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搞垮一家影视公司的10种方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搞垮一家影视公司的10种方法

如何让一家影视公司活下去,是每一个创始人都在考虑的问题。如何掌控项目方向,如何做战略决策,如果有效执行……创始人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着影视公司的成败。

文 | 网视互联 大葱

据广电总局数据,目前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影视公司高达14389家,但盈利的不足200家,A股上市文娱公司有19家,一半以上都处于亏损状态。每天都有影视公司在诞生,但每天也有影视公司在死亡。

如何让一家影视公司活下去,是每一个创始人都在考虑的问题。如何掌控项目方向,如何做战略决策,如果有效执行……创始人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着影视公司的成败。

成功的企业总是惊人的相似,而失败的公司却各有不同,网视互联总结了能够摧毁影视公司的10大问题,值得大家警惕,仅供大家参考。

1、无法识别什么样的项目是好项目

没有判断项目的能力,这对于一家影视公司来说,简直是致命的,往往需要交几年学费才能够入行。所以对于没有项目判断能力的创始人,建议先找熟悉靠谱的人跟投,提高自身认知水平,或者找一个绝对靠谱且有能力和经验的人,让他帮你判断。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对项目的判断往往跟市场存在较大的偏差,但自己却完全意识不到。也有人找了很多人作为项目的评审团,结果专家越多,意见越多,方向越多,谬误越多……

2、没有选对合作伙伴

这里的合作伙伴,包括项目方、宣发方、投资方、剧组工作人员等一切合作伙伴。

跟投一部电影,不仅需要选择项目,更重要的是选择团队;拍摄一部电影如果没有搭好班子,可能直接毁掉一部片子;而好的宣发团队也许未必能救活一部烂片,但差的宣发团队却绝对可以毁掉一部好片。

还有些影视公司迫不及待拿投资,然后急不可耐做业绩,发展规模跟不上融资速度,制作理念跟投资公司的发展理念一致,为资本所累,搞得两败俱伤。

3、产品结构太过单一

影视公司属于“慢公司”,在过去大多数公司两三年才能制作一部戏,即便是现在的网络电影公司,像今年这种情况,一年能拍六七部已算高产,营收依赖个别剧目,这就导致产品结构过于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

所以,今年的头部网大公司,纷纷布局网剧;之前的宣发公司,也开始发力制作;原来的制作公司,也试着搞起了网红经纪和IP孵化……

在某一方面业务站稳脚跟之后,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和生态化的发展路径,可以提高影视公司抗风险能力。

4、缺乏头部作品,缺乏持续打造头部的能力

任何一个头部的影视公司,都是靠头部的影视作品撑着的。所以,没有头部作品,发展必然受限,而如果没有持续打造头部的能力,企业必然不会长久。

现实的情况是,受创意能力、资金状况、制作经验、从业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规模较小的制作公司难以持续创作出优秀的影视剧。

而这种持续打造头部内容的能力,其实就是一家影视制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5、过度依赖创始人

许多影视公司都有依赖创始人的通病,创始人的资源就是公司的资源,创始人的能力代表着公司的高度,一旦创始人出事,整个企业都岌岌可危。

当年的小马奔腾,在创始人李明去世后,就落了个被法院低价拍卖的悲惨结局。

6、搞砸一个大投资项目

任何一家影视公司都想做大项目,但一定要万分谨慎,而且要量力而行。

建议,一部影视剧的投资金额,不要超过公司可流动资金的60%,否则一旦失败是极其危险的。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一部电影搞垮一家影视公司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新三板公司盛天传媒,就因为一部投资3500万的《奇迹:追逐彩虹》失利,而濒临倒闭。新三板公司春秋鸿也曾因为《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巨亏而资不抵债。

7、没有核心团队

影视公司最重要的,永远是——人才。但是很多影视公司发展多年,拥有一大批员工,却依然没有组建起核心团队。

注意:核心团队是指编剧、导演、明星这些能够支撑项目高效持续运转的高质量人才。公司里的员工再多,也不算核心团队。

很多影视公司高价购买明星的空壳公司就是这样的道理,华谊兄弟通过收购空壳公司圈定冯小刚、张国立等明星;曾经运作过文化中国的文娱资本大佬董平,现在运作欢喜传媒的第一步,就是通过给王家卫、徐峥、宁浩股份,圈定一大批知名导演。

这虽然透着一股投机的味道,但却是把明星变成公司资产最高效的手段。

8、盲目扩张

公司一有钱,就会想着扩张。但是影视公司是一个高度依赖创意和人才的行业,如果手下的人才跟不上公司的野心,招再多人也只是浪费。

影视公司是轻资产公司,很多上市公司,年营业额上亿,但员工只有二十几个。影视公司不是标准化的机械生产,并不是把员工数量加倍,就可以收入翻番。

9、行业在进步,企业却在原地踏步

很多影视公司都希望项目能够稳妥和保险,而保险的前提就是按照以往的成功经验来制作,这就导致了一个陷阱:如果老一套还未失效,就不要去改进。

所以很多网络电影公司之前躺着赚钱习惯了,现在突然没法躺着赚钱了,就特别的不适应,然后就埋怨说行业不行了,其实是自己跟不上行业的进步,已经处于被行业淘汰的边缘了。

在影视行业,不是“不进则退”,而是“慢进则退”,跑得慢了都可能被淘汰。

10、单打独斗,不懂合作

一家影视公司永远不可能把控所有环节,放眼望去,现在的院线电影哪一部背后没有10-30家出品公司。即便是网络电影,三五家公司联合出品也已经成为常态。

《流浪地球》联合出品公司截图

所以永远不要想着一个人独吞,要敞开怀抱,去跟那些优秀的公司合作。

如果没有好项目,那就找一个靠谱的好编剧;如果不懂宣发,那就找一家专业的宣发公司;如果资金不够,那就拿出份额给别人,互利双赢,资源互补,这样项目运作的效率会更高,成功的机会也会更大。

否则一味自产自足,故步自封,再牛逼的团队,也会发展受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搞垮一家影视公司的10种方法

如何让一家影视公司活下去,是每一个创始人都在考虑的问题。如何掌控项目方向,如何做战略决策,如果有效执行……创始人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着影视公司的成败。

文 | 网视互联 大葱

据广电总局数据,目前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影视公司高达14389家,但盈利的不足200家,A股上市文娱公司有19家,一半以上都处于亏损状态。每天都有影视公司在诞生,但每天也有影视公司在死亡。

如何让一家影视公司活下去,是每一个创始人都在考虑的问题。如何掌控项目方向,如何做战略决策,如果有效执行……创始人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着影视公司的成败。

成功的企业总是惊人的相似,而失败的公司却各有不同,网视互联总结了能够摧毁影视公司的10大问题,值得大家警惕,仅供大家参考。

1、无法识别什么样的项目是好项目

没有判断项目的能力,这对于一家影视公司来说,简直是致命的,往往需要交几年学费才能够入行。所以对于没有项目判断能力的创始人,建议先找熟悉靠谱的人跟投,提高自身认知水平,或者找一个绝对靠谱且有能力和经验的人,让他帮你判断。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对项目的判断往往跟市场存在较大的偏差,但自己却完全意识不到。也有人找了很多人作为项目的评审团,结果专家越多,意见越多,方向越多,谬误越多……

2、没有选对合作伙伴

这里的合作伙伴,包括项目方、宣发方、投资方、剧组工作人员等一切合作伙伴。

跟投一部电影,不仅需要选择项目,更重要的是选择团队;拍摄一部电影如果没有搭好班子,可能直接毁掉一部片子;而好的宣发团队也许未必能救活一部烂片,但差的宣发团队却绝对可以毁掉一部好片。

还有些影视公司迫不及待拿投资,然后急不可耐做业绩,发展规模跟不上融资速度,制作理念跟投资公司的发展理念一致,为资本所累,搞得两败俱伤。

3、产品结构太过单一

影视公司属于“慢公司”,在过去大多数公司两三年才能制作一部戏,即便是现在的网络电影公司,像今年这种情况,一年能拍六七部已算高产,营收依赖个别剧目,这就导致产品结构过于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

所以,今年的头部网大公司,纷纷布局网剧;之前的宣发公司,也开始发力制作;原来的制作公司,也试着搞起了网红经纪和IP孵化……

在某一方面业务站稳脚跟之后,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和生态化的发展路径,可以提高影视公司抗风险能力。

4、缺乏头部作品,缺乏持续打造头部的能力

任何一个头部的影视公司,都是靠头部的影视作品撑着的。所以,没有头部作品,发展必然受限,而如果没有持续打造头部的能力,企业必然不会长久。

现实的情况是,受创意能力、资金状况、制作经验、从业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规模较小的制作公司难以持续创作出优秀的影视剧。

而这种持续打造头部内容的能力,其实就是一家影视制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5、过度依赖创始人

许多影视公司都有依赖创始人的通病,创始人的资源就是公司的资源,创始人的能力代表着公司的高度,一旦创始人出事,整个企业都岌岌可危。

当年的小马奔腾,在创始人李明去世后,就落了个被法院低价拍卖的悲惨结局。

6、搞砸一个大投资项目

任何一家影视公司都想做大项目,但一定要万分谨慎,而且要量力而行。

建议,一部影视剧的投资金额,不要超过公司可流动资金的60%,否则一旦失败是极其危险的。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一部电影搞垮一家影视公司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新三板公司盛天传媒,就因为一部投资3500万的《奇迹:追逐彩虹》失利,而濒临倒闭。新三板公司春秋鸿也曾因为《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巨亏而资不抵债。

7、没有核心团队

影视公司最重要的,永远是——人才。但是很多影视公司发展多年,拥有一大批员工,却依然没有组建起核心团队。

注意:核心团队是指编剧、导演、明星这些能够支撑项目高效持续运转的高质量人才。公司里的员工再多,也不算核心团队。

很多影视公司高价购买明星的空壳公司就是这样的道理,华谊兄弟通过收购空壳公司圈定冯小刚、张国立等明星;曾经运作过文化中国的文娱资本大佬董平,现在运作欢喜传媒的第一步,就是通过给王家卫、徐峥、宁浩股份,圈定一大批知名导演。

这虽然透着一股投机的味道,但却是把明星变成公司资产最高效的手段。

8、盲目扩张

公司一有钱,就会想着扩张。但是影视公司是一个高度依赖创意和人才的行业,如果手下的人才跟不上公司的野心,招再多人也只是浪费。

影视公司是轻资产公司,很多上市公司,年营业额上亿,但员工只有二十几个。影视公司不是标准化的机械生产,并不是把员工数量加倍,就可以收入翻番。

9、行业在进步,企业却在原地踏步

很多影视公司都希望项目能够稳妥和保险,而保险的前提就是按照以往的成功经验来制作,这就导致了一个陷阱:如果老一套还未失效,就不要去改进。

所以很多网络电影公司之前躺着赚钱习惯了,现在突然没法躺着赚钱了,就特别的不适应,然后就埋怨说行业不行了,其实是自己跟不上行业的进步,已经处于被行业淘汰的边缘了。

在影视行业,不是“不进则退”,而是“慢进则退”,跑得慢了都可能被淘汰。

10、单打独斗,不懂合作

一家影视公司永远不可能把控所有环节,放眼望去,现在的院线电影哪一部背后没有10-30家出品公司。即便是网络电影,三五家公司联合出品也已经成为常态。

《流浪地球》联合出品公司截图

所以永远不要想着一个人独吞,要敞开怀抱,去跟那些优秀的公司合作。

如果没有好项目,那就找一个靠谱的好编剧;如果不懂宣发,那就找一家专业的宣发公司;如果资金不够,那就拿出份额给别人,互利双赢,资源互补,这样项目运作的效率会更高,成功的机会也会更大。

否则一味自产自足,故步自封,再牛逼的团队,也会发展受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