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北方需要一个“深圳”,会是青岛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北方需要一个“深圳”,会是青岛吗?

在北方的各大城市中,青岛的经济总量仅次于北京、天津,也是北方除直辖市外,唯一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在缩小“南北差异”的前路上,青岛的崛起可谓意义重大。

近年来,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南方城市的核心和重点,以重工业、传统制造业兴起的北方城市发展速度逐渐缓慢,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也逐渐由“东西差异”向“南北差异”转变,北方区域经济的转型已刻不容缓。

而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北方,迫切需要一座城市,率先打破传统产业壁垒,突破科技创新,起到示范作用,一如四十年前的深圳,带领区域迅速崛起。

但关于谁将成为“下一个深圳”的讨论众说纷纭,其中北方第三城青岛被多次提及,那么,这座将带领北方地区创新转型的下一个“深圳”,会是青岛吗?青岛又能否担起“北深圳”的重任?

北方需要一个“深圳”

近日,全国31省份前三季度GDP数据公布,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北方仅占三席,分别是排名第三的山东、排名第五的河南,以及排名第九的河北。其中,排名最靠前的山东,前三季度终于突破6万亿大关,而全国第一强省广东,早在去年同期便已经超过了7万亿。

“南北差异”在不断扩大,经济增速“南快北慢”,经济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的现象也在持续演进。

据悉,2013至2018年,南方地区的GDP增长率平均达到8.3%,同期北方地区的平均增长率为7.2%。而从经济总量看,从2013年开始,南方地区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到2018年上半年,北方经济的占比只有38%。

而逐渐扩大的南北差异,其实是始于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君不见互联网、智能制造、高新科技等新兴产业迅速取代了南方各省原本从事的低端加工制造产业,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迅速崛起,广东、江苏、浙江稳稳占据了全国GDP前四大省中的三席。

原本靠重工业、制造业发展壮大的北方地区,却受累于产能过剩、发展思路等影响,在产业结构布局上落后一步,虽然也尽快发展起了新兴产业,但在发展速度上跟南方强省已不可同日而语,专注研发创新等的企业数量也相差甚远。

在最近发布的《中国企业专利500强榜单》中,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共入围了334家企业,占比达67%,而东三省、河北及山东加起来,仅有50家左右。

要想尽快缩小南北整体差距,北方迫切需要崛起一座示范城市,在上文所述的经济增速、产业结构、新兴企业数量等方面做出改变,投入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就像拥有“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最强城市”标签的深圳一样,带领区域经济迅速崛起。

“北深圳”,会是青岛吗?

关于谁将成为“下一个深圳”的讨论众说纷纭,而对于“北深圳”的选择,同为副省级城市的青岛无论在国家支持方面,还是在自身发展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

在北方的各大城市中,青岛的经济总量仅次于北京、天津,也是北方除直辖市外,唯一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在缩小“南北差异”的前路上,青岛的崛起可谓意义重大。

日前,全国各大城市2019年前三季度的GDP总量陆续公布,15个副省级城市中,深圳以18689亿元位居榜首,青岛排名第7,GDP总量为9769亿元,同时也是北方副省级城市中的第一名。

而在高新企业数量上,北方各城与青岛相比,也有着较大的差距。2018年《华夏时报》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15个副省级城市中,高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是深圳(10988家),北方最多的青岛(2039)。

再加上青岛提出“学深圳、赶深圳”城市发展战略,中央深改委审议接连通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和青岛这一南一北两座城市,已经产生了紧密的联系,青岛无疑是最有机会成为北方深圳的城市之一。

但青岛与深圳之间的差距却依旧很大,GDP总量为深圳的1/2,高新企业数量占深圳的1/5,哪怕是企业质量上,“小而散”的青岛信息技术企业,也与诞生了华为等头部企业的深圳有着很大差距。

1979年,刚刚撤县设市的深圳,GDP总值为1.96亿元,彼时青岛GDP总值为43.6亿元;而1991年,深圳的GDP总值已经超越青岛,为236.6亿元,青岛为205.6亿元。从一无所有到超过青岛,深圳只用了12年的时间。

而今,青岛提出“学深圳、赶深圳”的城市发展战略,两城位置互换,却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实现超越、哪怕接近深圳的目标。

青岛如何缩小与深圳的差距?

曾几何时,青岛也是一个国际名气丝毫不输深圳的知名城市,哪怕是现在与深圳相距甚远,依旧拥有国家赋予的多项战略重要定位以及门类齐全、底蕴深厚的制造业体系,领军全国的海洋科技实力等,但如何缩小其与深圳的差距,还要落实在行动上。

如在创新方面,依赖于其“土生土长”的科创与金融方面的头部企业,深圳的高新技术发展始终走在前列,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5年居全国城市第一。

而曾经凭借“五朵金花”为名全国的青岛,也踏上了加速项目引进、科技创新的转型升级之路,计划到2022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4500家,并于日前举办的青深企业家联谊会上,签署了总投资113.8亿元的深圳投资合作项目。

在观念方面,两批赴深圳体悟培训的青岛干部感触最为深刻,“深圳干了很多别人没干过的事情,不敢干的事情!”营商环境便是其最大的竞争优势。

而今青岛在学习深圳自我革新精神、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后,也有了行动,在企业开办、项目报建、不动产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各自的成绩,现已实现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秒批”, 自动审核率达95%,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办理“零跑腿”。

青岛还专门召开了一场青岛企业家大会,鼓励企业家当“编剧”。而11月13日举行的青岛万名企业家资本市场培训专项行动启动会议暨首期培训班提出,将利用一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梯队对青岛一万名企业家进行资本市场知识培训,从源头开始,全面提升企业家资本市场意识。

在开放方面,青岛作为一座国际化城市,需要更多的开放基因,汇聚更广阔的发展资源。在这一方面,深圳的优势之一就是“全球会客厅”,汇聚各国投资者、合作者。

青岛也加快了建设“国际会客厅”的步伐,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世界韩商大会等国际会议,汇聚来自全球的行业领军人和企业,助力“开放”的青岛走向国际。

青岛与深圳的差距依然很大,但从领导站台,到政策支持,从项目合作到市场培训,创新、敢干、开放的“深圳模式”已经开始慢慢改变青岛这座城。

尊重企业家,做好企业服务,提升审批效率……这些从深圳学习而来的“先进经验”,未来也将扩散到青岛的制度改革、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等方方面面,为其发展成为“北深圳”搭建起全方位的基础条件。

来源:凤凰网青岛

原标题:北方需要一个“深圳”!会是青岛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北方需要一个“深圳”,会是青岛吗?

在北方的各大城市中,青岛的经济总量仅次于北京、天津,也是北方除直辖市外,唯一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在缩小“南北差异”的前路上,青岛的崛起可谓意义重大。

近年来,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南方城市的核心和重点,以重工业、传统制造业兴起的北方城市发展速度逐渐缓慢,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也逐渐由“东西差异”向“南北差异”转变,北方区域经济的转型已刻不容缓。

而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北方,迫切需要一座城市,率先打破传统产业壁垒,突破科技创新,起到示范作用,一如四十年前的深圳,带领区域迅速崛起。

但关于谁将成为“下一个深圳”的讨论众说纷纭,其中北方第三城青岛被多次提及,那么,这座将带领北方地区创新转型的下一个“深圳”,会是青岛吗?青岛又能否担起“北深圳”的重任?

北方需要一个“深圳”

近日,全国31省份前三季度GDP数据公布,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北方仅占三席,分别是排名第三的山东、排名第五的河南,以及排名第九的河北。其中,排名最靠前的山东,前三季度终于突破6万亿大关,而全国第一强省广东,早在去年同期便已经超过了7万亿。

“南北差异”在不断扩大,经济增速“南快北慢”,经济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的现象也在持续演进。

据悉,2013至2018年,南方地区的GDP增长率平均达到8.3%,同期北方地区的平均增长率为7.2%。而从经济总量看,从2013年开始,南方地区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到2018年上半年,北方经济的占比只有38%。

而逐渐扩大的南北差异,其实是始于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君不见互联网、智能制造、高新科技等新兴产业迅速取代了南方各省原本从事的低端加工制造产业,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迅速崛起,广东、江苏、浙江稳稳占据了全国GDP前四大省中的三席。

原本靠重工业、制造业发展壮大的北方地区,却受累于产能过剩、发展思路等影响,在产业结构布局上落后一步,虽然也尽快发展起了新兴产业,但在发展速度上跟南方强省已不可同日而语,专注研发创新等的企业数量也相差甚远。

在最近发布的《中国企业专利500强榜单》中,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共入围了334家企业,占比达67%,而东三省、河北及山东加起来,仅有50家左右。

要想尽快缩小南北整体差距,北方迫切需要崛起一座示范城市,在上文所述的经济增速、产业结构、新兴企业数量等方面做出改变,投入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就像拥有“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最强城市”标签的深圳一样,带领区域经济迅速崛起。

“北深圳”,会是青岛吗?

关于谁将成为“下一个深圳”的讨论众说纷纭,而对于“北深圳”的选择,同为副省级城市的青岛无论在国家支持方面,还是在自身发展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

在北方的各大城市中,青岛的经济总量仅次于北京、天津,也是北方除直辖市外,唯一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在缩小“南北差异”的前路上,青岛的崛起可谓意义重大。

日前,全国各大城市2019年前三季度的GDP总量陆续公布,15个副省级城市中,深圳以18689亿元位居榜首,青岛排名第7,GDP总量为9769亿元,同时也是北方副省级城市中的第一名。

而在高新企业数量上,北方各城与青岛相比,也有着较大的差距。2018年《华夏时报》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15个副省级城市中,高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是深圳(10988家),北方最多的青岛(2039)。

再加上青岛提出“学深圳、赶深圳”城市发展战略,中央深改委审议接连通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和青岛这一南一北两座城市,已经产生了紧密的联系,青岛无疑是最有机会成为北方深圳的城市之一。

但青岛与深圳之间的差距却依旧很大,GDP总量为深圳的1/2,高新企业数量占深圳的1/5,哪怕是企业质量上,“小而散”的青岛信息技术企业,也与诞生了华为等头部企业的深圳有着很大差距。

1979年,刚刚撤县设市的深圳,GDP总值为1.96亿元,彼时青岛GDP总值为43.6亿元;而1991年,深圳的GDP总值已经超越青岛,为236.6亿元,青岛为205.6亿元。从一无所有到超过青岛,深圳只用了12年的时间。

而今,青岛提出“学深圳、赶深圳”的城市发展战略,两城位置互换,却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实现超越、哪怕接近深圳的目标。

青岛如何缩小与深圳的差距?

曾几何时,青岛也是一个国际名气丝毫不输深圳的知名城市,哪怕是现在与深圳相距甚远,依旧拥有国家赋予的多项战略重要定位以及门类齐全、底蕴深厚的制造业体系,领军全国的海洋科技实力等,但如何缩小其与深圳的差距,还要落实在行动上。

如在创新方面,依赖于其“土生土长”的科创与金融方面的头部企业,深圳的高新技术发展始终走在前列,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5年居全国城市第一。

而曾经凭借“五朵金花”为名全国的青岛,也踏上了加速项目引进、科技创新的转型升级之路,计划到2022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4500家,并于日前举办的青深企业家联谊会上,签署了总投资113.8亿元的深圳投资合作项目。

在观念方面,两批赴深圳体悟培训的青岛干部感触最为深刻,“深圳干了很多别人没干过的事情,不敢干的事情!”营商环境便是其最大的竞争优势。

而今青岛在学习深圳自我革新精神、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后,也有了行动,在企业开办、项目报建、不动产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各自的成绩,现已实现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秒批”, 自动审核率达95%,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办理“零跑腿”。

青岛还专门召开了一场青岛企业家大会,鼓励企业家当“编剧”。而11月13日举行的青岛万名企业家资本市场培训专项行动启动会议暨首期培训班提出,将利用一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梯队对青岛一万名企业家进行资本市场知识培训,从源头开始,全面提升企业家资本市场意识。

在开放方面,青岛作为一座国际化城市,需要更多的开放基因,汇聚更广阔的发展资源。在这一方面,深圳的优势之一就是“全球会客厅”,汇聚各国投资者、合作者。

青岛也加快了建设“国际会客厅”的步伐,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世界韩商大会等国际会议,汇聚来自全球的行业领军人和企业,助力“开放”的青岛走向国际。

青岛与深圳的差距依然很大,但从领导站台,到政策支持,从项目合作到市场培训,创新、敢干、开放的“深圳模式”已经开始慢慢改变青岛这座城。

尊重企业家,做好企业服务,提升审批效率……这些从深圳学习而来的“先进经验”,未来也将扩散到青岛的制度改革、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等方方面面,为其发展成为“北深圳”搭建起全方位的基础条件。

来源:凤凰网青岛

原标题:北方需要一个“深圳”!会是青岛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