名义GDP的比重,即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55.7%,较上年末增长了2.2个百分点,远超政府部门杠杆率(38.5%)和居民部门杠杆率(55.3%)。在企业部门债务中,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民营企业债务比重占近30%。

“世界上的主要高债务发达国家中,政策利率都在下降,并且除了中国都出现过零利率。”朱海斌11月15日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的学术沙龙上说,中国企业债务的偿付负担太高,挤出了新增信贷的有效需求。因此,他预测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零利率的国家。

朱海斌还预测,从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将处在温和贬值的通道上。尽管如此,他认为,中国出现大面积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可能不大。

他指出,虽然中国当前总债务负担较重,且房地产泡沫与上世纪90年代日本金融市场崩盘前的情况相似,但由于中日两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不同,加上中国政府“房住不炒”的宏观政策,所以中国楼市出现全面崩盘的可能极低。

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持续升值,日本股价和地价不断攀高,导致房地产泡沫大幅扩大。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戳破了泡沫经济,导致股价和地价暴跌,银行出现大量坏账,致使日本经济在随后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衰退。

朱海斌表示,中日两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差异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像日本房地产一样出现全国性崩溃。“当时日本的六大都市圈容纳了七成以上的全国人口,一线城市一旦崩溃,全国就都无法承受了。”

朱海斌说,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市场结构更分散,京沪广深——全国房价最高的四个城市——总人口只占全国的5%,房地产成交份额占全国的比例不到10%,大量的地级市才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体,且房价水平远远没有达到当时日本的程度。所以,中国可能会出现区域性的调整,但很难出现全国性的崩盘。

朱海斌还表示,债务负担过重可能导致的另一个糟糕结果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主权债危机以及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和拉美国家爆发危机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海外债务的占比较大。”他指出,大规模的海外举债加剧了债务的不确定性。美联储一旦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美元走强就会使外债庞大的国家入不敷出,债务危机随之而来。

“但是,中国出现这种新兴市场式危机的可能性非常小。”朱海斌说,根据其测算,虽然中国总债务很高,大概为名义GDP的2.6-2.7倍,但外债水平只占10%-15%左右。同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给出的参考标准,中国目前3万亿的外汇储备也完全足够应对潜在的危机。

“IMF建议的中国外汇储备底线在2.2-2.3万亿美元之间,1-1.5倍是合理的水平。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远远高于这个水平的。目前这个数字有所下行,正好处在合理区间,所以从这个逻辑上来讲,中国基本不可能出现像亚洲金融危机一样的情形。”朱海斌说。

虽然中国不会像当年的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发生危机,但由于债务增速较快,中国债务问题仍然是国际投资者的一大担忧。朱海斌表示,根据IMF提出的“530指标”,即债务占名义GDP的比例若在5年内超过30个百分点,则意味着未来三到五年会出现金融危机。

“除了2011年有短暂的停顿,从2008年到2016年,中国平均每年债务(占名义GDP)比重增长14个百分点左右,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朱海斌说,虽然经过2017年和2018年的“去杠杆”,债务问题有了较大缓解,但根据摩根大通的测算,今年中国的债务增速预计又将重新抬头,占名义GDP的比重将上升约6-10个百分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